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大纲终于搞定了

更新时间:2024-05-18 19: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货币银行学大纲终于搞定了,可惜今天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原来的开卷考变成了闭卷考,这货币银行学的老师实在可恶,现在才告诉我们是闭卷,而且下个星期四就要考试啦,现在只能打印出来好好背了!

0712货币银行学复习提纲

1.)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通过哪些方法治理通货膨胀?

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3、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 4、结构性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过多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货币学派认为总需求的过度是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导致的。供求混合推动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引发的。

措施:1、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压缩社会总需求,实现紧缩性货币政策2、削减财政政策支出,增加税收,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 3、管制工资和物价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货币制度改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措施 5、供应政策,新颖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6、国际性紧缩政策,世界各国共同削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2.)请描述货币供给公式,并阐述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有哪些因素? 公式:Ms = B·m

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总和。 货币乘数又叫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它反映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数量关系。即m = M / B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决定因素,也是货币供给中的外生变量;而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则包含在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之中。

3.)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金融工具?

特征:1、金融资本市场全球化 2、融资活动证券化 3、资本金融创新多样化

特点是:1、期限长 2、市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 3、资金借贷量大 4、收益高,流动性差,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

分类:1、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 2、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

3、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 4、原生性金融工具和衍生性金融工具

4.)阐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内容与作用。

国际储备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

内容:黄金储备、外汇储备、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的储备头寸和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尚未动用的特别取款权。

作用1.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2.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 5、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宏观、微观因素分别有哪些?

(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2)、资金的供求状况;(3)、物价变动的幅度;(4)、国际经济的环境;(5)、政策性因素。

1.宏观经济稳定。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利率是货币政策得以影响国民经济实际变量的中介条件。当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时候,其效果都是通过利率传导到国民经济的实际产出,利率的变化会带来宏观经济实际变量的变化。利率还是影响国民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易于波动,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随着利率的波动,经济会以更大的幅度波动,那么对经济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2.资金声场的供求大致平衡。市场化利率的重要特征就是利率水平由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那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资金必须作为商品而存在,也就是资金的商品化。另外,为了防止在利,率市场化以后经济的大幅度波动,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应当是大体平衡的,这样,利率水平才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3.微观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独立性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中,其中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实现微观经济主体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比如,分析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增加政策导致利率下降的过程,微观经济主体——个人在这方面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个人感觉到自己所持有的货币量多于其需求量,他才会去购买债券,从而导致这以后的各种变化。一个理性的经济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企业必须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法人主体,而金融机构也必须具有决策的独立性,只有这样,二者才能够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出发来决策,以满足市场规则及需要。

6.试对传统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进行的分析,说明其政策特点和缺点。 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即使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2)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3)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4)存款准备率不变,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但是存款准备率也有明显的局限:(1)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日常性工具;(2)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

7.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纸币已不在是代表或代替金币流通,各国纸币的发行量也不受兑换黄金的限制,所以无论是铸币平价还是法定平价均无法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纸币是价值的一种代表,两国纸币之间的汇率则应有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来确定。而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则分别从购买力平价、心理因素以及利率平价等多种角度来说明汇率的决定。 8.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特点:①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作为信用中介;②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性;③银行信用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性;④银行信用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3)与商业信用的关系:①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②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③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2)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9. 试论国际收支失衡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以及如何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因素:1、一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需进口大量技术、设备和重要材料,但其受生产和技术限制 2、受经济结构制约,形成不同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3、受物价和币制的影响,一国发生膨胀,则本国商品出口成本上升,进口成本相对下降,造成贸易和国际收支恶化 4、汇率变化影响 5、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 10.货币自产生以来,在形式上是如何演变的?

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形式发展演变。这一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大宗交易成为日益普遍的经济现象时,实物货币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成为必然。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3、金属货币向纸质信用货币形式转化。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

?

