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卦第五十五(下离火 上震雷- 雷火丰卦)

更新时间:2023-10-31 23: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豐 卦 第 五 十 五 (下離火 上震雷 - 雷火豐卦)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語譯】

豐卦象徵事物之豐盈盛大,因此萬事可獲致亨通。有德之君王,惟能獲此致豐之道,而有豐碩的成果。然豐盈盛大之時,總是難以維持長久,故其可喜亦可憂。有德之君王,宜常如正午之陽光,普照萬方,始可永保豐盈而不憂。

◎豐,多也,大也,有豐盈滿足之義。 ◎假之,謂獲至豐碩的成果。假,至也。

【先哲釋義】

1 . 王弼曰:大而亨者,王之所至也。豐之為義,闡弘細微,通乎隱滯者也。為天下之主者,令隱微者不亨,憂未已也,故至豐亨,乃得「勿憂」也。用夫豐亨不憂之德,宜處天中,以徧照者也,故曰「宜日中」也。 2 . 孔穎達曰:德大則無所不容,財多則無所不濟,無所擁礙,謂之「亨」。假,至也。豐亨之道,王之所尚,非有王者之德,不能至之。王能至此豐亨,乃得無復憂慮,然後可以君臨萬國,徧照四方,如日中之時,徧照天下。

3 . 程頤曰:豐為盛大,其義自亨。假,至也。天位之尊,四海之富,群生之眾,王道之大,極豐之道,其惟王者乎!豐之時,人民之繁庶,事務之殷盛,治之豈易周,為可憂慮。宜如日中之盛明廣照,無所不及,然後無憂。

4 . 朱熹曰:豐,大也,以明而動,盛大之勢也,故其有亨道焉。然王者至此,盛極當衰,則又有憂道焉。聖人以為徒憂無益,但能守常,不至於過盛則可矣,故戒以「勿憂,宜日中」也。

5 . 劉沅曰:以明而動,所以致豐之道,王者有明德,明威並行,乃能致此。豐之時,可喜亦可憂,為豐之難久也。人之心,猶天之日,日中明益盛,保豐者宜顧諟緝熙,常使心如日中,普照萬方,則豐可久。君子豐其德以承天,憂勤於未豐之時,而敬慎於既豐之際,非欲富貴福澤。欲常保其豐之事,常存乎豐之理,歷榮枯而自全。

6 . 李士鉁曰:盛之至者,衰之始;滿之極者,虧之漸,此常人所不憂,而聖人有憂焉。日之方中,幽隱畢照,不為陰暗小人所矇蔽,則無憂矣。中者,不可過之謂,聖人保泰持盈只有一中,如日麗中天而不可過也。 7 . 黃壽祺曰:豐卦象徵豐盈碩大,惟求豐不易,保豐更難,故卦旨誡以豐不忘喪,盈不忘虧之理。而善處豐大之要有二:(一)道德盛美:故言僅有德君王可獲此致豐之道,保此豐大成果。(二)光明常照:故欲君王常如日中之光,普照萬方,而不可過中。 8 . 序卦傳: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語譯】

彖傳曰:豐卦象徵豐盈盛大之意。下離明、上震動,謂光明之德而施於行動,故能獲得豐盈盛大的成果。卦辭所謂「王假之」,說明君王位尊而德美,廣受賢者之尊重,故能能獲至此致豐之道,而有豐碩之成果。卦辭所謂「勿憂,宜日中」,則在警戒有豐亨之運,則有易衰之憂,君王如欲德光永被,則應永如日中之時,德光徧照天下,恩澤廣被。

君王以豐盛之美德,治臨百姓,猶如日中之陽光,廣照天下。然而日過中則西偏,月滿盈則虧蝕,天地日月隨時節之變化,而有盛盈必虧之現象。以此現象施於人事,則是萬事萬物亦有豐極則衰的道理,就是施於鬼神,亦當如是。

【先哲釋義】

1 . 王弼曰:豐之為用,困於昃食者也。施於未足則尚豐,施於已足則方溢,不可以為常,故具陳消息之道者也。 ◎昃食,即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方溢,謂將因已足而外溢。方,將也。

