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的

更新时间:2023-11-30 18: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的实践和研究

萧山六中 丁冬英 311261 dindon998@163.com 萧山十中 郑国平 311200

【摘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低效的教学行为。我们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五环式”的五个环节指的是:制定导学案、感知预习、课堂活动、检测评价、学后整理。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基于“导学案”的“五环式”学习的最大特点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导学案 五环式 化学课堂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关于导学案的调查研究

1、走访一线化学教师、观察学生,了解教师、学生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感受和想法。 2、精心设置调查问卷,反复修改,力求切合学生实际。问卷具体问题如下: 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你喜欢教师采用哪种方式?

(A)以教师讲授为主;(B)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C)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学习; ②你认为实施“导学案”教学对自己化学学习的作用是 (A)帮助很大;(B)有一定帮助;(C)效果不明显; ③实施“导学案”教学后,你的化学学习负担

(A)比过去繁重了;(B)比过去轻松了;(C)和过去差不多; ④实施“导学案”教学后,你的学习感受是 (A)比过去会学习了;(B)暂不适应这种方式;(C)还没有什么感受; ⑤实施“导学案”教学后,你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A)比过去提高了;(B)比过去降低了;(C)和过去差不多; ⑥你的“导学案”中出现错误而没有及时订正,是由于 (A)觉得没有必要订正;(B)不会订正;(C)没有时间订正; ⑦你认为化学“导学案”的题目难度 (A)太难;(B)太容易;(C)适中;

3、对任教的高二72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认真分析问卷,统计数据; 高二年级同学选择第一位的是①(C)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学习②(B)有一定帮助③(B)比过去轻松了④(A)比过去会学习了⑤(C)和过去差不多⑥(C)没有时间订正⑦(C)适中。由此可知,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各科均有导学案,学生的整理订正存在很大问题,只有小部分同学能完成;

4、针对调查结果,积极探索,为基于“导学案”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的进一步研究寻找方向和突破口。

(1)需要进一步提高导学案质量。实验、原理(如氧化还原、物质的量)的导学案比较难出,学生没做过实验,无法知道现象,而抄课本的现象又没意义。有些原理书看看字面意思知道,但理解起来有困难,若导学案出的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理解,甚至理解有误。

(2)合理使用导学案。即便是质量很高导学案也是死的,课前、课堂、课后如何合理

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导致基于导学案的化学课堂学习低效化的成因

基于导学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低效的教学行为,如:

1、题海战:课上教师只讲题,对答案,课后学生再做题,再对答案,未能开发学生能力,学生成了解题机器。

2、课堂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长”,被动地听,拼命地记,无独立思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3、教学方法:上课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咽喉肿痛,学生则埋头苦干,奋笔疾书。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填鸭式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在学法指导上化学教师还能做哪些工作?这些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去年下半年我校推进教学改革,每一门学科均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追求把化学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性。

二、我们的思考

(一)概念的界定 1、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化学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学生根据学案,自主整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2、“五环”式

“五环式”的五个环节指的是:制定导学案、感知预习、课堂活动、检测评价、学后整理。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五环式”学习的最大特点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个环节不是并列关系,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但关键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效果。

(二)、理论支撑

1、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这一内在的根据而不起作用。因此,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答辩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又能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

2、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尤其高中生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中学生的所有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就高中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3、教学最优化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尤·康·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 “导学案”的最终目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三)、基于导学案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的操作策略

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导学案”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见示意图1)

检测 课堂 制 订 导学案 感知 学后 整理 导学案法 五个环节 预习 评价 活动 基于“导学案”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示意图1

2、基于“导学案”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认知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课前:制定导学案→下发导学案→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导学案(课前预习)→教师批改,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课前主要涉及前面两个环节。

课中:教师设计问题,创设情景(针对学生疑惑)→学生回答、分析、讨论→教师精讲→学生当堂训练→师生共同反馈,主要涉及第三个环节。

课后:学生做导学案(课后训练)→教师再次批改导学案(主要是课后训练)→发现问题→反馈纠正→发回学生整理成册→复习巩固。课后主要涉及后面两个环节。

这种模式给学生一个“支架”,使他们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在课后能有一定的成功感。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被学生接受。

