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地理期末复习
更新时间:2023-11-22 05: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大学中国地理题库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国地理复习
概念:
1通常用干燥度(K)表示地区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 干燥度是年潜的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以干燥度为标志 由南至北分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4个地带
2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和人类因素驱动下。土地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草化、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污染等土地退化过程
3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引起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或水蚀导致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无力、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自然植被长期衰退。 4土地侵蚀是在水力、风力、冻融力和重力等自然力以及人类活动力的作用下土壤及其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5土地盐渍化,也称“盐碱化”是指在特定气候、水文、地质及突然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及人为引水灌溉不当,所引起的土壤盐化与碱化的过程,主要是土地质量的退化。
6土地盐化的成因是指成土母质中可溶性盐分,随水搬运至排水不畅的低平地段,在蒸发作用下累计地表,使土地产生盐化。 7土地碱化的成因是指土壤胶体从溶液中吸附钠离子的过程。 草地退化是指天然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草群高度降低、覆盖度降低和生产力下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失调的生态恶化的过程 中国的土地退化,以土壤侵蚀最为普遍,其次是草地退化
8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载体和灾情4个要素组成
9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物质文化圈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但不是这些要素的简单叠加,而体现在地球表层过程中一系列具有耗散特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
与价值流动的过程。
10致灾因子是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包括自然、人为和环境3个系统
11承载体是灾害的承受者,包括人类本身及生命线系统,各种建筑物及生产系统,以及各种自然资源
12灾情是指在一定的孕灾环境和承载体条件下,因灾导致某个区域内、一定时期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资源和环境受损甚至破环的情况 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1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再次频繁 2自然灾害灾情严重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
13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异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载体的分布
中国的水灾包括洪水和涝渍两种主要类型
14洪水是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引泛滥导致损失的灾害类型
15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所导致损失的灾害类型,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洼地。
16地震是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所引起的震动
17中国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新疆和华北等地区。地震引发滑坡、台风、海啸 灾害现象。
18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型漩涡,依其强度,可以分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台风灾害的发生,具有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群灾性显著和承载强度大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重大台风灾害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形成台风—暴雨灾害链。中国台灾主要在广大沿海
地区。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集度高,是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西北太平洋台风三条路径:一为西行进入南海,二为在海上转向北上,三为西北移动登陆大陆。
19旱灾,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而导致损失的灾害,是世界上影响面积最广、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灾害类型
20旱灾分为1农(牧)业灾害 2城市缺水灾害。旱灾具有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21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所致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发生在沙漠及其邻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尘暴的形成需要强风、沙源和热力不稳定3个基本条件
22雪灾,是由于大量的降雪与积雪,对牧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一种气象灾害
雪灾分为积雪、暴风雪、其他雪灾(雪崩、溜山雪、风吹雪等)雪灾三大分布区:青藏高原、北疆、内蒙和东北一带
23冰雹灾害,是由于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小,时间也短,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给人类生活带来不便和经济损失。
24崩塌流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统称,是岩石圈在各种应力相互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各种形式释放,导致高低起伏的地表在重力作用下和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灾害。 风暴潮灾害,是指由强烈大风扰动而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是海水漫溢上陆地而酿成灾害的现象。
25生物灾害,是指因病菌、害虫、杂草、鼠害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或流行,严重破坏种植业、放牧业、养殖业和林业的灾害,包括病害、虫害、鼠害、草害四种,农作物病虫灾害是生物
灾害的一种主要类型。
26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型生物,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集聚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27土地利用是人类为获取所需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
28地理覆盖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状态,植被和土壤是其主要的组成要素
29生物多样性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总称。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
30地理工程是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额一种工程行为,通常包括生态工程、环境保护工程、防灾减灾工程、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等。
概要:
中国四极—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 53.5°N 南海的曾母暗沙 3.9°N 南北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帕米尔高原东缘73°E附近 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E附近
中国位于亚洲中东部 东亚国家与14国家相邻接,东北与朝鲜 北与蒙古、俄罗斯 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布尔吉斯斯坦、塔尔克斯坦,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连,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连接。隔海相望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东起挥春、经 满洲里 跨境—俄罗斯、到荷兰的鹿特丹。第二条 江苏连云港 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到荷兰的鹿特丹。
中国的疆域和国土:1疆域: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海域由北至南:渤海、黄海、东海及台
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海区。台湾岛 海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最东的岛屿。南沙群岛(最南)
中国可划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带6个气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台湾岛的南部、雷州半岛的北端及云南的南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也是南北方的分界线。
中国农业生产三大地域9个大区的基本特点:东部地域 中部地域西部地域 东北区 黄淮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南地区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黄土高原区 西南区 甘新区 青藏区 中国水稻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区 北方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三江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分布较散。
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中国以冬小麦为主,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小麦的主产区 河南、山东。 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区,形成东北—华北—西南的分布地带(河南、山东、四川、黑龙江、江苏、湖南、安徽为产粮大省)
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广泛,集中与分散并存。
中国畜牧业区域划分为农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城郊畜牧业
畜种优势产业带:1生猪产业带 2肉牛产业带 3肉羊产业带4奶牛产业带 5家畜产业带
简答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 世界人口大国 2世界自然资源大国 3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1经济总量居世界前10位 2近十年经济平均增长率居世界首位 3世界农业和工业生产大国 4人均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季风气候基本特征和环流特征:1大陆性季风显著 2大陆性强
3雨热同期 环流特征?