2 . 孔穎達曰:動而不明,未能光大,資明以動,乃能致豐。孔子因豐設誡,謂王者以豐大之德,照臨天下,同於日中,然盛極必衰,自然常理:日中至盛,過中必昃,月滿則盈,過盈則食,天之寒暑往來,地之陵谷貿遷,盈則與時而消,虛則與時而息。天地日月尚不能久,況於人與鬼神,而能常保其盈盛乎?勉令及時俢德,仍誡居存慮亡也。此言不可過中也。

3 . 程頤曰:豐者,盛大之意,離明而震動,明動相資而成盛大也。王者有四海之廣,兆民之眾,極天下之大也,故豐大之道,惟王者能致之,而王者之所尚,固至大也,惟當憂慮不能周及萬民,宜如日中之盛明,普照天下,無所不至,則可以無憂矣。日中盛極則當昃,明月盈滿則有虧缺,天地之運,尚與時進退,況人與鬼神乎?豐盛之時而為此誡,欲其守中不至於過盛,處豐之道,豈易也哉?

4 . 劉沅曰:日中必昃,月盈必食,可知天地之理,四時遞嬗,此盛彼衰也。天地且有盈虛,而況人稟氣化以生?而鬼神亦本造化之功能?其盈與虛,有必然者,非有理以貞之,則盛者必速衰,而衰者不復盛,故宜常如日中,則盈虛之氣數,不能奪人心之正理,而豐可常保矣。 5 . 胡炳文曰:諸卦曰「勿憂、勿恤者」,皆言極盛之時,為常人所忽,而聖人所深憂也。為深切之誡詞也。 6 . 張英曰:天地且不能違時之消息,決言豐之難恃也。 7 . 馬震彪曰:乾文言云:「聖人先天天弗違,後天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是言天不能違聖人,聖人即天也。此言「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是言天不能違四時,四時即天也。天時行,聖人時中,皆可握人與鬼神之券。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語譯】

大象傳曰:豐卦下離火、上震雷,有雷電皆至之象。雷電皆至,威勢浩大而明得事理,明動相資,所以為豐也。

君子者觀察豐卦雷電皆至,明動並行,明得事理而威勢浩大之象,悟知審理訴訟之時,應秉持電之光明,以決斷獄情,效法雷之威動,以動用刑罰,則刑獄之事,必得輕重之宜,而不違情實。 ◎ 折獄,謂審理訴訟以決斷獄情。 ◎致刑,謂動用刑罰。

【先哲釋義】

1 . 王弼曰:雷電皆至,則文明以動,不失情理也。

2 . 孔穎達曰:雷者,天之威動;電者,天之光耀。雷電皆至,威明備足,以為豐也。斷決獄訟須得虛實之情,致用刑罰必得輕重之中,若動而不明,則淫濫斯及,故君子象於此卦而折獄致刑。

3 . 程頤曰:雷電皆至,明震並行也,二體相合,明動相資,成豐之象也。折獄者必照其情實,惟明克允致刑者,惟斷乃成威於奸惡。故君子觀雷電明動之象,以折獄致刑。

4 . 朱熹曰:噬嗑卦明在上、動在下,是明得事理,先立法於此,未有犯威者,留待異時之用,故云「明罰飭法」。豐卦威在上、明在下,是用法之時,須是明見下情曲折方得,不然威動於上必生過錯,故云「折獄致刑」。 5 . 劉沅曰:陰陽相薄為雷,其光為電,雷電皆至則威燄盛大,豐之象也。

6 . 蘇軾曰:易至於雷電相遇,則必及刑獄,取其明以動也。至於離艮相遇,則曰無敢折獄、無留獄,取其明以止也。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無咎,往有尚。 象曰:雖旬無咎,過旬災也。

【語譯】

初九居離明之初,上應九四震動之初,為電之始發,適逢雷之初起,同德相配,故謂遇其相匹配之主人。雖兩陽不相應,然明動相資,乃致豐之道,故雖兩陽相敵,亦無所咎害,能前往必受尊重而獲有成果。 ◎配主,謂相匹配之主人,此指與其相應之九四。 ◎旬,均也,謂皆陽也。

