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著述分类概要

更新时间:2024-05-08 11: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何新著述分类概要[卷二]

十一、训诂学

辩“德”(原载《人文杂志》1983年第8期) 再辨“德”(原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1期) 关于“士”名的由来(原载《史学月刊》1985年第4期)

重论“五行说”的来源问题(原载《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4期以《“五行说”形成于东周》为题摘要介绍)

试论清季朴学方法的现代性(上)(原载《语文导报》1987年第4期。收入《何新史学论著选集》,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试论清季朴学方法的现代性(下)(原载《语文导报》1987年第11期。收入《何新史学论著选集》,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论古典经学解释学的现代意义(原载《语文导报》1987年第1—2期。收入《何新集——反思?挑战?创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收入《龙?神话与真相》一书为序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收入《何新史学论著选集》,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题为《论清代朴学方法的现代性》。)

内容提要:

此文是何新的重要论文之一。在本文中,何新对历来受到非议的古典经学传注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评价。他认为,古典经学传注学,实际是以语言(特别是口语)分析作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文化解释学。其意义和成就不可低估。在本文中,何新提出了从现代语言分析哲学和解释学观点,重新认识和估价清代朴学中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问题。而应用古代经学家的成就,重新认识古代中国文化,还是一件至今尚有待重视的重大工作。

目录:

一、科学的方法是可以证伪的

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经验的反应 三、语言分析学是当代哲学研究的先锋方法 四、任何民族的历史都肇始于神话

五、对上古文献的正确解读必须依靠“训诂学”方法 六、清代朴学可比于文艺复兴初期希腊古典学术的复兴 七、原始汉语中,音近之词古义必通

八、训诂学不应该是一种静态的研究

编者按:关于古代文献的解读方法及其哲学背景问题,何新在《论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研究方法》和《论古典经学解释学的现代意义》这两篇文章中,作了具有总结性的深刻论述。通过此两文,读者可以了解何新国学与古典学术的传承关系,认识何新古学对传统学术的创新和发展意义。

在《训诂与六书》一文中,对于传统小学中极为重要的六书问题,何新提出了不同于古人的看法。西汉经学家和小学家刘歆认为,六书是古人造字的基本方法。班固同意这一观点,说六书乃“造字之本”(《汉书?艺文志》)。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将刘歆《七略》中的六书名称修正为: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种。但他仍然认为六书是古人构造汉字系统的六项基本规则。此后,许慎对六书名称的规定和解释即成为二千年来中国文字学的权威定义,几乎从未受到根本性的怀疑。

而何新认为,六书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结构:⑴造字的方法;⑵用字的方法。他指出,从功能上看,前四书是古人构造汉字系统的操作规则,是建立在象形符号基础上的造字方法。而转注和假借因为不会产生新的符号,所以并不是构造汉字的方法,而是汉字的两种使用方法。

据此,何新认为转注实际上也是一种假借。转注与假借的区别在于,“转注是假借一个旧符号表达一种新的意项。而假借则是借一个同音的符号来表达一种读音”。所以,训诂学是一种“审辩文字的形、声、义及其相互关系,循音探义,因文求义,以古音求古义,打破借字追索本义”的语言分析学或文献解释学。何新指出,这种训诂方法,正是他“用以考释中国古典神话系统的一项重要操作方法”。同样,这也是何新进行经学和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方法。

这意味着,汉魏以来包括清儒和现代学者在内对古代典籍的注疏考释和点校翻译之书,都并非中国古典学术的终结,而仍存在着大量未获确诂和破译的问题。因之,如何在前人疏释的基础上,继承传统训诂学的学术方法,结合现代人文学术以至自然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多方向地切入中国古代历史,对两汉先秦以上的经典性文献重新进行考证、解释、注疏和翻译,从而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重估华夏文明的价值,并为未来文化建设和学术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就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美的语源(1988年2月1日。以《说美》为题,收入《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婵娟、混沌、鳄鱼及开天辟地的神话——文化语源学研究札记(原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编者按:本文原是作者1988年5月为中国文化书院比较文学讲习班授课稿。后以《婵娟、混沌、鳄鱼及开天辟地的神话——文化语源学札记》为题,收入《何新集——反思?挑战?创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又以《混沌及开天辟地的神话——文化语源学研究札记》为题,收入《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内容提要:

