岩浆锆石、碎屑锆石中Th、U含量及ThU比特征浅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30 15: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岩浆锆石、碎屑锆石中Th、U含量及Th/U比特征浅析

摘要:本文对湖南及少数周边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新元古代花岗岩、火山岩和碎屑岩中定年矿物锆石中的1318组U、Th及 Th/U数据进行了讨论。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Th、U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h/U比值趋于稳定(均值在0.55),Th/U比的拟合区间0.25~0.85;火山岩中Th、U含量较分散,Th/U比值变化区间较大;新元古代花岗岩、碎屑岩(锆石U-Pb年龄大于700Ma)中的Th、U含量较低,新元古代花岗岩中Th/U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Th/U比小于0.1,碎屑岩中的Th/U比变化区间较大。部分锆石中Th、U含量较高(如达百分之几)的,对获得锆石U-Pb年龄的影响并不明显;年龄较老的锆石(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大于700Ma)需要谨慎考虑变质流体、熔体以及Th、U和Pb丢失的影响。 关键词: 岩浆锆石 碎屑锆石 U-Pb年龄 Th、U含量 Th/U比值 湖南

前言

迄今为止,国内已经公开发表的与锆石定年有关的论文已有近万篇,尤其是近年来地质科学中引进单颗粒锆石微区测年技术后,利用锆石定年来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相关研究呈井喷式发展。单颗粒锆石定年得到普遍的应用,除了当今测试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外,一方面因锆石作为副矿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如中酸性岩浆岩、碱性岩、变质岩及碎屑岩),这为开展与锆石相关的大量研究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锆石形成时的封闭温度大于900 oC(Cherniak DJ,2001),是目前已知矿物同位素体系中封闭温度最高的,因此锆石形成后能保持U-Th-Pb体系的封闭性(韩吟文等,2003、吴元保等,2004),于是测定锆石中的232Th、238

U以及放射性成因的206Pb、206Pb、206Pb同位素含量,能获得精度极高的锆石表面年龄。 在U-Th-Pb体系中,天然U的同位素有238U、235U、234U,其中238U自然丰度99.275%;

206207208

自然界中铅以204Pb、Pb、Pb、Pb四种同位素的存在,相对丰度分别为1.48%、23.6%、

235232

22.6%、52.3%,在的Pb的同位素中,除204Pb为非放射成因外,其他分别由238U、U、Th衰变产生;而天然钍几乎全由232Th组成。锆石U-Th-Pb体系定年中,基本都得测定现今的238

U、232Th以及根据206Pb、207Pb、208Pb同位素含量计算初始的238U、232Th的值。然而,锆石中现今的238U、232Th数据已经有大量的报道,而且涉及各种成因、各时代的锆石,因此本文选取湖南及少数周边地区已报道的锆石中现今的238U、232Th含量数据,讨论与之相关的锆石成因以及与获得的锆石U-Pb年龄之间的关系。

一 锆石矿物的基本特征

1.1、锆石的物理化学特性稳定

锆石一般在火成岩、变质岩、碎屑岩中作为副矿物而存在,具有分布广,含量较大,硬度大(7.5-8),封闭温度高(大于900 oC;Cherniak DJ,2001),容易分选,耐风化,稳定性强的特征;锆石中普通铅含量低,富含U、Th(w(U)、w(Th)可高达1%以上),离子扩散速率低(钟玉芳等,2006),能较好的保持U-Th-Pb体系的封闭性,其锆石中初始铅同位素的比值接近零(韩吟文等,2003)。

1.2、锆石矿物的标型性

锆石的晶体呈四方双锥状、柱状、板状,且在不同的岩石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酸性花岗岩,锆石的四方双锥和四方柱均较发育,晶体外形呈柱状,晶体内部震荡环带发育(图1 a);在基性岩中,中性岩或偏基性的花岗岩中,锆石的柱面发育而锥面相对不发育,在辉长岩中,锆石的柱面上见清晰的分带现象(图1 b);在碱性岩中,锆石的四方双锥很发育(赵珊茸等,2004)。单一成因的年轻岩浆锆石呈柱状、板状,晶面不同部位常具有不同的

