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更新时间:2023-09-26 13: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首先说明对进行创新教育内涵的理解及理解说明。从四个方面理解说明:①走出创造思维的困窘,将多元思路与一元思路融合;②走出创新基础松散的困窘,将单科知识与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③走出创造力失落的困窘,将知识灌输与能力发掘平衡起来,等同相待;④走出创新环境狭窄的困窘,将封闭体系和开发体系进行选择再从自己实践进行论证。

关键词:培养 创新思维 能力

21世纪已经来临,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的变化。走改革创新之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新的历史使命。为了探索教学中的创新路子,特提出自己的肤浅的几点看法。 一、对创新教育的内涵理解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或创造性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思维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现代教育教学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它是根据创造学所揭示的规律,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等有关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理想,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指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实践。

中学的创新教育仍然是传授前人的杰出成果,继承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不是马上让学生去创造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和新学说,而是进一步发挥教育的效益,为开发学生的新能力服务,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能力。学生的创造是属于个体性的创造,所作的练习尽管是解决前人早已解决的问题,但只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改组材料,

自行发现知识或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新的诠解,都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积累创造经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走向成熟造就台阶。今天的学生能够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东西,将来才可能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未来需要的富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必须依赖今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健康发展。

反思传统教育,大都是老师讲授例题,学生做习题,以“灌输式”和“填鸭式”向学生输入知识和各种信息。学生会背诵、会做题、会考试,虽然“学有所成”。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仔细琢磨个中缘由,主要是缺少创造能力的开发,核心是缺少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彻底改变这个状态,我认为必须走出四个困窘:走出创造思路的困窘,将多元思路与一元思路融合;走向创新基础松散的困窘,将单科知识与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创造能力失落的困窘,将知识灌输与能力发掘平衡起来,等同相待;走出创新环境狭窄的困窘,将封闭体系和开发体系进行选择。

多元思路和一元思路的融合。世界是多元的,事物是复杂的,观察问题需要多方向多角度地易位思考,才能看得透、看得深。但是,传统教育的思路是一元的,一切都是“唯书唯上”“唯圣为经”,从本本中找根据,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很多现实问题无法从理论上获得合理的说明。思路的单一,影响到独创性见解的发挥和认识上的缺陷。教育教学要接近生活,而生活中的答案不止一个,思路不止一种,要走出创新思路偏狭的困窘,既要求多元思路和一元思路的融合,更要求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理论,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单科知识与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物质世界是统一的共同体,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应该是统一的,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合,促进了社会各学科之间的联合,而且促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借鉴一门学科的思想方法去研究另一门学科中的问题,使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

合起来。改变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做法。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粘接力,提高知识利用的效率。

知识灌输与能力发掘的平衡,知识就是力量。但是要把知识变成力量要注意三点:一是知识本身要新,要与现代生产和现实相衔接,学了才有意义;二是要能消化知识,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有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三是能到实践中去应用,并在学以致用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现有课程开设知识一是偏多、份量大重。二是偏旧,知识没有及时更新。三是方法论渗透得不够。这些都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我们说的知识灌输与能力发掘的平衡。要从时间和认识上来考虑。一是要为发掘能力留有时间,如果时间都被知识灌输夺去了,能力的开发自然落空。二是认识上的平衡,如果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就不平衡了。知识和能力好比鸟的两翼,两翼不平衡,就不能展翅高飞。

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进行选择。封闭的教育体系,极而言之,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它限制和剥夺了学生的创新自由。从创新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就得扩大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社会空间,从课堂中走出去,让学生早一点接触大自然,早一点接触社会。既把知识带入社会,也把社会融入课堂,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成开放性体系。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改至与国际大环境相适应的轨道上来,改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位置。

二、我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感性认识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对于创新思维,人们一致认为,就是指对事物的联系进行

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中的开始,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实践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功课,又是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或继续学习的工具,所以,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放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放式的数学教学已不是新话,但数学教师们谈论来还是乐此不疲,因为开放式的数学教学的载体——形式主义型命题特受师生的欢迎。开放型命题有多种类型:条件开放、答案固定、条件有余、答案不固定、答案固定条件不充分、解题方式开放等,这种题型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记得在进行《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时,我拿出一块任意五边形的硬纸板向同学们问道:“谁能求出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语音刚落,一个男生举手说道:“我能”!我请该生上台给大家讲解,他说:“我就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这个五边形的五个内角,然后把所得的五个角的度数相加就能求出来,其算出的结果是540°”。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也在用同样的方法做,但有的学生一边点着头,一边还皱着眉。她!他们另有想法了。我趁机让一个皱着眉头的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思考方法,他说:“以上方法行是行,但如果是让我们求二十边形的内角和那不是要量二十个内角的大小,而且还得求出这二十个数的和,太麻烦了,我想肯定还有其它的简单方法。”就在这时,一个兴奋的声音喊道:“老师,我会了。”于是他上台给同学们讲解说,初一时我们学过从一个顶点出发的所有对角线将一个多边形分成好几个三角形,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知道的,这样五边形的内角和就可以这样求了:3×180°=540°,对比第一种方法,该生的求法因思维新颖,计算简单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也受感染,在该生的图示下“奖”了个大大的“优”后,接着问“还有其它方法吗?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一下”。过一会,两种同工异曲的方法也诞生了,

有的组在五边形除顶点外任出一点将它分割成四个三角形的方法求解,其结果为4×180°-180°=540°。有的组探索到了在五边形的内部任取一点,连接各顶点将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其结果为5×180°-360°=540°的方法求解。我再问:“你们是怎样想到这些方法的?”学生说:“受第二种方法的启示,心里就想着只要把五边形转换成五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来计算就行。”“太好了”,自然,后面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类比以上几种求五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很快就要以得出,在此不表。由此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或同学都会对有正确见解的人给以肯定。对有新颖见解的同学给以表扬、嘉奖。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进行探索、思考,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思维,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它们都可以在学生们的动手操作中得到培养和挖掘。

曾记得,我第一次见着概率两字是在高二数学下册中,而且在那章的前面还加了“*”,意思是该部分为选学内容,于是真正接触概率已经是进了大学校门两年以后了,至今,还记得那厚厚一本《概率与数理统计》令不少大学数学系的学子们晕头转向。现在想来,那时如果能动手扔一扔硬币,摸一摸乒乓球加深一点对可能性、概率的直观认识或许学起来轻松一些吧!现在这些学生,十二三岁的年纪,课堂上,他们通过摸一摸乒乓球(或围棋子)、扔硬币、玩转盘等活动,不但明白了什么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还会分析试验结果、会求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概率,他们现在这种在做中学的方式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fq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