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假新闻层出不穷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4-01-20 07: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假新闻层出不穷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尤其在当下,网络占据着重要的分量。网络传媒带给我们许多方便,能够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最多的新闻。但是,我们在享用它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传媒的问题所在。假新闻的层出不穷,便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当然,假新闻并不是在网络时代才有的,但是,网络的出现却给其的盛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以下是有关假新闻在网络上不断出现的原因从各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第一,假新闻的出现的出现有着深刻的主观原因。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推进了媒介的繁荣,也细分了媒体的受众,竞争加剧了,生存压力增大,同时诱惑也增多了。商业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加趋向于争名逐利,而“一炮走红”、“一举成名”、“一夜暴富”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又让人特别艳羡,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之人之事也就越来越多,在这种整体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职业压力过大的新闻从业人员中,某些意志力薄弱、职业道德感较差、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往往会选择这种成名的“捷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忽视了自身引导、健全社会舆论的责任。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假新闻的滋长。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媒市场化运营,吸引眼球,利益驱动。 2012年中国最大假新闻--新京报记者报道烟台红富士是药袋苹果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被装着违禁药品退菌特和福美胂的药袋包裹长大。2012年3月,当地曾查处药袋200多万只,并下令禁止使用。目前这种药袋仍被大量使用。果农称苹果交易量大抽检很难发现农药残留。农药检定专家表示退菌特和福美胂没有明确的检测标准。(据2012年6月11日《新京报》)

“药袋苹果”的报道必然要引起民众的心理恐慌,从而抵制烟台红富士苹果,影响到该产品的销售。当然,如果该新闻报道属实,无疑是在为净化食品安全做出贡献。但是,从新闻描述的部分细节来看,此报道存在常识性的谬误和严重的倾向性。

以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均是不法商人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而为,换句话说就是无利不起早。那么,果农使用违禁药袋生产苹果也应是为赚更多的钱,否则就没有意义。但是,从报道披露的所谓事实来看,“不加药的果袋每个3分钱左右,加药的果袋价格要高出2分钱”,违禁药袋要比普通果袋的成本高出67%。既然成本上升,那就该多卖钱才能弥补,可“套药袋的苹果的确比纸袋苹果表光好一点,但价格没有因此提高”。这就奇怪了,套药袋致使成本增加了,苹果售价却没有提高,果农冒着违法和成本增加的风险,难道就纯粹为了让苹果好看吗?

该报道引用了齐鲁网的新闻,声称当地曾查处药袋200多万只,并下令禁止使用,但在引用该新闻时存在删减原文的行为。齐鲁网在3月17日的新闻里以“黑心商家生产......苹果药袋......不防农药反成药害”为标题,分明是说药袋对苹果生产有害无利。

在齐鲁网的文中,“栖霞市果业发展局副局长郝文强说,苹果套药袋,危害是很大的。果树套药袋既不能改善苹果的表光,又不能防治果树的病虫害,纯粹是误导果农,再一个是增加了果实农残超标的风险。”但在新京报的报道里,却将其缩减成“苹果套药袋,增加了果实农残超标的风险。”

将两个新闻来源对比下,就会发现在新京报的新闻里删减掉了非常重要的引用内容,致使意

思完全改变,将“药袋厂家误导果农”变成“果农有意使用药袋”。为何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引用错误?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而在新京报的报道最后部分,特意强调“北京苹果园禁用药袋”,更让人感到奇怪,难道全文都是为了给“北京苹果园”做托吗?

在同城媒体北京晚报的报道里,则声称“丰台工商分局有关人士今天介绍,工商部门对包括烟台苹果在内的蔬菜水果一直进行农残检测,此前没有发现这两种农药残留超标的烟台苹果。”那么,究竟是谁在说谎?

真实可靠是新闻的立足之本,但在新京报的这篇报道里,却存在着致命的常识性谬误,以及不该犯的篡改引用新闻的行为,致使全文有捏造事实、误导民众之嫌。当然,如果新京报能拿出更具说服力的证据,倒不妨将“药袋苹果”报道继续深入下去。否则的话,就应该公开承认错误,并向果农和公众道歉。

本主题由 admin 于 2012-6-11 23:53 移动

1.中日军舰在钓鱼岛交火

回家洗洗睡吧,等真正打起来了小编会通知你的。 新华网否认发布“中日交火”2012年9月12日 08:41 来源:人民网 网传新华网播发的“中国军舰在钓鱼岛与日本海军交火”消息并非本网编发。本网记者将第一时间权威报道有关钓鱼岛的最新消息??~