11、试述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体系及组织形式。不同国家的货币制度内容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采取的内容也可能不同,但大致说来,规范化的货币制度构成主要包括6方面的要素:

①规定货币材料 ②规定货币单位 ③规定主币和辅币 ④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⑤规定货币的铸造和发行⑥规定准备制度 12、简述马克思关于货币的5种职能及其含义?

13、试比较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灵活便利;②安全性高;③

规模经济。间接融资的局性性主要有两点:①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对筹资者的压力;② 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14、概述金融创新的含义与特点,并谈谈金融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15、试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何理解三者的相互关系?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

笑看人生2007-12-21 15:37:47 [举报]

16、试述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资本协议除了继续延续1988年资本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的风险监管思路外,最重要的就是吸收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提出并强调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

①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②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督 ③第三支柱:市场约束

17、什么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西方国家与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有何区别?你如何评价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他们之间存在较复杂的关系,有的具有一致性,有的则相对独立.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个目标体现了两个要求:1)不能把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从主次看,稳定币值始终是主要的,从顺序看,稳定货币为先,中央银行应以保持币值稳定来促进经济增长.2)即使在短期内兼顾经济增长的要求,仍必须坚持稳定货币的基本立足点.

?

笑看人生2007-12-21 15:38:15 [举报]

18、试述金融监管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

业 ( 包括金融机构以及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业务活动 ) 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旦芏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1) 依法管理原则(2) 合理、适度竞争原则(3)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4) 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19、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目前应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手段来调控我国经济? 一般性政策工具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也称“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盲目发放贷款,保证其清偿能力,保护客户存款的安全,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目的有2个:首先。影响商业银行取得资金的成本,从而达到控制商业银行资金供需的目的。其次,通过调整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及大众对现实经济形势的看法。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一般说,购买政府债券能起到缩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进而紧缩信用。反之,如果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那里购进债券,其效果是扩张信用。

?

笑看人生2007-12-21 15:38:47 [举报]

1、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货款,额度为1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4%,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和利。 用单利方法计算:

I=100万元X4%X3=12万元

S=100万元X(1+4%)3=112。4864万元 用复利方法计算:

复:I=P*[(1+R)^n-1](^n代表N次方) F=P*(1+i)N(次方) =100*(1+4%)^3-1 =100*(1+4%)^3

=12.4864(万元) =112.4864(万元) 解答思路:

单利:本利和=100万元×(1+4%×3)=

复利:本利和=100万元×=(1+4%)(1+4%)(1+4%)

2、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提现率为8%,超额准备金率为5%,试计算存款扩张倍数。

解答思路:存款派生倍数= 1/(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准备率)=1/

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以及法律、习惯等因素。

6.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该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旨在从货币因素出发讨论利率决定的理论。凯恩斯把利息定义为是对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因此决定利率的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他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它的动机包括对货币的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二者与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时,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当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增加。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共同决定的。凯恩斯同时指出,货币需求曲线越向右越与X轴平行,它表明此时由于货币需求无限大,货币供给的任何增加都不会改变利率的大小。这就是凯恩斯的所谓“流动性陷阱”说。凯恩斯利率理论纠正了古典学派完全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同时它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完全不予考虑,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7. 利率杠杆的作用及其发挥的条件以及限制利率杠杆作用发挥的因素。 在现代经济中,利率杠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

从宏观角度看,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①积累资金。②调整信贷规模。③调节国民经济结构。④合理分配资源。⑤抑制通货膨胀。⑥平衡国际收支。

当从微观角度看,利率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②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③作为租金的计算基础。

三、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和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和行为的总和。其特点有:①金融市场所交易的商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货币;②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之间产生的关系不单纯是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系;③金融市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金融市场的现代化特征表现:①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日益突出;②融资活动趋向证券化;③金融业务趋向多元化;④金融创新多样化。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①金融市场的主体。是指在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交易的活动者,包括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②金融市场的客体。即交易的对象,是指金融市场的参加者进行交易的标的物——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③金融市场的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

