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指纹》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5-08 17: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指纹》说课稿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活动应该是主题活动《手》的继续。“指纹”作为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生理现象,却又常常被忽视着, 教师也不曾引导幼儿去有目的的观察、研究过,因此,幼儿对“指纹”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不过日常 活动中,当幼儿弄破手指上的皮又再生出来时,偶尔会听到些童言稚语:“奇怪,有花纹的皮已经破了, 怎么长出来的还有花纹呢?”“新的花纹和旧的花纹一样吗?”…… 看来,本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还 是活动的生成,在这样的基础上引领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应该是可行的。b5E2RGbCAP 教学理念: 《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幼儿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 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 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不仅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还为他们的探究提供 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来“搞科学”,满足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求知的过 程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品尝探究的乐趣。另外,活动设计中,本人根据幼儿的求知需要有机地整合教 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让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通过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促使他们自 觉地建构关于指纹特点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和发现者,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 展。p1EanqFDPw 活动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活动目标体现科学学科特点的探究性、生活性、游戏性。 1、科学探索:引导幼儿探索拓印指纹的多种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探究指纹的种类与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相互合作能力。 3、科学知识:知道指纹的种类与特点,了解有关指纹的用途。 《纲要》还明确提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科学活动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采用探究式教 学方法,师生共同创建良好的科学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失败的教 训,成功的喜悦及合作的乐趣。DXDiTa9E3d 基此,本人在设计本活动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还把活动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自主探究指纹的种类与特点; 难点——自主探索拓印指纹的方法。

设计思路和教学组织方法与策略的应用:

一、以幼儿为本,说教学思路。

猜谜语、唱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方式,为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我利用“猜一猜”导入活动,活动一开始,我便问道:“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位新朋友,这三位朋友是从老师的手指上取下来的,你们猜一猜是谁?”在幼儿好奇的眼神中,我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思考,对他们的“五花八门”的答案,我都不予肯定或否定,最后在幼儿的好奇性唤发至最高点时,又通过媒体进行一次性揭示——三位朋友都是“指纹”。通过这样的导入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使活动显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并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使幼儿百学不厌。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谁知道我的指纹是怎么取下来的呢?”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已有的经验上说一说,这时我估计幼儿一定已对“拓印指纹”的活动跃跃欲试,这样我就可顺势而下,让他们在认识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去“玩指纹”,去“探究指纹”,进而知道指纹的种类和特性。

二、重科学素养,说教学过程

指纹是人体手指上的一个固有的生理现象,虽然平时幼儿对它不陌生,但也很少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因此,在幼儿“猜一猜”之后,幼儿对研究自己的指纹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一)亲历过程拓印指纹

首先请幼儿讨论应该怎样取下自己手上的指纹?可以用哪些材料?这样经过思维再活动,就比较科学,有序,又节省时间。然后让幼儿用橡皮泥、水彩笔、颜料、透明胶带、印泥、铅笔、抹布、放大镜、白纸等各种操作工具,让幼儿尝试拓印指纹的多种方法。此环节的目的不是取指纹,旨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指纹。然后通过比较,掌握拓印指纹的操作要领,为完整采集十个手指指纹打下基础。最后通过形象的表述、仔细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统计,得出指纹的种类与特征。

(二)生生互动研究指纹

首先幼儿根据确定的研究主题,自主进行探究。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幼儿去观察,去“探究”,让幼儿充分经历了一次典型的“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学习和研究,充分发现和挖掘幼儿的最大潜能,让幼儿在有效的科学探究中体会快乐,放飞思维,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关注:研究的进程;小组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幼儿的统计情况;有无新发现及生成性问题。

(三)汇报交流,体验成功

《纲要》指出:展示成果,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需要,并且是主体发展性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是促进幼儿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在这里,请幼儿用画、印、比较、记录等方法来展示自己的成果与发现,教师给予大量的时间,让幼儿充分展示,因为多样化的展示是成功的展示,是放飞思维的展示,是对幼儿自主探究的肯定和鼓励。

(五)启发思维了解应用

首先解决问题:现在你能根据十个手指纹和相应的类型进行连线吗?培养了幼儿的比较、归纳的能力;活动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达到目的。

其次了解指纹的更多应用,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意识。

教学特色:

1、体现了科学活动的开放性。开放性是科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活动一开始,在探究拓印指纹的方法上,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角色与幼儿交谈,使幼儿的思维插上了放飞的翅膀,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做过的都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出来。其次,“根据指纹特征,它有什么用”幼儿的想法竟然超出老师的意料,于是,关于指纹的拓印法的探究又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活动探究范围,从而,使幼儿感受到了科学知识与身边生活的联系,

2、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活动中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活动,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因此,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他们围绕老师提出的“你们组采用了那几种方法?”和“你觉得它像什么?”这种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积极思考、自由表达、亲历实验,使幼儿的情感在愉悦中转变为学习的动力,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2007.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hv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