本文是何新八十年代末期的一篇重要论文。此文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通过语源溯义研究社会、历史、神话与文化。文中首先指出,几百年来,人们对“婵娟”一词的释

义是错误的。婵娟的本义是其连绵词——团圆。然后对此词的语源和演变作了系统探索,最终引出哲学史、文化史和方法论的一系列新阐释。在清人程瑶田《果裸转语考》之后,何新此文有一系列重要的新创获。

论阴阳

十二、神话学

诸神的起源——中国上古神话新探?三皇考(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2期)

一组古典神话的深层结构(原载《文学遗产》1986年第1期) 盘古神话之谜的阐释(原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5期)

十字图纹与中国古代的日神崇拜(本文是何新名著《诸神的起源》的导言。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

内容提要:

在上古遗物和图画中保存着大量材料,表明中国远古曾存在一元的太阳神信仰。在古代艺术中,太阳神常常被表现为一种十字或类十字的符号。其中最典型的纹饰是“十”字及“卐”字(卐字过去被认为是自西方传入的。但考古发现表明,它可能是起源于中国的)。就古代文献看,这种信仰通过大量礼俗、记载被记录下来。而且中国古代诸至尊称号——皇、昊、神、华(晔)都与太阳崇拜有关。

太阳神与远古华夏民族起源(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一章。)

内容提要:

何新指出,伏羲的本名应作溥曦,即伟大的“曦”神——太阳神。此外,中国上古的一些神圣名号如:太皓、太昊、帝俊(踆乌)、重华(舜)等,本来也都是中国古代太阳神的尊号。后来被用作人君的名号。对日神的崇拜发现于中国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的各种早期人类遗物和遗迹中。

一神三身的黄帝(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二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黄帝本训当作光帝即光明之神。高阳氏也是太阳神。远古日神名“曦”,此字古有尾音读如“羲—俄”。这也就是楚辞中太阳神“羲和”名号的由来(俄、和古音同)。而最可注意者,是“曦”又由此而由一人分化为两人:尚羲和尚俄。通过文字、语言的一系列演化,以及神话的变型,最后从同一位太阳神(黄帝、伏羲)中又分化出了男日神(羲)和女月神(娥)。黄帝—伏羲则升格为诸天最高之神。

女娲与大禹故事的真相(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三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月亮女神“娥”也就是女娲、女和、嫦娥以及西王母的原型。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位奇异而极重要的女神。她创造了人类,并且是婚姻与生殖之神。但同时作为月神她又是死神。在生命神与死之神合一于西王母的神话中,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辩证观念。

龙凤新说(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四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龙凤并不是某些生物的神灵化。而是自然现象被生命化、拟人化后产生的神话意象。龙的真相和实体是云。凤的真相和实体是风。凤凰故事是把日中神鸟(凰)与风神(凤)组合于一体的产物。关于龙凤神话真相问题,何新后来通过深入考证,从根本上修正了自己的初始结论。但本文仍不失为一种通过语言训诂而考证古代文化的示范。语言学家陈原曾经高度评价何新《诸神的起源》一书,认为“这本书是从语言看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证据”。他同时也指出书中“一些结论给人启发,一些不能服人”,盖主要指此书初版的龙凤问题。

古昆仑——天堂与地狱之山(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五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昆仑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通天神山和地狱之山。昆仑在古汉语中有天和高大的语义(与浑沦、浑沌近同)。其实它的真相就是泰山(泰在古汉语中也有天和高大的语义)。但在汉代以后其在传说中的方位逐渐西迁。西迁的原因,一是由于黄河源出昆仑的传说,二是由于中国古代地理观念的扩大。

神树扶桑与宇宙观念(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六章。)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宇宙观念与“扶桑”有关。这是一种以神话形式叙述的天地结构。认为天有九道四门,天中心有天键,等等。这些观念具有自然科学根据,本章作了探讨。

生殖神崇拜与阴阳哲学的起源(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七章。)

内容提要:

何新指出,除日神崇拜以外,中国古代确有崇拜生殖神的古宗教——“社”。在社中,社木既是扶桑木的象征,又是男性神的象征物。而社冢与社石乃是女社神(高母神)——“大地乳房”(地乳)的象征。春社是纵情狂欢的两性节日。