阴极发光强度(刘建辉等,2011),碎屑锆石晶体长宽比接近,具有一定的磨圆特征(图1 c)。

图1 不同类型岩石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特征

a:花岗岩锆石中发育的四方双锥及震荡环带;b:辉长岩中锆石呈长柱状及发育板面环带;c:碎屑岩中的锆石长宽基本差不多,

有一定的磨圆(伍皓等,2013)

1.3、锆石的成因

①岩浆成因的锆石,产于基性、偏基性及酸性的岩浆岩中。在酸性的花岗岩中,锆石作为U-Pb年龄的测定矿物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基性辉长岩,玄武岩中的锆石也有作为测年矿物得到应用;②变质成因的锆石,在变质过程中重结晶形成增生边或在变质条件新生长形成,锆石核、边发育,而每一区域分别记录了锆石所经历的岩浆或变质的复杂历史(Corfu,2003)。③碎屑锆石,产于碎屑岩中,呈自形-半自形柱状或它形浑圆状,颗粒较小;但就单颗粒锆石而言,这类锆石的成因复杂,测定碎屑岩中锆石年龄,可以对获得的锆石年龄谱进行统计分析。

图2 不同类型岩浆岩锆石微量元素平均值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吴元保等,2004) 图3 壳源岩浆锆石(花岗岩)与幔源岩浆锆石(玄武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图(雷玮琰等,2013) 1.4、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的氧化物组成中,w(ZrO2)占67.2%,w(SiO2)占32.8%,w(HfO2)占0.5%-2.0%,而P,Th,U,Y,REE常以微量组分的形式出现(钟玉芳等,2006)。在岩浆锆石中,微量元素含量从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有总体上增长趋势(图2);稀土元素从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中的元素丰度也总体上升高。锆石的w(REE)在金伯利岩中一般低于50

×10-6,在碳酸盐岩和煌斑岩中可达600×10-~700×10-6,在基性岩中可达2000×10-6,而在花岗质岩石和伟晶岩中可高达百分之几(Belousova,2002,1998),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呈左倾型(图3),由图3可知,在金伯利岩中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弱的Eu负异常或没有异常,重稀土部分平缓;在花岗岩中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强烈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且重稀土富集(雷玮琰等,2013),这种趋势反映了岩浆的分异程度。

6

二 锆石中Th、U元素的含量特征

2.1、锆石中Th、U元素含量数据简介

本文分析了湖南及其少数周边地区利用SHRIMP、LA-ICP-MS获得的68个年龄数据,并对锆石中的U、Th含量及Th/U值进行了处理。本文主要讨论岩浆成因的锆石和碎屑锆石,它们源自于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新元古代花岗岩、火山岩和碎屑岩中的副矿物。本次共计对1318组U、Th及 Th/U数据进行了讨论,其中燕山期花岗岩数据210组,占总数的15.9%;加里东期花岗岩数据211组,占总数的16.0%;新元古代花岗岩数据223组、占总数的16.9%;火山岩数据208组,占总数的15.8%;碎屑岩数据466组,占总数的35.4%,部分数据见表2。

2、Th、U元素及Th/U比值特征

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新元古代花岗岩、火山岩和碎屑岩中锆石的U、Th含量数据在Th和U含量散点图、Th-Th/U散点图中的分布特征如图4、图5,部分U、Th含量特征数据见表1。其中:①燕山期花岗岩中锆石的U含量在65~8498×10,均值为845×10;Th含量在43~3880×10,均值为387×10;Th/U比值在0.08~1.5,均值为0.53,在Th-U散点图中的Th/U拟合值区间0.31~0.84(拟合值根据散点图中散点集中分布区域的边界计算得到)。②加里东期花岗岩中锆石的U含量在77~6571×10,均值为755×10;Th含量在34~5422×10,均值为383×10;Th/U比值在0.07~3.39,均值为0.58,在Th-U散点图中的Th/U拟合值区间0.25~0.88。③新元古代花岗岩中锆石的U含量在33~2492×10,均值为453×10;Th含量在21~1369×10,均值为185×10;Th/U比值在0.06~3.34,均值为0.67,在Th-U散点图中的Th/U拟合值区间0.06~0.71。④火山岩中锆石的U含量在43~6960×10,均值为595×10;Th含量在25~8994×10,均值为718×10;Th/U比值在0.03~3.76,均值为0.95,在Th-U散点图中的Th/U拟合值区间0.29~1.83。⑤碎屑岩中锆石的U含量在13~1109×10,均值为210×10;Th含量在7~1241×10,均值为159×10;Th/U比值在0.05~9.78,均值为0.89,在Th-U散点图中的Th/U拟合值区间0.28~1.79。

