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

更新时间:2024-06-10 17: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房地产

2014200852 姬晨阳

新常态,顾名思义有两个方面:“新”和“常态”。

新,必然是相对于旧而言,那么旧常态是什么常态呢?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可谓是一穷二白,宏观经济裹足不前,这便是旧常态,终于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可以与法国三十年黄金发展期相媲美的改革开放时期,每年12%左右的GDP增速乃人类历史上罕见,而1990年到2012年间,世界总产值增速只有3.5%,发达国家世界只有1%左右,很明显,这是落后国家资本等要素投入形成的追赶效应。经过三十年12%的发展,中国产值已达到改革开放前的1.12的三十次方倍,也就是说国内总产值翻了三十倍,如今人均收入已达到6800美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段时期可以称作非常态,因为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生如此巨大进步的时期非常罕见。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高增长之后,投资要素产生的动力渐趋回落,从2012年开始,GDP增速回落到7%-8%的中高速水平,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脱离迅猛发展的非常态时期,进入正常发展的新常态。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常态呢?首先应该明白一点,新常态绝不仅仅像表面上说得那么好听,新不代表好,只是对原来状态的脱离,代表着一个充满着问题与挑战的时期的到来,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悲观,因为我们所谓的新常态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已,不必大惊小怪。下面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呢,也就是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

改革开放,到底开放了什么?资本市场开放了,产品市场开放了,大量外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原本薄弱的经济基础创造了发展制造业的完美条件,不仅有低廉而且充足的原材料,更有廉价的劳动力,煤炭等重要能源尚未开发,储量充足,所以成本型经济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我们大量地出口,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给千家万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我们的GDP也像雨后春笋般扶摇直上。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资本的活力和要素的活力显然已经疲软,不能够再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伴随着成本的增加,出口的比较优势慢慢丧失,出口额开始大幅减少,成本型经济开始衰落,出口这辆马车已失去强劲的动力。这就是进入新常态的原因,所以说新常态不是经济危机,增速回落并不可怕,即使我们能

够保持7%的增速,也是相当可观的,因为每年7%的增速意味着一代人也就是三十年之后,我们的GDP将翻7.6倍,即使将人口净增长的因素考虑在内,我们的GDP增速仍是可观的,因为自2013年起,人口净增长已稳定在5%以下。虽然十三届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但今日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今日之国民也非昔日之国民,不能过高期望二孩政策对当前老龄化趋势的抑制作用,个人感觉未来三十年的人口净增长率还将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这样来看,人均GDP在一代人之后至少将成为目前的2.5倍左右,也就是17000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正式进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

每年不足10%的增长之所以能使得我们的社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是因为经济增长是一种累计增长,具有累计增长效应,即使保持每年1%的增速,三十年后,产值也会达到1.35倍。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中国经济会走向崩溃,也没有理由害怕生活水平出现下降。

但是,新常态下,我们的经济的确存在很多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就比如金融市场的泡沫,环境污染问题。在GDP主导的发展年代,一切唯总数是从,我们发展的是一种总量经济,所以,无论生产什么,无论污染水平是否达标,也不管是否符合经济结构良性发展的需要,只要能够给GDP总量添砖加瓦,企业发展就能够获得政策支持,并且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活动。结果便是今天雾霾横行,空气质量严重受损,我们就像生活在穹顶之下;结果就是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大部分依靠低成本优势得以存活的企业失去了增长的动力,服务业尚未兴起,工业发展又出现巨大的问题,经济发展似乎陷入了泥潭。还有美国最近推出的一项专门针对中国的重大举措——TPP,如今各国部长级会议已经通过TPP协议规则,这意味着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其中的国企私有化,汇率自由化条款都将中国拒之门外,而且TPP协议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原产地原则将会对中国的出口形成巨大的打击,形势可谓是异常严峻。所以,改革,调结构转方式,势在必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政府及时发现了经济的新脉搏,积极地采取了各项措施来使经济尽快复苏,比如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加理念,便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面对TPP强力压制,我们政府则采用“轮轴-辐条”策略,简单地说,就是单方面地与贸易伙伴签订条约,我想,中国拿着美国给不了的利益诱饵去做交换,他们应该会很乐意与我们合作;还有在BIT

谈判方面做出的努力,一旦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能够顺利完成谈判,这就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将对美国资本全方位开放,通过创造对美资利好的金融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不景气带来的资本外逃问题;另一个大手笔便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通过开发国外投资市场,主要是基础建设投资,不仅能够创造巨大需求,还能够提升我国资本对外投资规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将成为中国跨越新常态,和平崛起的重要王牌。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人很“火”,那便是中国房地产界的大佬——首富李嘉诚。很多人都在批判李嘉诚,骂他是卖国贼,因为李嘉诚在不久前做了一项重大决策——将三千多亿资产全部投资到英国,可能李嘉诚已经嗅到了中国经济下行的味道,提早进行资本转移。其实,早在2012年底,李嘉诚就开始大量地抛售房产,房地产开始走上下坡路,直到2014年初,房价降至最低,房地产泡沫大量破裂。

我们会思考,房地产行业下滑的时间为何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间如此地吻合?或者说,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大家都知道有一种经济现象叫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指的便是泡沫经济。而房屋本来是消费品,但由于政府的决策失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政府将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来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房地产摇身一变成了存在巨大利益的投资品。房价从2008年开始暴涨,原因自然是政府为了使经济尽快从金融危机中复苏,选择房地产这架马车来拉动需求,刺激经济,但是政府没想到的是,房价涨得速度超乎想象,使得收入房价比大幅提升,全国平均比值为8.1左右,直逼当年日本的房地产破泡沫程度。看到房价飞涨,不断有居民将资本投资到房地产业,形成了所谓的炒房热。伴随着资本的大量进入房产业,房价更是一路攀升,直飙顶峰。

不幸的是,房地产大跳水。房价大幅度走低使得成千上万的普通老百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挣来的血汗钱被这个巨大的漩涡吸走而无能为力,而今年的股市更是使底层老百姓雪上加霜,不仅创造了单周最大跌幅,还几近突破三千点底线,不得不说,房地产和股市让中国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直接结果便是,民众经济力量薄弱,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力量和购买力严重下降,我们知道当一个经济体进入成熟期时,依然能够保持每年正增长,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居民的消费与需求会不断创造新的消费点,而这些消费点则会成为生产上的经济增长点。但如果居民购买力不足,加上今年出口形势不大乐观,一旦美联储加息的消

息落实,会更让出口额更大幅度下滑。因此,可以这样说,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常态的到来。

我们再看一下中国房地产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据托马斯皮凯蒂所言,房地产类固定资产投资的资本收益率在4%~5%比较合适,也是比较良性的,但我们可以看一下自2008年到2012年房价变化情况,如图

如果不将房产转手速度算在其中的话,这五年内房地产业投资收益率在80%左右,其资本收益率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率。当资本发挥的作用在GDP中占比很高时,也就意味着,贫富差距或者说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拉大,当贫者购买力相对下降时,整体居民消费水平就下降了,因为富人虽然财富增加了,但其购买水平原先已基本饱和,所以多增加的财富并不会使得其大量增加消费。这就导致了消费疲软。

对待新常态我们要保持信心,但同时也要高度警惕经济变化,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对于房地产,政府则应该引导其回归正常状态,而不是继续通过炒房来刺激经济,这是不明智的,更是危险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e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