“思士思女”与两性禁忌(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八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中国儒家男女大防的礼教,起源于上古部落民俗中的两性禁忌制度。 学宫、辟雍、冠礼以及死亡与再生(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九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古代训练男子的“学宫”——“辟雍”,实质就是禁止异性接触的未成年男性——“士子”宿舍和训练所。“冠礼”是士子的成丁礼。何新对“思士思女”、学宫辟雍和冠礼制度的研究,揭示了古代小学和大学(太学)制度的来源。何新指出,“辟雍”实际上是“避宫”之转音。学宫、辟雍是一种隔离于王宫和贵族家庭的具有郊野性质的集体同性学校的宿舍制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学宫—冠礼制,是一种渊源古老的文化教育制度,起源于原始人类社会氏族内部的男女两性禁忌和隔离制度。这样,古典儒家所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以及后世“男女授受不亲”、“严男女之大防”等礼教,就得到了一种文化人类学的合理解释。由此,人们也才可以真正理解隐藏于《诗经?周南?关雎》这一著名诗篇语言文字表层符号下的深层文化涵义。

火神炎帝与涿鹿之战(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十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火神炎帝的姜姓部落与日神黄帝的姬姓部落,其关系恰是文化人类学者所说的“两合婚族”部落。姬姓男子世代娶姜姓女子——这一点说明了古代传说中的美女为什么多名叫“孟姜”。炎帝可能就是尧。他是见诸记载的第一位古帝(《尚书》)。他后来受困于叛乱的蚩尤。黄帝和他结盟消灭了蚩尤,并且建立了又一个新的王朝。

后羿射日与历法改革(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十一章。)

内容提要:

何新指出,后羿射十日的神话,其真相是历法改革。上古曾实行以观测太阳(十干)作为纪年标识的古历法。这种历法在羿的时代被改革,从而建立了干支——阴阳合历的新历法。

盘古、梵天与BAU神(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十二章。)

内容提要:

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但其出源却来自中国的西南部。以比较神话的方法,可以证实此神的原型是印度的梵天和西亚的开辟神“BAU”,通过印度和东南亚的通道于东汉末叶进入中国的岭南、四川和江南地域。

龙凤问题与中国文明起源——香港版《谈龙》序言(原载《晋阳学刊》1989年第3期) 扶桑神话与日本民族起源——《山海经》中远古神话的新发现(原载《学习与探索》1989年第4—5期)

关于钟馗的起源(1991年6月4日)

《九歌》新论(1992年8月初稿;1993年1月二稿。2002年1月收入《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第1版)

远古中国文明的重新认识——何新访谈录(采访者:孙伟化,刊载于《生活月刊》1993年6月号。后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的《何新批判——研究与评估》一书。后又以《重塑中国远古文化》为题,先后收入《何新政治经济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年,第1版)

上古神话是战国秦汉人的伪造吗——再驳王震中博士(1993年12月5日稿。收为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诸神的起源》序言。1998年11月2日经修订,收入《何新批判——研究与评估》。又以《我研究上古文明的目的是“寻根”》为题,收为时事出版社《诸神的起源》序言,2002年,第1版)

答袁珂先生批评何新《〈九歌〉新论》(2003年5月)

“龙”的古音、字形考及神龙真相(原载《汉字文化》2006年第1期)

十三、历史

中国古代社会史的重新认识——从近年出版的两部史著看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危机(原载《读书》1986年第11期)

中国古代社会史的重新认识——从两部史著看史学理论的危机(收入《何新集——反思?挑战?创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内容提要:

在本文中,何新比较了古代希腊社会与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指出二者具有本体性的差别,因之在二者之间,不存在共同适用的历史规律——特别是不能套用那种“社会发展五阶段公式”。何新认为,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在社会形态与文化上的差别,决定了西方社会文化与东方社会文化在发展道路上的巨大不同。

目录:

一、国内史学界的“史学危机” 二、究竟什么叫“封建制度”

三、当代中国史学中第一部以科学态度重新认识世界历史之作

四、我们的政治制度并非抄袭于其他任何国家 五、中国的政治关系是一种亲族式的伦理关系

爱国的屈原与辱国的〈河殇〉(原载《北京日报》1989年8月26日)

