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巧,换来了我的乐”

更新时间:2023-03-08 05:30:3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您的巧,换来了我的乐!”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整合

作者:胡 敏

单位:南京路小学

学科:英语

“您的巧,换来了我的乐!”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整合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以其传输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等优势在社会各个行业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着,教育和教学领域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仅对课本知识的渴求与汲取。因此,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整合的内涵 整合的技巧 【文章正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熟悉它的非凡潜质,进行课程改革。而在这一改革演进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与学习体会,浅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一、整合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二、整合的技巧

依据以上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大力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力,使先进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及教学进程,达到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题,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从而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真正整合起来。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英语教学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也曾表明:让人富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的思维;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因此,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它可以让课本中静止的文字、图画、人物都“活”起来,就像在家里看动画片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记忆单词牢固,乐于用英语与他人交谈,学习效果明显。

例如,在学习“服装”这个话题时,我组织学生完成下面的网络游戏: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为小主人 Sarah 选择不同的服装和出行用品,答案不完全唯一。平时学生们在做选择题时,总是二选一,或三选一。而这次的选择却是不唯一的。比如:在阳光充足的天气和雨天出行时,我们都可以带伞。在风天、雪天、冷天我们都可以戴围巾。(围巾是一个新单词,但根据电脑中提供的画面和单词,在反复使用的情况下,游戏结束后,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的这个单词。)动感的画面;全新的形象;自主地选择;多元的思维使得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游戏强化了对英文单词这一抽象的言语概念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增强。

另外,使用课件,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调动起来,使得英语这一外国语言直观、形象化,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学生快速进入语境,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本课中,我所要新授的是关于国家、国籍和语言方面的知识。在新授对话中出现的人物时,我就运用了外国人,让学生先观察他们,然后听他们说话,最后来猜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的兴趣高涨。这样,我就很轻松地教授了对话中的新词,并让学生愉快地掌握了单词。

(二)巧用网络,营造新型教学环境

何克抗教授在《创造性思维理论—— 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一书中指出:“基于事物属性表象的形象思维离不开言语概念。”因此,英语教学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言语概念的直观形象相结合。我国外语教育专家张正东教授强调环境是制约外语教学的主要因素。而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真正体会到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的价值。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My Summer Holiday”这课时,首先,我让学生打开网页,搜索、查询暑假自己最想旅游参观的地方,然后,根据学生的所选择的不同地方将学生组成个人或几人小组,体验网上交流的乐趣,学生们有的自主旅游参观,有的结伴旅游参观,精心收集一组相关的人文风俗图片;有的在设计网页,准备将同伴收集的资料一并整理;有的在设计ppt,将大家的想法进行集思广益。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这个话题,准备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时,同学们都跃跃欲

试,争先恐后地演示给全班同学欣赏、介绍。在这样有着浓郁“旅游”的环境下,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对话交流,这时候,无论学生们是只言片语,或是语流长河,但他们使用的语言是真实的,他们在用语言帮助自己做事情,他们体验到用英语交流的乐趣。学生之间不仅没有因为网络的介入而淡化交往,反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

(三)巧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改变了这一传统而单一的教学,将巨大的网络的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让教学内容得到拓展,而且能挖掘出许多教学内容以外的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人教版教材PEP英语Book 4,Unit 5“How much is it?”为例,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Revision. 大

skirt

dress,T-shirt,jacket,swerter,jeans,pants,shoes,shorts,socksslippers,sneakers,sanders,boots等,帮助学生复习一些常用的衣物名称,为介绍做好铺垫。该阶段教师是强化记忆者(Memory Activator)。 2.Presentation.

用相关软件将本课录像编辑成六个场景,以动画片形式呈现给学生。 Picture One

A:Look at my dress.

B: It’s too small. Put this on.

A:OK. Picture Two

A: The jeans are too long. Put this pair on. B: All right. Picture Three A:Now, let’s go. Picture Four

A:She looks so funny. Look at her boots. B:They’re so big. Picture Five

A:Whose sneakers are they? B:They’re my father’s. Picture Six

A:Whose skirt is this ? B:It’s Amy’s. It’s pretty.

呈现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任一场景任一角色与计算机进行模拟对话,起到示范表演者(Demonstrator)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对话的同时学习单词,此时电脑上与单词对应的有关画面自动闪烁,并配有事先录制的单词读音,使学生能够在语境中学习对话,在对话中学习单词。

3. Drills. 该阶段教师为组织者/指挥者(Organizer/Conductor)。我们设计了对话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戴好耳机,在计算机上选择任一场景,进行人机对话。如果想扮演角色A,只要用鼠标选取A,并对着话筒说A应该说的句子,说对了,角色B就应答,说错了,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瞪大眼睛的小怪物,耳机

里还会告诉学生:Sorry, you’re wrong.这充分体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原则。有条件的教师还可利用网络教室优势进行监视监听,并及时把学生个体情况展示给全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 Practice. 该阶段教师是裁判员(Referee)/监督者(Supervisor)/监听者(Listener)。通过屏幕上人和物的连续变换,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对话:Whose?is this/are they ?It’s/They’re?我们还通过动画片中物体的变长、变短,变大、变小,变新、变旧,变漂亮,结合伴随的读音,要求学生正确分辨音和意,从而更好地掌握形容词。同时,更准确地表达“The jeans are too long. Put this on. She looks funny. Look at her boots. They’re so big. It’s pretty.”等句型。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孩子们在学习时会遇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学习英语具有无限前景。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1、5

[2]袁昌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e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