表1 锆石中Th、U含量及Th/U比值特征数据表

岩石类型 燕山期花岗岩 U(×10) 65~8498 845 755 453 595 210 -6-6

-6-6-6

-6-6

-6-6

-6-6-6-6

-6-6-6

-6

-6-6

-6-6

Th(×10) 比值区间 0.08~1.5 0.07~3.39 0.06~3.34 0.03~3.76 0.05~9.78 43~3880 34~5422 21~1369 25~8994 7~1241 387 383 185 718 159 -6Th/U 平均值 0.53 0.58 0.67 0.95 0.89 拟合区间 0.31~0.84 0.25~0.88 0.06~0.71 0.29~1.83 0.28~1.79 含量区间 平均值 含量区间 平均值 加里东期花岗岩 77~6571 新元古代花岗岩 33~2492 火山岩 碎屑岩 43~6960 13~1109 图4 定年矿物锆石中的Th和U含量散点图

图例说明,锆石源自:1-燕山期花岗岩,2-加里东期花岗岩,3-新元古代花岗岩,4-火山岩,5-碎屑岩。本文中作图数据来源如下:1、燕山期花岗岩中锆石数据据朱金初等(2009),朱金初等(2005),马丽艳等(2006),左昌虎等(2014),陈迪等(2013); 2、加里东期花岗岩中锆石数据据张文兰等(2011),沈渭洲等(2008),张菲菲等(2010),柏道远等(2014),陈迪等(未发表数据); 3、新元古代花岗岩中锆石数据据柏道远等(2010),马铁球等(2009),陈志洪等(2009),钟玉芳等(2005),张菲菲等(2011),吴荣新等(2005); 4、火山岩中锆石数据据刘勇等(2010),马铁球等(2012),崔玉荣等(2010),易立文等(2014),张德志等(2014),巫建华等(2014); 5、碎屑锆石数据据张世红等(2008),尹崇玉等(2003),高林志等(2011),

杜秋定等(2013),谢士稳等(2009),伍皓等(2013),高林志等(2008),高林志等(2012)。

图5 定年矿物锆石中的Th-Th/U散点图

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的U、Th含量较集中(图4a、b),Th/U比值边界清楚;燕山期花岗在Th-Th/U散点图中,投点较集中(图5a),加里东期花岗岩显示随Th的增加Th/U有增加趋势(图5b)。新元古代花岗岩的Th、U含量交分散(图4c),且Th含量较低,大部分低于200×10,且Th/U比值变化区间大,部分投点的边界拟合Th/U=2.69;在Th含量大

-6

于200×10的样品中,随Th含量增加,Th/U比有减小趋势(图5c)。在火山岩的样品中,大部分U含量低于600×10,Th含量低于700×10,但有5%左右的的样品Th、U含量分散(图4d), 在Th-Th/U散点图中,投点较集中分布,但Th/U值分布区间较大(图5e、f)。碎屑锆石中,Th、U含量散点图中分布较集中,Th/U比值边界清楚(图4e),但Th/U比值分布区间较大(图5d)。

表2 湖南地区定年矿物锆石中Th、U含量数据

U Th 1462 1156 1632 606 425 614 961 408 995 371 970 3029 1234 559 976 505 678 1791 1520 6656 682 987 1096 2953 259 105 412 258 -6

