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论坛交流稿

更新时间:2024-04-15 13: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立志回村干一辈子

---第十二届“全国村长论坛”交流稿

(云南福保村 曹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大学生村官:

大家好,我叫曹辉,是一名回村工作的大学生。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云南福保村。福保村位于昆明市城南,距市中心12公里,坐落在美丽的滇池湖畔,傍水望山,滇池有着郑和小时候吸水划船的童年,有着孙髯翁笔下世界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浩瀚气势,有着我的故乡---中国十大名村之一云南福保村。福保村三面环水,总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769人。

历史的福保村,“住在滇池边,吃饭要靠天;无雨遭干旱,雨来被水淹。”这是三十年前那个贫穷、落后、闭塞、“靠天吃饭”的小渔村真实写照,当时的福保村整个村庄都是土墙茅草房,村里只有一条土路,交通十分不便,仅靠打渔种地为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福保村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农村经济,成功地探索了一条以农业积累发展工业,以

1

工业资金扶持农业,以工补农,以农促工,互相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实体,福保的工农业得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乡镇企业在福保村遍地开花,福保村先后创办了造纸厂、包装厂、铸管厂、福保文化城、东陆印刷厂等10多家企业,全村2769人中有1700人在村属企业中工作,企业还为社会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一个企业还为社会上近200个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随着福保文化城、福保彩印包装厂等一批企业的崛起,福保集体企业从粗放单一的粗加工业发展到了科技含量高、重环保、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的科技、文化、旅游产业。科技、文化、旅游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该产业,使福保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村民真正迈进了健康、富裕的小康生活,让村民切实体会到“文化富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

文化产业兴村,让福保村先后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全国小康村建设明星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巾帼示范村”等百余荣誉称号,并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国村长论坛”、首届“亚洲杯攀岩赛”、首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第二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全国乡村歌手大赛”五个国家级大型文化盛会,实现了一个小农

2

村也能办大文化的梦想。如今的福保已经是一个闻名中外的新农村,每年接待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多起国际党政代表团参观学习,接待国内外游客几十万人。同时,福保村还是云南省的村官培训实践学习交流基地,来自全省的村官带着学习的心、背着本村的资源、担着发展的重担,在福保寻求合作、招商引资、讨论探寻农村发展之路,最后是学习工作两不误,既得到学习提高,又交了朋友,同时把学习到的其他村的成功经验作为己用。我的家乡已经是一个幸福之村了。

二、志向回村就业

有的人认为大学生毕业一定要当公务员,进国企、进外资企业,但我不这样认为,从小就在农村长大让我清楚的认识到农村才是我们年轻一代创业发展的广阔天地。我于2002年毕业,怀揣着梦想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福保村。我们村党委书记杨明和其他班子领导对教育十分重视,特地制定了一条福利制度“村里凡是考起大专以上的,有30000元左右的奖励,毕业后,凡是愿意回到村里工作的,都给安排工作。”于是,我顺理成章的加入了建设家乡的队伍,成为了回村大学生中的一员。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村已经拥有几百个回村的大学生,我们自己还开办大专班培养了300多名村里的有志青年,其中有美国留学回来的,有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北京林业大学的、云南大学的、西南政法大学及重庆科技大学等

3

诸多名校的。

转眼间已经在家乡工作10年左右,回顾走过的岁月,有欢喜,有忧愁,正是经历的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一点一点走向了成熟,让我从一个孩子气的“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同志”,从一个普通村民逐渐成长成了这个村的村官。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在老同志、同事及村民的支持下,我们回村来时“在的住、留得下、有工作、有事业、有前途”,所以,作为回村大学生中的一名,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学习。

1、适应环境,转变角色,找准定位

从学校毕业回村以后,我深知自己是粗出茅庐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需要比别人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学习才行,于是我努力在工作中学习,向领导、同事学习,向在村工作一辈子的村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和为一个村的发展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学习他们高尚的高原情怀和愚公移山精神,通过学习来努力提高自己,无论是在何种岗位上,都需要我们去适应环境,转变角色。作为当时刚刚毕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在村里从日常小事做起,从服务群众小事做起,帮助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这样,我慢慢完成了角色的转变,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做有志青年,扎根农村,努力奋斗一辈子。

2、加强学习,充实自我,服务群众

4

农村是一个大课堂,需要我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适应环境,更好的服务于村民。由于我专业不对口,对农村知识和工作经验很缺乏,所以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首先,在工作中,虚心向领导、村委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群众,都热心帮助我,不懂的、不明白的、该怎么说、该怎么做,他们都一一的指导我,使我很受感动。其次,向村民群众和致富能手学习,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学习农业知识和技术,学习他们致富经;最后,强化理论学习,学习农业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为村民服务能力,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学习农业知识,学习三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给自己打下实践基础。

3、深入群众,敢于吃苦 ,锤炼自己

村干部都是从群众中来,要想做好干部工作必须到群众中去,深入农村,才能了解农村,走进群众,才能贴近群众。在村里,我主要负责村里的日常事务,整理村里的日常材料等,和村干部到村民家走访,了解村民生活基本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到企业、地里和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发展和农作物生长和生产情况。通过这方面的努力使我很快融入群众中,与村民成为了知心朋友,成为了他们信得过的朋友。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发现自己改变许多,逐步适应了

5

工作,工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完成了学生到村干部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这一步一步走来,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民服务的决心,坚定了在家乡工作一辈子的信念。

三、我的理想与展望家乡未来

我将在村党委、村委以及集团的领导下,团结同志,努力工作,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坚定信念在家乡工作一辈子。今后我决心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继续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农村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点多,实用性强,需要自己不断学习,才能丰富理论知识,完善自我。

第二、踏实工作,提高工作能力。村工作千头万绪,事情繁琐,要戒骄戒躁,虚心学习,掌握所特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提高工作能力。

第三、多深入群众,提高实践能力。继续以群众的事为工作中心,多为村民办实事,勇于实践,争创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如今,我的家乡福保村正酝酿着建设成为以弘扬古滇民族文化村,以文化产业、旅游业为龙头,以文化交流为平台搭建平台合作为主,以半岛开发为支架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集“会展、康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滇池生态水乡”,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不远的将来,形成辐射并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超大面积

6

绿色生态区,努力把福保打造成“中国民俗文化旅游村”,探索出一条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主的农村道路,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和现代新昆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我村党委书记等领导班子的团结努力下,福保将会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农村生活,成为中国农村的典范,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最后,感谢组委会的精心组织,感谢八仙观村的热情接待,在这里我也真诚地欢迎各位领导和村官朋友们抽时间到我们福保村来给我们指导工作。

谢谢!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k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