3、基于“导学案”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中第三个环节课堂活动实施的基本流程如下(见示意图2),课堂活动环节中“导”、“议”、“练”、“理”的落实让课堂流程

更畅通。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以及教材) ↓

↓ ↓

学习内容的归纳、整理、总结(知识网络的构建) 基于“导学案”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示意图2

三、基于导学案的化学课堂“五环”式学习的操作实践 1、制定导学案预习作业

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课前预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知识学习过程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传统教学中的预习,虽然有“自我预习、及时发现问题、让部分知识迁移”的优点,但由于是让学生直接到未知领域去探索,缺乏探索的方向,缺乏必备的前奏,缺乏应有的知识,因而往往存有“探索受阻、心理受挫、忽视能力提高”的弊病。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环节。预习每课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预习的内容、方法,以及速度和要达到的要求,并严格检查。学生在预习中则要根据预习的要求,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会有的放矢,疑点经教师稍加点拨就迎刃而解,更大的收益是长期坚持下去将有助于学生养成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良好的自学能力, 使其终生受益。 所以,导学案设计中的课前预习作业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基础性、拓展性上各有侧重,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1)元素化合物教学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

案例一:高一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 基于《镁的提取及应用》导学案的五环式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以镁的教学为例,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同时借助于解读海水提镁的流程图中重要的信息,了解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化工知识,锻炼了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

1、阅读书本《必修一》P40图2-1、P55~56有关镁的提取过程的原理和流程,解决下列问题:

①.画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流程图。 ②.工厂为何建在海边?

③.为何不用氢氧化钠来沉淀镁离子?

④.“中和”操作中处理的是“过滤”后的滤液,还是沉淀? ⑤.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的氯气如何处理?

创设情景,设计问题驱动学习(提出问题) ↓引导、辅导 ↓疏导、辅导

简单问题:自主探究学复杂问题:合作探究2、写出从海水中提取镁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镁的物理性质: ②.镁的化学性质:

i ii iii (2)有机化学教学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

案例二:高二基础有机化学 基于《乙醇(第一课时)》导学案的五环式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醇与酚的概念,并依据概念进行简单判断,锻炼其阅读、理解能力。我校学生生源差,对于燃烧法测定化学式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直接计算两个理科班只有个别同学能做。所以导学案修改时把一个大问题细化为8个小问题给学生计算的阶梯,降低学生计算题难度。在求出分子式后,通过各种仪器、物理、化学手段确定结构。以乙醇结构的确定使学生体会物质分子式、结构式确定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有机物分子元素种类、分子式、结构式打下基础,同时复习了测定结构的仪器、方法。学生通过方程式原料、产物的对比,说出断键部位,为学习其它醇打下基础,同时以乙醇性质的学习,体会官能团决定性质的学习有机物的方法。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

问题一:阅读P66观察与思考,归纳醇与酚在结构上的不同点。

醇:羟基与 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下列选项中哪些是醇 酚:羟基与 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下列选项中哪些是酚

问题二:燃烧某种有机物4.6g,把生成的产物分加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NaOH溶液,其增重分别是5.4g和8.8g,回答下列问题:

(1)求该有机物的最简式: 。

①水的质量 ②水的物质的量 ③氢元素的质量 ④二氧化碳的质量 ⑤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⑥碳元素的质量 ⑦氧元素的质量 ⑧氧元素的物质的量

(3)对其有机物进行磁共振分析可得出下列两组图谱,请根据两组图谱分别推出其有机物可能的结构。

(4)你还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推测出其的结构?

(2)根据上述的最简式能否推出其分子式: 。为什么?

①现代仪器

②物理性质 (5)如果用0.10molC2H6O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后,收集到1.12LH2(标准状况),请通过

计算来确定是哪种结构?

问题三:

③化学性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jd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