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22-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13 06:05: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完整版】

决策精品报告洞悉行业变化

专业˙权威˙平价˙优质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市场分析:2019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特征、阶段研究 (6)

第一节中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规律特征分析 (6)

第二节中国冷链物流与冷链食品 (6)

一、冷链与冷链物流 (6)

二、冷链食品 (6)

三、冷链食品分类 (7)

四、冷却与冻结技术的开端 (7)

五、冷冻与速冻食品的兴起 (7)

六、我国速冻食品市场概况 (7)

七、我国冷链食品概况 (8)

第三节中国冷链食品产业的发展动力 (8)

一、产业属性、国情、政策引导 (8)

二、市场需求强劲 (9)

三、民生迫切要求 (9)

第四节中国冷链食品产业存在问题与发展 (9)

一、全产业链安全控制水平尚待提高 (9)

二、品质稳定性控制技术薄弱 (9)

三、行业智能化工程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10)

四、新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滞后 (10)

五、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 (10)

六、冷链贮运流通(物流)体系滞后 (10)

七、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 (10)

第五节中国冷链食品新技术与创新 (11)

一、冷链食品调理新工艺技术 (11)

二、冷链食品产品质量评价技术 (11)

三、冷链食品品质提升工程化技术 (11)

四、冷链食品安全控制工程化技术研究 (11)

五、传统食品工程化装备研发与推广 (11)

六、新技术研发及推广 (12)

七、冷链食品新产品开发 (12)

八、冷链流通过程控制技术 (12)

第六节2019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12)

一、消费升级带动行业发展 (12)

二、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机遇 (13)

三、行业市场空间日趋扩大 (13)

四、行业日益规范 (14)

五、市场竞争趋势 (14)

六、行业的全国性覆盖更加广泛 (14)

七、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15)

八、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以及营销体系 (15)

九、冷冻食品行业市场开发策略 (15)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2)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第七节2018年我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7)

一、食品安全 (17)

二、全球化 (19)

三、电子商务 (20)

四、创新推动 (21)

五、加速整合 (21)

六、品类结构升级 (22)

七、品质升级突出 (22)

八、商业模式转型 (22)

九、产业链一体化 (23)

十、行业研发能力 (23)

第八节冷链食品行业发展阶段判断 (23)

一、速冻食品工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23)

二、食品生命周期及应对策略 (24)

第二章2019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6)

第一节2018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水平 (26)

第二节食品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26)

一、食品科技助推食品工业各方面发展 (26)

二、科技进步应该跟上产业发展 (27)

第三节2018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存在的问题 (27)

一、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加工度较低 (28)

二、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不足 (28)

三、科学技术是一大挑战 (29)

四、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9)

五、行业技术水平较低 (29)

六、管理、技术人才缺乏 (29)

第三章“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30)

第一节形势与需求 (30)

一、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迅速,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30)

二、面对世界食品科技创新发展,挑战形势十分严峻 (31)

三、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创新驱动需求迫切 (32)

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4)

一、指导思想 (34)

二、基本原则 (34)

第三节发展目标 (35)

第四节重点任务 (36)

一、发展食品高新技术产业 (36)

二、提升食品科技创新能力。 (37)

三、推进食品产业科技发展 (37)

四、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42)

五、提高国际合作交流水平 (45)

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46)

第五节保障措施 (46)

一、完善组织管理制度,落实科技创新政策 (46)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3)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二、强化责任主体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46)

三、构建动态管理模式,加强创新规划实施 (46)

第四章2019-2025年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47)

第一节2019-2025年冷链食品行业生产制造及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47)

一、新制造 (47)

二、多维度融合全面展开 (48)

三、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49)

四、智能化 (49)

(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被广泛运用 (49)

(二)生产方式更加智能化 (49)

五、数字化 (50)

(一)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 (50)

(二)大数据将改变客户体验 (50)

六、规模化生产向定制化生产转变 (50)

七、产业链条服务化趋势明显 (50)

八、生产过程加速绿色化 (51)

九、立体化 (51)

十、新设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趋势 (51)

第二节2019-2025年冷链食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趋势预测 (52)

一、智能制造是新工业革命的核心 (52)

二、我国智能制造水平有望不断提升 (52)

三、人工智能融入制造业形成新一代智能制造 (52)

(一)“人工智能+制造”本质是追求人机协同 (53)

(二)“人工智能+制造”必然走向平台模式 (54)

(三)互联网助力“人工智能+制造”的三类典型场景 (54)