间接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作为金融媒介体的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转移的融资活动的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于金融工具直接实现资金转移与融通,而不需要金融机构作为媒介体的市场。

发行市场也称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最初发行的场所。金融工具向其购买者转移,资金向金融工具的发行者转移。

流通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是已发行的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转让买卖的场所。流通市场又可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的交易场地,在组织严密的特定交易场所中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如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和股票交易所等。

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电脑网络等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如资金拆借、外汇交易等。

期货市场是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市场。它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基础上的高级形态的市场,在期货市场范围内,又有期权、期指等交易形式。期货市场是以标准化远期交易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

2.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交易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为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等。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包括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和商业票据等。其主要参加者有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等。

商业票据往往以贴现的方式进行交易。商业票据具有发行成本低、灵活性高和有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声誉等优点。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保证支付的大银行开出的远期汇票。它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的融资。

回购协议是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获得短期流动资金而将手中持有的政府国库券或其他债券售予中央银行或一般客户,同时定下协议将来某时以特定的价格购回,债券买卖差价为银行等借款者支付的利息。回购协议的期限从1天到6个月不等。回购协议交易具有金额大、期限短、风险小且收益低的特点。因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短期融资工具。

贴现是指商业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贴现利息与票据到期时应得款项之金额比通称贴现率。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方式,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和地位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信用调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3.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以中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资金交易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是,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且收益高。资本市场的参加者有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居民个人等

资本市场又可分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是指银行提供中长期资金信贷的场所。证券市场是进行国家公债、公司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证券市场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类别不同又可分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四、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首先,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其次,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的金融企业;第三,同中央银行比较,商业银行是面向公商企业、公众及政府经营的金融机构;同其它金融机构相比较,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和持股公司制。

2.自有资本

自有资本,或称银行资本,是指银行为正常营运而自行投入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包括股本、公积金以及未分配利润。银行自有资本的大小体现了银行的实力和信誉,也是一个银行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因此自有资本的多少还体现银行资本实力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

3. 经营租赁、融资租赁

经营租赁是指出租人将物品直接出租给承租人或用户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的特点是:①承租人在租约期间分期支付的租金数额足以偿付出租人购买设备的资本支出,即“完全付清”。②租赁期间设备所有权归出租人而使用权归承租人,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对租赁设备有留购、续租或退租的权利。③设备物件的维修保养一般由承租人负责。④租赁合同一经签订,原则上承租人不得解除租约。⑤制造商提供的设备,承租人负责检查并代出租人接受该项资产,出租人对设备的质量和技术不予担保。

4.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内容。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外来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和银行借款。

⑴自有资本,或称银行资本,是指银行为正常营运而自行投入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包括股本、公积金以及未分配利润。⑵吸收存款。存款是银行所发行的负债。⑶银行借款

★5.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是指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其中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既统一,又矛盾。安全性与流动性正相关,但却与盈利性负相关。因此银行必须从现实出发,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寻求最佳统一和均衡。

6.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获得,也可通过负债管理,即向外借款来提

供。因此银行无需经常保有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故负债管理的核心是,银行主动借入资金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从而扩大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活动包括两类,一是合理利用现有的负债渠道,完善负债结构,降低负债风险和负债成本;二是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尝试新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和范围。但该理论也有缺陷,①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②因金融市场的变幻莫测而增加了经营风险;③忽视自有资本的补充,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7.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根据贷款的风险度不同,贷款可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五、中央银行

1.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存款机构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以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作为准备的那部分存款准备金。它原本是中央银行为保护存款户的利益和安全而设,是一项维护商业银 行流动性的措施。现在已变成了一个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指存款机构为了保持流动性和方便同其它金融机构进行债务清算,而存放于中央银行的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准备金存款。它等于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对其存款负债总额的比率。包括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和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由于定期存款较活期存款相对稳定,故一般前者的准备金比率总是低于后者。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而直接地改变货币乘数,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所以它是一个基本上可由中央银行直接操作的外生变量。当然,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将对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不宜频繁地进行。

