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蒙县于寺镇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作简介
更新时间:2024-03-27 12: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辽宁省阜蒙县于寺镇邮编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镇·诗乡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情况简介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全称于喇嘛寺镇,蒙古语地名为“黑勒甘太”,历史上属土默特右翼旗。北与内蒙古奈曼旗接壤,西与朝阳市隔河相望,为两省(区)三县(旗)交界处。于寺镇共有11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76个居民组,汉族和蒙族、满、回等少数民族杂居,总人口1.7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0.4万。总面积223.4平方公里。于寺镇不但地理位置特殊,更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镇政府所在地的“佑安寺”,是康熙6年(1667年)兴建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当时全国60家注册的蒙满佛教圣地,属一级国寺。其活佛是康熙皇帝亲自敕封的呼图达图,即一级活佛。佑安寺曾以其宏伟的庙宇建筑,精湛的佛学,丰富的佛事活动,奇特的尼式佛塔,巨大的铜铸大佛,神奇的故事传说,闻名于关东各地,引来八方佛教信徒,谱写过辉煌的历史。清皇太宗曾率兵驻扎这里练兵习武,当年康熙皇帝曾微服私访在寺内柏树下歇息。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所立的石碑仍保留在佑安寺内,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岁月。历史的延续给后人留下许多佳话,后人从中得到文化滋养,藉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雄伟壮丽的佛殿、精美绝伦的佛像、古朴隽永的石碑、巍然屹立的松柏??都是历史上辉煌岁月的见证。三百多年的晨钟暮鼓,为于寺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人们在这里世代相传,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全镇的文化活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蓬勃发展。
先后被阜蒙县评为“诗词创作基地”、“民间皮影戏基地”、“民间秧歌基地”;被阜新市诗词学会评为“模范诗社、“诗教先进单位”; 被辽宁省评为“先进乡镇文化中心”、“乡镇标准图书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词创作基地”;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诗词之乡”;2008年、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诗词)之乡”。
于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工作,把繁荣民间文化艺术提到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上来认识。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双百”文艺方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专门设立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每次的党委会议上都要听取分管领导关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和发展的情况汇报,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落实领导责任,要求镇属各村、各单位要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建设情况,落实具体措施,将此项工作作为年终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并为各项活动提供固定场所,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面的保证。
于寺镇民间文化艺术以诗词文化为代表,由于佑安诗社的发展与初见成效也带动了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组织了佑安书画社、以及最具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古老项目“皮影剧团”和“民间秧歌协会(跑黄河)”。它们以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形式,展示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优势和强大魅力,不仅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革新,形成了于寺独有的特色文化,共同唱响佑安文化的主旋律,这些组织对促进本地特色文化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于寺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弘扬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佑安寺诗社成立于2000年,现有146名社员,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8人,阜新市诗词学会会员30人。自诗社成立以来,共创作诗词作品8000余篇, 600余首作品在全国50多部诗词专集入选或获奖。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诗作在《中华诗词》上发表。《佑安风韵》为社刊,于2000年8月创刊,16开本彩色印刷,设10个专栏,到2011年上半年已出版19辑,每期发行800册,与省内外多家诗词社团组织交流,深受读者好评。2005年出版了全国统一发行的发表诗词800余首《佑安诗词集》一卷,诗社有6人先后出版了个人诗词集。佑安诗社经过十一年的诗词活动,呈现了诗词创作的初步繁荣,成为于寺镇众多文化品牌中最靓丽的一个,它扎根沃土,干茂花繁,诗香溢彩,硕果盈枝。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后,镇党委政府及时提出了“全力支持、积极引导、加大投入、逐步提高”的发展方针,引导民间文化艺术和诗词文化建设一直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诗词文化开展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不断创新,独具特色。
加强辅导培训 交流改稿
不定期进行诗词知识讲座辅导,并且将讲稿整理后在《佑安风韵》“诗词知识”栏目上连载。给那些不能听辅导讲座的人以自学方便。确定诗词活动日,诗社约定每月4号、14号、24号为活动日,诗友们也称“赶诗集”。届时诗友们可以带自己写的诗稿来诗社互相切磋,能者为师,一帮一改稿,这种方式深受诗友欢迎,为互相学习、研究、求教提供方便,有力地普及诗词知识与提高写作水平。
组织诗词活动 推介诗词作品
写作诗词作品,不但是为了个人欣赏,要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为社会服务。每年都要举办1---2次诗词朗诵会或赛诗会。如“爱家乡、兴于寺”农民赛诗会,新农村建设赛诗会、??让诗友把作品在会上朗诵,进行评比奖励。这些初登诗坛(甚至是初登讲台)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接受无比兴奋,也更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如2010年8月,与阜新市电视台朗诵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一次“诗歌阜新-----走进全国诗词之乡于寺镇”大型诗歌朗诵会,
会上,诗社的编委、社员、广大诗词爱好者、学校师生与阜新市的朗诵艺术家们、市电视台记者、主持人纷纷登台,用最为动听的诗歌语言饱含深情的朗诵,表达了阜新儿女讴歌祖国沧桑巨变的激动心情,礼赞了阜新人民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激情与豪迈。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万勤、市文联主席王树清和县委书记李志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海峰,等领导应邀出席,观众近万人。
在《佑安风韵》上发表的作品,只是佑安诗人作品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较好的作品被推介到外地。在县、市报纸、诗词刊物和北京以及其他省份的刊物上发表。这样,不仅鼓舞了作者的信心而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诗词写作的社会作用。
扩大规模,强化影响。佑安诗社与市县诗词学会、《蒙古贞日报》星期刊联合共同举办了“佑安杯”诗词大赛、 “佑安杯”诗词有奖征文,历时3个月,有117人参赛,收到作品214首。其中有110首在报上刊登,有50人分别获得等级奖与优秀奖。有力地推动了于寺乃至全县诗词事业的发展,把创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工作推向了高潮。
健全组织 发展社员规范管理
