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4-04-04 00: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伊斯兰文化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

摘要:一般认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而伊斯兰教则是这三大宗教中最年轻,发展最迅速的宗教。中国旧称伊斯兰教为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伊斯兰系阿拉伯语语音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真神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现在与未来的和平和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阿拉伯语是顺从者的意思,伊斯兰教兴起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到了8世纪中叶迅速发展为跨越亚非拉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

关键字:伊斯兰教 西域 回鹘

一、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发展的背景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初始年代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说法有:隋开皇年间说、唐武德中说、贞观初年说、永徽二年说、8世纪初年说等五种,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目前尚无定论。据说先知穆罕默德有一条训教:学问即使远在中国应当求之。由此看来,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和当时的大食商人东来有关,中国有关伊斯兰教最早的记载是在杜还的《经行记》中,唐朝时,来自阿拉伯的蕃客和土生的蕃客作为载体已经将伊斯兰教悄然传入中国,由于他们不对外传教,也不与其他宗教一决高下,更不攻击儒学,因此,没有过多的引起统治者的注意。许多中国人也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异国的生活方式来看待。他们以一种及其缓慢但是相当平稳的方式将伊斯兰教传入了中国。总之唐代时期的穆斯林通过建立蕃学、科举考试、联姻、投充、蓄奴等方式和途径,逐渐的渗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唐代末年,回鹘人西迁,其中有部分迁至中亚楚河流域,后来参与建立起新的王朝,史称黑汉王朝或黒韩王朝,黑汉王朝从十世纪中期至十三世纪初期,通知时间达两个半世纪,十世纪中叶,萨图克博拉汗当政,他首先皈依了伊斯兰教,其子穆萨即位后,在苏菲派教士的帮助下,实现了汉国的全面伊斯兰化,960年,穆萨宣布伊斯兰为国教。约20万帐突厥语部族人皈依了伊斯兰教。黒韩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世界上操突厥语的民族中第一个伊斯兰王朝。以后,随着黒韩王朝的扩张,以于阗 、龟兹为代表的西域佛教文化逐渐的衰败,逐渐被伊斯兰教所代替,伊斯兰教覆盖了佛教的第二故乡西域。伊斯兰教在唐代称“大食法”,在宋代称大食法度,在元代称回回,在明代称回回教门,在明末清初称清真教,清至民国泛称回教。伊斯兰的清真寺在唐朝称礼堂,在宋代称礼拜堂,在元代称礼拜寺。

二、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发展的社会因素

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首先传人新疆喀什地区,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到16世纪时已取代佛教成为天山南部地区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地位在这一地区的转换,是新疆宗教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新疆传统的宗教格局,也改变了新疆的政治格局,更对改信了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教传人以前,袄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和我国中原的道教早已传人新疆,而且佛教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居于主要宗教的地位。为什么伊斯兰教能够在传人新疆后的几个世纪里,就迅速传播到许多地区,并最终取代佛教成为天山南部地区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兴起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社会原因。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前后,世界宗教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化。伊斯兰教产生以前,世界基本上是基督教和佛教两大世界宗教平分天下,基督教占据着西方,佛教则流行于东方。但是,自7世纪初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产生后,世界宗教的这一格局很快就被打破。伊斯兰教以新生宗教的勃勃生机,依托阿拉伯军队的对外征服活动,迅速传播到亚、非、欧三洲,不仅夺取了基督教和佛教的传统地盘,给基督教和佛教以沉重打击,也使自己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与基督教、佛教形成三大世界宗教鼎足之势。

