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害自救常识

更新时间:2023-11-08 05: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意外伤害自救常识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各种实件或事故,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其中以交通事故、溺水、触电、中毒等常见。一些学者曾认为:意外伤害是意想不到的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因而也是无法控制的。随着安全工程和医学的发展,现在已经比较一致的认为,意外伤害虽然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件,但是作为一种有发展规律的“疾病”,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意外伤害自救急救是指在意外伤害突然发生时,利用当时所处环境中可供应用的一切设备及材料,按照一定的原则,立即给予紧急性、临时性处理措施。现场急救可使伤病者维持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以促进伤者恢复健康,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意外伤害现场急救的主要特点: (1)情况紧急; (2)急救条件较差; (3)病种涉及多科;

(4)对症急救是主要任务。

(二)意外伤害现场自救急救的原则 (1)快速反应,了解整个情况;

(2)救命第一;

(3)辨别病人所患的疾病,或者造成受伤的原因,立即给予适当的处理; (4)根据病情,可以移动的要边救边送医院;

(5)把整个情况及处理过程报告给接管者,并且在确定已经没有必要再帮助之时,方可离开。

(三)意外伤害现场自救急救的一般注意事项

(1)要确定伤病员与自身处于安全地域。如在马路当中发生车祸时,须先树立路障警示标志。

(2)非必要情况下不要随意搬动伤者,但如身处危险区,则应立即移至安全地域。

(3)迅速检视伤病员,将其置于正确姿势。如头部受伤时宜抬高头部,心脏病或呼吸困难时宜采取半坐卧姿势,下肢受伤或面色苍白时应抬高下肢,昏迷时则应采取侧卧位姿势。

(4)评估伤患者情况时需注意: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意识、皮肤颜色(苍白、紫绀),皮肤温度、疼痛反应等生命征象。

(5)迅速采取行动,对最严重伤患者给予优先急救。一般急救处理之优先顺序为: ①无呼吸、心跳(窒息、心脏骤停); ②大出血; ③休克; ④胸部创伤; ⑤头部外伤昏迷; ⑥严重烧灼伤; ⑦骨折。

(6)预防休克,注意保暖。

(7)给予伤患者精神支持,减轻恐惧、焦虑不安的心情。 (8)维持现场秩序,保持伤员周围环境安静。 (9)尽快送医院或拨打求救电话。 (四)意外伤害现场伤情判断与处理 1.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

(1)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一般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

降、尿量减少等表现。在无严重外出血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或者有无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2)呼吸困难头、面、颈部的损伤、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多发肋骨骨折所致)、血气胸均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

(3)意识障碍常由于颅脑外伤所致。常见以下几种脑外伤。 ①脑震荡:意识丧失数秒至半小时,继而清醒(进行性健忘)。有头疼、头晕、恶心、反应迟钝等表现。

②脑挫裂伤:昏迷时间长,昏迷程度深浅不一。可有一侧肢体瘫痪、不能说话或言语表达不清,出现病理反射和生命体征的改变。

③脑疝:昏迷加重,呼吸、心率变慢,血压增高(二慢一高)。

休克者伴有意识障碍,首先应考虑颅脑外伤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单纯的颅脑外伤很少出现休克。

2.病史的采集

(1)受伤机制包括致伤原因、作用部位、人体姿势等受伤当时的情况,它能有利于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创伤。例如,高空坠落者必须要了解跟骨、踝部、胸部和脊柱的损伤。

(2)伤后出现的症状及演变过程如伤后有短暂昏迷史,应考虑有脑震荡。有昏迷一清醒一昏迷的要考虑脑内血肿的存在。持续昏迷的有脑挫裂伤可能。

(3)既往健康状况和使用药物史。 3.全身系统检查

(1)一般情况意识状况、呼吸、脉搏、血压、体位、皮色、皮温等。 ①头部:摸头皮(血肿、裂纹)、头颅骨(凹陷、骨擦音); ②耳鼻有无出血、脑脊液漏; ③眼球活动及瞳孔大小的改变;

④口腔内有无异物、出血、血块、脱落的牙齿等; ⑤脸面部的骨折;

⑥颈部:活动受限、压痛,以及动静脉情况;

