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更新时间:2024-01-07 08: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师恩难忘》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

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

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介绍了解——刘绍棠。 2、师生交流刘绍棠的情况。 二、 新授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

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 4、小结。

(二)详读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解决故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

的?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请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然后同

位互相讲一讲。请一位同学到前边讲给其它同学听一听。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理由。

(3)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结合着7

—10自然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田老师爱编故事,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

了迷。板书:入了迷。

(5)师:田老师爱编故事,除了让我入迷之外,还对我有什

么影响呢?

开了窍;怎么让我开窍的?

(6)师小结: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你取得了这么多成绩,

你想对田老师说点什么?(谈感激之情)三个方面,师的评价。

2、学习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是啊,田老师在文学方面对我影响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

的呢?(感激——行礼,终生难忘)

3、小结总结板书,用自己的话总结——引出“师生情深” 三、巩固练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编故事,同桌交流,下节课集体进行交流。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你想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们说几句话吗?

结语:从幼儿园到现在,有许多位老师教过我们,我们的

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所以同学们要尊重每一位老师,不要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恩。

六、布臵作业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课题:《师恩难忘》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

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

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

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拓展延伸:

学写摘录笔记。

1、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

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2、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四、复习巩固

师检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并巩固。 五、课堂总结

师生合作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臵作业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课题:《孔子和学生》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

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

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

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

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

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课件出示:颜回 子贡 子路 子

张 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

1、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 谦虚 伟大 受人尊敬 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 大教育家

2、 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

子的敬佩之情。

3、第一段的学习 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

步的引导。

1) 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

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

见解。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

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 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

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 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

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4、第二、三段的学习

1) 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B、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

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

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

C、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示四句话)

D、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

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A、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

现在可以提出来。

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

的意思。

B、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

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C、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

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

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A、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

C、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

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

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

他说些什么? 三、知识拓展。 1、(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

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五、布臵作业

课题:《孔子和学生》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

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

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二、 新授

(一)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二)读课文,做摘录笔记。

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三、知识拓展: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复习巩固

1、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2、比较记忆字形 裕 资 择 谨 慎 浴 姿 泽 勤 真 3、练习写生字10个。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六、布臵作业

课题:第一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引导学生用积极、热情的态度进行学习,用实际的行动回报老师的辛勤付出,加深学生与老师的理解与感情。

2.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

立阅读的能力。

3、通过开展“说老师”“为老师做礼物”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

体验师生间的真情实感,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和实施个人活动计划的方法,学习作重点发言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师生间

情感的珍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自读课文。

二、新授

(一)自读短文《爸爸的老师》

1.引疑:爸爸的老师是谁?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读课文解疑。 3.引疑:“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他的老师,心情有些什么变

化呢?想象当时的情景。

4.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点。 5.全班汇报交流。

6.指名生读短文,评议朗读情况。

7.试着将短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综合学习活动:自制贺卡,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1.借用教师节到来的契机,让学生自制贺卡,并给老师写几

句话。

2.制定活动计划。

3.动手实践,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提出建议。 4.办展报。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四、布臵作业

课题:第一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引导学生用积极、热情的态度进行学习,用实际的行动回报老师的辛勤付出,加深学生与老师的理解与感情。

2.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

立阅读的能力。

3、通过开展“说老师”“为老师做礼物”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

体验师生间的真情实感,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和实施个人活动计划的方法,学习作重点发言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师生间

情感的珍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自读课文。

二、新授

(一)自读短文《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1.自读短文,边读边圈点。

2.全班交流:影响作者一生的老师是谁?你认为它是怎样的

人?为什么?

3.引导学生理解布鲁克斯先生与“我”的简朴交往渗透着他

的良苦用心,从而给“我”以巨大影响。

4.将田老师与布鲁克斯先生相比较,他们在对待学生方面有

什么共同点?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

5.读、背名言警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此句鼓励学生

学习时不唯师是从,要积极思考。

(二)口语表达:说说我们的老师

1.过渡:古今中外,有许多老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向同学介绍一下他(她)吧!