2.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①货币发行。②代理国库和吸收财政性存款。③集中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④清算资金。⑤其它业务。包括国际金融机构负债、兑付国库券基金等。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①再贴现和再贷款。②金银外汇储备。③证券买卖。

3.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经营与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中央银行承担了主要的监管职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是要维持一个稳定、减轻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具体有:①金融体系的经营安全性目标。包括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和银行存款资金的安全性两个方面。②公平竞争目标。即通过中央银行的监管,为金融业的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条件。③政策的协调一致目标。

中央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是,①依法管理的原则。②综合监管原则。③安全稳健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④一元化监管原则。

★★4.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及其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它往往是非盈利性的,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中央银行的职能有,⑴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成为一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这一职能有利于其调节与管理货币流通,控制货币供应量,维持货币的稳定。⑵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其拥有管理全国金融机构的权力,是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国家信用的提供者,并代理国家财政收支及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一职能具体包括,①代理国库业务;②对政府提供信用;③管理金融活动,调节一国经济;④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⑤经政府授权,保管全国的黄金与外汇储备。⑶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一般不同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往来,只与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直接发生业务关系,其对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包括,①吸收与保管存款准备金,以确保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②充当最后贷款人,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③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组织全国票据清算事宜。

中央银行的作用是:①稳定货币与稳定经济。②调节信用和经济。③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④开展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

六、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它有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两个层次,其中

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创造的负债,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供应量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债务总量。它是在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的参与下形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取决于基础货币的数量和货币乘数的大小,即货币供应量M 1 = 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k。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应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基础货币供应增加后,由于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货币存量的增加量会以基础货币增量的若干倍数扩张。即货币乘数k =M1 / B或k =ΔM 1 /ΔB。

2.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和中央银行的支票所形成的存款,其中后者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再贷款)、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购入证券的途径注入商业银行体系的。

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创造的,它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创造派生存款要有两个前提,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须小于100%。准备比率越大,信用创造的规模就越小;二是非现金结算制度。

6.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

①政府的财政收支。②黄金存量和国际收支状况。③中央银行行为。④技术和制度性因素。

7.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

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有,①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②再贴现是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还很小,再贴现(我国主要是再贷款)仍是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手段。

七、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①考察的对象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有别于股票等金融资产的名义货币价格;②指的是货币价格,即商品、劳务与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而非不同商品、劳务之间的相对比价;③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④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⑤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波动不是通货膨胀。

2.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

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是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缺点是范围较窄,仅包括居民消费品,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它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它的优点是对商业周期反应敏感,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原材料、非零售制成品的价格信息。缺点是不包括劳务产品在内。同时它只计算了商品在生产环节和批发环节上的价格变动,没有包括商品在最终销售环节上的价格变动,其波动幅度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因而会出现信号失真。

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Inflation)、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ll Inflation)、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Hybrid Inflation)

通货膨胀按其成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等类型。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商品和服务,而需求表现为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由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由于货币工资、原材料价格利润等的上涨,使得商品价格上涨。而物价上涨后工人为维持先前的实际工资水平而要求工资进一步上涨,从而出现了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导致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和总供给减少共同作用下的通货膨胀。事实上,无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单方面的作用只会暂时引起物价上涨,并不能带来物价的持续上涨,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作用时,才会导致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税、货币幻觉

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是货币供给过多,货币是由政府强制发行的,多发行的那一部分直接表现为政府的收入,可以用于增加投资。政府用多发行的货币来购买社会物资,等居民拿到货币再去购买商品时,市场上的商品已经减少,存留于流通领域中的则是更多的货币,这时物价开始上升,居民持有的货币事实上已经贬值,所受损失被国家占有,由于投资。这实质上是政府对所有货币持有人的一种隐蔽性的强制征税,称为“通货膨胀税”。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了反应。如在通货膨胀初期,人们将名义价格、名义工资、名义收入的上涨看成是实际的上涨,于是劳动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企业家愿意扩大投资,增加雇佣工人,导致了就业的增加和产出增长速度的加快。

