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学生上网

更新时间:2024-06-25 2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正确看待学生上网

引言

当前中学生上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于互联网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互联网,从而也引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中小学生上网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成为悬在中小学生家长心上的一个巨大的疑问。本文就这个问题做如下的一些讨论。

一、 如何正确认识学生上网问题,不能仅仅只看到上网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弊端,或只看到上网可能给学生的好处,更应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上来认识,这个背景就是——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要充分认识到,在今天的社会里,回避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2002年第9期《新华文摘》上转载了《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胡鞍钢、周绍杰的一篇文章《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在文中,作者以具体的数据描绘了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高度关联的事实。

“1995年国际互联网商业化给互联网带来了爆炸式的增长,美国、欧委会和日本纷纷提出了加速国际互联网普及的国家战略,把它视为21世纪强化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而,这种爆炸式的增长是一种极不平衡的扩张,富国和穷国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分布的差距比全球富国和穷国人均收入差距的悬殊程度还要严重。目前,全球收入最高国家中的1/5人口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国际互联网用户的93%,而收入最低的1/5人口只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1%和国际互联网用户的0. 2%。从1995年7月到2000年10月,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先后四次发布了美国国内的“数字鸿沟”问题,把“数字鸿沟”问题列为美国首要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其目的是使全部美国人融入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通过大力普及国际互联网全面提高美国在21世纪的国家竞争力。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通信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

1

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支撑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其影响是革命性的,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更为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场经济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与普通的技术进步相比,新兴的信息技术革命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①它是一种通用性技术;②在技术快速升级的同时,价格水平不断降低,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投资;③信息技术投资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形成了双向正反馈机制。其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影响了知识储备和传播的本质,通过改变知识分配能力影响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推动社会利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鸿沟”意味着知识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加剧,使那些没有机会接触信息网络的人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边缘化人群。??总之,在信息时代,接入和使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信息优势将成为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任何形式的中断或限制供给都可能被看作是对社会发展的威胁,通信网络的接入和使用以及满足人们的基本信息需求也将是人类发展的基本人权,因此,陷入与信息和通信相关的贫困陷阱是非常危险的。” 由此,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都将是我们今天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大量的资料报道,先进国家的中小学生正在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进行创造性、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互联网的兴起已经实实在在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对喜欢新鲜事物的青年的生活介入程度尤其深。《2000上海青年发展报告》调查显示,已有42.9%的青年选择“上互联网”作为自己的重要休闲方式,列第七位。虽然虚拟心理、游戏心理、扮酷心理和获取小道消息等消极心态已经影响了青年上网,但瑕不掩瑜,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依然十分明显。广大青年认为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具有信息传递最快、信息来源最多、信息种类最全的优点,在互联网上聊天可以增加交际

2

经验,还可以在互联网上购物、听音乐、看录相等。此外,现在不少大学班级尤其是毕业班都在网络上面申请了BBS专版或建立了集体网页,这些专版或网页一旦设立就成为相关青年的公共领域而吸引这些青年经常前来访问。

始建于美国的互联网,是连接世界各国计算机网络的大众化全球信息网,是近四十年来技术领域当中的一次最快速、覆盖面最广泛的变革,也是与知识经济紧密相联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因其传输的内容已经发展成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从而被人们称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三大媒介之后的“第四媒介”。据统计,全球互联网正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信息社会的端倪,在未来20年内,互联网将比任何其它网络(电话网、无线电网、电视网和交通网)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据统计,在全部上网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6%左右,因此,青少年已经成为中国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由于互联网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综合性等特点,它的运用必将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综合素质等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就此,我们得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结论,那就是,在今天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里,脱离互联网,或被限制接触互联网,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形成,以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式,都将带来极不好的影响,造成其与同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必将严重的限制其在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当今社会里,回避计算机、回避互联网,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甚至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二、学生上网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弊端以及一些典型事例。 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电脑、上网络已日益成为众多中小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内一项权威调查:上网已排在了中小学生假期生活内容的第三位。在全国1700多万网民中,12岁到25岁成为上网族中的主力军。