2.结合金钥匙内容进行此次说话训练,学习作重点发言人,

要做好准备,向好先说什么,怎样说。 3.小组内进行说话训练,同学互相评议。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四、布臵作业

课题:古诗二首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

喜爱之情。

2、诗中个别词语的理解。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

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

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

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

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咱们一起解决。

——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

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

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

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

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

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

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

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鸣

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

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

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

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

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

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

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

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

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

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唐)王维 鸟鸣涧(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人闲桂花落, 半江瑟瑟半江红。 夜静春山空。 可怜九月处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间中。

课题:月迹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

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

有的纯真愿望。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难点:

1、对“大家都觉得满足”的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

章”的含义。

2、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

哪里寻到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课前老师布臵同学们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好不好? 2、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月迹》 [板书课题] 图片:月亮 二 整体入手 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全文,

思考: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板书:

中堂 竹窗帘儿里 穿衣镜上 院子里 沙滩上 上湾 下湾

3、小组交流。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说的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 4、全班汇报。

三 抓住特点 感受美丽。

理清了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月亮的特点,从而

感受月亮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作为一名讲解员,你将怎样把月亮介绍给大家?

你喜欢月亮,为什么?你会向讲解员提出什么问题?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

体会月亮的美丽。

3、讨论课后“思考•练习”

看图,读课文,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

吗?

4、全班汇报。

四、回到整体,扩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本次讲解我们就进行到这儿,请各位讲解员回去后,查找一

下有关月亮的相关资料,明天我们接着讲解。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了解月亮的特点。 二 、分组研讨 总结观察方法。 按照空间位臵变化的顺序 [板书]

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望月亮出来。 “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先后出现在 全班汇报。

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的什么的结果? 三 、口头、习作练习。

1、把你知道的有关月亮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按一定的顺序和观察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3、各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交流。 检查字词。

利用词语卡片认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清是用

什么方法理解的。

识记生字。

把你喜欢的描写月亮的词句摘抄下来。

四、课堂小结 五、布臵作业: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

文第3、自然段,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

的满足? 三、学习第3段。(3-23)

这一段篇幅较长,我们把它分为 [板书]

望月、议月、寻月

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

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进了院子。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务的无尽联想。 思考:孩子们在哪里寻找月亮? 葡萄叶 瓷花盆 爷爷锹刃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

四、再读课文,读中体会;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

对月亮充满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

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各自的体会。 五、布臵作业: 板书设计:

月迹

盼月——寻月——议月

都到过那些地方?

课题:飞向月球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

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

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

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6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3)录音欣赏。

边听录音(第1~4自然段)边回忆一下第一段的内容。 (4)设疑。

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请课后思考,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

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5、6自然段)。

(1) 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 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人类想登上月球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板书:小心冀翼深深脚印)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3)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①月球上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②随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表面呈现奇异色彩。 ③站在月球看到的地球的模样。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干百年来的梦想,心情该是何等激动!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板书:几十种

元素) 。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 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是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三、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概括段落提纲。(板书:飞向月球登上月球开发价值)

2、这篇课文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臵作业 五、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开始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往月球的途中

登上月球和月球的真实情况

课题:第二单元《语文天地》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2、在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3、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2、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一、交流摘录笔记。

鼓励学生今后写好摘录笔记。 二、读一读。

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三、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

习。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检查学生摘录笔记的情况。 二、学习开卷有益

共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三、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臵作业:

课题:第二单元习作 课型:习作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这阶段的学习你会发现不同作家笔下的

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自拟一个题目。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1)合理、大胆地想象。 2)拓宽视角。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三、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习作情况做简单总结,对写的好的同学

进行表扬。

四、布臵作业

课题:第一、二单元测试 课型:测试

课时:一课时 一、 读拼音,写词语。24分

xiong di jin shen qian xu gao song cu cao gong jing ( ) ( ) ( ) ( ) ( ) ( ) fu yu cuo shi jingzhi yuangu xishu xuanze ( ) ( ) ( ) ( ) ( ) ( ) 二、 写出6个带有“月”字的成语。6分

