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11 20:1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机构庞

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所以我国进行机构改革就是要清除这些弊端,使政府走向精干、廉洁、

务实、高效,并且符合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

基本方向,着实解决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

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

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但是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不利 (一) 政府内在动力不足

机构改革是政府自上而下发动的自我革命,是一

次权力、利益的再分配,是政府领导体制、管理运行机

制的再调整,牵涉到机关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府机构改革需要一定的动力支

持,否则,可能半途而废。而政府的内部动力又是最为

重要的。从现实情况看,这也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最

缺乏的。公务员对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官僚主义

严重等弊端所造成的危害性往往缺乏深刻的认识,使

得一部分公务员对政府机构改革缺乏强烈的紧迫感,

对即将进行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更是抱有观望、怀疑、

困惑甚至抵制的态度。他们相当一部分人对政府机构

改革的心理承受力不足。尽管机关

工作人员工资不算太高,但福利待遇比较优厚,生活比

较舒服安定,社会地位较高,一下子从“官”降到“民”,一下子要断粮,自找出路,其失落 感便不可避免。此外,他们还存在着角色转换的障碍。

绝大多数公务员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工

作环境,如有可能,还是愿意呆在政府机关工作。同

时,政府机关有着自身相对独立的利益,由于政府机关天然的自我扩张、追求自我利益 的冲动,使机构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

。(二) 当前经济环境的压力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上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态

势,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第

三产业的容量不大,因此失业率将会进一步升高。再

加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覆盖面过于狭小,无法对失

业者提供长期的生活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

机关的人员分流太多,对劳动就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

霜。特别是内地有些地方,经济本来欠发达,就业的空

间狭窄,从机关中分流出来的工作人员,要实现再就业

相当困难。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在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投融资体制、流通体制、外贸体制、

财税体制的改革潜藏着各种难以预料的复杂情况,旧

体制的衰落、消亡,新体制的诞生、成长,需要经过一系

列阵痛和多次反复。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市场的发

育完善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就决定着机构改

革、政府职能转变有一个逐渐转轨的过程,受到经济体

制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也决定人员分流的数

目不能过高。

(三) 社会自治力发展的制约

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这已

成为一种共识,但是转变职能受环境因素制约,即政府在“让渡”管理权限和

职能过程中,不能不受到社会接纳能力的制约。政府

放权和退却的程度以社会质量的高低为限度,否则,政

府收权的呼声会再度高涨。所谓社会质量,是指社会

自身的各种因素进行自我组织、自行运作、自我发展和

自我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其中市场质量是社会质量的

一个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质量和社

会质量虽有大幅度提升,但远未达到这样的水平:政府

可以放手让市场和社会来管理自身的事务。这时,政

府一厢情愿地把一些政府职能让渡出去,便会造成政

府不再管而社会无能为力的局面,诱发社会经济领域内大量的失范、无序。当各种混 乱、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危及社会安定时,政

府就不得不出面加强管理,结果导致机构、人员回复原

貌,机构改革中断。

深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科学规范政府部门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同时,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科学界定部门职能分工,使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不断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新形

势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只有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才能实现。改革政府机构、创立新的行政体制,是顺应民主、反映民情的需要,是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需要,是为更加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提供新的动力的需要。有的同志提出,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实行精兵简政,是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下放权力,又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基层和群众积极性的重大举措;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也是加强廉政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有的学者认为,机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保证,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有的学者认为,机构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改革,有利于提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篇二: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

(一九九九年一月五日)

进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当前,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取得了重大成果,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这不仅有利于同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保证政令畅通,而且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为此,现就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地方机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目前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宏观环境的限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虽经多次改革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能形成科学决策的投资体制,容易造成责任不清和决策失误,难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政事、政社不分,一些应由社会自我管理或主要由社会中介组织和事业单位解决的问题,也由政府部门包揽起来,把过多的社会责任和矛盾集中在政府身上。

三是政府部门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部门权力利益化的倾向,造成一些部门、地区、行业之间的分割和封锁,加剧了部门、行业和地方的保护主义,阻碍了公平竞争和市场体系的培育、发展。

四是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庞大,职责交叉,人员臃肿、结构不合理,财政负担沉重,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的财政更是难以为继。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不仅滋生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助长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影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且直接妨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下决心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实现上述改革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把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权真正交给企业,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与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精兵简政,裁减冗员,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条块以及行政层级之间的关系。界定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按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结合地方各级政府行政管理和地域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人力资源状况,制定具体方案,进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在实践中补充完善。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逐步由行政手段管理转向依法管理;加强机构编制的管理监督,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

三、职能转变和部门调整。

省一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区域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区域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打破地区、条块分割;政府机关不再办经济实体,已经办的要限期脱钩,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国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主管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切实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改组;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与协调。调整省级政府机构设置,建立与国务院机构框架大体协调的省级政府组织结构。