四、智能制造的一个应用:智能工厂 (55)

五、大数据改造现有的生产线 (56)

第三节2019-2025年冷链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预测 (57)

一、“互联网+制造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7)

二、我国应主动争取工业互联网“话语权” (57)

三、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58)

第四节2019-2025年冷链食品行业+大数据融合发展趋势 (59)

一、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 (59)

二、大数据在制造业的作用 (59)

三、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结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60)

四、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结合发展趋势 (61)

第五章盛世华研总结 (62)

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62)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62)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63)

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及两大方法论 (64)

一、华研五大决策体系 (64)

(一)一切皆产业 (64)

(二)一切皆周期 (64)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4)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三)一切皆人性 (64)

(四)一切皆变化 (65)

(五)一切皆趋势 (65)

二、华研两大方法论 (65)

(一)一切皆认知 (65)

(二)一切皆行动 (66)

三、小结 (66)

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67)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5)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第一章市场分析:2019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特征、阶段研究

第一节中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规律特征分析

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经济周期对包括食品制造业和餐饮业在内的消费品生产行业具有一定影响,但总体而言,由于食品和餐饮类消费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收入和价格弹性较小,周期性特征不显著。

第二节中国冷链物流与冷链食品

随着冷链物流纳入国家大战略发展规划,食品冷链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介绍了冷链和冷链食品的关系,指出了建设食品冷链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对发达国家冷链食品的发展经验与我国冷链食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我国在冷链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冷链食品发展的新技术。

《河南省科技新“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把冷链食品作为重点支持项目,我国目前冷链食品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中,但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诸多问题,新技术的创新使用是解决冷链食品发展问题的关键。

一、冷链与冷链物流

冷链是指配备专门设施、设备的,能够始终维持产品品质所需低温环境的,由生产、贮藏、运输、销售、配送到消费前各环节组成的低温保障体系。冷链物流是指在生产、贮运、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产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其质量,减少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

二、冷链食品

在生产、贮运、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冷链环境中的食品。是指以农产品、畜禽、水产品、果蔬等为主要原料,经前处理或进一步混配、调制后,在低温(10℃以下,冷却、冷冻、速冻等)工艺下生产,并在消费者使用之前始终保持在冷链状态下贮存、运输、销售、配送的包装食品(或农产品)。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6)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三、冷链食品分类

从加工的温度来分包括冷藏、冷冻、速冻食品;从加工程度分为生鲜农产品(粮谷、薯、豆类;果蔬、花卉;畜禽肉、水产品)和调制加工食品等;从社会消费角度分为宅食食品、餐饮厨房食品、团膳食品、交通旅游食品等;从产品种类分为面米制品、肉制品、蛋奶制品、水产制品、果蔬制品、冷饮、菜肴、配餐食品等。

四、冷却与冻结技术的开端

1775年库仑利用乙醚蒸发使水结晶,提出了潜热的概念,并发明了冰量热器;1809年美国人发现了压缩式制冷的原理;1824年德国人发现了吸收式制冷的原理;1834年波尔金斯造出了第一台用乙醚为制冷剂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1844年约翰.高里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制冷和空调用的空气制冷机;1858年尼斯取得了冷库设计的第一个美国专利;1859年卡列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氨水吸收式制冷机;1874年皮特采用二氧化硫作为制冷剂;1875年林德设计成功氨制冷机;20世纪以后,制冷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

五、冷冻与速冻食品的兴起

1928年,冷冻食品在美国诞生;1942年,美国冷冻食品的销售量已达28.32万t,金额达

1.62亿美元。1948~1958年美国arsdel提出T、T、T概念。制定了《冷冻食品制造法规》,速冻食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速冻食品年产量达2000万t,品种达3500多个,人均年占有量60kg以上;欧洲1000万t,品种达2500多,人均年占有量30kg;日本500多万t,品种3500多,人均年占有量20kg。

速冻食品在我国只有近40年的历史。开始沿海城市大型罐头厂试产外销出口,采用冻藏间代替冻结间,且大部分工序采用人工操作。制冷能力有限,冻结时间大多在几小时以上,实际还是“慢冻食品”,生产发展十分缓慢。1973年北京、青岛、上海等速冻食品厂从日本引进螺旋式速冻机,开始了我国速冻食品的实质性发展;1990年后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改进,我国的速冻食品也从过去仅有的肉类、水产类的冷冻加工发展到果品、蔬菜和面米及调理食品的加工。

