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水本生态学复习题1.doc-1

更新时间:2024-06-21 14: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1、生态对策: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叫生态对策。

2、补偿点: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恰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这时的光辐射强度叫补偿点。 3、生态幅:又称生态价,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及生态因子最高或最低之间的范围。 4、牧食链:以活的生物为食,即从绿色植物开始经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如小球藻——轮虫——鱼苗——乌鳢。

5、原生演替:以水声群落为例,水声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生的水体开始就成为原生演替。 生物量:指水体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有机质的重量。 生态位: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或作用。

鱼产力:指水体在不施肥、不投饵、指依靠天然饵料的条件下,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后,在生物群落的结构上和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通常处于相对未定的平衡状态。

种群:指栖息在一定范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它和生物种内的一个生物学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态和生理学特性。

1、什么是r-选择?这类生物有哪些特征?

r-选择:这类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环境所能负载的最高负荷量-K值。一般保持在“S”型生长曲线的上升段。

特点:这类生物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但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它们适应于不稳定的生活环境。 2、什么是k-选择?这类生物有哪些特征?

K-选择(K-selected):它们的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K值周围;

特点:这类生物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持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但一般扩散能力也较低。它们适应于稳定的生活环境。 3、简述生态平衡的标志及其表现。

生态平衡时群落与生境融洽,能量流动和物质虚幻较长时间的保持平衡状态,其他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恒定,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并具有典型的食物链关系和符合能量流动规律的金字塔营养阶梯。。

标志:生态平衡是群落长期生态适应的结果。 4、水域生态系统有哪两种基本群落?生物组成。

有水层区、水底区。水层区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和各种浮游性微生物。水底区包括沿岸水生植物、低生藻类 低栖动物、各种低生微生物 5、!!简述高斯原理的基本内容

两个生态要求有差异的种群可以共存,而生态要求越接近的两个种群,竞争程度越紧张,终将有一个较弱的种群被排斥掉。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地共存,这就是高斯原理,又称竞争排斥原理

6、种群间相互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种间关系表现在营养关系上,有竞争与中立,捕食与寄生,共生互利与原始合作,偏利和偏害。 7、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1、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水、气体、无机盐、太阳辐射。 2、生产者,指自养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3、消费者,指异养生物,包括草食、肉食动物 4、分解者,也称还原者。 8、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具有一定的外貌。3、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4、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5、具有一定的结构。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一定的时间分布,8、具有一定的边界特征。

9、养鱼池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1

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1、面积小、水浅、易受天气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非生物环境的变化较大。

2、生物群落不是自然发展起来的,主要在人类的支配和影响下形成,种类组成趋于单纯化,种间的相互适应能力一般较差,优势种突出。

3、生产者几乎全部由浮游植物组成,大型消费者中鱼类都是人工放养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大多数具有保护性界沟,易于扩布,世代短,繁殖快,生态辐广的重种类组成。

4、初级生产力高,外来有机质量大,食物链短、鱼产力高。

5、由于生境一边和群落组成的简单化,降低了系统本身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10、、具有空间结构2、具有时间变化3、具有自动调节功能4、是开放系统 11、水中溶解有机质有哪些生态作用?

(1)作为动物的食物:溶解有机质可作为水生动物的辅助食物。鱼类也能进行渗透营养,吸收氨基酸,一般通过鳃和体表渗透。 (2)作为藻类的营养 。

(3)分解矿化后为水中营养盐类的主要来源。

(4)对生物有抑制和毒害作用:小三毛金藻的代谢产物中含有鱼毒素,可使鱼贝类致死。小球藻栅藻分泌一种抗生素抑制大型蚤滤食和生长。溶解有机物的毒性和鱼本身的代谢产物对鱼生长不利,此时,加注新水,鱼类生长迅速。

(5)螯合作用:有些溶解有机质对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

(6)化学信息:溶解有机质可作为化学信息,影响水生生物的行为,如辨别食物。

(7)耗氧产毒气:溶解有机质过多,分解时消耗大量氧并产生CO、H2S、NH3、沼气等,可引起生物大量死亡。

1、种群的主要特征:(1)空间分布(2)数量增长(3)遗传结构

2、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种群出生率高低决定于(繁殖方式)、(生殖量)、(生殖率)、(发育速度)。 4、生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5、生物群落一般由(植物)(动物)(微生物)所组成。