5.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下降的过程。通货紧缩的表现有,①商品有效需求不足;②生产下降、经济衰退;③投资风险加大;④失业增加,工资收入下降,进一步制约着对商品的有效需求。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也同样适用于通货紧缩。

八、货币政策

1.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所引致的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菲利普斯曲线说明,①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②它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的关系,从而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

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③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④它还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即可以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所谓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故所谓的充分就业并非100%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排除诸如摩擦性失业的情况。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①货币政策目标;②货币政策工具;③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④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⑤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有:①稳定物价;②充分就业;③经济增长;④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物价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充分就业通常是指有能力并志愿参加工作的人,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但由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存在,实现零失业率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一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只能以其所能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创造一个适宜于经济增长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它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略有顺差或逆差。这四个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是有矛盾的。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它们并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对其存款负债总额的比率。包括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和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由于定期存款较活期存款相对稳定,故一般前者的准备金比率总是低于后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最猛烈的工具,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而直接地改变货币乘数,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而且见效快。故这一工具不宜作为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而只能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辅助性工具,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形成一个稳定可测的准备金需求量;(2)再贴现是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方式,

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和地位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信用调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一种较温和的工具,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资金依赖性的大小。此外,再贴现率的高低有限度,在繁荣阶段,再贴现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遏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实有准备金来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量的扩大和收缩,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其基本操作过程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需要收缩银根时,卖出证券,反之则买进证券。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作为中央银行日常的货币政策工具,且中央银行处于主动的地位。但这需要一个具有相对广度和深度的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一个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的中央银行。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不动产信用控制。是④优惠利率。

4.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采用直接控制以及一般信用控制以外的各种控制,用各种间接的措施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施以影响。其主要的措施有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的优点是较为灵活,但为保证其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必须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以及拥有控制信用的足够的法律权力和手段。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湖与其负责人面谈,劝告其遵守和贯彻中央银行有关政策。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道义劝告的目的是在于减少更加公开的信贷控制措施。这种工具形式多样,优点是较为灵活方便,无须花费行政费用,缺点是无法律约束力,效果取决于双方合作的程度。

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后,从操作政策工具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个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间过程。这一时滞包括,⑴内部时滞(Inside Lag)。是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内部时滞的

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判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它可分为两个阶段,①认识时滞(Recognition Lag)。是指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距。这是因为搜集各种资料、对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②决策时滞(Decision Lag)。也称行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这一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占有的各种信用资料和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⑵外部时滞(Outside Lag)。又称影响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它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反应大小等。外部时滞可分为,①操作时滞。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对中间目标发生作用的时距。这一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各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态度、对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和金融市场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敏感程度;②市场时滞。是指从中间目标发生反应到其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这一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调控对象对中间指标变动能否对最终目标发生作用的反应程度。

九、金融创新 1.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政府或金融当局或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在融资过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降低成本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而逐步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和组合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突破传统的金融格局和金融政策,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几个方面进行明显的变革。金融创新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避免融资风险、回避金融法规和监管,以创造更多的利润

2.欧洲美元

一般是指存放于美国境外的外国银行及美国银行的海外分行的美元存款,或是存储在美国以外银行以美元为面值并以美元支付的存款。“欧洲”仅指欧洲美元市场最初诞生于欧洲,故并非地理意义上的欧洲,而是泛指“境外”的意思。

3.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 即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

是一个国际银行同业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专门用来处理国际间银行转帐和结算。该组织于1977年9月正式启动,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SWIFT具有安全可靠,高速度低费用,自动加核密押三大特点,为顾客提供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服务。

