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3-11-02 06: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产性毒物分类:

固体:粉尘0.1--10μm 烟 <0.1μ 气溶胶 液体:薄雾 蒸汽

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体

生产性毒物接触机会: ? 原料开采提取 ? 材料搬运、储藏 ? 成品加工包装

? 冲料、清釜、检修、料堵塞管道、泄漏、废物处理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途径 ? 呼吸道(最多):供血丰富,气态、气溶胶、蒸汽均适用

吸收快,未经肝脏直接进入大生化

? 皮肤(较多):穿透角质层,由角质层进入真皮,不经肝脏直接进入大生化 ? 消化道(少量):见于事发性误吸,卫生习惯不良或食物受毒物污染 气体吸收影响因素

? 气体在空气中浓度分压

? 毒物的分子量与血/气分配系数

? 水溶性:大—上呼吸道NH3---刺激性症状

? 小---下呼吸道CS2---肺水肿

? 劳动强度:肺通气量、肺血流量 ? 生产环境的气象强度 气溶胶影响因素 ? 气道结构特点 ? 粒子形状 ? 粒子分散度 ? 粒子溶解度

? 呼吸系统清除功能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 分布:现存在于心脏、肝、肾等血流丰富的地方,然后再分布于脂肪、骨骼、各器官。

(取决于毒物进入细胞能力与组织亲和力)

? 生物转化:Ⅰ相:氧化还原水解反应----使亲脂性降低,水溶性增加

Ⅱ相:结合反应

? 排出:肾脏—尿中毒物代谢物可间接衡量毒物负荷情况

? 呼吸道—体内不容易分解的气体/易挥发性毒物排出方式(原形) ? 消化道—肝脏中转化为胆汁排入粪便

? 其他---乳腺、唾液腺、胎盘屏障、头发、指甲

? 蓄积:慢性中毒物质基础

? 物质蓄积-----蓄积部位与靶器官相同---慢性中毒

蓄积部位与靶器官不同—储存库,慢性中毒急性发作

? 功能蓄积

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因素

1) 毒物的化学结构:分散度、挥发性、溶解度、水溶性

2) 剂量、浓度、接触时间:是决定进入人体剂量的主要因素,是预防职业中毒的有效环节 3) 联合作用:独立、相加、协同、拮抗作用(主要同环境因素) 4) 个体易感性

职业中毒临床分类: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1) 职业中毒的诊断要点 2) 职业史

3) 现场职业调查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排除其他干扰性因素所致类似疾病

职业中毒治疗方法: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支持治疗 急性职业中毒处理: 1) 现场急救

2)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3) 解毒排毒:金属-- 高铁血红蛋白---美蓝亚甲蓝 氰化物---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有机

磷---- 氯乙胺----乙酰胺 4) 对症治疗

职业性中毒重点在于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倡导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措施 生产性毒物具体控制措施: 1) 根除毒物

2) 降低毒物浓度:技术革新/通风排毒 3) 工艺、建筑布局 4) 个体防护

5) 职业卫生服务:作业场所毒物浓度检测、接触毒物实施健康监护、健康体检、职业禁忌 6) 安全卫生管理

铅中毒

1) 理化性质:灰白色、400-500℃时,铅蒸气和氧反应生成铅烟。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酸,

但硝酸铅、醋酸铅易溶于水。

2) 毒理:呼吸道吸收为主(取决于颗粒大小和溶解度),消化道吸收为辅 铅及无机铅化合物不经皮肤吸收,但四乙基铅可通过皮肤吸收

3) 分布:先与血细胞结合,再与肝肌肉结合,转移至肺肾脑,最后转移至骨中(难溶性磷

酸盐)

4) 代谢:与钙类似,磷酸铅转化为磷酸氢铅 5) 排泄:肾脏乳汁胎盘

6) 毒理:抑制ALAD-氨基-酮戊酸脱氢酶、血红素合成酶(今年考过) 红细胞脆性增加易发生溶血症 神经细胞膜改变和脱髓鞘 肠道缺血-----腹痛

7)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类神经症、周围神经症 消化系统:腹绞痛

血液:低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点彩红细胞增多,易溶血 其他:铅线(pbs)----暗蓝色