气温时空分布特征1冬寒冷夏暖热 2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3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
中国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1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3降水变率大
中国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 :1中国的土地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藏东南边缘以东以南地区。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区与南方山地丘陵区 3草地分布于中西部,寒温带与中温带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即大致在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一线以南的地区 4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的分布与人孔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也与耕地的分布趋势一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利用驱动力主要表现:1西部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的共同驱动,即生存型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2东部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的共同驱动,即最优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
早第三纪、晚第三纪中国景观格局:1燕山运动结束后,中国大陆处于相对宁静阶段,经长期侵蚀和堆积,古近纪准平原面发育广泛。2新近纪(晚第三纪)地壳发生强烈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经过两个强烈的活动期,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全新世气候波动与地理景观格局变化:1进入全新世,全球处在气温升高的时期,北半球森林带北移,随着并盖融化,海面升高。2全新世时期人类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变最为突出的是农业进化过程,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演变
中国人口总量特征和结构特征:人口总量特征:1人口基数大 2人口波动上升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出生率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1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性别和年龄是人口的两大自然属性)
人口的结构的特征:一:人口自然构成:1性别结构不均衡 2人口结构进入成年型 二 :人口社会构成:1增长较快的少数民族人口 2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且地域发展不均衡 三 人口就业与地域构成:1从业人口增长快,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显著 2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
中国人口分布于迁移:1不均匀的人口分布 2活跃的人口迁移与流动(3大人口迁移圈:1广东圈 2华东圈 3华北—东北圈。四川、湖南、安徽、湖北、河南、江西为主要的人口输出地。民工潮是由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当地非农业就业机会较少的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大规模流动的现象。)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及其时空格局变化:一 人口密度分布:1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沿江两岸、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台湾岛西部沿海平原为人口相对密集区,广大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盆地则为人口极为稀疏地区黑龙江的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人口分界线“胡焕庸人口线 2西部稀疏区空间范围动态变化不大,而东部人口相对稠密区有明显的空间扩大,即人口高密度区在增加。
二 人口密度时空格局变化:1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 2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地和高原人口稀少 3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4人口密度增加与耕地分布、城镇发展直接相关 胡焕庸中国人口分布界限的地理意义:1“胡线”的自然地理意义 2“胡线”的人口分界线的变化 3“胡线”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 1东半部汉族聚居、西半部少数民族集中 2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3汉族聚居于平原和丘陵、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山地和高原 4城镇人口的民族构成比乡村复杂
中国城镇化的地域发展特点:1突出重点,积极发展,以星罗棋布大的小城镇为农村城镇化提供更广阔的环境空间 2推动不同规模
城镇连绵区的协调发展,形成了全国城镇化的骨干和龙头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2总量大,人均量少 3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4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5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1分布不均匀,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性差 2区域自然资源组合差异明显,与经济区关系密切