6、异养生物对物质改造和能量的传递主要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7、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生境环境)组成。 8、种群生长,各种生物不同,但按其变动曲线可以分为 j 和 s 两种基本类型。 9、食物网主要有(食物链)(腐质链)和渗透营养,其中渗透营养是一种特殊的食物链。 10、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划分为(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11、生物群落按其生物按功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 12、信息联系有(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这样几种方式。 13、养鱼池是(人工)生态系统,其中(纬度度)((水肥度)(管理方式)等几个方面对生产力有影响。

3、简答题:

(1)简述自养型养殖系统和异养型养殖系统的特征。

自养型养殖系统:以太阳辐射能为驱动能源,利用水中的营养物(无机盐、浮游生物)生产产品(如海带养殖),它们的生产过程会减少水体的营养负荷,延缓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异养型养殖系统:主要以人工饲料为主要能量来源(如对虾和鲑鱼网箱养殖),养殖过程中向临近水域排放大量污染物质,加速了沿岸海域的富营养化过程。 (2)养殖水域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1、养殖生物的个体生态学2、养殖水域环境的管理3、养殖水域系统生态学4、养殖生产活动与养殖水域环境的相互作用

1、海洋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影响(1)有机物、营养物 (2)有害水华 (3)石油 (4)重金属等 2、水产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 (1)营养物的排放(2)化学药物(3)养殖鱼类的逃逸(4)红树林的破坏

2

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4、判断题:(1)世界水产业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捕捞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低,养殖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高。

第一章 个体生态学

1、个体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及栖息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的科学。

2、生态因子: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一种或某几种生命有机体的任何部分或条件称为生态因子。 3、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4、水污染是指任何带进水体的物质能使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以致破坏接受系统中生命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水体中的无生命有机质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三类 。 三、问答题:

1简述水体的降氨措施有哪些?

水体降氨措施:除了水体的生物自净作用、开增氧机或化学增氧可降氨外,目前应用于水体降氨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利用微生物净化氨(2)移植或接种水生植物(3)人造水藻 (4)杀灭水蚤 (5)换注新水 (6)斜发沸石

2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生态作用? 水中悬浮物起着双重的生态作用:

1、有利作用:由水生生物死体或其代谢产物形成的腐质是水生动物重要的食物源泉之一,悬浮腐质量常常决定着浮游动物的产量,沉积水底的腐屑叉是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底栖动物的主要食物。腐质经过细菌的分解作用又可丰富水中氮、磷等生源物质的浓度,从而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因而在良好的其他条件下,有机悬浮物可促进水体生产力的提高。 2、不利作用

(1)水中悬浮物过多,将急剧降低水的透明度,抑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恶化溶氧状况。

(2)悬浮物直接和浮游生物或鱼类相摩擦,对生物会造成机械损伤;在流水水体,泥砂等无机悬浮物还冲 击和刮走附着生物。

(3)水中悬浮物过多还易堵塞滤食性动物的滤食器官,恶化其营养条件。

(4)较粗的悬浮质粒特别是泥砂等很易沉淀,大量悬浮物沉淀水底时可将底栖动物淹埋而导致大量死亡。 (5)改变生物组成。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

2、种群的数量取决于出生与死亡,迁入和迁出两组对立的过程。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则是种群减少的原因。 2、填空:

(1)种群密度可以用(个体数)、(生物量)、(有机质千重或能量)等来表示。 (2)种群中个体的空间分布一般可分成群分布、成团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三种。 (3)种群中各年龄组比率能决定现有(繁殖状况),并能预示(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4)种群中的个体可分成三个生态时期:繁殖前期、 繁殖期、繁殖后期。

(5)一般用(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来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来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 (6)种群的年龄锥体一般有三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衰退型种群)。 (8)种群的数量变动是环境因素和 种群适应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9)种群的变动和稳定性与物种的 生态对策,即所谓的r-对策和 k_—对策有关。

(10)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各种生物都具有其独特的出生率、 寿命 、 形态大小、存活率等生态特征。 3、简答题:

(2)简述动物集群的生态学效应和生态学意义。 同一种动物在一起生活所产生的有利作用称为集群效应 集群的生态学意义:

3

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①集群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

②集群有利于共同防御敌害,共同警戒,分工协作,共同逃离或混乱效应和共同防御敌害;

③改变小生境,如越冬鲤鱼的集群减少散热,蜜蜂冬季肌肉颤抖加热升温,夏季运水煽翼降温,40℃降到36℃;

④有利于某些动物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机会,取长补短; ⑤促进繁殖,利于求偶、交配、产仔和育幼。

4、判断题:(1)种群的数量变化不是环境因素单方面作用的结果;各种生物都形成了按照环境变化而调节的内源性反馈机制。

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

1、所谓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

1、生物群落是“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格局”,“它是一个结构单元”,“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

2、在群落演替的顺序中,最先出现先驱群落,经过过渡群落而发展到相对稳定的最高阶段,称为顶极群落。顶极群落的相对稳定性是在群落内部、群落与环境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环境条件中有所改变,或偶然的自然灾害,顶极群落也将随之有所改变。

3、生产者是指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光合细菌及化能合成细菌。

3 、什么叫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7、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群落的物种数,二是指各物种的个体数和分布格局。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1、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1935)首先提出的。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

第五章 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1、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大大低于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的平均生产力约为陆地的1/5。 2、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1、非生物组分有3-4个自然体 2、有垂直分层,而陆地不明显。

3、非生物组分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陆地生态系统。陆地光照调节较稳定,光照条件差,样状况也差。 4、活动性大。

5、有固着的动物和浮游生物。

3、我国近海主要的经济鱼类是大黄鱼、黄鱼、带鱼、墨鱼(软体动物)“四大海鱼”。 4、河流是一定区域内由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地表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5、水系:流域内大小河流交汇形成的树枝状或网状结构,也叫河网。

第六章 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物质循环一般分为三类循环,即水循环、气体型和沉积型的生物地化循环。

碳、氮等元素,主要的贮库是大气,并在大气中以气态出现,属气体型循环。磷、硫等的主要贮库是土壤、沉积物、地壳,属于沉积型循环。

2、天然水体中除活的有机体外,还含有大量死有机质。 有机质以3种形式存在:

(1) 颗粒有机质(POM)(2) 胶态有机质(3) 溶解有机质(DOM) 3、腐质:所有形式的死有机质加上其附生的微生物统称腐质。 @、天然水体水中有机质以哪几种形式存在?

1、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氮循环可能是最复杂的一个循环。

2、大气中的游离氮,只能被某些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和藻类所利用,而其他所有的生物是不能利用的。(判断题)

4

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3、自然界的固氮菌分为两个类群:共生固氮菌(根瘤菌),自生固氮菌(如巴氏梭菌、褐色球菌)。 4、自然界只存在化合状态的磷,并且主要贮存在磷酸盐岩、鸟粪沉积物和骨化石沉积物中。 5、在水体氮的内循环中的四种反应形式是什么?

(一)氨化作用——有机氮转化为氨 (二)硝化作用——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 (三)无机氮同化为有机氮 (四)一种形式的有机氮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有机氮

6、由于磷的不完全循环,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淡水水域都严重缺磷,以致磷成为其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一旦大量的磷进入水体后,往往会引起浮游植物的迅猛生长而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 7、从陆地上看,凡是水的循环越活跃的地方,生命的活动就越活跃

第七章 生物生产力和水体渔业生产力

1、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收获量法、黑白屏测算法、14C同位素示踪法、叶绿素法 2、决定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

自养生物的现存量及其组成、光照、营养盐类、水温、水的运动及动物摄食。 3、水库的初级生产力通常低于同样营养类型的湖泊水平; 水库的外源性有机质量通常远高于自生初级产量。 4、决定水体渔产力的各项因素:

(一)集水区状况 (二)水体形态 (三)气候和水文条件 (四)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5、什么是鱼产力和鱼产潜力?

鱼产力是水体在不施肥、不投饵,只依靠天然饵料的条件下,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2、淡水水体的生物生产有哪些特点?