论〈河殇〉的历史哲学(收入《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何新史学论著选集》,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论河殇(原载《北京日报》1989年8月26日。收入何新著《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辩》,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此文即《爱国的屈原与辱国的〈河殇〉》。本文是何新80年代后期重要文论之一,为国内知识界最早公开批判西化派、“河殇派”的文章。)

目录:

一、《河殇》的历史哲学支柱 二、《河殇》依托于哪些意识形态 三、“庸俗进化论”与单线进化论 四、《河殇》与西方中心论 五、《河殇》题名揭秘

六、为什么屈原不是“全盘秦化论者” 七、一个信口开河的胡说 八、《河殇》的主题 九、对近代史的无知与妄论

中国历史中的人口规律与社会治乱(原载《科技潮》杂志1996年第12期) 战争与革命:何新论朝鲜战争和20世纪(收入何新著《孤独与挑战——我的奋斗与思索》,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内容提要:

●共和国从百年耻辱中兴起 ●朝战爆发的原因

●毛泽东将错就错化被动为主动 ●毛泽东因势利导,力排众议 ●美国认为中国问题就是全球问题 ●朝鲜半岛是东方地缘政治的枢纽 ●越南战争是朝鲜战争的后续 ●毛泽东晚年朝战的反思

●大革命与大逆转 ●文艺复兴由东方兴起 ●大革命由西向东 ●历史的主题:东方的复兴

欲窥天心问太平——宋儒邵尧夫《梅花诗》戏解及解读方法(2001年7月10日何新析解于海上。2003年7月7日刊于“何新中国论坛”网站)

中国古代史有待重新审视(原载《深圳特区报》2002年3月24日)

驳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论(原载2002年《香港商报》。《深圳特区报》2002年3月31日转载)

奴隶制度才是私有制的最高形态——何新再谈张五常其人与其事,2002年4月5日 农民起义不是中国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动力(原载《深圳特区报》2002年4月7日) 法家之学源出儒家(原载《深圳特区报》2002年8月11日)

子夏与变法经世的“西河学派” (原载《深圳特区报》2002年8月18日) 关于孔子的家世与出身(原载《香港商报》2002年11月29日)

论陆游、赵构及岳飞——读朱东润《陆游传》书后(1992年4月27日。先收入《何新政治经济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后收入《何新史学论著选集》)

历史学与“国民”意识(本文收入《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何新史学论著选集》,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尚书》与德教(原载《深圳特区报》何新读史札记) 汉武帝建元新政之失败 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 巫蛊之乱背后的外戚集团斗争 卫太子的平反与轮台罪已之诏 汉武帝抗击匈奴之十五战役 匈奴对汉朝的生物战争及其历史后果

《淮南子》与汉初政治斗争(原载《深圳特区报》2002年5月26日)

董仲舒与汉武帝元光决策(原载《深圳特区报》2002年6月23日。后以《董仲舒与天人三策》为题,收入《何新史学论著选集》)

论汉武帝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论文化大革命与毛泽东晚期思想(2002年10月3日记于上海竹园,12月26日改定于京华秋澄楼)

关于孔子的出身与身世(原载《香港商报》2002年11月29日) 何新论毛泽东(2003年12月26日)

关于毛泽东与邓小平(2004年8月14日,写于北京。2010年2月26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毛泽东生平重大事件编年纪事(原载“何新中国论坛”网站。“何新研究中心”网站2012年1月12日转载http://www.chzu.edu.cn/)

端午新考(2005年5月)

端午由来(原载《安庆日报》文艺副刊,2005年6月11日)

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此文原是何新2005年的一次讲学谈话。原题《简论古代儒学思潮的演变史》)

《孔子新传》(原载《中国电子商务》2006年11期) 孔子新传<连载之三> (原载《中国电子商务》2006年12期)

孔子新传〈连载之四〉(二)“贫而贱”的早年生涯(原载《中国电子商务》2007年01期)

孔子新传〈连载之五〉(二)“贫而贱”的早年生涯(原载《中国电子商务》2007年02期)

孔子新传〈连载之六〉(三)第一次远游(原载《中国电子商务》2007年03期) 何新论学杂记:唯民族主义别有用心(2010年3月1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http://hexinbbs.blog.163.com/)