六、我国速冻食品市场概况

从1992年至今,速冻食品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一直保持在年均15%以上的增速。2013年速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7)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冻食品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649.81亿元左右,行业增速达18%以上(食品平均13.87%),2014年715.39亿元,2015年879.91亿元。

中国的速冻食品企业98%以上为民企和外企,市场要素非常鲜明,“民企要生存必须有创新。中国速冻企业是全球速冻食品行业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思念、三全、湾仔等企业每年均有新品推出,产品有鲜明的东方特征与时尚元素,不输于任何国家。”

河南是食品工业大省,食品工业产值2006年以来一致位于全国第二。2015年食品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603亿元,同比增长8.3%。河南也是速冻食品发源地和生产大省,占全国60%以上的市场,这标志着河南正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世界餐桌”快速迈进,而且显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餐桌经济潜力巨大。

七、我国冷链食品概况

我国冷链食品起步于20世纪初,最初只是冷冻肉制品、水产品、冷饮制品1980年后逐渐发展到冷链保鲜与鲜切果蔬、冷鲜肉及调理肉制品、速冻面米及调制配餐食品、乳制品等;2000年以后随着现代人们饮食的方便快捷化、个性多元化、绿色安全化、健康营养化,不但要求食品种类多样,配送迅速,还要求新鲜、健康、安全、无污染,冷链食品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热点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冷链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冷链食品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全国食品市场的25%~30%以上。冷链食品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世界发达国家其市场销量已占全部食品的60%~70%。全国冷冻冷藏食品行业规模达8000亿元,其中,速冻米面在2015年的销售额为879.91亿元;冷冻禽制品在2015年的销售额达到1159.69亿元。我国冰淇淋在2015年的产销量达到了451.42万t,产值1123.16亿元。其他冷链食品类产值约为4837.24亿元。

作者: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戴晋张运栋秦素研

第三节中国冷链食品产业的发展动力

一、产业属性、国情、政策引导

冷链食品产业与其他产业紧密关联,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农业、机械制造、包装印刷、物流、冷冻冷藏、餐饮、零售、电子商务等诸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有效推动关联产业发展。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8)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二、市场需求强劲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但冷链生鲜食品的规模则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目前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在15%、25%、30%左右;冷藏运输率分别为20%、40%、50%左右;而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果蔬、水产冷链流通率均达到95%以上,肉禽则达到近100%;未来5~10年,冷链食品仍将保持15%~20%的增速。

三、民生迫切要求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收入持续增加,为冷链食品的消费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工艺、装备、杀菌、包装技术的改进以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体系、全程冷链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冷链食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小超市的壮大,以及微波炉、冰箱等家用电器的普及,为冷链食品跃升提供了环境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建设、餐饮及团餐原料的标准化与集中采购、冷链配送及终端市场的延伸,为冷链食品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融合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大数据与云平台、现代冷链体系的生鲜电子商务的加速为冷链食品的跨越发展提供了现实途径。

作者: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戴晋张运栋秦素研

第四节中国冷链食品产业存在问题与发展

一、全产业链安全控制水平尚待提高

食以安为先,冷链食品产品种类多、工艺环节多、原料品种多、手工作业多、流通环节多,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冷链食品安全并不乐观,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从原料到产品的质量控制、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应急与溯源体系以及快速检测体系。如原料非热减菌技术、生产过程中安全控制栅栏技术、快速高通量微生物检测技术、冷链流通安全保障溯源技术。

二、品质稳定性控制技术薄弱

产品质量波动和缺陷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有利于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产业层次的升级。果蔬失水、馒头皱缩、肉类汁液流失、风味退化、质构老化等,工业化特征明显,“家庭厨房”品质缺失。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9)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三、行业智能化工程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行业中小型企业手工作业、人海战术,机械化水平低,劳动效率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食品安全控制困难。亟待开展行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研究,促进产业装备升级。

四、新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滞后

冷链食品加工新型技术的应用滞后,新型冷链技术应用不足,新型节能冷冻技术应用缓慢。如真空预冷技术、电位水减菌技术、深层冻结技术、液氮、液化二氧化碳冻结技术、裸冻技术、冰点冻结、分段冻结。

五、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

绝大多数速冻食品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不足1%,新产品研发不足、传统特色食品现代化工业化创制不够,速冻面米食品产品主要集中在饺子、汤圆、面点、粽子等几个大类,市场规模超过10亿元的革命性新产品、突破性新产品还暂时没有出现。