1、水体生物生产力实质是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来有机质的能量在生态系个营养级的转化和循环的结果。

2、湖泊生产力主要来自初级产量,外来有机质仅起次要作用。 3、浮游植物毛产量和水柱呼吸量的比可以反映外来有机质的作用。

进入生态系的能量沿牧食链和腐质链流动,外来和内生的能量越多,进入腐质链的比例也越大,虽进入腐质链的能量总大于牧食链,但是提供的鱼产力不一定也大。

3、养鱼池中,鱼类的生产过程沿着哪3个能流方向进行流动? 4、水体渔产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各因素的作用如何?

第八章 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1、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一般指由于水中氮磷等生源物质的不断增加,水域生物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2、试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和防止措施。 1、营养物质2、湖盆形态3、生物群落

3、判断题:(1)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营养物质增加引起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磷,其次是氮。 4、填空题:

(1)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一般是指由于水中 氮磷 等生源物质增加,水生植物特别是 浮游植物 大量繁殖引起水华或赤潮、溶解氧下降的现象。

1、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海洋或近岸海水养殖水体中某些微笑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增殖而引起海水变色并

5

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使海洋动物受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2、简述赤潮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判断题:(1)发生赤潮时只有一种赤潮生物占绝对优势的,称为单相型赤潮。 4、填空题:

(1)据国内外的报道,最常见的赤潮生物有 甲藻属 、 硅藻属 、 蓝藻属几个属。

1、什么是水污染?

2、简述水污染的指标有哪些?

1、固体物质2、有机污染物3、有毒物质4、酸碱性5、生物指标 3、水生动物吸收污染物的方式、途径有哪些?

1、较小的动物个体或处于食物链底部低营养级的生物,直接从水中吸收污染物 2、同一种动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吸收途径也不一样。

3、在急性污染的条件下,动物从水中吸收也是比较重要的途径,在慢性污染的条件下,取食一般较为重要。

4、什么叫生物富集?

指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等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6、什么叫生物降解?

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对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矿化作用的过程。

8、判断题:(1)水生微生物和浮游植物主要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而沉水植物既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又利用底泥中的污染物。

(2)生物体内凡是能和污染物形成不稳定结合物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量。 9、填空题:(1)水体污染中生物污染物主要指 病原微生物 、 寄生虫、 藻类。

(2)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 城市污水排放 、 水土流失、 水产和水禽养殖和其他人为活动的影响。(3)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包括 物理、 化学和 生物三大类。(4)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动物体内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污染物通过动物的 体表 、 鳃 和 肠道吸收进入动物体内。

(5)微生物对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生化分解,通过 矿化作用和 转化作用 形成无机物。

6

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使海洋动物受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2、简述赤潮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判断题:(1)发生赤潮时只有一种赤潮生物占绝对优势的,称为单相型赤潮。 4、填空题:

(1)据国内外的报道,最常见的赤潮生物有 甲藻属 、 硅藻属 、 蓝藻属几个属。

1、什么是水污染?

2、简述水污染的指标有哪些?

1、固体物质2、有机污染物3、有毒物质4、酸碱性5、生物指标 3、水生动物吸收污染物的方式、途径有哪些?

1、较小的动物个体或处于食物链底部低营养级的生物,直接从水中吸收污染物 2、同一种动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吸收途径也不一样。

3、在急性污染的条件下,动物从水中吸收也是比较重要的途径,在慢性污染的条件下,取食一般较为重要。

4、什么叫生物富集?

指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等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6、什么叫生物降解?

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对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矿化作用的过程。

8、判断题:(1)水生微生物和浮游植物主要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而沉水植物既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又利用底泥中的污染物。

(2)生物体内凡是能和污染物形成不稳定结合物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量。 9、填空题:(1)水体污染中生物污染物主要指 病原微生物 、 寄生虫、 藻类。

(2)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 城市污水排放 、 水土流失、 水产和水禽养殖和其他人为活动的影响。(3)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包括 物理、 化学和 生物三大类。(4)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动物体内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污染物通过动物的 体表 、 鳃 和 肠道吸收进入动物体内。

(5)微生物对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生化分解,通过 矿化作用和 转化作用 形成无机物。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h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