-6

-6

Th/U 0.41 0.37 0.38 0.42 0.37 0.58 0.32 0.41 1.01 0.55 0.72 0.44 0.41 0.63 备注 U Th 314 142 410 201 449 283 骑田岭岩体:黑云母花岗岩;年龄:163±3Ma 221 116 432 284 484 208 222 123 317 185 411 191 466 119 366 207 394 303 390 205 565 473 Th/U 0.45 0.49 0.63 0.52 0.66 0.43 0.55 0.58 0.46 0.26 0.57 0.77 0.53 0.84 备注 U Th 247 137 232 1553 263 130 258 160 水口山岩体:花岗闪长岩;年龄:163±2Ma 541 165 117 175 105 86 295 196 115 1134 89 361 163 153 73 50 420 277 90 51 Th/U 0.55 1.13 0.08 0.62 0.30 1.50 0.82 0.66 0.77 0.32 0.94 0.68 0.66 0.57 备注 U Th 549 354 149 112 187 142 锡田岩体:二长花岗岩;年龄:150±0.52Ma 889 212 65 43 915 1063 518 119 570 240 348 131 245 129 295 195 186 69 677 241 499 183 Th/U 0.64 0.75 0.76 0.24 0.66 0.57 0.11 0.42 0.38 0.53 0.66 0.37 0.36 0.37 备注 U Th 154 66 316 123 378 87 锡田岩体:二长花岗岩;年龄:150±0.52Ma 397 82 571 295 365 136 322 1055 203 441 210 75 178 74 558 309 712 424 370 164 594 282 Th/U 0.43 0.39 0.23 0.21 0.52 0.37 0.63 0.42 0.36 0.42 0.55 0.60 0.44 0.47 备注 U Th 370 164 594 282 394 191 310 301 万洋山岩体:英云闪长岩;年龄:438±3Ma 253 212 699 290 282 159 147 109 89 302 281 1106 232 516 324 295 481 306 314 181 Th/U 0.44 0.47 0.48 0.97 0.84 0.41 0.56 0.74 3.39 0.83 0.47 0.91 0.64 0.58 备注 U Th 409 785 614 1137 395 666 彭公庙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435.3±2.7Ma 777 514 341 2122 323 5422 796 403 637 1200 246 676 719 790 972 1068 727 754 618 334 676 276 Th/U 1.92 0.64 0.59 0.66 0.95 2.56 0.51 0.39 0.56 1.10 0.75 0.71 0.54 0.41 备注 U Th 1254 78 765 1042 192 67 板衫铺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418±2Ma 962 1958 1476 120 355 105 808 1238 69 81 722 60 913 56 782 56 733 66 791 76 632 51 Th/U 0.06 0.25 0.06 0.12 0.18 0.07 0.09 0.07 0.08 0.06 0.07 0.09 0.10 0.08 备注 U Th 378 54 440 167 252 53 283 47 城步黑云母花岗岩;年龄:805.7±9.2Ma 540 72 482 108 458 68 326 305 276 216 414 1354 253 127 467 1281 1046 179 338 477 Th/U 0.14 0.38 0.21 0.17 0.13 0.22 0.15 0.94 0.78 0.61 0.09 0.38 0.26 0.46 备注 U 201 309 141 西园坑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804±3Ma 64 253 43 116 283 239 228 1160 971 171 526 Th 145 384 111 35 253 25 103 388 159 198 2938 1872 149 840 Th/U 0.72 1.24 0.79 0.55 1.00 0.58 0.89 1.37 0.67 0.87 2.53 1.93 0.87 1.60 备注 U Th 343 319 399 736 662 912 宁远:碱性玄武岩;年龄:205.5±3Ma 239 191 193 144 107 46 181 134 127 62 38 57 196 135 427 558 113 104 53 119 458 1156 Th/U 0.93 1.15 1.57 1.38 0.80 0.75 0.43 0.74 0.49 1.50 0.69 1.31 0.92 2.25 备注 U Th 131 105 122 149 74 133 41 109 宁远:碱性玄武岩;年龄:205.5±3Ma 230 269 87 112 125 146 90 118 311 150 301 352 126 123 109 180 74 77 96 112 Th/U 0.80 1.22 1.80 2.66 1.17 1.29 1.17 1.31 0.48 1.17 0.98 1.65 1.04 1.17 备注 冷家溪凝灰岩;年龄:822±10Ma 表1中数据据朱金初等(2009),马丽艳等(2006),陈迪等(2013); 张文兰等(2011),张菲菲等(2010),陈迪等(未发

表数据); 柏道远等(2010),张菲菲等(2011),刘勇等(2010),高林志等(2011)