2.宁波镇海P叉致死事件

如果有一天你也莫名其妙地“被死亡了”,可能你还不知情呢。 [详细]

3.体操\三冠王\吸毒被强戒

写的这么好的“故事”为什么不是发表在红袖添香上? [详细]

全国体操\三连冠\吸毒被强戒 网友质疑全国体操\三连冠\其人 2012年06月26日 16:38

日前,全国多家媒体刊载了一条《全国女子体操三连冠军交友不慎吸毒被强戒》的新闻,但采访记者文中声称的“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隐去当事人姓名”遭到网友质疑:全国体操\三连冠\其人根本不存在,这是一条假新闻。

文中用第一人称写,自称是体操冠军,曾头顶全国体操“三连冠”的光环,也曾代表中国队出国参赛,退役后却误入“毒”途,被送到市第二女劳教所强戒两年的主人公根本没有。

有网友列出了从1990年至1999年全国体操冠军名单,通过这份体操冠军榜单可以看到,根本没有全国体操\三连冠\其人。

4.章子怡被禁出境

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探析

时间:2012-03-19 10:17:00 作者:张桂兰 来源: ● 张桂兰

新闻的真实性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党和政府历来对新闻的真实性非常重视,但各类假新闻仍不断出笼。《新闻记者》对2010年假新闻产生主体的研究发现:“涉假者几乎是清一色的新闻记者”。①新闻记者受过新闻信息采编的专业培训,理当成为新闻真实的榜样,为

何还会产生假新闻?本文试从政府与媒介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假新闻存在的社会原因。

“用事实说话”的传播方式让新闻造假有了可乘之机

“用事实说话”是我国主流媒体常用的传播方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方法为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用事实说话”,即运用真实事情说明、表达某个观点。“用事实说话”,是典型的宣传方法和理念。②传播主体要“说话”,就得找“事实”,事实是被“用”的,是手段和方法;宣传的意旨即所说的“话”才是终极目的。 信息传播要求新闻采编人员遵从客观事实,真实准确地报道事实真相,并将事实置于背景之中,为受众理解新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事实与观点要分开。但在实际的报道中,出现对事实进行裁剪、加工,导致传达的事实残缺不全,甚至会走向真相的反面。

为塑造典型人物,随意使用材料

报道正面典型人物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典型人物的诞生,主要是通过他们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作宣传、示范和动员。党报最早推出的典型人物吴满有,是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困难需要号召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的背景下出现的。当时记者莫艾参加了春耕会议后,在1942年4月18日的编委会上,提出了自己的采访计划,“找一个斯达汉诺夫的典型来动员春耕”。③

成为社会行动标杆的先进人物,在诞生之初就带有不真实的胎记。有研究者指出,在报道模范农民吴满有、工人赵占魁两人事迹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对材料随意使用的不足。 将典型人物作为宣传、鼓动、示范的工具,自《解放日报》之后,被作为重要的报道策略继承下来。近年来,新闻界还出现了一个较为特别的现象,即报道传闻中令人感动的“新闻”:汶川地震中“母爱短信”的假新闻;春运期间“母亲千里走单骑”,被大量媒体转载、报道、评论。④这类新闻尽管从专业角度分析,没有可信、权威、多渠道的新闻源,构成新闻的“五W”要素残缺不全,甚至事实逻辑上也出现矛盾,但媒体照样青睐它们。 媒体主动报道转载疑窦重重、令人动情的“新闻”,与迎合、呼应受众的情绪情感分不开。如果从意识上分析,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一直没有真正被重视,高估了典型人物的“正面、积极”引导社会的作用。

地方通稿对新闻真实性的困扰

我国的新闻通稿原先是新华社的专利,一般是涉及重大新闻事件,由新华社发布稿件表达党和政府的态度,报道事件情况。面对重大事件的发生,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向国内外提供新闻稿件,发出政府声音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随着一些公共事件的发生,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成了新闻通稿发布的主体。 地方新闻通稿的出现,从最初功能上说,是当地政府对于所发生事件的信息及采取措施的通报等。这些通报为新闻媒体提供新闻背景、主要事实,利于记者对事件的采访报道。但是,如果对被提供的通稿材料不加以调查核实,媒体也会跌进假新闻的泥沼之中。如对2010年6月的郑州南刘庄村的拆迁案,当地媒体如此描述“厢式货车”主的血腥行为:“厢式货车停在道路中间阻拦工作人员和施工机械正常施工,工作人员随即对驾驶员进行劝说,在劝说中,该车驾驶员突然发动车辆加速向工作人员冲去,当场撞伤10余人。”两个月后,《瞭望》周刊揭露出该血案的因与果、主动与被动关系全部被颠倒了。当地媒体所发的是一则不折不扣的假新闻。⑤ 重大事件的发生,与当地行政部门的相关成员的利益密切相关。有的就是因为政府官员的失职或缺位引起的,因此,政府官员从保护自己的“乌纱帽”的本性或维护地方政绩的意