六、冷链贮运流通(物流)体系滞后

虽然冷链食品行业的冷链已基本覆盖从生产到流通销售各个环节,但从食品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

七、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

体现在冷链标准缺乏、监管和企业执行力度差;冷链理念薄弱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谈及食品安全,现在更多是强调生产环节以及终端零售和餐饮,但对于冷链物流与配送安全一直是被忽略的。我国食品冷链流通不完善,导致产品销售半径有限、适宜货架期短、品质保证与安全等风险加大。这些因素都是快速发展速冻食品产业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实时温度监控(GPS、GPRS、RF),多数从传统冷藏运输商演变来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并非真正的冷冻冷藏物流服务。我国速冻食品的销售形式还是以商场为主,从商场商店到消费者冰箱之间的冷链根本不能保证。

作者: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戴晋张运栋秦素研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0)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第五节中国冷链食品新技术与创新

以传统食品工业化自主创新为重点,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消化吸收引进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食品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开发新型安全、方便、营养、健康冷链食品,重点发展速冻面米及调制食品,大力发展低温畜禽肉制品和乳制品食品,强化冷链果蔬食品,积极拓展冷鲜团膳食品、可微波套餐食品、有机食品等方便快捷的冷链食品等。

一、冷链食品调理新工艺技术

液氮喷淋深冷速冻技术、阻抗重结晶技术、微胶囊风味保真技术、速冻馄饨真空和面技术、速冻馄饨快速均匀复热技术、生物酶制剂、复合胶体对速冻馄饨皮的耐煮性、真空油炸技术、速冻春卷复热保脆技术、油炸后剩油的澄清循环利用技术。

二、冷链食品产品质量评价技术

通过感官评价与物性测定、人体生理反应与食用心理学等基础研究,逐步建立了以物性检测为主的速冻调理食品客观评价体系。

三、冷链食品品质提升工程化技术

冷链食品质构品质劣化控制技术。冷链过程中水分物态变化及重结晶控制,减少对皮、馅质构的破坏、汁液流失造成的营养损失。

冷链食品风味变化控制技术。利用配料加工优化技术控制风味裂变,天然风味提取物对产品的风味稳定和增味技术。

四、冷链食品安全控制工程化技术研究

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多种有害微生物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冷链食品品质实时跟踪、监控预警与溯源工程技术;开发冷链食品原料、接触物和包装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控制工程技术。

五、传统食品工程化装备研发与推广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1)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开发速冻面点连续醒发工程技术与装备;开发速冻水饺自动化包装系统;开发速冻粽子、馄饨自动化成型生产技术与装备;食品生产在线机器人的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

六、新技术研发及推广

真空预冷技术、电位水减菌技术、深层冻结技术、液态冻结技术、裸冻技术、冰点冻结、分段冻结。

七、冷链食品新产品开发

开发传统、特色食品菜肴工业化关键生产技术。提升大宗现有主导产品的品质,开发突破性创新产品;开发可微波方便食品、有机食品及产业化示范;开发团膳套餐食品,满足社会快节奏生活需求。

八、冷链流通过程控制技术

智能温度仪与冷藏车载GPS系统;RFID监测技术;实时监控和预警;品质可视化实时表征技术;建立冷链物流、低温配送标准体系,构建链接生产、仓储、运输、加工、集采、交易、配送的一体化可追溯温控冷链体系。

目前冷链食品消费还未站上风口,但我国冷链食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中。本文介绍了冷链和冷链食品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冷链食品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指出了冷链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冷链食品发展的新技术,为我国冷链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参考。

作者: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戴晋张运栋秦素研

第六节 2019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一、消费升级带动行业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消费者购买力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未来20年,中国将有3.16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在中国,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3倍,城市化进程将因此大幅提高全国人均收入水平,为总体消费者购买力提供巨大的助推力。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2)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观念已经从最初的满足于温饱发展成为追求高品质、方便快捷的消费,因此对营养价值高、食用便利、安全卫生的速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亚洲国家发展速冻食品的经验,人均年收入1,500美元是消费速冻食品的临界点。它意味着只有达到这样的收入水平时,国民才会对消费速冻食品有更多的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人民币,远远超过1,500美元的速冻食品消费临界点,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消费群体阶层的发展壮大,我国消费者购买能力将大大提高,速冻食品行业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二、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食,不再是人们的天,食得好才能愉快的过好每天。特别是食品琳琅满目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吃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这曾经是遥不可及的。但随着速冻技术的出现,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从此天下美食尽收眼底。速冻食品风靡食品市场,成为食品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随着现代社会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规模的进一步缩小,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将速冻食品纳入日常饮食的一部分。2016 年餐饮业收入为 35,799 亿元,同比增长 10.80%,尤其是火锅业和快餐业的平稳快速发展,这对于速冻调理肉制品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虽然近些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发展速度快,但我国速冻食品起步较发达国家晚,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不足10千克,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速冻食品行业尚未形成较为清晰的市场格局,行业内缺乏较为明确的全国品牌,区域性特征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来,冻品行业开始转型升级,批发零售的利润越来越低,面临终端时成本之高让经营者愁眉不得展。另外,食品安全的问题频频出现,僵尸肉曝光等,给速冻食品市场带来一定的信任危机。诚然,速冻食品行业要想突破现状,转型刻不容缓。

