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及薄层色谱预习报告及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3-08-28 01: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一 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及薄层色谱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安息香氧化制备α—二酮的原理与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的原理,薄层板的制作。

3. 学习薄层色谱法跟踪反应进程。

二、基本原理

(一)制备二苯基乙二酮的原理

H+2FeCl3+2FeCl2+2HCl

(二)薄层色谱的相关知识

1.薄层色谱的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其原理概括起来是:由于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对吸附剂(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动相)流经吸附剂时,发生无数次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能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移动,吸附能力强的组分滞留在后。由于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移动速率,最终得以在固定相薄层上分离。 2.薄层色谱常用的吸附剂

(1)薄层吸附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硅胶和氧化铝。

(2)硅胶是无定形多孔性物质,略具酸性,适用于酸性或中性物质的分离。

(3)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类:

硅胶 H — 不含粘合剂;

硅胶 G — 含煅石膏粘合剂;

硅胶 HF254 — 含荧光物质,可在波长254nm紫外光下观察荧光;

硅胶 GF254 — 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剂。

(4)粘合剂:煅石膏(CaSO4 · ½ H2O)、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加粘合剂的薄层板称为硬板,不加粘合剂的薄层板称为软板。

3.薄层板的制备

薄层板分为干板和湿板。薄层应尽量均匀而且厚度(0.25~1mm)要固定。否则,展开时溶剂前沿不齐,色谱结果页不易重复。湿板的制法有“平铺法”和“浸渍法”两种。 常用的是一种简易平铺法:

(1)铺板:取硅胶粉与0.5~1%的CMC水溶液在烧杯中调成糊状(不要用力过大、过快,以免产生气泡),迅速铺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用玻璃棒将其涂满整块玻璃片,用手轻轻振摇玻璃片,使表面均匀平滑,放在水平台上,室温下晾干后进行活化。

(2)活化:烘箱要慢慢升温,硅胶板一般在105~110℃恒温30min 。

4.点样

通常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丙酮、甲醇、乙醇、氯仿、苯、乙醚和四氯化碳等)配成1%溶液,用内径小于1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点样。

点样前,在距薄层板底端约1 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

细管吸取样品溶液,垂直地轻轻接触到薄层板的起始线上。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1)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2mm。

(2)因溶液太稀,一次点样不够,如需重复点样,则应等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以免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影响分离效果。

(3)若在同一块板上点多个样,样点间距应为1~1.5cm。

(4)点样结束待样点干燥后,方可进行展开。

(5)样品太少时,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但样品量太多时,易造成斑点过大,互相交叉或拖尾,以致不容易分开。

5.展开

将选择好的展开剂放在层析缸中,使层析缸内空气饱和,再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展开。

使用足够的展开剂以使薄层板底部浸入溶剂3~5 mm,但溶剂不能太多,否则样点在液面以下,溶解到溶剂中,不能进行层析。

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的前沿(离顶端5~10mm处)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立即用铅笔划出溶剂前沿的位置,找出各斑点。根据比移值(Rf )的不同对各组分进行鉴别。

6.显色

(1)直接观察:展开后,如果化合物本身有颜色,就可直接观察它的斑点。

(2)紫外灯下观察:很多有机物本身无色,可在紫外灯下观察有无荧光斑点,圈出斑点位置。

(3)碘薰法:薄层板的溶剂挥发后,放在含有0.5g 碘的密闭容器中。碘与展开后的有机化合物可逆地结合,在数秒钟内化合物斑点呈黄棕色。色谱板在展开缸内取出后,呈现的斑点在2~3s内消失,因此,必须立即用铅笔标出化合物位置。

(4)显色剂显色:一般的显色剂,还有腐蚀性的显色剂,如浓硫酸、浓盐酸、浓磷酸等。 7.比移值的测定

比移值(R f) 表示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即展开后样品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之比,常用分数表示。 R f 值与化合物的结构、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展开剂、显色方法和温度等因数有关。但在上述条件固定的情况下,R f 值对每一种化合物来说是一个特定的数值。当两个化合物具有相同的R f 值时,在未做进一步的分析之前不能确定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不同的溶剂或混合溶剂来作进一步的检验。

Rf=溶质移动距离a 展开剂移动距离b

式中:a为溶质由点样中心到展开后溶质最高浓度中心的距离;b为有点样中心到展开剂前

沿的距离。

三、实验准备

1.试剂:二苯基羟乙酮2.2g(0.01mol),冰醋酸10ml,三氯化铁5.5g,70%乙醇。

2.仪器:100ml三口烧瓶,球形冷凝管,锥形瓶,布氏漏斗,吸滤瓶,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显微熔点测定仪。

3.物理常数:

名称 M m.p.(℃) b.p.(℃) 水溶性

二苯基羟乙酮 212.24 134~138 194 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和乙醚 二苯基乙二酮

210.23 94~97 347 0.5g/L(20℃)

四、仪器安装要点

五、实验操作

(一)薄层板的制作及活化:每人制两块硅胶板

1. 选用2.5 7.5(cm)规格的玻璃板两块,用肥皂水洗净,用蒸馏水淋洗两次后烘干,用时再用酒精棉球擦除手印至对光平放无斑痕。

2. 称取 2g 硅胶GF254,边搅拌边慢慢加入到盛有4~5mL 0.3% CMC溶液的烧杯中,调成糊状,平铺在玻璃片上。(注意:专用量筒量取,药匙不要混用,制作薄层板的烧杯,玻璃钉不要挪作他用,防止污染薄层板)

3. 晾干后放入105~110℃ 烘箱内烘30分钟(活化)。

(二)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

1.反应

采用薄层色谱跟踪反应进程(展开剂:二氯甲烷):

检查确认反应结束后:

(1)在反应瓶中加入50mL水,加热至沸腾,冷却,即有黄色固体析出(注意:一定要冷却充分,以减少损失)。

(2)过滤,得到粗产物

2.提纯

用70%乙醇40mL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得到淡黄色针状晶体。 (溶解时用加热回流装置)

3.数据处理

(1)计算各个样点的比移值Rf

(2)测定产品熔点及红外光谱。

六、实验提问

(1)除本实验用到的FeCl3外,还有哪些氧化剂可以用来制备二苯基乙二酮,这些氧化剂有哪些优缺点?

一.硝酸氧化法。用硝酸氧化法较为方便,但反应中会释放出二氧化氮,对环境产生污染

二.醋酸铜氧化法。安息香可以被温和的氧化剂醋酸铜氧化生成a-二酮,铜盐本身被还原成亚铜态。实验经改进后使用催化量的醋酸铜,反应中产生的亚铜盐可不断被硝酸铵重新氧化成铜盐,硝酸本身被还原为亚硝酸铵,后者在反应条件下分解为氮气和水。改进后的方法在不延长反应时间的情况下可明显节约试剂,且不影响产率及产物纯度。

三.三氯化铁氧化法。避免常用的硝酸氧化法中产生有毒的氮的氧化物,而且收率高、质量好、操作方便、安全。

(2)本实验中,加入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冰醋酸既作为一个溶剂,也作为一个酸性介质提供者。 ① 三氯化铁在酸性介质中能够发挥最强的氧化性。

② 三氯化铁极易水解,如果不在酸性介质中会水解为氢氧化物,无法发挥氧化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单尚,强根荣,金红卫.新编基础化学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98,1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hi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