图出发,就有掩盖真相的可能和冲动。在此背景下,新闻通稿往往是单方面发音的渠道,是一方利益的表达。 2010年记者节,《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评论《这个记者节,不写假新闻》。⑥不写假新闻,不仅是一种对记者的道德要求,也是记者的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篇评论透露出,假新闻的出现不仅仅是记者个人的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现实环境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结 语

假新闻的出现,与新闻工作者自身道德缺失和媒体组织把关不严有关;宏观上,新闻媒体存在角色定位和功能认识的偏差,更应担负责任。媒体应该跟上时代的变化,回到大众传播层面,担负起信息提供者和社会瞭望者的职能。实际上,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媒体自身的传播规律和社会职责。在2009年10月的世界媒体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要“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⑦2010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要认真研究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和规律”。

要走出假新闻的困境,需要政府与媒体工作者共同努力。首要的,就是在意识观念和管理上改变媒体与政府“过从甚密”的关系,增强媒体工作人员的主体性意识。

一、近期假新闻层出不穷

从3月下旬到5月中旬,中外各类媒体发生的一系列假新闻事件在业界造成震动。影响恶劣、后果严重者有(按时间排序):

1、3月29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网站发出“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洛杉矶遭到暗杀身亡”假新闻(不可思议的是,4月4日韩国众多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再次重演了这一假新闻闹剧);

2、4月1日,《洛杉矶时报》在头版刊出资深摄影记者布莱恩沃斯基3月30日从伊拉克前线发回的数字合成照片,报社发现后立即在4月3日解雇该名记者;

3、4月29日,海外中文网站“博讯新闻网”发出“赵紫阳昨晚逝世”假新闻,引起共同社、《产经新闻》等日本主流新闻媒体的迅速跟进报道,事隔近一个月后,共同社于5月26日才做出道歉;

4、5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其头版刊登文章,揭露该报一名27岁的记者杰森·布莱尔在过去7个月里杜撰了36篇新闻报道,这一丑闻的曝光令美国新闻界哗然;

5、5月17日,韩国联合通讯社发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秘书室副部长吉在京等三人叛逃美国”的假新闻。朝鲜中央通讯社随即指出,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弥天大谎,是反朝鲜分子制造的一幕荒唐剧,因为,吉在京副部长早在2000年6月就已病故,并被安葬在平壤市郊的爱国烈士陵园。5月19日,联合通讯社不得不就此事进行道歉。

在此期间,国内媒体还接连发生有其他假新闻或新闻内容严重失实的事件,如3月31日,一些网络媒体刊出所谓的“西安女大学生用人体彩绘抗议美对伊动武”照片;又如,5

月21日《青年参考》报刊登记者陈杰人的文章《女大学生卖淫现象调查》,文中关于“湖北高校女生8-10%存在卖淫现象,25%从事陪侍活动”的内容,没有任何根据。该报社主管部门已迅速在5月23日对此事进行初步处理【这一事件引起了业界内外广丰而热烈的讨论】。再如,5月24日郑州《东方家庭报》刊登记者朱顺忠的报道《警察鸣八枪镇住百人群殴》,系窃听警方电台信息不到现场进行采访捏造事实之作,经河南报业网发出后,全国30余家网站转发,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受众对国内媒体近期假新闻的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鞑,不少受众甚至能够通过网络功能对新闻报道中的疑点进行调查,更显示出今天受众的成熟。如5月14日,南京《现代快报》以近一个版的篇幅刊登记者石成的文章《SARS激发经济新势力》后,不少网友在“西祠胡同·记者的家”论坛中纷纷质疑文中不仅编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高校——北方财大,还编造了大量根本不存在的专家学者以及他们所谓的言论【该事件尚未得到报社确认】。

针对以上这些事件,新闻界和公众已进行了相当多的批判和剖析。本文仅对网络谣言和网络假新闻的关系,以及网络媒体如何避免假新闻传播再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二、网络谣言传播教训由来已久