3

一些学生认为,电脑高手或网络奇才大多从玩电脑入门,一些想充当高手的学生就堂皇冠之地玩上游戏来,若不加节制,或许从此沉迷不能自拔。

一些学生更钟情于聊天、OICQ,网上满天飞。不能否认,他们或许因此而得到他人的帮助,也曾经过真挚的友情,也曾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所帮助,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据调查,一些学生更利用此来开展“谈嫁论婚”,大有网恋成风之势,这些恐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未曾料及的。

下面是本人在各种资料中收集的一些学生上网的事例。 事例1

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汉南高三学生17日在网吧上网玩游戏时因心理过度紧张、激动而猝死。

这位名叫余斌的17岁学生是汉南一中学高三(4)班的学生。就在其他同学正在紧张复习准备迎接高考的情况下,余斌却每天背着书包在网吧“上学”。由于兴奋过度,4月17日,余斌在“辉荣网吧”30号机位上玩网络游戏《传奇》过程中猝死。

据余斌的班主任老师介绍,自寒假补课、3月份开学以来,余斌一直没到学校上过课。而余斌的父母则反映,这段时间他每天都按时背着书包上学,按时回家。网吧老板和这一带上网的网民也反映,每天都看到余斌在这里上网玩游戏。4月17日中午1点15分,余斌就是在父母的催促下背上书包“上学”的。他像往常一样没有去学校,而是进了逃课的老地方“辉荣网吧”,继续他的《传奇》游戏。 据事发当时坐在余斌旁边的一个名叫熊凯的年轻人说,17日下午5点30分,他来到“辉荣网吧”,看见面熟的余斌坐在30号机子上玩游戏。几分钟后,他听到“砰”的一声,接着看见余斌往后倒在椅子上,两手不停地抖动,口喘粗气。熊凯立刻叫网吧老板过来,网吧老板很快叫来附近一个社区诊所的曾医生。

曾医生在当地派出所“‘辉荣网吧’余斌死亡笔录”上称,当时,曾医生为余斌听诊把脉时已听不到心跳,脉搏也没有了。余斌旋即被

4

送往人民医院急诊科,检查后,余斌被宣布为“临床死亡”。

事例2

阿新,14岁,汉阳某学校初二(3)班的学生。4月8日,他从封闭式寄宿制学校翻墙“逃”走,投入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当中,整整6天6夜。日前正休学在家的他,向记者讲述了流浪“网吧”6天6夜的经历??

“逃跑”

4月7日是星期天,学校补课。因上午我逃课,受到班主任老师的批评。想到在网吧玩游戏时的“快乐时光”,再加上担心继续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和同学约定第二天“出逃”。 4月8日早晨7时30分左右,我和阿强向同学借了200多元钱,从学校翻墙逃了出来。

从学校逃出后,我们不敢在学校附近的“网吧”玩,就跑到离学校较远的“心动网络沙龙”。那个网吧很大,有100多台电脑,而且条件也很好,有吃喝,可以过夜。我们在那里玩“反恐精英”等游戏,一直玩到晚上11时。接着玩通宵——从晚上11时至早上8时,收费仅8元,晚饭就在网吧里泡方便面。

星期二早晨8时多,我们吃完早饭,就去逛街,中午又回去玩游戏,一直到下午4时多。我们怕家长和老师来找,又上街乱逛。到晚上11时,开始回去玩通宵。我玩累了就和网友聊天,胡乱谈,反正都不认识。也谈过我当时该怎么办的问题,但没有听到什么好的主意。

星期天早晨8时多我们才离开网吧。 苦熬

星期三我们在街上逛了一个上午,午饭后去了一家小一点的网吧。玩到晚上8时,我们觉得这里的电脑没有“心动网络沙龙”的好,就又回到“心动”玩通宵。前两晚打通宵我们还能挺住,不觉得多困,但今晚有些熬不住了。大约玩到凌晨2时半,我们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5

眼睛睁开时已是6时多,然后继续玩。早晨8时多从网吧出来,我们随便吃了一碗面条,就又在街上四处游荡。中间困了、累了,就在街边的台阶或角落里坐着眯一会儿。

出来已经4天了,钱也花得差不多了。为了省钱,星期五晚上我们只开了一台电脑。第二天早晨的早饭也异常简单:每人吃了4个小包子,一共花了2元。当然没吃饱,其实这几天每次都是凑合着吃一点,肚子里也没啥感觉。