三、行业市场空间日趋扩大

我国速冻食品起步较发达国家晚,虽然近些年发展速度快,但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不足10千克,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加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分工细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速冻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我国对速冻食品的消费需求将逐渐与发达国家靠拢。

在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的火锅料制品市场,人们的消费习惯也随着生活的富裕而发生转变,休闲食品逐步得到发展,鱼丸、肉丸等火锅料逐渐以关东煮、麻辣烫、烧烤等休闲食品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3)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形式风靡市场,消费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了市场对该类速冻食品的需求。

四、行业日益规范

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还较薄弱,行业监管尚不规范,曾连续爆发如“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鸡蛋”、“瘦肉精猪”等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工业污染导致食品重金属污染的食品安全问题,农业种养业源头污染和农药、兽药的滥用、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出现,食品安全正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速冻食品行业发展初期管理的不规范,也导致各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问题食品时有出现,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行业的日益成熟,以及《速冻面米食品》(SB/T 10412-2007)、《速冻调制食品》(SB/T10379-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各类规范等陆续出台,提高了速冻食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有效阻挡了劣质食品进入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实现了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对速冻食品企业在产品加工、销售中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高了速冻食品行业运行的整体水平。

随着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构建,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流通许可证制度、食品召回管理等制度的健全,各级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力度的加大,检测技术和能力的提高,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食品安全风险将严格控制,速冻食品行业日益朝着规范管理的方向发展。

五、市场竞争趋势

市场份额趋于向大企业集中,品牌影响力逐步加大

从发达国家速冻食品行业发展进程来看,行业竞争最终将呈现资源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由于食品安全直接关乎居民的身体健康,政府部门对于生产企业的监管和社会舆论监督日益严格,小企业将因为不达标以及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而逐渐被市场淘汰。此外,消费者在选择速冻食品时虽然主要出于便利性的考虑,但是其对于口感和口味的要求并未因此而降低,这就要求企业不断进行研发,在提升产品口感的同时不断推出新品种,以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忠诚度。大企业由于具备产品质量好、品种多样化、管理规范的优势,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将不断强化,市场份额将日趋集中。

六、行业的全国性覆盖更加广泛

速冻食品销售的受众人群非常广泛,令不同消费者有着不同消费体验,可使内陆居民品尝到沿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4)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海的海鱼制品、让南方品尝到北方的饺子、令北方品尝到南方的茶点等等。饮食文化的交汇使各类速冻食品逐步由区域性市场发展成全国性市场,如速冻鱼糜制品主要消费市场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而速冻面米制品也逐步从北方向南方渗透。

目前冷链配送系统的完善程度是影响速冻食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冷链配送系统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完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尚不能完全满足速冻食品销售的需要。我国的速冻面米制品虽然已遍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销售,但三、四线城市推广较少,火锅料制品市场的销售更是还存在一定的区域性。随着我国冷链配送系统的不断发展,速冻食品的全国性销售范围将更加广泛。

七、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速冻食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一方面,速冻食品生产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早期的速冻食品生产以手工小作坊为主,生产效率低且安全卫生得不到保证。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机器设备的先进程度不断增加,行业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使全行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快速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也更加可控。另一方面,速冻技术也将不断发展。早期速冻技术的发展主要解决质量问题,如速冻技术的发展解决了速冻鱼糜制品冷冻过程的蛋白变性问题。随着速冻产品的普及化,速冻技术的发展还将向提高速冻食品的口感及营养价值的方向发展。

八、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以及营销体系

产能密集投放,同质化竞争严重。速冻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入局者众多,安井、海霸王等企业产能逐步释放,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由于消费者品牌意识较为薄弱,小企业凭借稳定的客户关系、高性价比的产品抢占市场,而大企业则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推出差异化产品等方式逐渐占领连锁餐饮企业市场。

