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更新时间:2023-11-14 18: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概论

【资料上】

一,

填空题:(20分)【基本文学理论、名人名言】二,选择题(10分)

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2,文学话语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3,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4,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5,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特征) 6,真、善、美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 ,

7,20 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8,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9,文学创造过程可分为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三个阶段。 10,文学创作三要素:生活、思想、技巧。 11,文学的三大作用:认识、教育、审美。

12,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13,文学创作,是一种旨在创造的审美意识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

14,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具体的可感性;艺术的概括性;审美的理想性;文学形象本身的审美属性。

15,艺术生产特征: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名人名言

?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说。

?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见解。

? (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 著名的符号学美学家(苏珊?朗格)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

创造。”

? 画家齐白石题秦观词:“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 谢榛称赞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人廪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 西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哉?”

? 宋人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

雁叫西风。而今听雨憎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礼盒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近人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着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 孔子《论语》中的《阳货》篇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泰伯》篇讲:“兴

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

? 清朝文学家贺贻孙认为:“所谓蕴藉风流者,惟风流乃见蕴藉耳;诗文不能风流,毕竟蕴藉不

深。”

? 法国雨果:“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

光明相共。”

?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说:“艺术是在想象中表现自己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 ? 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 宋元之际的张炎《词源.杂论》:“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 ?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 ? 赵翼《瓯北诗话》“皆酝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遗。”

? 清代李渔《窥词管见》:“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却总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

?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加一层楼。”

? 赵翼《瓯北诗话》:“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区,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万,此真炼也。”

? 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 ? 唐代王昌龄《长信宫词》:“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

日影来。”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 ? 杜甫《汉江》:“日落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 戴望舒《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像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 清代姚鼐:“文章之精妙不在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矣。” ? 《毛诗序》诗是“情动于中而于言”。 ?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 刘勰赞许风雅“吟咏性情,为情造文,”批评汉赋某些作者“心非郁陶,为文造情”。 三、名词解释(25分/5个)

1,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 3,艺术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合、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5,俄国形式主义:指的是1915年至1930年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其组织形式有“莫斯科语言学学会”和“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其成员多为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 6,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7,灵感: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

8,变形: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违反常规事理来创造形象的方式。 9,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10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11,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三、简答题(25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几个基石是?

答:(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2)文学反映论:文学是对于生活和艺术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这意味着文学艺术同时具有意识形态和审美的性质。 (5)艺术交往论: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 艺术真实有什么特征?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与感悟: a内蕴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a主观的真实b诗艺性

3,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3)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

(4)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4,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1)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感情体验为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

(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是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的。而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

5,文学创造有哪三个阶段?

文学创造可以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1)发生阶段:

a,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b 艺术发现c 创作动机 (2)构思阶段:

a 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b 构思方式 (3)物化阶段:

a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b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c 即兴和推敲

6,精神生产有什么特征?

(1) 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

(2) 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精神生产以符号为手段,因而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3)精神生产是富有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7,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藉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面文学作为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第一,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8,文学创作中的无意识活动有什么特点?

在文学创作中,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无意识作为艺术构思的一个心理领域,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无

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4.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5. 文学意境的特征: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比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就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创造意境的典范。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阕记往事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如《陌上桑》,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

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境外有境,虽有而又飘渺难寻的。这样的意境如雾里看花,更能让人回味,引发人的无限审美想象空间。

6. 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

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7.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① 文学言语层面: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

② 文学形象层面:即读者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③ 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8. 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兴趣不在于精致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文学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其意义;

9. 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叙述声音就是叙述者用什么口气与态度叙述,不同的叙述声音可以造成不同的叙述风格。比如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要用第三人称叙述杜十娘的遭遇,但讲到关键处,作者时不时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发表几句议论,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就把叙述者从故事的幕后推到了幕前,使叙述人也成为读者欣赏的对象,换言之,叙述者通过叙述声音所显示的个人魅力也成为作品艺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叙事有哪些构成: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 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 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

比如,鲁迅的《孔乙己》。叙述内容是穷酸文人孔乙己一生的悲惨命运。叙述动作是作为咸亨酒店小伙计的“我”,讲述他所旁观到的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身份和态度,使叙述话语相当简洁而冷漠,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形成强烈对比。小说的艺术张力正在于此。

11. 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

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12. 风格的基本内涵是:

一般指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时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13. 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它一与实践和客观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的内在根据。

14. 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等;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特定的生理机制。

15. 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

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16. 文学接受为审美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孤立的自在的文学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成为自为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因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必须经过读者的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形象。文学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学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

17. 什么是形象大于思想?

形象是指总体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可能意义(历代读者的认识)。而思想是指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作者的认识或个别读者的认识。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超过了艺术家的主观认识。“形象大于思想”现象的发生,既和作家的主观动机有关,又和读者的想象、联想有关,文学形象本身的特点,则是连接二者的中介或桥梁。看形象的社会意义,既要看形象身上渗透的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是否正确,也要看形象本身还蕴含了哪些客观意义。

18. 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所以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

19. 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审美作品,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一切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微观的艺术解析,具体的思想评价及切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断,只能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

20.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较为突出的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虑,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问题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是它的基本内涵。

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是密切联系的。

20. 文学接受与文学批评的区别:

文学接受是是门艺术,可以保留个人趣味与偏爱。批评是门科学,社会科学。要公正,公允,(不管能否做到)

关系:批评以鉴赏为基础,批评指导鉴赏。①欣赏是艺术活动,批评是科学活动。②欣赏可以有偏爱,批评必须公道。

21. 文学评论文章的特点: 论说性(科学、逻辑性)。

文艺性(文采、评论文学)。新的文论批评动向:谈话、对话、访谈。王蒙赞扬《北方的河》的文采,张承志《北方的河》。吉林大学77级徐敬亚写《崛起的诗群》,引发诗坛论争。“夜睡了,诗醒着。”

个性(风格,流派,但不能有太多个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km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