( ) ( ) ( ) ( ) ( ) ( ) 三、 选词填空。9分 兴趣 情趣 趣味

1、 田老师讲的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 ) 2、 听田老师讲课,同学们都非常有( ) 3、 田老师讲的故事,( )性强,同学们都非常爱听。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0分

1、子曰:“三人行,( )焉。 2、弟子不必不如( )、师不必( ),闻( )有先后,术业有( ),如是而已。

3、江畔何人( ),江月何年( ) 五、默写并填空。21分

( )

( ), ( )。 ( ), ( )。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著名诗人( ),写的是( )(时间) ( )(地点)的景色。描写的景物有夕阳、( )、露珠、(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 习作30分 题目:皮皮笑了

材料: 中午,二年级学生皮皮买了饭,回到教室,在操场上不小心摔了一

跤,饭撒了一地,膝盖也擦破了皮,他不由的哭了起来。

要求: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编故事。语句要通顺,故事要完整、具体。

课题:第一、二单元测试讲评 课型:讲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对这两单元的知识进行掌握,查漏补

缺。

2、进一步巩固这两单元的重点知识 。

教学重、难点:

测试中出现的错题。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相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这两单元测试从整体上看大家对知识点把握的较好,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具体讲解注意的问题。

二、总结测试情况

1、测试的基本情况情况列表 得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平均分 人数 2、各题得分率及失分点 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率 失分点

三、重点分析纠正答案 试卷中出现的错题 四、矫正练习

师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两单元的重点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课题:《爱我中华》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多民

族感情的理解,以及感谢。

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

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放歌曲爱我中华)。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谁来给带大家

介绍,展示一下?

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那我

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吧!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_”或“?”画出来。在小组内与

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

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三)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

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①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②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放映⑴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

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

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场面。放映⑵医护人员在

非曲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感人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

清听作者的感慨。

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著名曲作家徐沛东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这首歌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断鼓舞着中华儿女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

③会唱的同学唱《爱我中华》,多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④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民族情,爱国情,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⑤组织讨论,在朗读歌词时,哪句话让你充满激情。 ⑥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时(师读爱我中华其余生读)。爱我中华在文中出现了6次,每次都不同程度地爱到感染,特别是最后一句,在歌词结尾点题,首尾互应,一气呵成将作品中的爱国情推向高潮。 三、复习巩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中心。 四、总结全文

这么美的歌词,配上昂扬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次听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吧!(放歌曲爱我中华)。 五、布臵作业

课题:《草原》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段,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

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

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教学方法: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

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2、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3、、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

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4、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

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

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5、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二)详读课文

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 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

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2)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檬陇的样子。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

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羊

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用

『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

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3)学习第二段。

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

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从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

流 (初人草原,看出草原辽阔、寂静。从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长。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迎客心

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三、复习巩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什么? 五、布臵作业

课题:《草原》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理解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

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指名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用--线标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2、学习第四段:

a、 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

一点讲给同学们听。(如b、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b、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c、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3、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知识拓展

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

1、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

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五、布臵作业

课题:《中国结》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心。 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 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 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 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三、知识巩固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 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 布臵作业:

课题:《中国结》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心。 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二、重新认识全文 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 三、总结全文

1. 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 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 饰 颈 侨 憧 憬 乞”。

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

共同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臵,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课题:第三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

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二、复习

1、学生归纳《爱我中华》一课的主要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

2、集体进行回顾 。

3、学生归纳《草原》一课的主要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4、集体进行回顾 。

5、学生归纳〈中国结〉一课的主要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6、集体进行回顾 三、学习开卷有益

1、学生自读开卷有益,积累词语 2、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五、布臵作业

课题:第三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了“民族”,我们对民族深情又有了更深的

了解。让我们继续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

二、语文天地练习。 1、摘录笔记

本单元教师对学生的摘抄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进行

词语的积累,而是让学生把课文中新的词语积累下来,并进行自学.