速冻食品的定价取决于原料成本、市场竞争情况以及产品定位情况。在原料成本上升以及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大企业借助规模优势来保持售价,而小企业则面临淘汰风险,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专家预计成本竞争将逐渐转换为产品差异化以及营销体系的竞争,而速冻食品高端化为速冻食品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行业正加速转型升级。

九、冷冻食品行业市场开发策略

冷冻食品、速冻食品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品线的纵向和横向拓展空间都很大,然而综观整个速冻食品行业各主要品牌表现和动态,可以总结出整个行业普遍面临的以下困惑问题: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5)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1、较大的销售额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利润额和较低的成本优势,在价格战前却束手无策;

2、广告投放量持续上升却没有带来销售额的持续增长,品牌购买率依然不高,新增消费者迟迟不见效。

3、促销活动频频,但声音和效果淹没在市场竞争的汪洋大海,活动一结束,销量反降;

4、新品开发不断,产品系列阵容强大,却依然缺乏能创造价值的赢利产品;

5、终端陈列空间逐渐遭受挤压,成本费用却在逐步攀生,开发过多的产品在终端无法与消费者充分见面;

6、事件营销引不起轰动效果,活动宣传物料得不到很好的展示,媒介投放好象在打水漂……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品类格局

速冻食品的品类结构:目前速冻食品发展至五大规模性品类:即水饺、丸子、粽子、馄饨、面点,这些细分品类市场成熟度较高。

消费者在品类产品上已初步形成一定的品牌消费,大部分的受访者在食用每一种产品时比较固定选择一、二个品牌的产品。如某消费者说:“吃水饺我吃思念的,吃汤圆就买三全的,吃鱼丸就要菲凡的,吃粽子就买五芳斋的”,然而地方中小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品牌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资源优势,几乎全品类覆盖,导致每类产品在物力、人力、财力、精力等资源上都过度分散。

二、产品策略及建议

经过多次考察超市,我们发现:多数速冻食品品牌都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现象,在终端陈列时消费者希望买的品项却没有,重复的品项却又太多,使得很多现有产品无法全面覆盖某一城市的重点终端。同时同一品类中产品品种繁多,造成生产、流通、销售管理成本的增加以及推广费用的分散,这也是企业利润减少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针对产品线必须做好事前合理的规划和市场评估,优化产品组合,在少占资源的前提下,争取市场效果最大化。

1、梳理和界定产品的市场使命和市场定位:什么是的形象占位产品、什么是的利润产品、走量产品、市场补缺产品和市场狙击产品;

2、将利润产品和走量产品作为公司战略产品来发展,在产品推广策略、促销支持、终端展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6)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示、业绩考核等方面优先倾斜和关注;

3、根据区域市场状况、城市消费水平和级别界定主推产品和特色补缺产品,形成“合适的产品放在适合的市场上”的优化格局。

三、渠道策略操作建议

终端是产品和消费者见面的地方,是实现商品到货币转换的地方,是真正实现销售量的地方,是抢占消费者的地方,抓住了终端就抓住了市场推广的核心。

为规范终端建设,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和潜力分别制定不同的终端操作执行手册,由市场部门进行检查落实,并且计入业务人员销售考核指标中进行考核。

四、规范销售过程中的储存安全

速冻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程,都对温度有严格要求,必须保持在-18℃进行。第七节 2018年我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食品安全

日益受到重视,政府加快推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在逐步摆脱不够吃的大问题后,如何破解不敢吃的局面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过去几年,由于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失衡,再加上监管不力,造成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而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造成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农产品安全事件,也愈发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研究表明,2008年,中国消费者被三聚氰胺事件所震惊,这直接导致了2008下半年的乳制品消费骤降30%-40%。危机余波一直延续到2009年,直到2010年才有所复苏,消费量重回危机之前的水平。这场危机使得消费者的偏好也发生改变,迫使乳业企业在投资、生产和市场营销以及消费者沟通时,更关注整个供应链。近年来,许多中国的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努力升级奶源质量,在营销产品时强调乳牛生长的自然环境( 把这个和原奶质量联系在一起),以及在饲养和加工阶段严格遵守的标准。过去几年里,国产高端牛奶产品销量的增长显而易见。目前高端产品占了液态奶市场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7)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将近1/4的份额,而消费者基本上把高端乳制品看作是更安全更营养的代名词。