早在互联网蓬勃兴起的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谣言就已非常盛行,有的谣言甚至对全球众多新闻媒体和正在起步的网络媒体“涮”了一把。

1998年7月,一对美国青年男女宣称将在网上直播他们第一次做爱的骗局,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

一对18岁的美国青年男女“迈克”和“黛安”通过建立名为“我们的第一次”网站,宣称将在美国东部时间8月4日晚9时在网上直播他们的首次性行为。据称这是黛安的主意,她说大众应有言论与行动自由,而灵感则来自上个月网上直播了40岁孕妇伊利莎白的分娩过程。当时网页将这对男女的脸部进行了涂黑处理,也不透露二人的全名和居所。介绍中称迈克和黛安当年中学毕业,秋天就要升入大学,两人都是处子之身。当时有网络用户便质疑这是个骗局,因为网页照片上两人的身材太健美,看起来也不像18岁。【图1】但这一信息太刺激,对新闻媒体来说真是求之不得的爆炸性新闻。各国众多新闻媒体及新兴网络媒体争先恐后发布(包括公布网址)后,顿时造成了“全球效应”,情景正如当时一则报纸标题《争睹情侣初试云雨 数千万人趋之若鹜》。这一消息甚至引起有关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紧张,如泰国教育部紧急下令学校及时促请家长,不要让孩子上网观看这对美国男女初试云雨的经过。后来一些新闻媒体如《华盛顿邮报》开始质疑整个计划是个骗局,而且预言网站最终的目的是拿色情吸引人,它只不过善于抓住时机和公众心理利用新闻媒体作免费宣传而已。8月4日当天直播画面,男女主角除了穿着内裤、内衣拥抱接吻之外,并没有做出其他“越轨”的事。事情结束后,这对有着真实名字和身份的男女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而幕后策划者也出面称,这是一场“网上肥皂剧”,目的是“通过这一特殊、大胆和经过精心策划的性教育事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威力来传达讯息和教育世界”。〖注1〗

三、从网络谣言到网络假新闻

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指出,谣言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法国一

本有关谣言的刊物在对谣言下定义时,开宗明义地写道:谣言没有任何根据。《韦伯斯特英文大字典》指出,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而《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谣言的定义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注2〗

谣言借助各种先进的传播手段进行快速、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今天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一大公害。

互联网技术造就了信息传播自由的特点,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操作的方式(如个人网站、论坛、聊天室、新闻组、即时通讯等)也越来越简便越来越多样化,这为别有用心的个人或机构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提供了方便。

自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商业运作以来,伴随其高速发展,数亿用户(至2002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6.5亿)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方便自由地进入互联网,于是就造成了网络谣言大肆泛滥的局面。

任何网络造谣者的目的是要快速而广泛地传谣最终是受众信谣,因此使用一般手法造谣并靠个人网站或通过论坛、聊天室、新闻组、即时通讯等功能传谣,范围和效果仍是很有限的。从发展看,今天网络谣言达到“高明”程度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制作环节,网络谣言炮制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盗用媒体的名义;二是在传播环节,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中招”,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

以下便是两个发生在台湾、香港的案例:

2001年12月,台北举行第34届世界棒球锦标赛,台湾队获得第三名,因而在岛内掀起一股棒球热。12月2日中午在棒球赛官方网站讨论区中,有署名“小雅”的网友上贴了一篇标题为《香港苹果日报:周星驰要拍少林棒球》的贴子,文中称随着电影《少林足球》的热卖,加上台湾与亚洲近来疯狂的棒球热,周星驰决定与中国大陆体育部门以合资的方式,集合成龙、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等近20位香港天王级明星共同拍摄电影《少林棒球》,新片预定2002年春节后开拍,2002年圣诞节档期在香港、台湾、内地同步上演,相信该片必能打破《少林足球》票房记录,并进军好莱坞。这篇以香港苹果日报名义且以新闻笔法写成的报道式的贴子,被台湾众多新闻媒体发现后,在不求证的情况下进行刊发播发,成为台湾2001年最夸张的假新闻事件。