⑦胸部:胸廓畸形、伤口、呼吸运动、反常呼吸、呼吸音胸廓挤压试验等; ⑧腹部:腹式呼吸、腹部伤口、腹部隆起、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⑨脊柱骨盆:棘突压痛、棘旁肿胀、脊柱叩痛、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 ⑩四肢:四肢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异常。 (2)有下列情况者应疑有多发伤存在:

①颅脑外伤出现休克,尤其在外伤后6小时再逐渐出现休克,都应怀疑多发伤的存在。 ②急性颅脑损伤可有短暂呼吸变慢,如有持续呼吸时间延长,出现呼吸窘迫或呼吸困难时应考虑有胸腔脏器或呼吸器官的损伤。

③颅脑损伤后,同时有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则要考虑脊柱或脊髓损伤可能。

④伤后很快出现腹部膨胀,腹部肌肉紧张或伴有呼吸困难,此时应疑有腹内脏器出血可能。

⑤肢体出现肿胀、畸形、假关节、骨擦音及功能障碍。 (五)意外伤害现场一般处理措施

(1)对大量出血的伤病者,应立即止血,以免失血过多而致休克或死亡。

(2)为了防止感染,应用洁净的水洗净并用干净的软布或毛巾等盖住伤口。有人用烟叶或者用植物叶揉擦伤口,这些土方法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所以一般不宜采用。

(3)如果是切伤或刺伤,创面规则的,可挤出少量的血液,以排出伤口中的灰尘或细菌,这对治疗有好处,然后再进行包扎。

(4)无论是何种伤口都可能出现细菌感染(化脓)现象,特别是较深的刺伤还有得破伤风的危险,所以要到医院进行清创缝合、打预防针等。

(5)头、胸、腹等部位受伤时,还应考虑到可能会损伤内脏或发生内出血等,应请医生详细检查。

(六)主要的自救急救技术

呼吸道通畅、充分的呼吸和足够的血液循环是伤病者可以维持生命的三大基本需要,只要能维持这三项基本需要,就能挽救生命。而当伤患病员呼吸或心跳停止、大出血、昏迷时可使伤病者身陷危险境地,作为急救者应当掌握以下几项技术:

1.心肺复苏术

适用于心脏骤停。心脏骤停也称循环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搏,为意外的非预期死亡,也称猝死。这是临床最紧急的情况,心肺复苏术就是对此所采用的最初急救措施。

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心脏病、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等并发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肺栓塞(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占全部猝死的80%-90%)。

(2)突发意外事件、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等。 (3)电解质紊乱如严重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窒息、完全的气道梗阻或呼吸暂停。 (5)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出血、脑瘤造成颅内高压、脑疝。

(6)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如胸腔穿刺、小脑延髓穿刺、心导管检查、心血管、脑血管造影、气管插管等。

(7)麻醉意外:麻醉过深,影响血管运动中枢;麻醉过敏,手术中强烈刺激。 2.心脏骤停的判断

(1)意识突然丧失(可伴抽搐)。

(2)同时有大动脉搏动的消失(颈动脉触诊)。 (3)呼吸随之停止或呈喘息样。 (4)瞳孔扩大。

(5)皮肤黏膜呈死灰色或发绀。

(1)、(2)两条是诊断心跳停止的重要依据。 3.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

(1)迅速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膀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眼看,面感,耳听三步骤来完成。眼看: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有无气流流出;耳听:有无呼吸音。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图1-3)。

(3) 判定患者颈动脉拨动: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小于10秒,不能确认有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操作过程:1.将患者放平,去枕仰卧,胸下垫胸。

2.开放气道:常采用仰头抬颏法(或仰头举颌法)或托颌法(颈部外伤者),

使舌离开咽后壁,清除口内呕吐物和气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打开气道。

(图1-3)

(4)人呼吸2次(图1-4)。

通气:检查呼吸,如无呼吸,维持头后仰位,进行人工呼吸,向肺内吹气2次。没有供氧设备时人工呼吸,成人每次吹气2秒钟以上,通气频率10~12次/分钟。人工呼吸要防止胃涨气及胃内容物返流致误吸或吸人性肺炎。心脏按压与吹气比例,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因害怕传染病,对成人患者复苏时不愿或不能进行口对口呼吸,则应进行胸外按压,而不能什么都不做。