同时,为了保障上游原材料供应的安全,下游企业开始尝试掌控上游资源。如:海底捞拥有自己的蔬菜农场,供应自己的连锁火锅店;麦德龙(Metro)聘请专业公司指导农场为自己生产果蔬产品,确保可追溯性。山东新冷大,中央厨房企业,亦拥有自己的蔬菜农场。产业链的延伸使企业可以强化源头控制,提升食品品质,也有助于品牌形象的树立。除了源头掌控,很多消费品公司设立冷链系统以更好地监控运输过程,如华润万家自建生鲜配送中心,支持生鲜商品的物流配送,更好地保障食品新鲜度。

在政府监管层面,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预计,2015 年以后至 2020 年左右,将是中国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的加速推广期。一方面,试点城市的建设验收要加快;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推进构建全覆盖的流通溯源体系速度也有望加快。预计,食品流通溯源建设主要有四大方向。

(1)、扩大覆盖地区范围。目前已进行 58 个试点城市的肉菜类流通溯源建设,试点城市已经覆盖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重要城市。未来一定会以这 58个试点城市作为切入口,连点成线构建覆盖全国的食品流通溯源网络。

(2)、拓宽追溯品类。目前的食品流通溯源建设中,已明确对肉类、蔬菜、中草药的溯源建设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商务部的政策落地情况,预期流通溯源未来还要逐步推广至酒类、乳制品、生鲜等各类食品。

(3)、沿着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餐饮上下游双向渗透。食品溯源的全链条应贯穿上游种植养殖、中游流通交易、下游加工制造。随着商务部在流通交易环节追溯体系的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整个追溯链条的上下游贯穿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4)、探索模式创新。目前来看溯源项目建设主要还是政府主导,强制配套,社会各界尤其是食品相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未来一定会有模式上的相关创新出现。

目前来看,主要思路有:

1、与电子结算等关键环节相结合。将大型批发市场尤其是一级批发市场纳入试点,积极推动批发市场实行电子结算,探索以追溯体系为基础开展电子商务和商务诚信建设。

2、加强数据利用,创造增值服务。追溯体系汇集了大量数据,利用数据资源,在电子商务、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8)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诚信建设方面可作积极探索。

新《食品安全法》的严格实施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也会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快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短期无疑会提升企业的成本,但长期来看,有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龙头企业树立健康的品牌形象。

二、全球化

中国农产品和食品的全球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内外市场的相互影响在加强。

由于中国和全球的供应日趋紧密,国内外的供给、需求以及库存的波动性变化,相互影响在加强。一方面,中国从海外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和食品,已经成为很多农业国家和企业的关键市场。总体而言,虽然中国对于全球食品和农业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还不及对矿产品价格影响那么显著,但在某些特定品种,例如大豆,价格影响力已经非常接近。

由于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中国农产品整体的内在竞争力普遍弱于规模化、机械化为导向的美国、澳大利亚和南美国家。以大豆为例,中国每吨大豆的生产成本,比美国高一倍,比巴西更是要高130-180%。于是,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国家也意识到大幅度增加国内供给的潜力有限,而消费需求却在城镇化、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稳定增长。因此,面对预期扩大的供需缺口,更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这样一来,由于对进口的依赖度日益增高,全球供给端的状况(比如恶劣天气、罢工引起的物流堵塞、货币汇率的变动),都将迅速地传导到国内。而中国需求的变化、相关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全球市场造成显著影响。大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国的进口大豆占全球大豆贸易量超过60%。正是受中国需求增长的驱动,近年来美国和南美的大豆种植面积保持增长。同时,主产国大豆的丰歉,也将以价格形式,迅速在国内市场体现。

除了油籽以外,在动物蛋白和乳制品行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交互性也愈发明显。在牛肉方面,由于中国牛肉供给市场的短缺,对全球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自2007年以来,中国国产牛肉产量进入停滞期。尽管之后价格持续上涨,由于投资要求高,生产周期长,中国的肉牛养殖户无法迅速增加产量,来满足新增的需求。在2014年,国务院发文,表示允许适度增加牛肉进口,弥补国内缺口。于是,在过去几年,大量低价的进口牛肉从正式进口渠道和灰色通道进入中国。这也导致国内牛肉企业遭到严重的冲击。到2025年,荷兰合作银行预测,进口牛肉所占的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19)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12%增加到20%。