回归

星期六上午,我们到学校后门,从门外喊来要好的同学,向他们借了20多元。顺便问了一下情况,同学说:“家长来过,老师和家长每天都在找。” 星期六晚上,阿杰挺不住了,就回去了。我一个人玩了一个通宵。星期天早晨,老师开了假条让我的几个同学出来找我,说只要回学校就没事。这时我也没钱了,就回去了。我那几个同学找我很容易,因为出来时,我借了一个传呼机,并与他们约定了密码,我见有密码才回电话,其他的一律不理睬。

回学校后,老师责备的话没说,只让我收拾东西,回去好好反思。 反思

回到家中,站在镜子面前,里面的人我都不敢认了:头发凌乱,面色蜡黄,眼窝凹陷,神情沮丧??我实在支撑不住了,6天6夜的疲惫与困倦一股脑地向我袭来,我一头栽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现在,想起这一段经历,我开始感觉得到后悔。我知道自己玩游戏上瘾了。

是电脑游戏害了我。我们班的同学80%以上都上网,主要就是打游戏和聊天。我玩上瘾了,几天不打手就痒,最多时一周内我翻墙出来五六次。一般是中午下课后翻墙出来打一两个小时,下午上课前再翻墙回去。

6

现在网吧里中小学生多得很,老板从来不管,相反里面还提供吃喝,可以过夜。打多长时间也没人提醒。没钱了可以拿自行车或校服抵,有一次我拿一双200多元的旅游鞋“抵”了80元。

事例3

据武汉某检察院统计,去年3月至今,该市共查处在网吧违法犯罪的各类案件28起,多为青少年抢劫、盗窃等。据分析,出现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网吧游戏内容渲染。网吧游戏的内容多是带色情、搏杀、武斗等暴力情节,使一些痴迷于游戏的青少年大受影响,甚至纷纷仿效。 二是网吧管理不严。出入网吧的,除了部分学生外,大多是社会游闲人员。一些经营者为挣钱,不按有关规定查明来者身份,人员混杂,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相关部门查处力度也不够。

三是一些痴迷于网吧的青少年,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诱惑,很容易产生违法犯罪念头。 四是一些长期“泡”在网吧的青少年,比较熟悉网吧的环境和出入人员情况,于是选择网吧为作案点,把网吧业主或出入网吧的人员作为犯罪侵害对象。

至此,我们看到了,中小学生上网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很多事件都是发生在经营性网吧里。

或许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

三、如何认识计算机游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影响。 计算机游戏之所以对青少年学生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在于,计算机游戏的虚幻性的真实性。计算机游戏大多是以历史上某个帝国主义、或以武侠小说为蓝本,充分考虑游戏参与者的作用,从而产生某种虚幻的真实,使参与者置身其中,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它通常以武侠世界或神话传说等等为背景,形成一个虚拟的社会,参与其中的

7

玩家要选定一个角色,成长并且拜师学艺,之后“行走江湖”。至于玩家选定的人物要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游戏的社会中,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了,或成为一代“大虾”,或成为大魔头,又或成为一个专门陪人聊天的开心果。

很多玩游戏的中小学生的理想,就是要成为大侠,而要成为大侠,没有一身高超的武艺是不行的,于是他们拼命地练功。当他终于得偿所愿,成了数一数二的“高手”。之后他便游戏江湖,剪锄邪恶,扶助弱小,快意恩仇,着实过了一把“大侠瘾”。

网络对战游戏风靡全球,诸如“帝国时代”、“星际争霸”、“传奇”??这些游戏改变了以往游戏人机对抗的模式,改为人与人的对抗,从而大受欢迎。游戏迷常常是一个十足的“帝国迷”或“大侠”,有机会就跑到外面的网吧里与人捉对厮杀。“在网络对战中把别的玩家‘击暴',要比击败电脑刺激一百倍!”

