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

更新时间:2023-11-13 23: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

知识点总结 1.O是?ABC的重心?OA?OB?OC?0;

若O是?ABC的重心,则

PG?1(PA?PB?PC)?G为?ABC的重心.

32.O是?ABC的垂心?OA?OB?OB?OC?OC?OA;

S?BOC?S?AOC?S?AOB?1S?ABC3故OA?OB?OC?0;

tanB:tanC 若O是?ABC(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S?BOC:S?AOC:S?AOB?tanA:故tanAOA?tanBOB?tanCOC?0

3.O是?ABC的外心?|OA|?|OB|?|OC|(或OA?OB?OC)

222:sin?AOC:sin?AOB?sin2A:sin2B:sin2C 若O是?ABC的外心则S?BOC:S?AOC:S?AOB?sin?BOC故sin2AOA?sin2BOB?sin2COC?0 4.O是内心?ABC的充要条件是

OA?(AB|AB|?ACAC)?OB?(BA|BA|?BC|BC|)?OC?(CA|CA|?CB|CB|)?0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如果记AB,BC,CA的单位向量为e1,e2,e3,则刚才O是

?ABC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OA?(e1?e3)?OB?(e1?e2)?OC?(e2?e3)?0 ,O是?ABC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aOA?bOB?cOC?0 。若O是?ABC的内心,则

S?BOC:S?AOC:S?AOB?a:b:c

故 aOA?bOB?cOC?0或sinAOA?sinBOB?sinCOC?0;

A |AB|PC?|BC|PA?|CA|PB?0?P是?ABC的内心;

向量?(AB?AC)(??0)所在直线过?ABC的内心(是?BAC的角平

|AB||AC|分线所在直线);

范 例 (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

B e1e2C P 例1.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ABAB?ACAC),???0,???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 1 -

解析:因为

ABAB是向量AB的单位向量设AB与A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e1和e2, 又

OP?OA?AP,则原式可化为AP??(e1?e2),由菱形的基本性质知AP平分?BAC,那么在?ABC中,AP平分?BAC,则知选B.

(二)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

例2. H是△ABC所在平面内任一点,HA?HB?HB?HC?HC?HA?点H是△ABC的垂心. 由HA?HB?HB?HC?HB?(HC?HA)?0?HB?AC?0?HB?AC,

同理HC?AB,HA?BC.故H是△ABC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略))

例3.(湖南)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PA?PB?PB?PC?PC?PA,则P是△ABC的(D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由PA?PB?PB?PC得PA?PB?PB?PC?0.即PB?(PA?PC)?0,即PB?CA?0 则PB?CA,同理PA?BC,PC?AB 所以P为?ABC的垂心. 故选D. (三)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

例4. G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GA?GB?GC=0?点G是△ABC的重心.

证明 作图如右,图中GB?GC?GE

连结BE和CE,则CE=GB,BE=GC?BGCE为平行四边形?D是BC的中点,AD为BC边上的中线.

将GB?GC?GE代入GA?GB?GC=0,

得GA?EG=0?GA??GE??2GD,故G是△ABC的重心.(反之亦然(证略)) 例5. P是△ABC所在平面内任一点.G是△ABC的重心?PG?(PA?PB?PC). 证明 PG?PA?AG?PB?BG?PC?CG?3PG?(AG?BG?CG)?(PA?PB?PC) ∵G是△ABC的重心 ∴GA?GB?GC=0?AG?BG?CG=0,即3PG?PA?PB?PC 由此可得PG?(PA?PB?PC).(反之亦然(证略))

例6 若O 为?ABC内一点,OA?OB?OC?0 ,则O 是?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 2 -

1313解析:由OA?OB?OC?0得OB?OC??OA,如图以OB、OC为相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

1OB?OC?OD,由平行四边形性质知OE?OD,OA?2OE,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

2质,所以是重心,选D。

(四)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外心结合考查

例7若O 为?ABC内一点,OA?OB?OC,则O 是?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解析:由向量模的定义知O到?ABC的三顶点距离相等。故O 是?ABC 的外心 ,选B。 (五)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

例8.已知向量OP1,OP2,OP3满足条件OP1+OP2+OP3=0,|OP1|=|OP2|=|OP3|=1, 求证 △P1P2P3是正三角形.(《数学》第一册(下),复习参考题五B组第6题) 证明 由已知OP1+OP2=-OP3,两边平方得OP1·OP2=?, 同理 OP2·OP3=OP3·OP1=?,

∴|P1P2|=|P2P3|=|P3P1|=3,从而△P1P2P3是正三角形.