在乳制品方面,自2008年以来,中国乳业的食品安全危机促使乳业上游开始了结构性的调整,散户、小户的持续退出,加上新投资的大规模牧场在初期增产有限,导致国内供需缺口逐步扩大。同时,由于消费者的进口偏好提升,中国乳制品进口量开始高速增长,由2008年前的5%的液奶当量需求占比,迅速上升至2014年的20%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乳制品进口国,占国际进口贸易15%的份额(液奶当量计)。中国乳制品进口中最大量的品类是作为奶源替代的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占总进口比例73%(液奶当量计)。这个巨大的进口量意味着中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的变化,以及这个变化直接导致的进口决策的变化,对于国际乳制品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013年,中国国内原奶产量下跌了近6%,中国大幅增加乳制品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这一年恰逢主要乳制品出口大国普遍由于天气原因减产,双重因素直接把国际乳制品大宗商品价格推上近二十年来的顶峰。

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国内生产恢复,过量进口导致的库存压力,以及国内消费放缓,中国最终在下半年减少了从国际市场进口产品,这个过程恰逢全球主要乳制品生产的恢复,这些因素共同把价格在2015年内推向了10年来的低谷。从2007年起,特别是2008年起,以全脂奶粉为代表的乳制品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性比之前更加剧烈。

为了避免国际价格大涨大跌,对国内行业造成的损害,国家正在逐步完善统计部门对于农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升统计部门的独立和权威性,定期公布供需数据,给全球传递清晰的价格信号,促进有预期的稳定的供应。而作为企业,除了关注国内市场的情况,也要具备全球视野,不仅是简单的供需,还应该包括主要出口国的政治、经济、法规、汇率等诸多方面,并评估对自身业务可能造成的影响。

三、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正在重构中国食品农业,以迎合千禧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相对于传统零售渠道,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额正逐年快速增长。而中国食品电子商务正逐渐发展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由线下到线上的转移使得2014年线上食品与饮料的销售额增至667亿元,同比增长49%。

在中国,线上平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中国运营的食品电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综合型平台,例如淘宝、京东等,其特点是提供平台吸引食品、生鲜厂家入驻,具有先天的流量优势。另一类是垂直型电商平台,专注于食品及生鲜品领域,自行配送,具有区域性特征,例如中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20)

2019-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粮我买网、一号店等。近年来,类似中粮我买网等大量垂直型食品电商在迅速崛起,为消费者在平台型电商之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一发展趋势也对物流、仓储、存货管理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中,进口食品和生鲜食品,增长潜力尤其巨大。目前,生鲜食品只占线上平台总销售量约1%。但是在过去的三年,生鲜食品已成为很多线上零售商的主要业务,销售量也随之飞速增长。在我买网、1号店和美味77这类主要销售食品的线上零售商中,虽然生鲜食品目前的份额不大,但是在未来的3-5 年内,预计将发展成为最主要的品类。

此外,进口食品销量占据中国线上食品销售量的13%。几乎所有主要的线上零售商,都声称能够从产地直供进口食品如海鲜、牛肉和水果。为了保障安全配送,许多线上零售商已经加大了自有冷链设施的投资。而国外的高端进口食品企业,也对中国市场日益重视,纷纷通过第三方平台加大促销力度。

越来越多的食品品牌,正在逐渐实现商品零售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然而,电子商务的成功,并不是简单地把商品搬到线上,更在于推出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对产品的预期。目前,千禧一代,即出生于1980年至2000年的年轻人群,占到中国总人口约30%。他们对食物品质和健康的要求更高,已经成为电商消费的主力群体。为了更好的开展市场营销,电商企业需要思考如何调整线上产品以及如何有效地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包括针对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调整网络渠道产品的包装尺寸、包装设计和产品配方;为线上渠道成立子品牌或推出全新系列产品;借助社交网络和网络大数据进行产品营销,提高消费者参与度。

四、创新推动

中国食品农业正面临全面转型的压力,需要积极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升级。

由于产品同质化、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以及经营成本的不断抬升,中国食品农业产业正在遭受成本地板上升和价格天花板下降的双重挤压,行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以食品加工的大宗原料为例,中国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甘蔗的国内价格已大大高于国际价格。中国制造已经丧失低原料价格、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倒逼中国食品产业必须直面30年来最艰难的转型期。即摆脱以依靠同质化、价格战为主的终端竞争,需要积极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重构企业商业模式,转向整合优化产业链的价值竞争。

五、加速整合

中国食品农业进入了加速整合的发展阶段,各个细分领域、各个产业环节都将面临新变化,行业领先者将处于更加有利的发展地位。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管理专家、研究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i3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