何新读史札记:毛泽东与刘少奇最后会面出题难之——要刘读三本怪书(2010年5月16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重论毛泽东(2003年12月初稿。2011年改定。2011年6月16日刊于何新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xinbbs。2011年9月9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总结我的国学和史学研究——追本溯源 古为今用(2011年7月3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本文收入何新著《命运与思考》香港版)

中国古代为何未能发育出资本主义制度(2011年7月5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汉代军制(2011年9月22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安阳东汉西大墓更可能是袁绍之墓(2011年9月23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老何读史:1945,毛泽东嘲傅斯年的一首唐诗(2011年9月30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文革悲剧之谜的解释:张春桥是蓝衣社(华蒂社)特务而非叛徒——对于文化大革命性质的再思考(2011年10月6日初稿。2011年10月17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最近重新认知近代日本问题(2011年11月17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颠覆普世价值,推翻欧洲历史的中心论(2011年11月28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西方确实伪造了希腊历史(2011年12月12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读史札记:康有为悼李鸿章的一首诗(2012年5月24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疑古不要只疑中国,何妨也疑疑老外?(2012年7月18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老何说:当我开始研究希腊的时候,中国多数自由精英还在吃屎(2012年7月18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古希腊存在一个盲诗人荷马及其史诗么?(2012年7月19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读史札记:特洛伊地在土耳其与古希腊毫无关系(2012年7月21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古希腊伪史是如何被伪造出来的?(2012年7月21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札记:诡异的希腊古文明之谜(2012年7月22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读书札记: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可疑性——休昔底德说希腊半岛并无希腊(2012年7月27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所谓“黑暗时期”的希腊史基本是伪史(2012年8月5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伪史之源—著名希腊历史之父竟是波斯人(2012年8月6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札记:关于古希腊罗马人种族起源非白人论(2012年8月9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读书札记:古希腊语言与文字的东方来源(2012年8月13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读书札记:亚裔人种的东方伊奥尼亚是希腊文明的真正起源(2012年8月14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希腊史札记:希腊伪史包装的典型范例——伪“米诺斯“文明(2012年8月15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希腊伪史批判:亚里士多德著作失传及再生的系列惊悚故事(2012年8月23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希腊伪史批判:亚里士多德著作是阿拉伯人教给欧洲的(2012年8月23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欧洲文艺复兴的阿拉伯教父——阿维洛依(2012年8月24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关注阿拉伯文明和希腊伪史问题的地缘战略意义(2012年8月25日刊于何新网易博客)

a——外卦(地)>空间、过去 b——中位(人)>人德、现在 c——内卦(天)>时间、未来

●上古八卦以本为计时之八种符号,以记八种时节: 坤(?):至阴之象 坎(?):春分之象 震(?):初春始雷之象 兑(?):阳强阴退之象 乾(?):至阳之象 离(?):秋分之象 巽(?):阴虽弱而渐强之象 艮(?):外阳内阴,阳不掩阴之象 (八卦卦象显示了一个阴阳变化之周期)

●以八卦记序八季节及相关自然物候,是八卦符号之起源 ●重卦的天文意义(盖天论之天运论) (注:此提要由编者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整理)

八卦与外婚制图腾分族组织(收入何新著《何新论易经》下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内容提要:

●人类早期社会血亲组织的基本形态 ●摩尔根文化比较原理 ●“图腾”观念之定义

●人类学认为图腾团体本质是一种性关系和亲属制度 ●早期人类社会组织的普遍演化规律 ●上古先民社会组织的基础结构 ●原始人类社会的亲属识别制度

●血族外婚制导致族内同代两性的禁忌与隔离 ●根据原始血亲分类制可以划分出四象及八卦 ●中国古代礼制社会的人类学起源

●族外婚的婚姻分类图腾组织广布于世界各地 ●炎族与黄族是同一姓族下的两个对分形成的伙伴族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的胞族婚姻制度

●图腾团体的分化规律暗合《易经》八卦之生成规律 ●原始的八卦起源于一种外婚制的图腾分类系统 (注:此提要由编者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整理)

八卦历法(收入何新著《何新论易经》下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内容提要:

●八卦之名本为八节纪时之辞 ●《史记?律书》详载了八节历法 ●《黄帝内经?灵枢》的九宫八风图 ●《易纬?乾凿度》对八卦历的解释 ●九宫的结构符合于易经的阴阳之道 ●汉儒郑玄对九宫八风图的天文学解释 ●九宫十五数的分布即是《洛书》之龟象 (注:此提要由编者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整理)