反之,若点O是正三角形△P1P2P3的中心,则显然有OP1+OP2+OP3=0且|OP1|=|OP2|=|OP3|. 即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

OP1+OP2+OP3=0且|OP1|=|OP2|=|OP3|?点O是正△P1P2P3的中心.

1212例9.在△ABC中,已知Q、G、H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求证:Q、G、H三点共线,且QG:GH=1:2。

【证明】:以A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0,0)、B(x1,0)、C(x2,y2),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则有:

xx?x2y2xyxD(1,0)、E(1,)、F(2,2) 由题设可设Q(1,y3)、H(x2,y4),

222222x?x2y2xxyy G(1,)?AH?(x2,y4),QF?(2?1,2?y3) C(x2,y2) 33222BC?(x2?x1,y2)

AH?BC?AH?BC?x2(x2?x1)?y2y4?0 ?y4??x2(x2?x1)y2A D F G Q x B(x1,0) H E QF?ACx2x1y?)?y2(2?y3)?0 222x(x?x1)y2?y3?22?2y22?QF?AC?x2(

- 3 -

?QH?(x2?x12x?x13x2(x2?x1)y2,y4?y3)?(2,??) 222y22?QG?( ?(x2?x1x1y22x?x1y2x2(x2?x1)y2?,?y3)?(2,??)323632y222x2?x13x2(x2?x1)y212x?x13x2(x2?x1)y2,??)?(2,??) 66y26322y221 =QH3即QH=3QG,故Q、G、H三点共线,且QG:GH=1:2

例10.若O、H分别是△ABC的外心和垂心.求证

OH?OA?OB?OC.

证明 若△ABC的垂心为H,外心为O,如图. 连BO并延长交外接圆于D,连结AD,CD.

∴AD?AB,CD?BC.又垂心为H,AH?BC,CH?AB, ∴AH∥CD,CH∥AD,

∴四边形AHCD为平行四边形,

∴AH?DC?DO?OC,故OH?OA?AH?OA?OB?OC.

著名的“欧拉定理”讲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三心”——外心、重心、垂心的位置关系: (1)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欧拉线”;

(2)三角形的重心在“欧拉线”上,且为外——垂连线的第一个三分点,即重心到垂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外心距离的2倍。

“欧拉定理”的向量形式显得特别简单,可简化成如下的向量问题.

例11. 设O、G、H分别是锐角△ABC的外心、重心、垂心. 求证 OG?OH 证明 按重心定理 G是△ABC的重心?OG?(OA?OB?OC) 按垂心定理 OH?OA?OB?OC 由此可得 OG?OH. 补充练习 1.已知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是三角形ABC的重心,动点P满足

131313111OP= (OA+OB+2OC),则点P一定为三角形ABC的 ( B )

322A.AB边中线的中点 B.AB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 C.重心 D.AB边的中点 1. B取AB边的中点M,则OA?OB?2OM,由OP3=

3OP?3OM?2MC,∴MP?2MC,即点P为三角形中AB边上的中线的一个三等分点,且点P不过重心,故选B.

11 (OA32+

1OB+2OC)可得2- 4 -

2.在同一个平面上有?ABC及一点O满足关系式: OA+BC=OB+CA=OC+

22222AB2,则O为?ABC的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PA?PB?PC?0,则P为?ABC的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3.已知O是平面上一 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

OP?OA??(AB?AC),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4.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动点,且动点P满足:

PA?PC?PA?PB?PB?PC?0,则P点为三角形的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5.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点P满足:a?PA?b?PB?c?PC?0,则P点为三角形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6.在三角形ABC中,动点P满足:CA?CB?2AB?CP,则P点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1ABACABAC→→→

7.已知非零向量AB与AC满足( + )·BC=0且 · =2 , 则△ABC为( )

→→→→|AB||AC||AB||AC|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解析:非零向量与满足(

22ABAC)·=0,即角A的平分线垂直于BC,∴ AB=AC,又?|AB||AC|cosA??ABAC1

=2 ,∠A=,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选D. ?3|AB||AC|8.?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OH?m(OA?OB?OC),则实数m = 1 9.点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OB?OB?OC?OC?OA,则点O是?ABC的(B )

(A)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高的交点

10. 如图1,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AM?xAB,

11AN?yAC,则??3。

xy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m4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