象傳曰:明動相資,乃致豐之道,故雖兩陽相敵,亦無所咎害者,乃意指初九與九四兩陽,若有互勝之心,不能協力從事,則將遭遇凶災。

◎過旬災也,謂兩陽不相敵配,勢力不均,則有災難。

【先哲釋義】

1 . 王弼曰:初九處豐之初,其配在九四,以陽適陽,以明之動,能相光大者也。旬,均也。初、四皆陽爻,故曰均也。雖均無咎,往有尚也。過均則爭,交斯叛也。

2 . 程頤曰:初九明之初,九四動之初,明動宜相須以成其用,故雖旬而相應。旬,均也。天下之相應者,常非均敵,如陰之應陽,下之從上,惟豐之初、四,用則相資,應則相成,故雖均為陽剛,相從而無過咎也。位相應,用相資,故初謂四為「配主」,四謂初為「夷主」,明動相資而成其用,故往而相從則能成其豐,而可嘉尚也。與人同而力均者,在乎降己以相求,協力以從事,若懷先己之私,有加人之意,則患當至矣。

3 . 朱熹曰:配主,謂九四。旬,均也,謂皆陽也。當豐之時,明動相資,故初九之遇九四,雖皆陽剛而無咎也。過旬災也,謂不可求勝其配也。 4 . 胡炳文曰:凡卦取「剛柔相應」,豐卦則取「明動相資」。初之剛與四之剛,同德而相遇,雖兩陽相敵,往而

從之,非特無咎,且有尚矣。

5 . 馬其昶曰:初明始,四動始,明動相資,致豐之道,故初宜資四以助五也。嫌兩陽之不應,故曰「雖旬無咎」。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語譯】

明動相資,乃能成其豐大。六二處離明之中,有光明之德,然位居內卦,又以陰居陰,自恃其明而缺其動力,當豐之時,豐在草莽蔭蔽之處,有昏暗障蔽光明,小人蒙蔽君子之象,猶如正午時分,卻出現昏夜中的斗星。若欲尋求六五之相助,以其無應,則有被猜疑妒忌之患。惟六二居中得正,若能發其誠信,得六五之資助,而成其豐大,必能擺脫昏暗的障蔽,而獲吉祥。

◎蔀,音部,謂草莽蔭蔽之處,亦指障蔽光明之物。 ◎日中見斗,謂自恃其明反為昏暗所蔽。日中,謂正午時分。斗,指大星。

象傳曰:六二有被疑忌之患,故應發其誠信者,意指六二應竭其誠信以待人,始能開拓其盛大之志業,而不常困於陰暗之地。

【先哲釋義】

1 . 王弼曰:六二處明動之時,不能自豐,以光大之德,既處乎內,又以陰居陰,所豐在蔀,幽而無睹者也,故曰「豐其蔀,日中見斗」也。日中者,明之盛也;見斗者,暗之極也。處盛明而豐其蔀,故曰「日中見斗」。不能自發,故「往得疑疾」。然其履中當位,處暗不邪,「有孚」者也,有孚可以發其志,不困於暗,故獲「吉」也。

2 . 程頤曰:九二為明主,又得中正,可謂明者也。而所應之六五,陰柔不正,非能動者也。在明動相資之時,居相應之地,六五之才,不足資於六二,則獨明不能成豐,而喪其明功矣,故曰「豐其蔀」。無明功則為昏暗,則日中盛明之時,乃見斗也,故云「日中見斗」。六二以至明中正之才,乃遇柔暗不明之君,既不能下求於己,若往求之,反得疑猜忌疾。君子若能盡其至誠以感發其志意,而誠意能動,則昏蒙可開,柔弱可輔,而不正可正也,則得行其道,乃為吉也。

3 . 朱熹曰:蔀,障蔽也。六二居豐之時,為離之主,至明者也,而上應六五之柔暗,故為「豐蔀見斗」之象。大其障蔽,故日中而昏也。往而從之,則昏暗之主,必反見疑。惟積其誠意以感發之,則吉。虛中,有孚之象。