今年4月1日,正值香港因SARS肆虐人心焦虑之际,一名停课在家的14岁少年将新闻组、ICQ上流传的“香港将宣布成为疫埠”的谣言复制成《明报》即时新闻网页的形态,并上传至近似明报网站的网址。这一以“明报专讯”名义发布的网络谣言顿时造成社会恐慌,导致当天下午部分香港居民抢购风潮。特区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辟谣,当天傍晚便制止住了人们惊惶失措的局面。明报新闻网也及时发出澄清,并强烈谴责造谣者盗用明报新闻网的行为。当天晚上警方以《不诚实使用电脑》之由,将涉案少年拘捕。

从互联网信息传播角度看,网络谣言很难杜绝,关键是网络媒体能否建立严格的机制并提高编辑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避免假新闻的发生。

四、“盖茨被暗杀”假新闻带给中国网络媒体的教训

今年3月29日,中国内地网络媒体发生“比尔·盖茨被暗杀”假新闻事件,有以下三个特点:1、首发者是主流新闻媒体网站,且是国内最权威的英文媒体网站,其新闻来源又是“CNN”,使其他网站和媒体对这一新闻的真实性深信不疑;

2、新浪、搜狐等传播影响力巨大的门户网站以及一些媒体网站甚至一些电视媒体通过“走马灯字幕”在第一时间转发,覆盖面瞬间达到最大;

3、与网络媒体内容提供紧密相连的手机短信也在第一时间发出,成千上万的新闻短信订户随时随地获取了这一假新闻。

这一网络假新闻事件的发生,震动了中国网络媒体界,有严厉批评者称“这是中国网络媒体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丑闻”。

它留给我们多方面的思考:

1、网络媒体往往将时效性放在第一位,尤其将突发事件的首发视为自己实力的最重要标志,而网民对网络媒体能否做到这一点也有很高的期待。但网络媒体应该清楚的一点是,时效性和真实性不是对立的,更不能以牺牲真实性来换取时效性。事实证明,谁一旦在这个问题上发生失误,谁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相信多少年之后,在提到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时,“盖茨被暗杀”事件都会是网络假新闻的“经典”案例。

2、“盖茨被暗杀”假新闻的成因,是网站编辑“过失性”错误所致,即并不是网络媒体故意制造假新闻。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浮躁之风普遍可见,对网络媒体来说,提高编辑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避免此类错误便成为当务之急。千龙网在事发当晚就发专文披露这一事件来龙去脉,并进行网上调查,从网友填答选项来说,最高的便是希望“提高新闻从业者素质”,占52.4%。【图2】就业务方面来说,编辑应该十分了解网络谣言的表现形态、传播途径等,提高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盖茨被暗杀”假新闻之所以发生,主要在于在几个重要环节上均有所失误失察:从聊天室发现新闻、链接到所谓的CNN网页、对该网页上众多疑点没有辨别、没有发现所见网页是死网页、对地址栏中的网址形态没有发现异常等等,甚至在网站第一次发出更正声明时,还没有发现错误,始终认为看到的就是CNN网页。【图3】对重大、突发新闻的核实、求证,是媒体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这一事件中也被忽略了。

3、门户网站及不少新闻网站都在最短时间内转发了“盖茨被暗杀”假新闻,有的还迅速推出专栏。按照通常的理解,转载网站不承担什么责任,尤其是转发主流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注:网站转载的连带责任问题是一个需要专门探讨的大问题,本文不作更多展开)。此事件发生后,向在网络新闻、网络信息传播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转载重大突发新闻时,是否需要再度核实;能否在吃不准的情况下,宁可慢一拍。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新华网、千龙网等新闻网站在此事件中就没有“闻风而动”。

4、网络媒体运作的一个特性是网站编辑往往以个人的判断选择新闻、发布新闻,“把关人”的责任是一个人来承担的。“盖茨被暗杀”事件发生后,也向网络媒体的运作提出了问题,是否需要建立完善的“把关”机制,特别是涉及国际、国内时政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发生

时,新闻的刊发有一定的程序。另外,是否能建立并完善危机公关处理机制,万一由于各种原因刊发、转发假新闻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消除不良影响,真诚地向当事方、向受众道歉。搜狐、新浪在此事件的善后方面应该说基本到位,包括迅速向微软公司求证、发现错误后立刻下撤报道、刊出致歉声明等,并重新检视自己的新闻发布程序。当然,中国日报网站后来也刊出正式致歉声明,并在内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整顿。

5、“盖茨被暗杀”事件也向网络媒体管理机构提出一个新问题,今后是否应该制定假新闻惩罚办法,对刊发假新闻并造成严重后果及恶劣影响的网络媒体给予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达到提高网络媒体整体素质的目的。