观察对象:尿铅>0.34μmol ;血铅>1.9μmol 诊断性驱铅(1.45---3.86) 8) 治疗:驱铅治疗---------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钠

对症治疗 铅烟 0.03mg/m3 一般治疗 短时间内0.09 9) 预防:降低铅浓度:替代、改革工艺、通风、控制熔铅温度

个人防护卫生制度 铅尘0.05mg/m3 0.09 职业禁忌症:贫血、卟啉、神经病 短时间内0.15

汞中毒

1)理化性质:银白色,黏度小易流动,多成粉尘或烟雾污染车间 可被泥土、地面缝隙等吸附形成二次污染物

2)代谢;hg由呼吸道,hg盐及其有机汞化合物经消化道进入机体内,与红细胞结合,由肝 脏转至肾脏(早期尿中会存在NAG、β2微球蛋白改变),再可进入脑、尿、胎盘 等处。在体内诱发含巯基蛋白质

3)中毒机制:汞由过氧化氢氧化为汞离子同巯基结合抑制酶的活性(该机制暂未得到完 全 确认) 4)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易兴奋(特有),震颤(神经中毒早期症状)---类帕金森、周围神经病 口腔牙龈炎:糜烂溃疡----牙龈萎缩----龈缘蓝黑色汞线

肾脏损害:少数肾损害(NAG、β2微球蛋白,RBP视黄醇结合蛋白增高),血尿,蛋白 尿,水肿。

其他:胃肠、皮肤、免疫、生殖功能改变 (波浪处为急性中毒反应) 5)Hg中毒的处理原则; ?治疗:

急性:脱离现场---去污染物------驱汞治疗、对症处理(活性洗胃加导泻,汞盐不宜立即 洗胃,应先口服蛋清、牛奶、豆浆)

慢性:调离工作、驱汞治疗(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钠、二巯基丁二酸钠),注意 尿量少于400ml/天不合适

?其他 :加强监护,从事正常工作,不宜从事接触汞及其相关其他有害物质 6)预防

① 改革工艺生产设备(原料代替、通风排毒) ② 加强个人防护

③ 定期健康检查,禁忌症(肝肾胃肠道、口腔疾患、精神性疾病)(妊娠哺乳期脱 离汞作业)

砷中毒-------公认致癌----皮肤癌、肺癌、膀胱癌 1)毒理:砷(原生质细胞毒物)通过呼吸道(主)、消化道、皮肤进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5价砷离子与HAs(强溶血性毒物),转化为3价砷离子 ,通过甲基转移酶增毒

2)临床表现

急性:砷化氢急性中毒---溶血反应-----腹痛黄疸少尿三联征 慢性:类神经症状

末梢神经改变---感觉异常麻木---累计运动神经-为多发性神经炎 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掌跖部位疣状角化 呼吸刺激症状 3)处理:

急性:脱离----解毒-----催吐-----对症(二巯基丙醇对HAs无效)

砷化氢注意监测血细胞变化与肾功,游离血红蛋白大于150mg/L或者少尿需要进 行透析。

慢性:对症----无特效解毒剂

Cd---镉中毒

1)接触性机会:

职业性接触,非职业性接触(吸入镉污染空气、吸烟、镉水污染食物) 2)镉毒理:

镉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主)、金属巯蛋白(辅)---肾脏肝脏聚集,若铁锌钙、 蛋白质等缺乏,镉的吸收会增加 3)临表:

急性中毒---呼吸道进入---?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困难、胸部压迫、胸部后疼痛 慢性中毒---?肾脏损害(球正常、肾小管吸收障碍)------进一步为?Franconni征 ?肾石症 ④骨软化症⑤呼吸系统损伤和肺气肿

注:饮食镉摄入过多,引起骨痛病---------日本痛痛病 4)诊断:尿中低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为较敏感指标 5)处理:

急性----对症治疗,禁用二巯丙醇 慢性---脱离接触,对症治疗

Mn---锰中毒

1)临床表现(慢性中毒)(粪便排出为准)

早期类神经症状----锥体外系神经受损-----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 2)诊断:肌张力是否增加为关键,但不具有特异性

3)预防:改革工艺,加强通风排毒,个人防护,禁工作场所饮食

Cr-----铬中毒

1)六价铬离子的毒性大于三价铬离子 2)慢性铬中毒临表:铬疮、鼻粘膜糜烂溃疡和鼻中隔穿孔

Ni-----镍中毒

液态羰基镍毒性最大,镍中毒主要表现为皮炎和呼吸道损害

TI-----铊中毒

高毒类物质,具有蓄积性,脱发是中毒时的特殊表现

Ba---钡中毒

除硫酸钡外,所有的钡化合物均有毒

Be----铍中毒

铍是原子能工业之宝

急性Be病:急性呼吸道化学性炎症为主 慢性Be病:肺部肉芽肿、肺间质纤维化

P-----磷中毒(黄赤紫黑四类)-----黄磷毒性最大

黄磷由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急性中毒引起----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颌骨坏死、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 处理:

误服----0.2%CuSO4洗胃催吐,禁止导泻与进食牛奶、脂肪性物质 颌骨坏死----引流和抗生素使用

禁忌症----严重口腔、肝肾、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均不合适

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常态下气体/非气体经升华、蒸发、挥发等)---眼、呼吸道、皮肤----急性炎症、肺水肿(气态物质)

刺激性气体损害作用的共同特点

① 引起眼呼吸道皮肤等不同程度的炎性病理改变 ② 严重时,喉头水肿、肺水肿以及全身反应

刺激性气体病变部位取决于:

① 水溶性高:HCl、NH3(眼、上呼吸道)

② 中等水溶性:低浓度---氯气、二氧化硫(眼、上呼吸道) ③ 高浓度---氯气、二氧化硫(全呼吸道) ④ 低水溶性:NOx光气 (呼吸道深部、肺组织)

刺激性气体病变程度取决于

① 毒物浓度与毒物接触时间 ② 毒物损伤所致部位 ③ 毒物种类 ④ 水溶性 ⑤ 吸收速率 ⑥ 个人反应性 ⑦ 严重程度

刺激性气体毒作用临表 1)急性刺激性作用:

① 眼呼吸道刺激性炎症反应

② 较高浓度---中毒性咽喉炎、气管炎

③ 高浓度----喉头痉挛或水肿、窒息

2)中毒肺水肿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慢性影响:

① 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慢支、肺气肿 ② 急性氯气中毒-----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③ 氯甲苯二异氰酸酯----致敏作用

肺水肿机制: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部水运行失衡结果

① 肺泡壁通透性增加 ②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③ 肺毛细血管渗出增加 ④ 肺淋巴循环受阻 肺水肿的分期:

① 刺激期: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

② 潜伏期:假象期(长短取决于溶解度、浓度、个体差异,水溶性增加、浓度增加, 时间降低)

③ 肺水肿期:24h内变化最剧烈,已转化为ARDS

④ 恢复期:肺水肿2--3天,炎症体征3---5天,X线1周,基本恢复7--15天

ARDS阶段 原发症状疾病

潜伏期:原发病24--48小时 呼吸困难:呼吸頻数增加 呼吸窘迫:出现神志障碍

易引起肺水肿常见气体

CoCl2 、NO2 、NH3 、Cl2、 O3、碳酸二甲酯、羰基镍、溴甲烷、甲醛、丙烯醛

刺激性气体中毒诊断原则

① 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化学物的职业史 ② 急性呼吸系统损伤临表

③ 结合血气分析和其他检查所见 ④ 参考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

⑤ 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

刺激性气体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度中毒:

① 上呼吸道及眼刺激性症状 ② X线:肺纹理增粗 中度中毒:

① 轻度发绀,X线片状阴影-----急性支气管肺炎 ② 肺门阴影-----急性间质性肺水肿

③ 类圆形阴影-----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 重度中毒:

① 剧烈咳嗽,粉红色泡沫样谈----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 ② 呼吸大于28次每分 ③ 窒息

④ 严重气胸,纵膈气肿、心肌损坏 ⑤ 猝死

刺激性气体预防与控制

建立经常性设备检查、维修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以防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杜绝意外为工作重点 1)操作控制:

① 技术措施:耐腐蚀材料、改革工艺、通风

② 个人防护措施:CO2、HCL酸雾-----碳酸钠饱和溶液加10%甘油纱布口罩 CL2 COCL2------碱石灰、活性炭防护口罩 NH3-----cuso4/znso4 HF------碳酸钙、乳酸钙 2)管理控制:

① 职业性安全管理预防控制:容器防腐蚀、防渗漏、密封、加安全检查 ② 职业管理预防控制:健康监护----体检加禁忌症

应急救援---报警装置、必要急救设备 环境监测 ③ 职业安全与卫生培训教育

刺激性气体中毒处理---ARDS和肺水肿为抢救关键 1)现场处理

① 现场急救:转移、脱衣、清洗、吸氧、CPR、对症 ② 保护控制现场,消除中毒因素 ③ 按规定事故报告并组织调查 ④ 健康工人预防性筛选 2)治疗:

① 刺激性气道/肺部炎症:止咳化痰、解痉抗菌,中和(酸--碳酸氢钠,碱---醋/硼酸) ② 中毒性肺水肿和ARDS:机械通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持呼吸道顺畅 ③ 预防并发症

3)其他处理:工作(重度:调离)

氯气中毒 毒理

氯气经过眼和上呼吸道(1.5-90mg/m3)呼吸道深部(120-180mg/m3),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黏膜充血坏死)和次氯酸(破坏细胞膜) 高浓度氯气,引起深部肺水肿,且引发电击样死亡

临表:

急性中毒:

① 刺激性反应---- 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作用 ② 轻度中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表现

③ 中度中毒-----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局限肺泡性肺水肿、哮喘性发作 ④ 重度中毒-----弥漫肺泡性肺水肿-----ARDS

慢性中毒

① 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病 ② 头晕、神经衰弱

③ 皮肤皮疹、牙龈酸蚀症

氯气中毒处理原则 治疗:

① 现场--转移、脱衣、有刺激反应者,观察超过12小时,对症治疗 ② 合理氧疗---氧浓度>60%, ③ 糖皮质激素:预防肺水肿 ④ 维持呼吸道通畅

⑤ 控制液体入量:慎用利尿剂,一般不用脱水剂 ⑥ 预防继发感染

⑦ 眼睛与皮肤:碳酸氢钠冲洗 其他:

急性中毒-----恢复到中毒前,治愈后-----恢复至原工作,中毒后哮喘-----调离工作

氯气中毒预防(工作场所最高浓度1mg/m3)

① 安全操作规程 ② 局部通风与密闭 ③ 氨水储备与喷雾 ④ 废气+石灰水 ⑤ 检修防毒面罩

NOx 氮氧化物中毒 理化性质:

除NO2,其余NOx均不稳定-----(光湿热)-----no以及no2 接触的基本为NOx混合物,主要为no以及no2,NO2较多

>21.1℃,NO2红棕色气体,<21.1℃暗褐色液体,溶于碱、氯仿,较难溶于水。 接触机会

化工业、燃料和爆破、焊接工业、农业(谷仓气体中毒) 临床表现

① 观察对象:吸入NOx 0.5到1小时,无中毒症状观察72小时 ② 轻度中毒:吸入NOx 6到72小时的潜伏期后(胸闷、咳嗽),肺纹理增粗 ③ 中度中毒:胸闷咳嗽加重,斑片状阴影 ④ 重度中毒:肺水肿;并发昏迷窒息、肺水肿

⑤ 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肺水肿恢复两周后突然出现X线双肺粟粒状阴影

处理原则

① 治疗(防治肺水肿、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是重点) ② 现场处理--转移保暖休息

