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部分概念 期末复习

更新时间:2023-09-17 03:12: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建模部分定义概念 第一章

1.1 实践、数学与数学模型

一、相关概念(特定对象 特定目的 特有内在规律) 1.原型:客观存在的各种研究对象。既包括有形的对象,也包括无形的、 思维中的对象,还包括各种系统和过程等

2.模型: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将原型的某一部分信息简缩,提炼而构 造的整个原型或其部分或其某一层面的替代物。

3.原型与模型的关系:原型是模型的前提与基础,模型是原型的提炼与 升华。原型有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特征,而模型只要求反映与某些目 的有关的那些方面和层次。

二、什么是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根据特 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 的一个数学结构。

广义上讲,数学模型是指凡是以相应的客观原型作为背景,加以一级抽 象或多级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式子、数学理论等都叫数学模型。

狭义上讲,数学模型是指那些反映特定问题或特定事物的数学符号系统。 (我们所指的数学模型是指狭义上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不是原型的复制品,而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对原型所作的一种 抽象模拟。它用数学算式、数学符号、程序、图表等刻画客观事物的本质属 性与内在关系,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简化而有本质的描述,它源于现实又 高于现实。

三、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指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包括: (1)对实际问题的较详细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2)为解决问题所需相关数学方法的选择; (3)针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建立数学模型; (4)对数学模型的求解和必要的计算; (5)数学结果在实际问题中的验证;

(6)将合理的数学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从而解决问题。 四 数学建模流程图(参见教材上册P14) 1实际问题

2抽象、简化、假设,确定变量和参数

3 根据某种“定律”或“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 的数学关系,即在此简化阶段上构造数学模型 4解析地或近似地求解该数学模型

5用实际问题的实测数据等来解释、验证该数学模型(若不通过,返回第2步) 6投入使用,从而可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完美的图画----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 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 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

所谓黄金分割,指的是把长为L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 全部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于该部分之比。

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1,1,2,3,5,8,13,21,... 从第

二位起相邻两数之比,1/2,2/3,3/5,5/8,8/13,13/21,...的近似值。

1.2 八步建模法

1. 问题提出 2.量的分析 3. 模型假设 4. 模型建立 5. 模型求解 6. 模型分析 7. 模型检验 8. 模型应用

数学建模采用的方法(详见教材P11)

1. 机理分析法: 在对研究对象内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建模假设所给出 的建模信息或前提条件及相关领域知识、相应的数学工具来构造模型。 2. 系统识别建模法: 对系统内部机理不清楚的情况下, 利用建模假设或实际 对系统的测试数据所给的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及数据, 用纯粹的数学方法确 定模型形式,借助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来辨识参数构造模型。 3. 仿真建模法: 利用各种仿真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4. 相似类比建模法: 借助于相似原理和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进行建模的方法, 是根据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某些相似性(数学相似、物理相似和其他相似) 借用移植领域的数学模型老构造数学模型的方法。

1.3 数学模型的分类(参见教材上册P15)

1、按建模的数学方法划分:初等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 差分方程模型、概率统计模型、图论模型、模糊模型和灰色模型等; 2、按建模中变量特点划分: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静态模型与动 态模型、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离散模型与连续模型;

3、按应用领域划分:人口模型、交通模型、环境模型、规划模型、生 态模型、资源模型等;

4、按建模的目的划分:描述模型、预测模型、优化模型、决策模型、 控制模型等;

5、按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划分:白箱模型、灰箱模型、黑箱模型等; 分类5的具体解释: (1)白箱模型(White Box)

对系统相当了解,利用系统的机理方程建立起来的数 学模型,通常采用机理建模。 (2)黑箱(Black Box)模型

对系统并不了解,利用实验得到的输入输出数据来构 建系统的等价模型,通常采用统计建模。 (3)灰箱(Gray Box)模型

介于白箱模型和黑箱模型之间的模型。

1.4 数学模型特点与建模能力培养 一、数学模型的特点

1、逼真性和可行性:模型越逼真就越复杂,应用起来费用越高,常与取得的效益 不成正比。所以需要对逼真性与可行性进行折衷。

2、渐进性:数学模型通常不会是一次就成功的,往往需要反复修正,逐渐完善。

3、强健性: 对于已建好的数学模型,当观测数据有微小的改变或者模型结构及

参数发生微小变化时,模型求解的结果也随之发生微小的变化。

4、可转移(移植)性:数学模型是现实对象抽象化产物,它可能与其它领域其它 事物有共性。常常好多领域不同事物却共有几乎相同数学模型。

5、非预制性:大千世界变化莫测,千姿百态,不能要求把所有的模型做成预制品 供我们使用。建镆时遇到的问题往往事先没有答案, 因此必须创新,产生新方法、 新概念。

6、条理性:从建模角度出发,人们对现实对象分析应该全面、深入, 更具有条理性。即使建模失败,对解决研究实际问题也是有利的 7、技艺性: 建模与其说使一门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技艺很强的技巧 艺术。期间经验、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以及直觉灵感起的作用 往往比数学知识更大。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8、局限性: 由于建模时往往会把现实对象简化、近似、假设,因此当模型应用到实际时就必须考虑被忽略的简化因素。于是结论往往是相对的、近似的。另外,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受科学技术以及数学本身发展水平的限制,至今还有不少实际问题没有建立出有价值的实用的数学模型,如中医诊断等。 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教材上册P16) (1)数学知识的积累;

(2)学好数学模型课,多看、多学数学建模案例;

(3)留心各样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 (4)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与敏锐、深刻的洞察力; (5)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努力培养建模兴趣; (6)与计算机的紧密关联,学会使用相关软件; (7)虚心学习,注重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h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