当时,以佛教所受到的打击最大。伊斯兰教向西方的传播,由于阿拉伯军队的军事征服受到欧洲的有力阻遏,只到达了欧洲的西南部。而阿拉伯军队在东方的征服活动则比较顺利。7世纪中叶,东进的阿拉伯军队在灭亡波斯萨珊王朝后,一路继续向东一直挺进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一路向东北侵入中亚河中地区。当时,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军队只是以掠夺财富为目的,并未在中亚推行伊斯兰教。但从8世纪初阿拉伯军队占领中亚后,阿拉伯征服者为巩固其在中亚的统治,开始采用武力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强制当地居民改宗伊斯兰教。中亚被征服后,大批阿拉伯人也随之迁居到中亚地区。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同当地居民的通婚和交往中,不仅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成份,也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到9世纪时,伊斯兰教已经成为中亚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从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的历史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两次传播高潮以及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天山南部地区的主要宗教,都是通过世俗统治者的支持实现的。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兴起的再一个重要原因是佛教的衰落。佛教的衰落固然是伊斯兰教武力打击使然,但从根本上说,佛教的衰落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西汉初年佛教传人之际,新疆正处于社会剧烈动荡时期。长期的战争不仅破坏了南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严重危及各地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也加剧了劳动人民的痛苦。所以统治阶级需要借助提倡忍耐的佛教来消除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劳动人民也希望从对佛教的信仰中摆脱现实的苦难,获得新的精神慰藉和寄托。正是由于这种共同的需要,所以佛教在传人后不久就迅速发展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

但是,佛教虽然在帮助统治阶级维护其对国内的统治方面发挥了作用,却没有也不可能消除战争。即使在佛教十分兴盛的时期,各地割据政权之间的兼并战争仍连绵不断。大约从7世纪起,新疆佛教已开始趋于衰落。据唐贞观年间来新疆的著名高僧玄奘所见,各地佛教寺院和僧侣人数都比法显时代大大减少。如于阗僧侣人数由过去的数万人降至5000余人,其他各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疏勒虽然有所增加,但这些僧侣多不懂经义,只是死记硬背。佛教寺院不仅数量减少,而且现存寺院“毁坏已多”。至于“行像”、“班遮越师”等大型佛事活动也不再举行,处处透露出衰落的迹象。佛教的统治地位也受到了动摇。据《旧唐书》记载,于阗、疏勒等地虽然还“崇尚佛教”,但却“俗事袄神”,也就是说祆教在民间已十分盛行。在古代社会,宗教是主要的意识形态之一。一种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衰落后,必然要有另一种宗教来取代其地位。在佛教衰落之际,祆教、景教和摩尼教虽然已流行了很长时间,有些还较为盛行,但是这些宗教都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而它们自身的特点也都不具备取代佛教地位的条件。从当时世界宗教的状况来看,基督教主要在西方流传,而佛教、‘袄教、摩尼教等其他世界性宗教都已趋于衰落,而伊斯兰教却正处于上升时期,特别是它在新疆周边的传播势头正劲。因此佛教的衰落不仅为伊斯兰教传人,而且为其在新疆的兴起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伊斯兰教取代佛教在新疆兴起,除上述社会原因外,伊斯兰教自身的一些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伊斯兰教是一个政治排他性很强而同时文化包容性也很强的宗教。伊斯兰教本身就是在吸收阿拉伯传统文化和宗教,以及和犹太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内容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在传播过程中,伊斯兰教又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文化和宗教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以伊斯兰教文化为核心、包容古希腊、罗马、波斯等文化内容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的这种文化包容性的特点,使之产生了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也正是伊斯兰教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三、伊斯兰教在新疆传入及发展时间

新疆伊斯兰教传入问题,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课题研究上,应当探究的问题甚为广泛,诸如:伊斯兰教传人的时间、传人的路线、方式与标志,作为宗教传载体的民族、部落或阶级、阶层的成份,伊斯兰教与本地区前伊斯兰信仰的矛盾斗争,这一新宗教得以传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等,都不可忽视。关于伊斯兰教传人新

疆的时间,学术界以往有三种说法,现分别加以讨论评述:

