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数学学习状况问卷调查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07 21: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职生数学学习状况问卷调查与思考

摘要: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同时大部分教师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了中职学生对数学普遍反感。为进一步了解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状况,从深层次改变中职学生对数学的不感兴趣,本文特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出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课堂对话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问卷;学习态度;数学观;主体性;能动性

一、引言

由于中职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对学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于有的学生根本就对数学特别反感,认为数学太抽象,枯燥难学。面对“数学无聊”、“数学没有用处”等叹息声,职业中专的数学教师就不能只是注重知识的讲授,而是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及策略调整中职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如何才能使学生从深层次改变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是每一位教师目前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问卷分析

为了了解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状况,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设计了12个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最后以选择题的形式对我校08广厦班、08财(1)班、08实财班,08建院班,08财会(2)班,08实工班共6个班级258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问卷及统计数据见附件1)

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校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能反映我校学生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研讨气氛;数学观。

1、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问卷调查中的6、7、8、9、10、11、12这几个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

惯。

第6题很能说明问题,有40%几乎不做数学笔记,说明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有待养成。

第7题,选A的学生只有26人,占10%;选B的64人,占25%,这说明,只有35%的学生遇到问题,有想办法去解决,还有65%的人遇到学习困难,就是临阵退缩或听之任之。

第8题,选A的31人,占12%,选B的118人,占46%。第9题选D的学生多达149人,占58%,这表明,只有很少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只有半数的学生基本进入了学习状态,起码还有半数的学生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或根本没有准备。

第10题,选择A、B的学生只有34%,说明上课中积极思考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第11题,选A、B的学生只占36%,而高达64%的学生抄袭作业或根本不做作业,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学习,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第12题,选择C的学生占34%,选D的学生占20%,表明很多学生没有养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前复习”习惯。甚至有20%的学生连考试都觉得无所谓。

另外,从第10、11题综合分析可知:我们布置的课堂作业难度一般不大,每次作业的量都很少,却只有36%的学生动手做练习或作业,而高达66%的学生上课时根本不动笔或偶尔拿起笔对待练习或作业。因此,学生的动手习惯是我们数学教育教学上的一大薄弱环节——这就直接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感悟与兴趣。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题号 选项 C D 合计 37% 19% 56% 18% 22% 40% 30% 35% 65% 20% 22% 42% 44% 22% 66% 53% 11% 64% 34% 20% 54% 34% 22% 56% 4 6 7 8 10 11 12 平均值 问卷调查中的4、6、7、8、10、11这几个题,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这

些数据表明,34%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22%的学生完全放弃学习,只有44%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或者比较端正,这个数据应该引起我们我们广大中职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3、学生的研讨态度欠主动与研讨气氛不浓

问卷调查中的第4、5题,主要反映学生对数学的研讨态度与研讨气氛。从抽样统计数据看,第4、5题平均54%的学生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说明学生缺乏对数学(包括对“数学问题”)的主动的研讨态度,在数学学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

4、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比较混乱

问卷调查中的第1、2、3题,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态度与对数学的基本看法。但从第1题选D的学生占43%,第2题选C、D占68%,对第3题选项的相对平均(最高28% 最低20%)来看,学生对数学缺乏统一的认识,大部分同学对自己学好数学没有信心,说明了学生没有形成较为集中的“数学态度”,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数学观”。

针对目前学生的状况,我们认为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捕捉数学内涵,让数学回归生活。

(2)消除或降低学生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探索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对话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三、改变中职生学习现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具体措施

1、捕捉数学内涵,让数学回归生活

中职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甚至厌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捕捉数学内涵,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课堂只有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我所学的内容,并不是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来源于我的现实生活,又为我的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这些知识确实对我有用。只有让学生感觉到,我确实需要它,学生才会主去学,实现“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所以,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尽量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情境化。要吸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

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习得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从而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

比如,在学生学了分段函数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20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2000元部分为全月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计计算: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500元部分 超过500元且不超过2000元部分 超过2000元且不超过5000元部分 …… 1)

税率 5% 10% 15% …… 假设某人月工资为X元,所得此项税款为f(x),写出f(x)与X之

间的函数关系式; 2) 3)

如果你的母亲月工资收入为2600元,那么她应纳税多少? 老师9月份缴纳此项税款是175元,请你计算一下,老师当月的

工资是多少? 4)

试计算一下,你的父亲当月工资应缴纳多少元税款?

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为可以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为老师、为父母算工资收入和缴纳的税款,他们觉得好自豪,马上就来了精神。一个个都投入到紧张而欢快的计算之中。

在每次教学对话之前,教师都要精心挖掘教材,准备一些色、香、味俱全的零食,让学生去品尝。

案例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背景:有一位商人和一位数学家谈生意,数学家对商人说:“我准备在一个月每天给你10万元钱,但在这月内每一天,你都要给我返利,第一天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2元,以后每天的返利是前一天的两倍。请你考虑一下,如果愿意,我们就到公证处办理公正手续。“商人不假思索满口答应,请大家替数学家和商人算一下,谁得利?学生的想法和商人一样,这时教师再点明数学家大约能拿到5亿多元返利,学生大吃一惊,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迫切想了解所学内容,为新课讲授创造了心里准备。

案例2:在教学《古典概率》时,我将书上的例题进行了如下改编: 五一期间,几个同学在一起聚会,其中只有甲和乙两个人会喝酒。为了调节气氛,丙同学提议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喝酒。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连续抛两颗骰子,如果两次的点数之和是7,则甲喝酒;如果点数之和是5点,则乙喝酒。请你利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分析一下,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如果不公平的话,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案。 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

案例3:在“圆的参数方程”练习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故事作为背景:话说唐僧师徒一行来到一座山前,悟空安顿师傅他们在山脚休息,自己去寻找食物,回来却找不到师傅一行。正焦急间,忽见山腰有一个奇洞,洞口种满了奇形怪树。这时,他听到一个声音对着他大声喊道:“此洞是我开,此树是我摆,要想见唐僧,先破圆门阵”。不懂数学的悟空,对着洞口研究了半天,就是找不到入洞的路线,请同学们帮他找一找。原来阵门是这样的:

经过圆x2?y2?4上一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Q,求线段PQ中点的点的轨迹方程(破阵的路线)。

一道枯燥乏味的求轨迹几何题,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散发出了诱人的色、香、味的清香,使人不觉胃口大开。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得到了提升,从而为对话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动力。

2、降低起点,消除或降低学生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根据调查数据, 68%的学生对自己学好数学没有信心。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认为对于课堂设计与课堂教学,应该注意降低起点,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带给学生的真实情感是不懂、难学、枯燥、无用,认为数学只不过是数学家闲来把玩的一种符号游戏。一些学生跟我直言坦白:“数学跟我真的无缘,我一看到数学就害怕,根本没想到怎么把它学进去”。希望自己早日摆脱数学的桎梏,摆脱这种高度形式化,演绎化的思维折磨,已成为大多数尚在“数学苦海”中煎熬的学子的直接心声。所以只有低起点,才能被大多数同学所接受,才能使学习数学变得容易,以解决部分同学“数学太难”问题,促使他们学习数学“有兴趣”,树立“有信心,能学好”的主观意识,实现他们“成绩差,想学好”的心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m3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