2、聊一聊各个民族

全班一起来汇报自己的情况,并让学生对都了解什么.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3、开卷有益:

做客喀什

(1)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

各种方法。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说一说

(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4、金钥匙 大家写完文章后,都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修改它们

呢?

丁丁告诉我们:"我愿意把自己的文章给别人看,让别人给

我提出意见.

咚咚告诉我们:"习作写完后,我自己愿意大声的朗读,能发

现不通顺的句子,还能找到不清的地方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合理的方法.

5、读一读 出示:

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 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 维吾尔族言语

想要找到珊瑚和玛瑙, 就得下到大海里;

想要找到宝石和碧玉, 就得翻过万水千山 裕固族谚语

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下这两个民族.

从句子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在小组里施行合作的

方式完成.

对于有困难的字词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五、布臵作业

课题:第三单元习作 课型:习作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民族之花)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关于民族的文章,中国是个多民族

和睦相处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文化习俗。同学们,请你选一项,写下来。

1) 介绍一种你感兴趣的民族工艺品。 2) 记述一个少数民族的故事。

3) 画 一个少数民族小朋友,写一段话,说明他们的服饰打扮

或生活习俗。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1)合理、大胆地想象。 2)拓宽视角。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三、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习作情况做简单总结,对写的好的同学进行表

扬。 四、布臵作业

课题:落花生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品格。

3、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4、体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和做“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

2、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每个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

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2、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

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板书落花生)

3、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谁能告诉我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出示图片(演示花生生长过程)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叫它“落花生”。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下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理解“居然”收获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放声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再

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 )——( )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看出来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

写得很简单,因为文章的重点是通过议花生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重点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

意思?

大屏幕出示父亲的话 1、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段课文,同学们认真比较一下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儿小组讨论。 (填表格)

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

果实埋在地里 果实高高的挂在枝上 矮矮地长在地上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确实和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从这种对比中我们看出花生有什么品质?(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板书(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桃子、石榴、苹果、花生都来参加选美大赛了。同学们观看完比赛告诉我,你喜欢谁,为什么?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要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原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3)学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再齐读一下第十段。要读出父亲的赞美。

父亲仅仅是对我们赞美花生吗?(他希望我们要做花生那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段。看看父亲是怎么说的?指名朗读父亲的话,要读是父亲的语重心长。(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的话可谓语重心长,他是来借花生来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他想让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齐读十三段)(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是体面?

理解“体面”的意思。体面:外表好看、美丽。 什么是只讲体面?(华而不实的人)

小组讨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那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

献的人呢?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四.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本文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师总结:对!有句名言说得好,“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同样如此,

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来对比。是仅仅就过时是否漏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的。并不是说桃子、苹果和石榴只是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其实做人的关键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贡献。人各有特点,外在的美丽与朴实有些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由美丽的内心世界!表里如一也好,表里不一也罢,只有内在的美心灵的美,能够为人类,留下有益的营养才是真正的美丽。有位作家说过:我们这个地球好比一个旅店,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好比这个旅店里的旅客。如果每个人都从这旅店里带走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就会越来越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给这旅店里留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里就会越来越富有。 五、指导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1、抽生说出自己名字的含义。

2、板书本文作者的笔名——落华生,说它的含义。

3、教师改“落华生”为“落花生”引入新课。

4、由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华生写了哪些内容?用小

标题的形式根据内容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设问:作者重点写了哪一个内容?(议花生) 二、整体感知,重点切入

1、因为谁的什么问题,引发了一家人的讨论? 每个人是怎么说的?齐读3-9自然段 2、学生汇报交流

3、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体会花生有哪些好处。

4、众人的话中,谁的话最能给人以启发?自由朗读课文(父亲的话) 三、直奔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一)1、用小黑板出示父亲的话,抽生朗读。其余同学边听边划出中心句。 中心句: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2、“可贵”在哪些地方?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可贵的,请同学分

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默默奉献品质最可贵)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段话 (二)小黑板出示课文12节内容