五、避免假新闻是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和公信力的体现

“今天人们造假的能力已经超过人们辨别真假的能力”(美国电影《西蒙尼》中的一句对白),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由于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手段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媒体从业人员不要认为“盖茨被暗杀”假新闻此类错误自己不会发生,其实每一个编辑、记者每天都面临着测试。这里不妨再举其他一些案例。如第二段提到台湾主流新闻媒体仅根据BBS中的一个贴子就进行报道,甚至都不到香港苹果日报网站去查证一下,结果闹出大笑话。对媒体来说,BBS中的贴子或许可以提供某些新闻线索,但决不能在不求证不核实不进一步采访的情况下拿来就用。即使是软性新闻,也要步步求证,不应掉以掉以轻心。再如3月31日,国内一些网站刊登两幅人体彩绘照片,标题为:“西安女大学生用人体彩绘抗议美对伊动武”。其实任何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两幅人体彩绘没有任何反战图案或符号。事情真相很快揭露,照片原是2002年9月西安一次人体彩绘活动所摄,有好事者借伊拉克战争进行之际,编上一段文字配发旧照就轻易戏弄了众多网站编辑。至于说,网络媒体出于政治、商业等目的故意制造假新闻,那是一种无耻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反华反共网站经常使用这一伎俩,如“博讯新闻网”发出“赵紫阳去世”的假新闻,无疑是别有用心的人在SARS肆虐期间企图用政治谣言在中国“搅局”,完全是故意所为。其实只要仔细分辩一下,就可以立刻断定这是假新闻。如该网站都不敢将这条“独家新闻”长时间地驻留在首页头条位置,甚至很快从重要新闻位置移走;若浏览同类海外中文网站,没有一个跟进报道的;至于从报道本身看,更是疑点多多。【图4】对这条假新闻哪家媒体要是“照搬”,署名“赵办”的假新闻始作佣者立马就会偷着乐。不知一些日本主流媒体出于何种心态和动机大失专业水准加以转发,致使这一假新闻在国际上喧嚣多日。

上述所有事件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当你在网上获取到一条富有刺激性和冲击力的新闻时,你能否保持足够的清醒,并具有分析判断能力。

今天,互联网上非短流长、蛊惑人心的各类谣言盛行,或造成伤害,或造成混乱。网络谣言成本极低,但收效却相当宏大。甄别互联网上的谣言和虚假信息,杜绝通过自己的平台进行再传播的可能,是当前网络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形成自己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基础,不论对传统新闻媒体来说,还是对新兴网络媒体来说,如果发生假新闻或内容严重报道失实的情况,对自己来说都是最大的伤害。《纽约时报》假新闻案揭露后,有评论痛心疾首地指出:该报152年的声誉,

没想到就这样毁于一旦!刊出数字合成照片的《洛杉矶时报》图片编辑事后指出:“布莱恩沃斯基的行为完全不能接受,他损害了读者对我们的信任。如果读者不再信任我们,那我们将一无所有。”

1998年12月,曾有“阿虹”编造故事让广东的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中招”,对其谎言进行了传播。我于1999年就这一事件的教训撰文,结束部分写道:“阿虹的故事”至少可以使我们得到以下两点认识:

一、在当今众多媒体竞争达到白热化的态势下,要保证新闻真实、信息真实确实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考验。具体到传统新闻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的关系来看,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一是传统新闻媒体从网上获取信息不加核实便进行刊发;二是传统新闻媒体自己的网站为了时效性对获取的信息未加核实便上网发布。

二、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信息的真实性,新闻从业人员今天也面临着更大考验。在今天,为了真实的报道,除了调查、调查、再调查;深入的调查、全面的调查、细致的调查外,别无它途。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对某些事实“眼见为实”已经不够,一定还要“科学求证”才行。或许这正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对新闻从业人员更高的要求。〖注3〗

历史的教训和当前的教训,他人的教训和自己的教训,当应一并牢牢、长久地记取。

补记:正当我要将此文发给新华网传媒频道时,忽又见6月3日,湖南长沙《军事博览报》在第二版以头题报道《台四架F-16战机集体起义》?? 呜呼,我说不出话来!

闵大洪 写于2003年5月25日,6月4日稍作补充修改

注释:

1、据1998年7月路透社、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星岛日报》、台湾《中国时报》相关报道及“我们的第一次”网站相关信息综合

2、黄爱萍,《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载紫金网

3、闵大洪,《是范例,还是教训?——对〈迎接广播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一文中所举实例的质疑》,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lb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