循环支持:采用胸部按压术。 位置: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方法: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重合,手指脱离胸壁,双肘伸直利用上身重量有节奏地下压。

力式:要平稳、有规律、不间断,不能冲击或猛压,下按与放松时间1:1,可产生有效的脑和心脏冠状动脉灌注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深度:成人4—5厘米;5—13岁3厘米;婴幼儿2厘米。

10岁以下小儿用单手胸外心脏按压,婴幼儿用两个手指按压胸骨,另一手托起背与之对抗。

(5)条件可予以电击除颤,建立静脉液路,给予药物治疗。 (6)送医院,继续复苏。 4.止血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4000—5000毫升,如出血量为总血量的20%(800—1000毫升)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如出血量达总血量的40%(1600—2000毫升)时,就有生命危险。出血伤员的急救,只要稍拖延几分钟就会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因此,外伤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外伤出血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主要到医院救治,外出血是现场急救重点。一般将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有搏动,量多,速度快常呈喷状;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缓慢流出;毛细血管出血时,血色鲜红,慢慢渗出。若当时能鉴别,对选择止血方法有重要价值。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压包扎法这种方法急救中最常用。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图1-6)。常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2)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四头带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如常用于颈部、臂部等较深伤口。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3)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但因为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急性大出血是人体受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中等口径血管损伤出血,可导致或加重休克。当大动脉出血时,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等出血,可于2-5分钟死亡。因此,紧急情况下采取指压有效地止血,可有效防止因急性大出血而导致的休克,甚至死亡。

5.包扎

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包扎应做到动作轻巧,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紧度要适宜,打结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1)包扎的目的

①保护伤口,免受再次污染。 ②固定敷料和夹板的位置。

③包扎时施加压力,以起到止血作用,为伤口愈合创造良 好条件。

④扶托受伤的肢体,使其稳定,减少痛苦。 (2)包扎的具体要求

①迅速暴露伤口,判断伤情,采取紧急措施。 ②妥善处理伤口,防止再次污染。

③所用包扎材料应保持无菌或相对干净,包扎伤口时要全部覆盖,包全。 ④包扎的松紧度要适当,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敷料易松脱或移动。

⑤包扎打结或用别针固定的位置,应在肢体的外侧或前面,避免在伤口处或坐卧受压的地方。

⑥包扎伤口时,动作要迅速、敏捷、谨慎,不要碰撞和污染伤口,以免引起疼痛、出血或污染。

(3)包扎所用的材料和方法

包扎的材料有制式材料(如三角巾、四头带、绷带等)和就便材料两种,以下主要介绍三角巾和绷带这两种材料的基本用法。

①各部位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掌握且包扎面积大。三角巾不仅是较好的包扎材料,还可作为固定夹板、敷料和代替止血带使用。三角巾急救包使用方法是先把三角巾急救包的封皮撕开,然后打开三角巾,将其内的消毒敷料盖在伤口上,进行包扎;还可将三角巾叠成带状、燕尾状或连成双燕尾状和蝴蝶形等。这些形状多用于肩部、胸部、腹股沟部和臀部等处的包扎。使用三角巾,要注意两底角打结时应比较牢固,并利于迅速地解开。

6.外伤固定术

外伤后的固定是与止血、包扎同样重要的基本的救护技术。过去认为,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治疗方法。其实,急救时的固定主要是对骨折的临时固定,其主要目的不是整复,而是为了防止骨折端活动移位,刺伤血管、神经等周围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减少疼痛,便于搬动。

(1)固定材料的选择

①木制夹板:是最常用的固定材料。有各种长短不同的规格以适合不同部位的需要。 ②塑料夹板:事先用热水浸泡软化,塑料变形后托住受伤部位包扎,冷却后塑料夹板变硬起到固定作用。

③颈托:专门用于固定颈椎。颈椎外伤后,怀疑颈椎骨折或脱位时必须用颈托固定。紧急情况下,可就地取材,用硬纸板、衣物等做成颈托而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

④充气夹板:为一种筒状双层塑料膜,使用时将塑料膜套在需要固定的肢体外,摆好肢体的功能位,下肢伸直,上肢屈曲,再向进气阀吹气,充气后立刻变硬而达到固定的目的。

(2)外伤固定的注意事项

①有开放性的伤口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如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应先抢救,病情稳定后再固定。