③ 注意病情变化---观察24到72小时

④ 积极防治肺水肿尉迟发型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通畅、糖皮质激素、限液体入 量、吸氧 ⑤ 合理氧疗 ⑥ 预防感染

⑦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甲蓝、VC、葡萄糖液体

NH3中毒 理化性质:

① 无色刺激性臭味气体

② 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浓氨水为强碱性 ③ 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接触机会

合成氨生产、氨肥、氨制冷、以氨为原料的各化工业 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一过性刺激,导致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 重度中毒---肺泡性肺水肿、ARDS 处理原则(工作场所限20mg/m3) 治疗

① 现场------忌用湿毛巾捂脸(防强氨水形成) ② 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 ③ 防治肺水肿 ④ 抗感染

⑤ 眼、皮肤灼烧治疗 其他

① 轻---治愈后回岗 ② 中重---一般调离

COCl2 光气中毒 理化性质:

无色气体,霉变干草味;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氢 接触机会

① 光气制造 ② 多种有机合成 ③ 脂肪氢代烃燃烧 ④ 军事毒剂 临床表现

刺激反应---一过性刺激症状(吸入光气48小时后)

轻度中毒-----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假愈期后肺水肿

重度中毒------假愈期短,肺水肿ARDS

处理原则 治疗:

现场救治-------转移、脱衣、ABC法CPR、给氧、呼吸道通畅

肺水肿------给氧、限液、补糖皮质 ARDS------同概述

其他:治愈后恢复工作,重度者调离工作 预防:

① 报警系统

② 密封保存、干燥通风 ③ 防护服、面罩 ④ 废气+氨水碱液

⑤ 避免ccl4+火焰/热金属,会产生氨气 HF

理化性质

① 无色刺鼻恶臭强烈刺激味 ② 易溶于水形成HF酸 接触机会

① 无水HF生产工业

② 无机有机氟化物基础原料 支气管炎、肺炎 毒理 HF全身-----氟骨症

HF易溶于水----眼上呼吸道----高浓度HF----- 蛋白变性:溃疡、肺水肿

处理原则

参见酸性气体,治疗低Ca

① 吸入中毒-------转移、呼吸道通畅、CPR ② 皮肤接触-------脱衣、冲洗

③ 眼睛接触-------上提眼睑,水/NaHco3冲洗

预防:注意中和、防护

窒息气体--------导致细胞窒息缺氧-------多系统损害(神经系统受损最为突出) 常见窒息性气体(中毒)CO HCN H2S CH4 分类

按作用机制

① 单纯窒息性:本身无毒、高浓度下降低氧浓度(N2 H2 CH4 C2H4 CH2 CO2 水蒸 气 惰性气体)

② 化学窒息性:不影响氧浓度,但使血液和组织利用氧障碍(CO HCN H2S 苯胺)

按中毒机制

① 血液窒息性气体:妨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与解离(CO NO 苯胺 硝基苯的氨基 硝基化合物蒸气)

② 细胞窒息性气体:抑制细胞内呼吸酶,细胞用氧障碍H2S HCN

毒理机制:主要环节----引起机体组织细胞缺氧

CO:与血红蛋白结合---HBCO----破坏红细胞携氧能力

H2S: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铁离子结合,抑制呼吸酶 与谷胱甘肽GSH的巯基结合,GSH失活

高浓度刺激嗅神经、呼吸粘膜神经、主动脉体/颈动脉窦感受器----呼吸麻痹 HCN:CN例子作用于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无法传递 CH4:降低氧浓度

窒息性气体毒作用表现

① 缺氧症状:共同致病环节 ②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③ 其他:CO中毒---樱桃红色面颊

HCN中毒----无发绀型缺氧,末梢呼吸困难、缺氧性心肌损害与肺水肿

④ 实验室检查:CO----测Hbco HCN:测尿中CN盐 H2S:尿中硫酸盐、硫化血 红蛋白 毒作用特点

① 脑对缺氧敏感

② 不同窒息性气体机制不同、解毒剂不同 ③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 治疗

原则:有效解毒剂,即使纠正缺氧和积极防止脑水肿为关键 现场急救:转移---生命体征----防治肺水肿 氧疗:40%---60%氧,防治脑水肿 给予解毒剂:

① 急性氰化物中毒: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美蓝--硫代硫酸钠(剂量增加) ② H2S中毒:小剂量美蓝(H2S清除太快除非在最初中此毒疗法、一般不用) ③ CO中毒:高浓度氧吸入

④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小剂量美蓝 ⑤ 单纯窒息性气体:高浓度O吸入 防止脑水肿最为关键

① 脑代谢复合物 ② 利尿脱水

③ 糖皮质激素应用(冲击波疗法) 预防窒息性气体中毒要点

① 严格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② 设备控修

③ 系统报警、报警标示 ④ 防护工具

⑤ 通风 ⑥ 健康教育

CO

理化性质

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无色无味无刺激性 400----700℃分解为C,co2不易为活性炭吸附 接触机会:重点是不完全燃烧的各工业 毒理

CO---通过呼吸道(大部分经原形排出)肺泡入血或胎盘,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高压氧治疗方案加速了HBco的解离) 毒作用影响因素

① CO浓度与时间:HBCO饱和度 ② 空气中CO与氧分压 ③ 每分钟肺通气量 CO中毒临表 急性中毒:

① 轻度中毒---HBCO>=10%,脑缺氧反应为主(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无昏迷) ② 中度中毒---轻度中毒+面色潮红、黏膜口唇指甲为樱红色,浅中度昏迷, HBCO>=30% ③ 重度中毒---HBCO>=50%, ④ 其他系统损害

急性CO中毒迟发型脑病:经过2--60天的假愈期,出现严重精神和意识障碍症状 后遗症 慢性影响

CO中毒实验室检查:血中HBco测定,将其视为生物监测指标

HBCO>=10%提示有较高浓度CO,不适用于心血管疾病、孕妇、接触二氯甲烷的工人、高原作业工人接触CO评价,吸烟易使HBCO本底值增加(采样前8小时不宜吸烟)

CO治疗原则

① 转移

② 急救与治疗:轻度----吸氧对症;中重度-----高压氧;重度----防止脑水肿 ③ 迟发型脑病:高压氧、糖皮质、血管扩张剂、抗帕金森药物

CO治疗措施 急性中毒

① 脱离现场 ② 氧疗

③ 防止脑水肿 ④ 促进脑细胞代谢 ⑤ 对症支持治疗

⑥ 苏醒后:卧床两周观察 迟发型脑病--同上

工作处理

① 轻度----恢复工作

② 中度----暂时脱离,观察两月 ③ 重度----调离工作

④ 重度并恢复不全----调离一切神经毒物作业 H2S

理化性质:无色臭鸡蛋味,与金属反应为黑色硫酸盐,各类织物吸附性强 接触机会:

工作生产生活废气

化学反应产物,蛋白质自然分解或其他有机物腐败(下水道疏通) 中毒机制:抑制细胞内呼吸酶(同HCN),可导致电击样死亡

H2S中毒

① 现场急救 ② 氧疗

③ 防止脑水肿、肺水肿 ④ 复苏治疗--CPR ⑤ 对症支持治疗

⑥ 促进细胞生物氧化能力 ⑦ 解毒剂:无特效解毒剂 ⑧ 眼部处理 H2S预防

安全管理、设备检修、通风净化、报警设备、个人防护器具、预防性服药、安全教育、体检与禁忌症

HCN氰化氢

理化性质:苦杏仁味、与空气混合易爆炸

毒理机制: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内窒息---樱桃红色(重度时---逐渐发绀) 高浓度发生电击样死亡

HCN中毒临床经过

① 前驱期:呼苦杏仁气体、黏膜刺激、恶心呕吐震颤 ② 呼吸困难期:樱桃红色、极度呼吸困难、濒死感 ③ 惊厥期:深度昏迷、全身痉挛停止、肌肉松弛

HCN解毒剂

① 首选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和供硫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为首选) ② 4--PMAP:新型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用本药严禁使用亚硝酸钠)