第一,唐代说。在唐代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8世纪初期阿拉伯名将屈底波在征服中亚的时候远征新疆、攻占喀什噶尔并向中国皇帝派出使节和教士的说法。此说的原始依据是阿拉伯历史学家陀跋里(838—923)所著编年史——《陀跋纪年》,曾经布来胥奈德之《中世纪研究》、斯坦因《古代和田》引用,遂为西方学者竞相转引。在国内文献资料中转用此说的有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张星娘《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后亦为国内学者们加以引用,只是中外学者在转叙该史料时对屈底波占领喀什噶尔的时间、路线,以及事件某些具体情节上说法不尽一致。特别是此说经吉布《阿拉伯人之侵入喀什噶尔》、《阿拉伯人在中亚之征服》、巴托尔德《蒙古人侵时期的突厥斯坦》、沙莫林《十二世纪以前的东突厥斯坦》辨析考证,认为屈底波占领喀什噶尔的说法并非事实,不过仍有万伯里的《布哈拉史》坚持采用这一传闻。1981年巴巴拉·皮尔斯伯里编发之《中国穆斯林大事年表》(汉译文见《新疆社会科学情报》1986年第4期舍予编译)也保留了该传说。在国内学术界中,《陀跋纪年》的说法亦曾经王治来引述外国学者的研究予以否定过(以上所引资料与王治来的观点主要参见其《论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发展》一文。另外,在唐代说中还有国外学者如乔汉·瓦里汉诺夫,国内如李晋年等人的某些说法。

第二,宋代说。以阿布达勒·卡费尔的《喀什噶尔史》(成书于11世纪)、伊本‘阿尔。阿西尔(1161一1234)的《全史》以及有关新疆喀喇汗朝著名统治者萨图克·布格拉汗的传记为依据,以沙图克-布格拉汗信从伊斯兰教作为该教传人新疆的时问,而“哈喇汗朝的布格拉汗,照阿拉伯历史学家阿维艾勒艾思尔及穆乃吉木巴什的说法,是10世纪末年占领了布哈拉城并打击和扰乱了萨曼尼政权的汗王”,“他曾远征阿母河流域,取布哈拉城,在993年死于回返途中。”故持宋代说的王日蔚先生日:“伊斯兰教之人新疆盖在十世纪之末与十一世纪之间”。

第三,五代说。与宋代说相联系,关于萨图克·布格拉汗的死年,巴托尔德认为,“根据有关汗的记事的最早的说法,他是在回历344年即公元955—956年去世的。”魏良搜在德国学者普里查克制订的喀喇汗朝世系表基础上,根据苏联学术界刊布的新资料重新编制的《喀喇汗王朝世系和年表》显示,萨图克·布格拉汗在位时间是942—943年到955—956年,而死于993年的乃是其孙哈桑(哈龙)布格拉汗。据《布格拉汗传》记载,萨图克·布格拉汗在其16岁登汗位前就已接受了伊斯兰教,因此学术界有些人以10世纪上期作为伊斯兰教传人新疆的时间,相当于我国的五代。李松茂在《中国伊斯兰教史分期粗议》一文中说:“解放后经学者们研究,伊斯兰教传人新疆在十世纪上期,时当五代,在新疆为黑汗(哈拉汗)朝时期”。“现在学术界一般依巴托尔德的说法,因此定公元十世纪上期为伊斯兰教传人新疆的时间。”据此,五代说似成定论,但是台湾学者中至今仍有持北宋时伊斯兰教开始传人新疆的说法者。在新疆伊斯兰教传人时间的上述三种说法中,宋代说与五代说所据史料完全相同,仅存在时间差别,而且年代相距亦不很远,从所掌握的证据不难否定前说而肯定后说。

以上就是我的论文的全部内容,我认为伊斯兰教传入新疆是在唐朝,甚至唐朝以前一点时间,先是在民间小范围的传播,由于没有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以至于后来扩张的范围,等到有所发现时,已有无法控制之态势。16世纪初,伊斯兰教将最后的佛教势力排挤出哈密,自伊斯兰教传入以来,经过6个多世纪的传播和发展,最终圈地佛教,成为了新疆地区主要的宗教,至此,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来所形成的南疆以伊斯兰为主要宗教,北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演变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小甫等.《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 叶朗等.《中国文化导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kv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