核能的优越性:1核能的能量密度大,可以节省大量的耗竭性化石能源,极大的减轻了运输量 2核能的地区适应性强 3清洁,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性能有利于保护环境 (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广东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广东深圳的岭澳核电站,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
中国人类遗产资源的类型: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类遗产资源的分布及特点:1具有自然与文化遗产双结合的特点2名产是许多文化遗产的载体和策源地
人类遗产资源面临的问题:1自然灾害和自然侵蚀 2非法开采和狩猎3战争和冲突4城镇化与土地利用5水坝项目和水电站建设
地理多样性对遗产资源的影响。一 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与人类遗产资源的关系 二 山地与人类遗产资源的关系1立体的山地是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地。2山地的地质特征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3山地的地形复杂程度也于遗产周围环境的社会关系有关4山地也是多元文化的发生地,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人文价值的遗产地5山地地貌的发杂组合海产生了大量的风水文化 三 平原与 人类遗产资源的关系;1帝王历史纪念地 2儒家发祥地 3园林景观
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1发生学的原则 2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3区域共轭性原则 4应用性原则
自然区划的基本方法与途径:1地理相关法 2主导标志法3聚类分
析法4遥感分析法5自上而下区分与自下而上合并
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1纬度地带性 2精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3三维地带性
三大自然特区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 行政区划的原则1政治原则2经济原则3民族原则4自然—生态原则
综合农业区划的理论与方法:
一 基础理论:1自然区划分异 2农业劳动区域分工3农业生态经济
二区划的方法:1定性分析分区法 2定量分区法
农村经济区划的原则和依据:1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实力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2资源潜力与经济结构的相似性3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的相似性4区位相关性与行政区界的相对完整性
基于实证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原则:1中心城市原则2联系方向原则3腹地原则4可达性原则5过度界线原则
中国城市经济区划的实证分析方法:1城市中心性的确定2人流、物流、信息流联系及腹地分析3核心区腹地范围研究
经济区划的原则:1经济原则2生态原则3社会原则
土地退化的基本特征1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发展快 2类型组合的地域差异大3危害严重(1土地退化家具土地资源短缺,影响粮食安全2土地退化家具自然灾害,影响生态安全3土地退化影响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全4土地退化降低固碳能力,加剧气候暖干化
其中以青藏高原以东、阴山以南的二级阶梯区域,水土流失分布最为集中,也最为严重。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过程:1阶级状地势和多山的地貌,通过坡度,坡长、沟壑密度倾斜侵蚀面对水土流失产生作用 2不稳定的降雨3人为原因人口的增长快带来的土地开发压力大造成的滥砍、滥伐、
滥垦、滥牧、滥
过程1黄土丘陵水土流失过程 2红土丘陵水土流失过程 3紫色土丘陵水土流失过程4黑土丘陵水土流失过程5岩溶丘陵水土流失过程
水土流失的区域影响1造成土地生产力的降低和丧失,使农业可持续条件丧失2水土再分配使江河淤积、洪水泛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使经济损失、社会失稳 沙漠化的成因与类型:
成因1频繁的、超过临界气沙风的风力条件及其与干旱季节在时空分布的一致性,是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2以松散的沙质为主的地表组成物质,为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沙源,是沙漠化的物质基础3降水量的不足和不稳定,构成了区域生态的脆弱性。4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地表失去植被保护,产生风蚀破口,是加速风蚀沙化的诱导因素。
类型:沙丘前移、沙丘活化、古沙翻新、就地起沙4种。它们代表了干旱区沙漠边缘绿洲区域、半干旱沙地区和伏沙地区、沙黄土地区的沙漠化形成与过程。P293
沙漠化的区域影响:1在沙漠化土地分布地区,由于植被覆盖度稀少或丧失,沙化地表的发射能力加大,导致气候干旱。2沙漠化过程破坏了土地资源的支持系统,使得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衰退或丧失,直接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发展,家中贫困程度,甚至出现生态移民3以风沙活动为标志的沙漠化,压埋、风蚀、填塞耕地、草地以及交通道路、房屋、水利和工矿设施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4在沙漠化地区,由于受强劲的西北气流和高空西风气流的控制,形成了沙尘天气和沙尘暴,给邻近的下风地区提供了沙尘源。
草地退化的现状:分轻度、中毒、重度、极度4级.。
草地退化的总趋势水西部大于东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以风
蚀沙化为主,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干旱区表现出荒漠化趋势
草地退化的成因:1气候暖干化过程引发草地退化2过度放牧和开垦土地加速草地退化3载畜量与波动降水的不匹配加剧草地退化的过程 4长期干旱、风蚀、水蚀、沙尘暴、鼠害加剧了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的过程1温带草地植被逆行演替过程 2风蚀沙化—草地退化过程 3水土流失—草地退化过程4虫鼠害—草地退化过程P301
