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 牛山之木》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31 22: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课 牛山之木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借助注释与教师的讲解理解课文大意。 3. 理解课文中“牛山之木”的比喻。

4. 初步理解孟子养性的观点,联系前两篇课文,简单复述对“人性善”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理解“夜气”这一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孟子的人性善及心之四端,谈话导入课题。 二.读顺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注意读正确,不认识的地方多读几遍。2.个别展示读,并及时正音。 3.齐读。

三.读熟课文,读出节奏。

1.听范读,生跟读。2.齐读3.个别展示读。4.师生对读,生分组对读。 四.读懂课文。

1.把自己不懂的词语用横线画起来。

2.想把它们弄懂可以用哪些方法。(看注释,看译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请教别人等)

3.生自学课文。

4.同桌互相说一说。 4.汇报交流。 6.教师点拨:

夜气:对于儒家文化来说,夜气有其特殊的内涵。夜气指的是人在经过了白昼的世事纷扰之后,在清明的夜间通过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所以,夜气在这里比喻良知和善念。可以引入“诗歌赏读”,引导学生弄明白诗歌的整体意境即可。可以讲有关颜回和大禹的典故。说一说,在夜晚来临的时候,你是否和家人到过附近的公园,一边散步,一边感受宁静的气息呢?如果有的话,说一说你的感受。 五.再读课文,领悟思想 1播放注释再加深理解。 2.教师点拨:

学习了孟子的观点我们知道人的本性是善的,善心的具体体现又表现在心之四端。 a这篇课文你知道把人性比作成什么吗?(牛山之木或牛山)

b如果我们很好的去呵护牛山,不去破坏它,会怎样?用书中的句回答。如果我们不去呵护它,而是去破坏它,又会怎样?用书中的诗句回答。

c这是山的本性吗?其实人也一样,难道我们没有善之心吗?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失掉善心的人呢?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失掉善心吗?用书中的句子回答。师小结:原来是所作所为把善念拘禁了,反复拘禁,夜气则不足矣!没有了善念则和禽兽不远了。 d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曾经失掉善心了人,听“日积月累”——《戴渊悔过》,说一说:你知道戴渊为什么改邪归正了吗?

e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是生来就要做坏事的,人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要多培养我们的良知善念,加强修养,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所以我们的善念也是需要去浇灌,培养的。板书:养性。

六.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七.拓展神奇汉字。

八.结合三篇课文说说你对孟子“人性善”的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lh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