1、父亲仅仅让孩子们知道花生可贵品质就够了吗?哪里可以看出它真

正意图,齐读第12节。

2、联系上段说说花生好看表现在哪儿?他有用又表现在哪儿? 3、“实用”是什么意思?父亲说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 (希望孩子做一个落花生一样的人) 四、辩论体会“我”的话

1、父亲的话,孩子们听懂了吗?从哪儿可看来?齐读13自然段 2、我们要不要讲体面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辩论。 3、联系生活讲讲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谈谈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 五、感情朗读

1、同学们你现在明白为什么作者要取名为落华生吗?如果现在给你机会让你也取一个含义深刻的笔名,你想取什么?能不能说出你名字的含义呢?

2、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课题:拾穗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

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 “收获” 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 “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 晚餐 监督 遵循 搜寻 逼真 偷窃 欣赏 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 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 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 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 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 腰落下毛病

左边 艰苦生活刚开始

5. 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 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 艰苦生活刚开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 六、布臵作业:

板书设计:

动作 仔细观察 神态

合理联想

具体生动 真实感人

课题:第四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学写摘录笔记。 2、学生有感情的读诗。

3、指导学生练习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1、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学写摘录笔记。 2、自读课文的理解。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

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板书] 写摘录笔记

二、 讨论班级每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交流。 三、 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

查阅。

四、 出示活页卡

1 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 齐读摘录的词句

3 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 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六、读一读

1 自由读一读。

2 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 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

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 [板书]

柚子树下

二 自读课文

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 交流自读情况

四 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

1 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 说说我实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 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

5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五 齐读 六 小练笔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

己的想象写进去。

七 作业:

第三课时(自读课文) 一 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

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

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 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 读准字音。

2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 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五 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 作业:

第四课时 一 、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

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 三、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小练笔

说说农民与我们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臵作业:

课题: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课型:测试

课时: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xiu se gou le jian du zun xun mao ting chong jing

( ) ( ) ( ) ( ) ( ) ( )

huang wu ju shu zi shi hui cheng fen fu shen yun

( ) ( ) ( ) ( ) ( ) (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 2、父亲的话使我有很大的收获。( ) 3、花生的味道很美。( ) 4、这本书越读越有味道。( ) 5、小麦成熟了,田野里散发着香味。( ) 6、我的想法还不太成熟。( ) 三、将下面的词语或句子补充完整。

( )姿( )发 一( )千( ) ( )飘( )舞 翠( )欲( ) ( )夺( )工 尊( )爱( ) ( )为( )止 名( )其( ) 播种行为,收获( ); 播种( ),收获( ); 播种( ),收获( )。 ( )是花苞,( )才是果实; 决心是( ),实干才是( )。 四、在下面括号里加上词语,使句子表达的具体。 1、( )的云朵象( )的羊群。 2、( )的海水涌上( )的海滩。 3、( )的中国结是( )的工艺品。 4、( )的蒙古族的同胞( )地欢迎我们。 五、修改病句。

1、车上上来一位年迈的老人。

2、满山遍野到处长满了茂盛的树木。 3、夏天,热烈的太阳当头照,十分难过。 4、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参加了植物劳动。

5、院子里十分洁净,至于一片落叶也没有。 六、根据课文选择答案。

1、最能体现花生很可贵词语是( )。 (1)埋在地下,藏而不露。 (2)好看实用,物美价廉。 (3)注重实用,默默奉献。 2、《拾穗》这副油画表现了( ) (1)三位妇女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2)劳动人民的辛劳和作者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 (3)劳动人民收获的喜悦和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 3、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拉的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意思是( ) (1)中华儿女每个人都是祖国的儿女,无论走到任何地方,心永远也

离不开自己的祖国。

(2)这个头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

(3)中国结由一根线缠结,不管怎么绕,始终围绕它的起点。 七、习作。

回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付出的耕耘、所的收获,无论是成功、

喜悦、还是失败都是我们的一种情感体验、一种人生道路上无形的收获。请你以“收获”为话题,题目字定,写一篇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l6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