②怀疑脊椎骨折、大腿或小腿骨折,应就地固定,切忌随便移动伤员。

③夹板和代替夹板的器材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应先用棉花、碎布、毛巾等软物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尤其在肢体弯曲处等间隙较大的地方,要适当加厚垫衬,以免损伤皮肤。

④固定应力求稳定牢固,夹板应放在骨折部位的下方或两侧,长度应超过固定两端的上下两个关节。如小腿固定,固定材料长度超过踝关节和膝关节;大腿固定,长度应超过膝关节和髋关节;前臂固定,长度超过腕关节和肘关节;上臂固定,长度应超过肘关节和肩关节。

⑤用绷带固定夹板时,应先从骨折下部缠起,以减少伤肢充血水肿。 ⑥固定松紧应适宜。 (3)伤肢固定和搬运方法 ①上臂的固定。

a.病人手臂屈肘90度,用两块夹板固定伤处,一块放在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在外侧,然后用绷带固定(图1-23)。

b.如果只有1块夹板,则将夹板放在骨折上臂的外侧,用绷带固定。 c.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

d.如果没有夹板,可先用一条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悬吊前臂于胸前,另一条三角巾围绕患肢于健侧腋下打结。

②前臂的固定。

a.病人手臂屈肘90度,用两块夹板固定伤处,分别放在前臂内外侧,如只有1块夹板,将夹板置于前臂外侧,再用绷带缠绕固定。

b.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图1-24)。

c.如果没有夹板,可用另一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廊。三角巾上放杂志或书本,前臂置于书本上即可。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吊胸前。

③大腿的固定。

a.将伤腿伸直,用长、短二块夹板分别置于患腿的外、内侧,长夹板从足跟至腋下,短夹板从足跟至大腿根部,用绷带或三角巾捆绑固定如图1-25。

b.如无夹板,可利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双下肢(患肢和健肢)绑在一起,在膝、踝关节及两腿内的空隙处加棉垫。

④小腿的固定

a.将伤腿伸直,用长度由足跟至大腿中部的两块夹板,分置于小腿内外侧,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如图1-26。

b.如无夹板,可利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 ⑤脊椎的固定和搬运

在脊椎受伤后,容易导致骨折和脱位,如果不加固定就搬动,会加重损伤。搬运时,要由医务人员负责,并指挥协调现场人员3人以上实施。不要使脊柱受牵拉、挤压和扭曲的力量。

颈部的固定用颈托围绕颈部固定。或用硬纸板、衣物等做成颈托而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图1-27)。

头颈临时固定急救时可在颈部两侧用枕头或沙袋暂时固定,颈后垫软枕,将头部用绷带固定。

胸腰部的固定将伤员仰卧于木板床上,胸腰部用沙袋、衣物等物放至身体两旁,再用绷带将胸、腹、髂、膝、踝等固定在担架或木板上,防止身体移动。怀疑脊椎损伤时,切忌扶伤员行走或躺在软担架上。

7.搬运术

危重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抢救处理后,须安全、迅速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如果搬运方法不得当,可能前功尽弃,造成伤员的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故要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和工具。常用的搬运法:

(1)单人搬运法

①抱持法:伤者一手搭在急救者肩上,急救者一手抱住伤员腰背部,另一手肘部托住伤者大腿。

②背法:将伤者双上肢拉向急救者胸部,使其前胸紧贴急救者后背,伤者屈髋屈脖,急救者双手前臂托住伤者大腿中部。

③驮法:将伤员躯干绕颈部掮在肩上,同时牵住其下垂的上肢(图1-28)。

④搀扶法:急救者拉住伤者一手将其上肢搭在自己肩上,另一手环绕伤者背后扶其腰部行走。

(2)双人搬运法

①椅托式:急救者二人手臂交叉,让伤者星坐椅状(图1-29)。

②轿杠式:急救者二人四手臂交叉。

③拉车式:一急救者抱住伤员双腿,另一则双手从腋下抱住伤员(图1-30)。

④椅式搬运法:将伤员放在坐椅上以搬运。

⑤平抬法:两位急救者双手平抱伤员胸背部及臀部、下肢。

(3)担架搬运法将伤员足前头后放在担架上。常用担架有以下几种:

①升降担架、走轮担架:为目前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搬运时费力。

②铲式担架(铲式担架是由左右两片铝合金板组成):搬运伤员时,先将伤员放置在平卧位,固定颈部,然后分别将担架的左右两片从伤员侧面插入背部,扣合后再搬运。

③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使用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是搬运多发骨折及脊柱损伤伤员的最好工具。充气垫可以适当地固定伤员的全身。使用时先将垫充气后铺平,将伤员放在垫内,抽出袋内空气,气垫即可变硬,同时伤员就被牢靠固定在其中,并可在搬运途中始终保持稳定。

搬运伤员时伤员常采用的体位:

①仰卧位:对所有重伤员,均可以采用这种体位。它可以避免颈部及脊椎的过度弯曲而防止椎体错位的发生;对腹壁缺损的开放伤的伤员,当伤员喊叫屏气时,肠管会脱出,让伤员采取仰卧屈曲下肢体位,可防止腹腔脏器脱出。

②侧卧位: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伤员,可采用侧卧位,以防止伤员在呕吐时,食物吸人气管。伤员侧卧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保持中立位。

③半卧位:对于仅有胸部损伤的伤员,常因疼痛、血气胸而致严重呼吸困难。在排除合并胸椎、腰椎损伤及休克后,可以采用这种体位,以利于伤员呼吸。

④俯卧位:对胸壁广泛损伤,出现呼吸反常而严重缺氧的伤员,可以采用俯卧位,以压迫、限制反常呼吸。

⑤坐位:适用于胸腔积液、心衰病人。 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

①搬运伤员之前要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和受伤部位,重点检查伤员的头部、脊柱、胸

部有无外伤,特别是颈椎是否受到损伤。

②必须妥善处理好伤员。

首先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的通畅,然后对伤员的受伤部位要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处理得当后,才能搬动。

③在人员、担架等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

搬运体重过重和神志不清的伤员时,要考虑全面。防止搬运途中发生坠落、摔伤等意外。

④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的病情变化。

重点观察呼吸、神志等,注意保暖,但不要将头面部包盖太严,以免影响呼吸。一旦在途中发生紧急情况,如窒息、呼吸停止、抽搐时,应停止搬运,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⑤在特殊的现场,应按特殊的方法进行搬运。

如火灾现场,在浓烟中搬运伤员,应弯腰或匍匐前进;在有毒气泄漏的现场,搬运者应先用湿毛巾掩住口鼻或使用防毒面具,以免被毒气熏倒。

特殊损伤的搬运:

①颅脑损伤:患者应取侧卧或半俯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头部以防震动。

②脊柱损伤的搬运:

a.颈椎骨折:应先进行颈椎固定后再搬运。

b.胸腰椎搬运:应有3-4人在场时同时搬运,搬运时动作要一致,伤员的胸腰部要垫一薄枕,以保持胸腰椎部过伸位,搬运时整个身体要维持在一条线上。常用的搬运方法有滚动法和平托法两种。

上下担架的方法:

①搬运者三人并排单腿跪在伤员身体一侧,同时分别把手臂伸人到伤员的肩背部、腹臀部、双下肢的下面,然后同时起立,始终使伤员的身体保持水平位置,不得使身体扭曲。三人同时迈步,并同时将伤员放在硬板担架上。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者应再有一人专门负责牵引、固定头颈部,不得使伤员头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摇摆或旋转。四人动作必须一致,同时平托起伤员,再同时放在硬板担架上。起立、行走、放下等搬运过程,要由1个医务人员

指挥号令,统一动作。

②搬运者亦可分别单腿脆在伤员两侧,一侧一人负责平托伤员的腰臀部,另一侧两人分别负责肩背部及双下肢,仍要使伤员身体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不得使身体扭曲。

③放在硬板担架上以后,必须将其身体与担架一起用三角巾或其他布类条带固定牢固。尤其颈椎损伤者,头颈部两侧必须放置沙袋、枕头、衣物等进行固定,限制颈椎各方向的活动,然后用三角巾等将前额连同担架一起固定,再将全身用三角巾等与担架固定在一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f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