CH4要点

① 煤矿爆炸主要原因----CH4酿成的最大职业性损害 ② 单纯窒息性其体

③ 家用天然气特殊气味为人为添加甲硫酸或乙硫醇所致

有机溶剂 理化性质:

① 挥发性---多挥发、吸入为主

② 可溶性----(脂溶性:进入体内+神经组织---麻醉;水溶性:经皮肤入体) ③ 易燃性----卤代烃类化合物为非燃物,可做灭火剂 代谢:

挥发性有机溶剂----呼吸道----进入体内--脂溶性---富含脂肪组织(神经系统、肝脏、骨骼) (半衰期短、故生物蓄积作用不是影响毒作用因素)

对健康的影响

皮肤:职业性皮炎(剥脱性皮炎---三氯乙烯) 中枢神经系统:

① 中枢非特异性抑制或全身麻醉 ② 急性中毒症状类似于酒精中毒

③ 慢性中毒:慢性神经行为障碍、性格、智力改变;低浓度--前庭试验正常,仍眩晕 恶心呕吐(获得性有机溶剂超耐量综合征) 周围神经、脑神经:

① CS2、正己烷、甲基正一丁酮能使远端轴突受累,引起感觉运动神经的对称性损害 -------手套袜样分布 ② 三氯乙烯----三叉神经麻痹

呼吸系统:依水溶性和浓度确定损伤部位 心脏:心律不齐、室颤、可猝死

肝脏:具有卤素和硝基功能团、肝毒性明显、芳香烃弱

肾脏:CCI4急性----急性肾衰竭,慢性-----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 血液:苯---造血系统, 乙二醇醚类-----溶血 致癌 生殖系统

头晕、苯C6H6

理化性质:易挥发、脂溶性强 接触机会

① 有机化学合成常用原料 ② 作为溶剂、萃取剂、稀释剂 ③ 苯的制造 ④ 用作燃料 代谢过程

代谢图见流程图

尿酚、HQ氢醌、CAT邻苯二酚、tt-MA,SPMA(本底值最低,低浓度苯接触最佳生物标志)均为苯接触标志

苯中毒临床表现

急性:短时间大量苯蒸气吸入-----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轻度意识模糊,重者浅昏迷到深昏迷) 慢性: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自主功能减退 造血系统:

① 最早,持续性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为主) ② 中度中毒:红细胞计数下降

③ 重度中毒: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降低 ④ 严重中毒:骨髓造血系统受损----再障-----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苯中毒骨髓象

不同程度生成降低:严重呈再障表现

形态异常:粒细胞见毒性颗粒空泡,核浆发育不平衡

分叶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外周中性粒细胞降低,证明骨释放功能障碍

苯中毒依据 急苯:

① 短期内吸入大量苯蒸气

② 临床有意识障碍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 ③ 按程度:轻度、重度 慢苯

① 职业史

② 临表有造血抑制+血象异常 ③ 现场调查 ④ 排除其他疾病 ⑤ 轻中重三级 苯中毒处理原则 急性中毒:

转移、脱衣、皂水洗、内科急救(葡萄糖酸忌肾上腺素)

慢性中毒:血液系统对症治疗;停工治疗(轻--轻工作,中----适当工作,重----全休) 观察对象:依职业禁忌症调离

苯中毒预防

生产工艺、通风排毒<6mg/m3 无毒代替

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

职业禁忌症:血象<下限,各类血液病,功血

甲苯、二甲苯毒作用

甲苯二甲苯------脂肪组织、肾上腺最多,其次肝脏骨髓-----中枢系统麻醉、皮肤刺激红斑皲裂、对血液系统影响不明显

甲苯二甲苯预防

① 通风、工艺50mg/m3 ② 加强对工人体检 ③ 卫生保健同苯

④ 禁忌症:神经系统、肝脏疾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l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