4 . 徐幾曰:卦辭「宜日中」者,以下體言之,則二為中;以一卦言之,則三、四為中,故二、三、四爻辭皆言「日中」。剛生明,故初應四為「往有尚」;柔生暗,故二應五為「往得疑疾」也。 5 . 李士鉁曰:離為日,二居位中,故曰「日中」。斗指五,五居帝位。斗見於夜不見於日者,以其光為日所奪也,日光掩,則斗見矣。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無咎。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語譯】

九三居下離之上,陽剛得正,本為英明有為之才。惟其所應之上六,陰柔無位,為不可倚賴之主,當豐之時,豐在蔭蔽天空的幡幔之下,有昏暗障蔽光明之象,猶如正午時分卻出現昏夜中的小沬星,蔭蔽至為深廣。故其無以施展才用,如失其右肱,難以綜理大事。惟其若能知所進退,屈己慎守,則可無咎害。

◎沛,同「旆」字,即幡幔,可蔭蔽天空。 ◎日中見沬,喻其蔭蔽深廣,尤甚於蔀。沬,音媚,指小星也。

象傳曰:九三當豐之時,豐在蔭蔽天空之的幡幔之下者,意指其多受蒙蔽,失去其承擔大任之才能。而謂其如失去右肱,難以處事者,則說明其當知所進退,屈己慎守,終究不可自恃其明而為所欲為。

【先哲釋義】

1 . 程頤曰:沛,古作「旆」,幡幔也;豐其沛,其暗更甚於蔀也。沬,星之微小者;見沬,喻暗之甚也。九三居明體之上,陽剛得正,本能明者也。所應在上,上陰柔無位,而處震之終,震終則止矣,不能動者也。豐之道必明動相資而成,豐之時而遇上六,「日中見沬」者也。以其上無可賴之主,不能有為,如人之折其右肱,欲動則不能,無所歸咎也。 2 . 朱熹曰:沛,一作「旆」,旛幔也,其蔽甚於蔀矣。沬,小星也。九三處明極,而應上六,雖不可用,而非咎也。

3 . 劉沅曰:火體外明而內暗,人心自用,則明者轉暗,二、三爻取象於此。九三處明之極,過用其明,而陰蔽、肱折,終不可用。明與動相資而成大事,爻以「無咎」,勖人自守其明;象以「終不可用」,戒人恃明,義相足也。

4 . 李士鉁曰:沛較蔀猶暗,「日中見沬」較「日中見斗」尤甚矣。

5 . 李光地曰:易中取象,非憑虛造設,必天地有此實事,所謂日中見斗、日中見沬,所取喻者,固謂至昏伏於至明之中,然以實象求之,則如太陽之食是也,食限多則大星見,食限甚則小星亦見矣,所以然者,陰氣蔽障之故也。

6 . 馬其昶曰:豐爻多言蔀、沛者,荒穢不治之象,未嘗非日中,而明有所蔽也,其可憂在此。豐之時,所任用為股肱者,蔀耳、沛耳,不足為棟樑之器,雖小有才而不能大事,終不可用也,用之與無人同,股肱不良則折退之,無咎也。九三為內卦之右,故謂「折其右肱」。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語譯】

九四以陽居陰,當豐大之時,豐大在草莽障蔽之處,而掩蔽其光明,猶如正午時分卻可見斗星閃爍。惟其能遇合同具陽德之初九,而為其對等之主人,有明動相互資助,而成豐盛顯發之功,故獲吉祥。 ◎夷主,謂地位對等的主人。夷,平也,對等之意,此指同具陽德之初九。主,彼此相應,互稱為主。

象傳曰:九四豐大在草莽障蔽之處,而掩蔽其光明者,乃謂其以陽居陰,居位不當,而受矇蔽。而謂九四猶如正午時分卻可見斗星閃爍者,乃形容九四猶如日之蝕,僅見幽暗而不見光明。而謂九四能遇合同具陽德之初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e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