现在游戏的激励机制往往是很强的,游戏通过游戏者的练功或成就,不断的提升游戏参与者的能力,使他们逐渐的由一个小角色,成长为一代大侠,而威力无比。单是这一激励机制,就可以使很多人,包括很多的成年人,沉浸在游戏中,更何况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呢? 游戏尤其是角色扮演游戏的魅力,在于游戏参与者在寻求着自我关怀,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求。

由于计算机游戏的虚幻的真实性,常常使中小学生把游戏中的角色搬到现实生活中来,或者说,他们虽然人在显示生活中,但他们的思维却仍然停留在游戏角色上,因此他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带有很强烈的游戏角色。他们的价值观念也仍然停留在游戏的角色中,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显得与周围的同学是那样的格格不入,行为的乖张,使他们常常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与责怪,同时,又由于其在游戏的成就,在同龄人中,他们又受到英雄般的赞扬,这种巨大的反差,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伤害,逐渐的形成反社会的心理。 由于在游戏中生命来得容易,易导致游戏者在现实生活中,对生命的漠视,对同伴的漠视,他们把实现自己的理想看成比任何事情都大。

8

中小学生长时间玩耍计算机游戏,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游戏,易产生自私、无政府主义、冷漠、易走极端、崇尚暴力等不良心理。 网络文明的著名批判者马克斯·斯劳卡曾说:“技术用某种我们并不能预见的方式规定着我们的行为,重新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重视和研究计算机游戏对游戏参与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机制等问题,将是未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学生上网可能给学生成长带来的益处。

其一,学生能开拓了知识视野,扩宽了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的渠道。网上的新闻信息、娱乐信息、教育资源等都对学生有所裨益。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而是多样无比。

其二,更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舒展,潜能更有可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传统中学生的背经离道或狂妄不羁,往往会受到诸多打击,一个有才华的少年或许从此韶华已去。学生在网络世界个性能得到适度的伸张,他们能够根据兴趣创作一些个性极度张扬的电子作品,有益学生的身心发展。

其三,与他人交流更加自由,渠道更宽广。网上BBS、聊天室、OICQ、网络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使得学生与从不认识的他人更加接近讨论问题。在此,他们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同学善意的批评,老师不倦的指点,或者得到一些热心人士的解答。可喜的是我们一些老师已经主动把这些手段引入到课堂中去,这对学生认识网络更有积极作用。

五、如何引导学生把正确地对待计算机网络,正确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网络,做一个成熟的、理性的计算机网络使用者。

从大量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学生上网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由于当前能够提供给青少年上网的场所有限,加之中小学生对网络的好奇,促使中小学生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甚至非法网吧。

9

现在许多网吧,大多分布在中小学校周围,并且网吧提供的是广义上的“网络”服务,狭义的网吧服务应该是提供互联网接入,可惜在大部分网吧以游戏为主,并以此为主营方向。与一般的游戏房不同的是,游戏以网络游戏为主,如红色警戒、帝国时代、传奇等,此类游戏之所以受到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青睐,因为在游戏中的对抗或合作角色不是电脑中的虚拟人物,而是就在身边的玩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的现实性,满足青少年的参与欲望和竞争意识。

如今,非法网吧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已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前不久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纵火事件以后,全国不少地方的网吧都进入了停业整顿。但是,仅仅对网吧进行整顿,是远远不够的,摆在全社会面前的,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任务:如何教我们的孩子上网。

1、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紧贴时代脉搏,适应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淡薄和缺乏交往,也是青少年对网络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现实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上网者同样适用,虚拟网络世界也同样需要一种诚信原则,现实社会中自我道德约束力强的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同样会将道德内化为一种个人素养。现在一些青少年痴迷聊天,并会受到网上色情、暴力的不良影响,这与青少年自我约束力差,面对外界大的诱惑力缺乏信息选择能力,一味寻求刺激和过瘾有关,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

网吧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应重视网络道德的教育,树立全社会的健康网络观念。

在学校,则需要我们紧紧围绕互联网的发展,中小学生上网是必然趋势这一中心问题,着重加强对于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树立中小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当然,这一艰巨任务,仅靠学校一方是无法完成的,我们还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力量。同时还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互联网的发展,对我们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建设,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对我们如何进一步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k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