将各种类型岩石中Th、U含量分散的数据舍去后投图在同一坐标系中,其Th、U数据的分布区域如图4f,由图可见,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的散点分布区域基本重合,都表现为随U含量增加,Th有增加趋势,总体表现为线性相关的特征,这说明这类岩石中的Th/U值是相对稳定的。新元古代花岗岩总体表现为Th、U含量及Th/U低的特点。火山岩中的Th、U含量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相当一部分的U含量小于500×10,Th含量×10;另一部分则含量分散,值可达百分之几,且这些数据分布无规律。 碎屑岩中的Th、U含量总体上也较低,但有一部分数据与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数据分布区域重合。总的来说,不同时代、类型的岩石中锆石的Th、U投图数据分布各不尽相同,但U含量在150~700×10,Th含量50~400×10是锆石中Th、U含量的集中分布区间。

-6

-6

-6

-6

2.3、Th、U和Th/U值应用的讨论

在给出的的Th、U数据中,有少部分Th、U含量较高,但给出的单点年龄与协和年龄

-6-6

并无太大的悬殊。如U:含量8498×10,Th:含量为3880×10,Th/U=0.46,单点年龄

-6

148Ma,谐和年龄为149±2Ma(朱金初等,2009);U:含量21109×10,Th:含量为3843

-6

×10,Th/U=0.18,单点年龄419Ma,谐和年龄为418±2Ma(柏道远等,2014);U:含量6036

-6-6

×10,Th:含量为11293×10,Th/U=1.87,单点年龄122.9Ma,谐和年龄为128±3Ma(崔玉荣等,2010),其它部分较分散的投点如图6。在锆石U-Pb谐和图中,未分布于谐和线上,年龄较谐和年龄偏低的,可能是受后期岩浆热事件影响导致放射性成因的Pb丢失引起(沈渭洲等,2008),但本次所讨论的这些较分散的点,基本都位于谐和线上,并且年龄与谐和年龄悬殊不大,因此锆石中Th、U的富集,并没有影响锆石的形成年龄,同时这些锆石的谐和性好,推断锆石中Th 、U含量的富集不是受后期岩浆热事件导致的富集与亏损。然而锆石中的Th和U一般含量都在几十、几百甚至几千ppm, 含量高者达到百分之几,且Th/U值普遍小于1,因此锆石中Th、U元素含量较地壳元素丰度值增加了数十、数百倍,且U在锆石生长过程中比Th富集的速率更快,表现为Th/U值较低(与地壳丰度的Th/U值373.33进行对比,数据引自韩吟文等,2003)。而Y,Th,U,Nb,Ta等离子半径达,价态高,使得他们不能包含在许多硅酸盐造岩矿物中,趋向于在残余熔体中富集,因此锆石成为岩石中U,Th,Hf,REE的主要寄主矿物(Belousova,2002,1998)。但锆石中Th、U富集,尤其是个别锆石Th、U含量达百分之几的是在何种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锆石的U-Th-Pb法定年,其主要依据衰变反应方程:238U→206Pb+8α+6β-+E;235

U→207Pb+7α+7β-+E;232Th→208Pb+6α+4β-+E测定现今的238U、232Th、206Pb、207Pb、208Pb 以及计算初始的238U、232Th等值。在锆石U-Pb定年给出的数据中,U、Th含量其实就是现

今的238U、232Th。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例,讨论Th/U值与获得年龄之间的关系,锆石U-Pb年龄在140~180Ma的Th/U值主要集中在0.4左右(图7),这反映了锆石中的Th、U含量比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如前所述,像新元古代花岗岩中的Th/U较低,碎屑岩,火山岩中的Th/U变化范围较大,这些特征,都与所获得的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对我们研究不同成因、不同岩石中锆石的Th、U含量及评价获得的锆石U-Pb年龄提供了一些分析思路。

图6花岗岩、火山岩中锆石中分散的Th、U含量散点图 图7 燕山期花岗岩中单颗粒锆石年龄数据与Th/U比值散点图 图例说明,锆石源自:1-燕山期的花岗岩,2-加里东期花岗岩,3-新元古代花岗岩,4玄武岩 变质锆石的Th、U含量较低,Th/U比值较小,一般小于0.1(钟玉芳等,2006),而本