上古五行十月历考论(收入何新著《何新论易经》下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原文收入何新《宇宙的起源·楚帛书、夏小正新考》一书,2007年重刊于何新中国论坛网站时作者有订正。)

内容提要: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上古的天文历法学。20世纪初叶主流史家如顾颉刚等认为,“五行”学说是起源于战国未及汉代的神秘理论,现在看来,这种传统说法实乃不明源流之论。

自汉代以后,五行学说的本来意义即淹晦失传。现代哲学家多以为五行学说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为宇宙本原的物质本体论,完全误解了五行说的真正来源及意义。

五行,初义来源于五运五气五风。所谓“五行之气”,实际就是以中原为本土,而感受到的来自中国大陆四边的四方季风。一般来说,东风来时,春季降临。西风来时,秋季降临。南风来时,夏季降临。北风来时,冬季降临。无风(中央风)之时,酷暑之季也。上古人认为,太阳与季风是形成五季变化的原因,由此形成以太阳(阳气)及五风(阴气)相辅相成的阴、阳五行历即黄帝历。秦国所用之颛顼历,似即为十月历。

●五行观念起源于上古天文历法之学 ●五风运行导致五种季节乃五行之本义

●上古存在四时之历和五行历法,前者今存,后者失传

(注:此提要由编者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整理)

太一阴阳五行十月历起源(收入何新著《何新论易经》下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五行说来源新探(原载《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7年第6期摘要介绍。收入《何新集——反思?挑战?创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何新著《何新论易经》下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内容提要:

在本文中,何新指出,《尚书》中所言“洪范五行”,实际暗涵有“金木水火土谷”六府(这是前人未发的创见)。何新从物质形态转化的角度,对五行说的来源,作了探讨。对于这个问题,何新后来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修正了此文中的若干结论。但此文仍不失为一篇对先秦思想史研究有启发的要论。

《易经》理札记(收入何新著《何新论易经》下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目录:

一、周易源于天文历法之学 二、释阴阳

三、《天问》“明暗”即“阴阳” 四、中国上古时空观念之演进 五、反者道之动 六、太白与小白 七、洛书

八、释九畴、河图、洛书 九、五行起源 十、上古历法多变 十一、汉民族名称来源 十二、四方概念起源 十三、刑德即乾坤 十四、地有四游 十五、释“卦”

十六、上古以山为天文观象座标 十七、先天图

十八、天有八风 十九、四角八圭 二十、卦象释义 二十一、八卦释义 二十二、爻词的人文意义 二十三、爻象的象征 二十四、上爻多极变 二十五、爻位与季节 二十六、八卦释名

二十七、二十八宿观念的起源 二十八、帛《易》卦序

二十九、关于阴阳二极的历代释义

三十、《太平经》记“十月”为一年之“终月” 三十一、《帛易》月令 三十二、水星主正四时 三十三、大小白 三十四、辰星的不同涵义 三十五、五行四帝 三十六、含枢纽 三十七、以神道设教 三十八、越南历法用华夏古历 三十九、湘君乃大火星 四十、太阳历 四十一、四季象征 四十二、冬至与日至 四十三、洛书 四十四、水星周期 四十五、说“气” 四十六、《帛易》卦象

四十七、主卦与客卦 四十八、马王堆帛书卦序 四十九、二十八宿观念的起源 五十、洛书 五十一、反对与旁通 五十二、八卦的二进编码 五十三、云梦睡虎地秦简 五十四、三大座标 五十五、阴阳与易

五十六、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

神秘之星——水星(收入何新著《何新论易经》下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欲窥天心问太平——宋儒邵尧夫《梅花诗》解(收入何新著《何新论易经》下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解读《易经》的方法

《尚书》新论(此篇是何新著《尚书通解》序言。本文是何新经学重要论文之一。) 内容提要:

1.贯穿《尚书》的核心观念是德 2.“尚书”本义是宗社太尚(堂)之书 3.今古文之分野

4.清人“伪书”之断多不足据 5.汉、晋“孔安国”为《尚书》作传 6.梅赜是保存《尚书》有功之功臣

论《诗经》(2003年1月8日记于京华九龙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i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