按照诗社章程,2010年8月17日,召开了诗社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三次社员代表大会,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诗社组织机构和《佑安风韵》编委成员,聘请了名誉社长和顾问。并邀请了市县诗词学会和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领导出席参加。成立
明建设的有益探索,为建设文明农村、和谐农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佑安文化现象”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一:民间文化艺术和诗词文化的开展,适应了全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建设文明村镇,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从镇机关、学校到11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民间文艺协会和诗词组织,参加民艺活动以及创作、学习、欣赏、诵读诗词的人数5000余人。实践证明,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诗词吟诵创作对于启迪人们智慧,提高群众道德文化素质,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是提高于寺镇这个欠发达小镇知名度的烫金名片。几年来,中国作协、中华诗词学会、辽宁省诗词学会的著名作家、诗人和省市县的文艺家多次到于寺镇慰问和参观指导工作。先后有新华社辽宁分社、辽宁电视台、电台及省市县报刊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对于寺镇作专题报道。无形中对外宣传了于寺镇,进一步提高了于寺镇的知名度,使这个原来不知名的小镇也有了名气。为今后经济发展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舆论基础。
三:于寺镇正在打造的文化产业和旅游品牌,首先要适应于寺镇的文化氛围和需求,把握民间文艺和现代文化发展脉搏,有效利用特有环境资源和人文风貌。其次通过有地域特色的、利于操作的、有文化轰动效应的、展现现代化一流民间文化艺术和诗
词文化品位,加强对外交流,利用名牌文化精品窗口的作用,来推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通过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把文化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通过民间文化艺术和诗词创作活动的开展、文明村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于寺拥有一流的招商引资软环境,招商引资额近2亿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和项目建设势头强劲,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于寺镇党委、政府工作思路非常清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挂牌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繁重的工作还在后头。党委政府进一步讨论与安排“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巩固与长期的发展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以“巩固基础,争创特色,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为今后工作目标。
第一,不断创新,打造精品。一要加强引导,树立创新意识,要广纳姊妹艺术的精华,在实践中不断适应广大群众的不同审美需求。二要实施人才工程,一方面把艺术学校和社会上的艺术人才引进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于寺学校、诗社和各村诗词小组的作用,努力培养新生力量。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比赛,由老艺人带徒弟促成才,确保传统文化艺术不失传。三要进一步对民间艺术的挖掘保护。继续深入民间去寻找、挖掘那些体现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品,进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间文化传统,进行研究分析,并广为宣传,让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继
续打造特色文艺,逐步强化自己的艺术特色,同时,选择优势大和特色强的项目,如佑安宗教文化、皮影戏、民间秧歌(跑黄河)等适当投入,精心筹划,作成精品。
第二,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投入力度,树立于寺新形象。于寺要做文化产业,还必须从打造佑安品牌入手,创办自己的网站,全面树立新形象。一是在逐步恢复佑安寺宗教群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宗教文化活动,开发宗教文化一条街。并逐步提升规模档次,推向全国。二是以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诗词之乡”的烫金名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继续深入开发佑安寺旅游项目。针对基层财政普遍较为紧张的现状,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发展通过上级拔一点、财政补一点、民间集一点的办法来发展与保护民间艺术。
第三,强化管理,树立典型,扩大活动范围。一是要注重有组织的专管和引导,组织精干力量,负责对全镇民间文化艺术工作统一整合,规范管理和具体指导。组织协会负责人办班学习,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由主管部门和各协会牵头,每年组织对群众文艺工作,开展评先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最大限度地推进乡村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娱乐和文艺创作活动,努力为民间文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群众基础。三是加强域外的合作和交流。通过中华诗词、皮影戏、民间秧歌(跑黄河)、佑安寺宗教文化等文化艺术项目的辐射作用,扩大与周边乃至全国各个协会、团体的交流和合作,使“佑安文化”真正走向全国。
于寺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是一片神奇美好的山水,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哺育了独具特色的“佑安文化“,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施,随着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带来的新理念,随着我镇的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富民强镇,全面创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新辉煌,和谐文明的于寺镇明天会更加美好。
正在阅读:
辽宁省阜蒙县于寺镇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作简介03-27
聚氨酯注浆堵漏施工组织计划05-24
施工组织设计11-04
励志演讲稿,2022年励志演讲稿大全【青春3分钟】08-0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1-3章习题解答03-09
变电运行电流相位比较式母差保护08-11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联考政治试题04-18
2017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实战训练题906-06
自己整理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笔记-背诵版04-27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完整流程05-2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辽宁省
- 民间文化
- 工作简介
- 中国
- 创建
- 于寺镇
- 阜蒙县
- 术之乡
- 我的班主任工作点滴感悟
- 收单介绍
- 3G技术毕业论文
- 年产10万吨饮料生产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三章 合伙企业法(1)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单元试卷(2018新教材)
- 2016年辽宁大学法学院法硕(含非法学、法学)复试方案及流程公布
- 油料回收车使用维护说明书
- 2019届高三数学第12练对数函数练习22
- 2012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典型例题剖析及训练题--计算题
- 史书关于也先帖木儿的记载
- 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 实验报告书
- 跟岗实习调查报告
-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文
- 《基础会计》练习册及答案
- 新形势下运管行政执法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 九小 - - 刘利新 - 图文
- 学雷锋造血干细胞捐献献血采集活动策划
-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 公务员-计算机类 C语言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