-6

文讨论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中,锆石的Th、U及Th/U均较低,给出的锆石U-Pb年龄均大于750Ma;另外,碎屑岩中的锆石也变现出Th、U低的特征(U的均值210×10,Th的均值159×10),这些碎屑岩主要为青白口纪、南华纪地层碎屑岩中的锆石,给出的年龄大于700Ma。这就就表明,在较老的花岗岩及碎屑岩中,锆石可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而且碎屑岩中的锆石在沉积岩中可能存在Th、U的丢失。因此应该特别注意,在研究年龄较老的碎屑岩时,统计锆石的U-Pb年龄频数图以及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来限制地层的顶底界线时,得慎重考虑锆石受变质及存在U、Th、Pb丢失的影响。

-6

三 结语

结合以往的研究及本文对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新元古代花岗岩、火山岩和碎屑岩的讨论表明,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锆石有不同的Th、U含量及Th/U比值,而古老的锆石可能受变质流体、熔体的影响(Rowley,1997;Mojzsis,2002),或者还存在Th、U和Pb丢失,本文前面也简述了锆石中的稀土、微量元素在不同的锆石中含量也不相同,尤其是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形成时的物源环境和特征,具有成因和示踪意义(陈道公等,2001)。Hoskin等人研究不同类型岩石中的稀土元素后发现,除典型的地幔岩石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含量外,其他类型岩石中的锆石具有非常类似的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因此这对锆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示踪意义提出了质疑。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锆石中微量元素指示意义持有不同的观点,但这正如本文的讨论,尽管锆石中Th、U含量具有共同的集中分布区间(U:150~700×10,Th:50~400×10),但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锆石中还表现出了自己的特征,因此对锆石中微量元素的研究,分析锆石的成因,对获得的锆石U-Pb年龄评价及解释,还原地质历史事件是有帮助的。

-6

-6

参考文献

[1] Cherniak DJ , Watson EB. Pb diffusion in zircon [ J ].Chemical Geology, 2001, 172 (1 /2) : 5224.

[2] 肖庆辉,邓晋福,马大铨,等。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地质出版社, 2002。 [3] 韩吟文,马振东,张宏飞,等。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2003.7.

[4] 赵珊茸,边秋娟,凌其聪。结晶学及矿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5] 刘建辉,刘敦一,张玉海,等。使用SHRIMP测定锆石铀-铅年龄的选点技巧。岩矿测试。2011(6),265-268.

[6] Corfu F,Hanchar JM,Hoskin PW O,et al. Atlas of Zircon Textures[C]// Hanchar JM,Hoskin PW O,eds,Zircon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2003,53: 469-495

[7] Belousova EA,Griffin WL,O,Reilly SY,et al,Igneous zircon: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ource rock Type[J].Contrib,Mineral,Petrol,2002,143:602-622.

[8] Belousova EA,Griffin WL,Pearson NJ,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cath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outhern African Kimberlitic Zircon[J].Mineral,Mag.1998,62:355-366.

[9] 钟玉芳,马昌前,佘振兵.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岩浆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06,25(1):27-40.

[10] 雷玮琰,施光海,刘迎新.不同成因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进展[J].地学前缘.2013,20(4):273-284. [11] 朱金初,谢才富,张佩华,杨策,顾晟彦. 桂东北牛庙闪长岩和同安石英二长岩:岩石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J].岩石学报,2005,21(3):665-676.

[12] 马丽艳,路远发,梅玉萍,陈希清. 湖南水口山矿区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2006,22(10):2475-2482.

[13] 左昌虎,路睿,赵增霞,徐兆文,陆建军,王汝成,陈进全. 湖南常宁水口山Pb—Zn矿区花岗闪长岩元素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 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J].地质论评,2014,60(4):811-823.

[14] 陈迪,马爱军,刘伟,等.湖南锡田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J].现代地质,2013,27 (4):819-830.

[15] 张文兰,王汝成,雷泽恒,华仁民,朱金初,陆建军,谢磊,车旭东,章荣清,姚远,陈骏.湘南彭公庙加里东期含白钨矿细晶岩脉的发现[J].科学通报,2011,58(18):1448~1454.

[16] 沈渭洲,张芳荣,舒良树,等.江西宁冈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8,24(10):2244~2254.

[17] 张菲菲,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玉芝. 湘东-赣西地区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J] .地球学报,2010,39(5):414-426.