4.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起始于一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控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其金融制度的混乱,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过程。金融危机的特点有,①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②金融危机具有长期的积累效应以及潜伏性;③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集中表现,其实质是经济危机;④金融危机具有蔓延效应;⑤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全球性,所产生影响的大小与各国的风险抵抗能力有关,但危机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金融危机的类型包括,①货币危机。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汇率制度的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②证券市场危机。证券市场特有的投机性以及全球联动性使得证券市场,尤其是股市,极易发生危机;③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无力偿还其外债(主权国外债或私人外债)。债务危机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④银行危机。是指大量存在的实际或潜在的银行挤兑或破产,导致银行取消其债务的内部兑换性,或迫使政府提供大规模援助。

十、国际收支与外汇 1.国际收支

狭义国际收支概念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所引起的货币收入与支出的总和。在这一时期内,该国在外汇收支相抵后所出现的差额为国际收支差额。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为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如果收入小于支出则为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差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在对外金融方面的实力。广义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构成了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为了简明扼要地反映情况,各国一般都按照国际收支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对国际收支的内容进行分类。①经常项目又称为往来项目,是一国与别国进行经济交往而经常发生的项目。经常项目构成了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是国际收支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项目。②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是反映一国金融资本输入与输出情况的项目,它包括所有对外资产和负债增减的交易。它可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③平衡项目平衡项目是反映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差额的对应项目。

3.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一种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它是根据其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成员国使用资金的一种权利,份额越大,分得的特别提款权就越多。根据基金组织规定,特别提款权可用来归还基金组织的贷款和支付基金组织的利息费用;可用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换回在国外的本国货币。因此,各国分配到的未动用特别提款权可作为该国国际收支的一项收入,是各国政府官方储备中重要的构成项目之一。各会员国都把特别提款权同黄金、外汇等项目列在一起,作为一项补充的国际储备资产。 ★★4.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与措施 通常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政策。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财政支出,来控制总需求和物价水平的政策措施。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一国政府可以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即缩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以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投资,减少消费,促使物价下降,从而降低出口产品成本,达到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扩大外汇收入的目的。相反,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则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以达到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的目的。(2)货币政策。亦称金融政策,是西方国家普遍频繁采用的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调节一方面通过银根的紧缩和放松来影响总需求,进而调节贸易收支;另一方面则通过利率的升降来调节资本的流入流出;这两方面的作用均使国际收支发生变化。(3)外汇政策。(4)直接管制政策。政府直接干预对外经济往来实现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直接管制可分为外汇管制、财政管制和贸易管制。(5)国际经济合作

5.外汇、汇率、外汇管制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汇率也称为汇价,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价。汇率是联结不同国家货币制度的桥梁。

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外汇管理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进行行政手段干预。各国常用的外汇管制手段包括:限制私人持有外汇和购买外汇;限制资本输入输出;实行复汇率制;禁止黄金输出,限制个人携带本币进出国境的数量等。

6.汇率的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如果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折成的本国货币的数额比以前增加了,说明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反之,则说明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回多少外币的标价方法。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折成的外国货币的数额比以前增加了,则说明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反之,则说明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

7.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影响物价是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最为直接的作用。从进口角度来看,一国货币汇率下降首先引起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相应上升。它会带动国内同类商品的价格上升。若进口商品属于生产资料,其价格上升还会通过生产成本上升推动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出口角度来看,一国货币汇率下降首先引起出口量的扩大。在国内生产能力已经得到比较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这会加剧国内的供需矛盾,使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反之,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有助于抑制本国通货膨胀。

汇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需求是制约收入增长和就业状况的关键因素。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可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为收入增长和就业增加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由于收入和需求是相互影响的,出口增量可以引起国民收入相对于出口量的倍增。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

8.外汇交易主要有以下几种:

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调期交易、套汇交易、套利交易 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m1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