1.需要加强的部门。省级政府综合经济部门要强化区域经济调节职能,发展

计划、经济贸易以及财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区域调节与管理,保证国家宏观调控顺利进行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全国大中城市所设的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逐步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环境保护部门领导管理体制改为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为主。将药政、药检和药品生产流通监管职能集中起来,组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农业、水利、林业行政管理部门保持基本稳定,林业部门的职能要转到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上来,封山育林、种草种树,扩大林草植被,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林业资源较少的省(自治区)可将林业部门与农业或环保部门合设。

2.不再保留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不再设置工业、商业、物资管理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其政府职能并入经贸部门。行政性公司按照政企分开、公平竞争、自主经营的要求进行改组。省级政府对国有重点企业的监管,可以采取派出代表参加监事会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派出稽察特派员的方式进行监管。

水产(海洋水产)、畜牧、农垦、农机等机构改建为经济服务实体,实行政企分开,其政府职能并入有关部门。

3.需要调整的部门。有条件的省(直辖市)组建信息产业机构,按照设计、生产、开发、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防止重复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四、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

省级政府工作部门分为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省级政府组成部门的设置应与国务院组成部门基本对口,以利于工作的衔接。地方各级政府一般不设置与国务院办事机构对应的机构和部门管理的机构。国防动员的办事机构设置由省一级政府在制定地方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时通盘考虑。

将省、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由现有的五十三个左右(含委、厅管理机构)精简为四十个左右,经济不发达、人口较少的省(自治区)精简为三十个左右;直辖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六十一个左右(含委、厅管理机构)精简为四十五个左右。 省(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一般称委、厅,直辖市称委、局,直属机构一般称局。省级政府机关人员编制精简幅度原则上参照国务院精简比例进行,逐步、分期达

到精简一半左右,新组建的重庆市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1.坚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方针。这次地方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机构变化较大、人员调整较多的一次,加上下岗职工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去年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水灾,今年又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和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所以,保证安定团结尤为重要。必须注意把机构改革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大的震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人员妥善安排,国有财产不流失,工作正常运转。

2.注意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确保中央政府政令畅通。这次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在各部门主要职责的界定中,把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职责切实下放给地方。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省一级政府,要注意进行配套改革,使各项职责切实得到落实。凡属于省一级政府的职权,要在确定省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中予以明确;凡属于市、县政府的职权,要交给市、县。

3.(略)

4.结合实际,做好人员分流工作。基本要求是: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人员分流的具体途径和办法。人员分流的时间,可用三年左右;贫困、边远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适当延长。通过人员分流,优化机关公务员队伍和基层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5.切实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地方各级政府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行政运行制度,规范行政领导职权,避免扯皮推诿,严格行政纪律,监察失职渎职行为。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忠于职守,勤政廉政。

6.在改革的同时加强管理,逐步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为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巩固改革成果,各地要建立机构编制管理预算约束机制和监督惩处制度,加大管理的力度和权威性。凡违反规定擅自设立机构、自行增加编制、超编进人、超配领导职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管理权限从严查处。

机构改革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涉及部门权力和干部的切身利益,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方案,按程序报批后,认真组织实施,保证机构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注释

〔1〕这个文件在收入本书时作了删略。

篇三: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创新之路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创新之路

摘要:政府机构改革跌宕起伏,随着大部制改革在中央政府的基本完成,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困境逐渐凸现出来,至今仍处于初始阶段。为破解地方政府改革难题,以佛山市顺德区政府改革为例,归纳总结出了以“合署式行政”为特征的顺德区改革模式。希望通过对顺德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研究,能够对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合署式行政、大部制、地方政府改革

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

所谓大部门体制,是指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到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目前,中央层面的大部制改革已基本完成,但地方层面上的改革,却迟迟没有大范围推进,究其原因,首先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问题。造成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缺位,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低,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回应性差等问题凸显。其次是地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分流问题,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而分流人员却成为地方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再次是地方大部制改革理论研究层面的欠缺。地方改革的成功实践案例少,理论研究滞后,都严重影响了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最后是权责在地方党政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也是制约改革开展的瓶颈。世界银行1997年度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指出:“地方政府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这种发展能否持续下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追求集体目标上,地方政府对变革的影响、推动和调节方面的潜力是无可比拟的。”因此,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道路和模式,为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实践作参考已迫在眉睫。

二、顺德区合署式行政的实践

所谓合署式行政,是指将党群机关和政府机关相似相近的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统一到一个部门办理,并由单一领导指挥协调,且工作人员在同一地点办公的行政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地方政府权力格局的变更与调整,是地方政府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部隶属佛山市,总面积约806平方公里,2005年户籍人口115万。按照《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设计,顺德区机构改革将政府划分成了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

在决策领导层面上,顺德区成立了五套领导班子,分别是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虽然在部门上未作调整,但是在人员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he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