[18] 柏道远,钟响,贾朋远,熊雄,黄文义. 南岭西段加里东期苗儿山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33(3):407-423.

[19] 柏道远,贾宝华,刘伟,陈必河,刘耀荣,张晓阳. 湖南城步火成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对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约束[J]. 地质学报,2010,84(12):1716-1726.

[20] 马铁球,陈立新,柏道远,周柯军,李纲,王先辉. 湘东北新元古代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J]. 中国地质,2009,36(1):65-73.

[21] 陈志洪,郭坤一,董永观,陈荣,李龙明,梁一鸿,李春海,俞锡明,赵玲,邢光福. 江山-绍兴拼合带平水段可能存在新元古代早期板片窗岩浆活动:来自锆石LA-ICP-MS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7):994-1008.

[22] 钟玉芳,马昌前,佘振兵,林广春,续海金,王人镜,杨坤光,刘强. 江西九岭花岗岩类复式岩基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6):685-691.

[23] 张菲菲,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玉芝. 江南隆起带中段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

素组成研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35(1):73-84.

[24] 吴荣新,郑永飞,吴元保.皖南石耳山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定年以及元素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2005,11(3):364-382.

[25] 刘勇,李廷栋,肖庆辉,耿树方,王涛,陈必河. 湘南宁远地区碱性玄武岩形成时代的新证据:锆石LA-ICP-MS U-Pb定年[J]. 地质通报,2010,29(6):833-841.

[26] 马铁球,闫全人,陈辉明,向忠金,周柯军,李彬.湖南攸县新市玄武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2,28(4):340-349.

[27] 崔玉荣,谢智,陈江峰,俞云文,胡力海.浙东晚中生代玄武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高校地质学报,2010,16(2):198-212.

[28] 易立文,马昌前,王连训,赖中信,李湘玉,杨亚楠,吴飞,胡晏如. 华南晚奥陶世次火山岩的发现:早古生代与俯冲有关的英安岩?[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39(6):637-653.

[29] 张德志,郭福生,周万蓬,谢财富,刘林清,周佐民. 江西潭港流纹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J]. 中国地质,2009,36(1):784-796.

[30] 巫建华,项媛馨,钟志菲.江西广丰、玉山盆地橄榄玄粗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和Sr-Nd-Pb-O元素同位素特征[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33(4):645-656.

[31] 张世红,蒋干清,董进,韩以贵,吴怀春.华南板溪群五强溪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新结果及其构造地层学意义[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38(12):1496-1503.

[32] 尹崇玉,刘敦一,高林志,王自强,邢裕盛,简平,石玉若.南华系底界与古城冰期的年龄:SHRIMP Ⅱ定年证据[J]. 科学通报,2003,48(16):1721-1725.

[33] 高林志,陈峻,丁孝忠,等.湘东北岳阳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对武陵运动的制约[J].地质通报,2011,30(7):1001-1008.

[34] 杜秋定,汪正江,王剑,卓皆文,谢尚克,邓奇,杨菲.湘中长安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2013,59(2):334-344.

[35] 谢士稳,高山,柳小明,高日胜.扬子克拉通南华纪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对华南新元古代岩浆事件的指示[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34(1):117-126.

[36] 伍皓,江新胜,王剑,汪正江,杜秋定,邓奇,崔晓庄,杨菲. 湘东南新元古界大江边组和埃岐岭组的形成时代和物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J]. 地质论评,2013,59(5):853-868.

[37] 高林志,黄志忠,丁孝忠,刘燕学,庞建峰,张传恒.赣西北新元古代修水组和马涧桥组SHRIMP锆石U-Pb年龄[J].地质通报,2012,31(7):1086-1093.

[38] 高林志,杨明桂,丁孝忠,刘燕学,刘训,凌联海,张传恒.华南双桥山群和河上镇群凝灰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对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演化的制约[J].地质通报,2008,27(10):1745-1751. [39] 朱金初,王汝成, 张佩华, 谢才富,张文兰,赵葵东, 谢磊,杨策,车旭东,于阿朋,王禄彬.南岭中段骑田岭花岗岩基的锆石 U-Pb年代学格架[J]。中国科学,2009,39(8):1112-11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mm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