草地退化的区域影响:1草地退化导致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地畜牧业受损 2草地退化引起生态环境强烈恶化3草地退化导致草原学在频繁发生4草地退化使牧民收入减少和生存威胁的双重压力6草地退化导致生态资产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降低
土地盐渍化的现状:在中国,除滨海半湿润地区的 盐渍化土壤外,大致沿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一线以北的半干旱、干旱地区分布盐渍化土壤。可分为滨海、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等5个盐渍化集中分布区
区域土壤盐渍化的过程 1滨海海浸盐渍化过程区2东北草原—草甸盐渍化过程区 3黄淮海旱作—草甸盐渍化过程区4内蒙古高原草原盐渍化过程区5黄河中上游盐渍化过程区6甘新盐渍化过程区7青、新极端干旱盐渍化过程区8西藏高寒盐渍化过程区
土地盐渍化的成因: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蒸发大于降水2水文因素地下水位高、水质矿化度大3地形因素,低洼内涝、易于积盐4土壤因素,壤质与粉沙壤质土壤有助于土体毛细管的上升5沿海地区海潮的浸渍。(干旱缺水和蒸发强烈是最核心的自然驱动力)
人为因素:1不良的灌溉管理和灌溉技术2工程的不配套,妨碍了灌区径流排泄3排水不良,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不仅是造成内涝的原因,也是耕地发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4农业技术措施不当,其中不
合理的灌溉是最核心的人为驱动
盐渍化的区域影响:1土地盐渍化造成耕地和草地生产力的损失,主要影响北方和西部处在平原和相对低洼区域的经济2严重的盐渍化,使土地的利用率降低,荒地增多加剧了人地矛盾3土地盐渍化恶化土质并降低了生态环境安全4盐渍化土地与大风配合形成“白尘天气”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中国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1赤潮发生的频率呈上升趋势 2发生频率呈明显南高北低的区域性特征 3东海和南海的赤潮现象发生次数高
赤潮危害表现在三方面:渔业受损、生态系统被破坏、危害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中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为:1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污染2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 3经济结构与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的概况,中国典型的煤烟型污染。。
大气环境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对植物的危害 3对材料的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对农业、渔业的危害3对工业的影响
土地污染的危害1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 2对农作物质量的影响 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1森林过伐 2森林火灾3森林病虫害4造林方式及人工林品种单一化5环境污染6战争7栖息地丧失和碎裂化
荒漠生物多样性的特点:1贫乏性2古老性3独特性
荒漠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威胁:1掠夺式叫采和挖药使植物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濒危 2过度猎捕和破坏栖息地使不少动物濒危或灭绝3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农垦,一方面使许多野生植物资源直接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促使它们数量减少,有些趋于
灭绝4近年来石油和其他矿藏大规模勘探和开采,以及道路与城镇的建设,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给野生动、植物构成威胁5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上中游用水过度,造成下游依赖河水补给的大面积天然林和人工林衰退以致枯死。
中国湿地在世界珍稀水禽保护中的意义:1中国水禽种类丰富2中国湿地是东半球水禽的主要越冬地3中国湿地是世界水禽的重要繁殖地4中国湿地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途径的重要“中转站”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采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三种方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1)提供食物来源; (2)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
(3)为人类提供各种工业原料和能源;
(4)生物多样性保存了物种的遗传基因,为繁殖良种提供了遗传材料;
(5)生物多样性为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促进重要营养元素的物质循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正在阅读:
大学中国地理期末复习11-22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08-16
梧桐树作文450字07-11
第2章 质量管理体系05-24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风险评估05-28
欢乐的除夕作文450字06-16
备份属于 网络咨询 教育局分忧05-31
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7-2022)-目录 - 图文01-16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大总结01-22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中国
- 期末
- 复习
- 地理
-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