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实习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2 13:5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 论

1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的态势和背景(结合国家和湖南省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政策来写,不少于250字)

例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囊括了当前改革和发展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构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稀缺性与其社会需求增长性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方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人类利用土地资源创造了巨额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国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都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当有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相应减少。2005年与1996年相比,全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1%,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反而增加了1.7%,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利用状况进一步加剧。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改变,如果不对其加以约束和引导,往往会引起结构错位,布局紊乱,致使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权益公平失衡等问题。所以加强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发展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

2008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近年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兴起,中部崛起中的大湘南经济板块的发展及“两型社会”这一全新理念的提出,永州市经济建设快速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对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更大。加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

1

作性有待提高,原实施的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对城乡用地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限制城乡建设用地混乱无序地向农地扩张,优化其用地结构和布局,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了城乡用地,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从而确立一个规模合理和科学的空间结构与布局,以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生产力的发展。

2国内外土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研究动态(查数相关资料 ,不少于200字)

2.1国外土地结构和布局的研究动态

例如:西方国家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的研究起源较早。早在公元前5世纪,即由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提出了棋盘式路网骨架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布局。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又设想了蛛网式八角形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这些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模式集中反映了古代西方对城市结构形态理想化的追求与探索。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师阿尔伯蒂、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古罗马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理论提出了各自的理想城市结构和布局模式。18、19世纪之交出于尝试缓和由工业革命带来的各种城市问题的目的,部分有识之士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作出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讨和部分试验,其中著名的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嘎涅的工业城市、马塔的带形城市等理论。其后,盖迪斯、恩温、沙里宁、格利芬、米留庭、赖特、柯布西耶等又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进行了研究,将相关理论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引向了新的境界,然而系统性的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理论的还是始于20纪2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态学派。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生态学派掀起了西方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较为系统性的理论研究。PlummerL.N.在1993年定义:“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目标,依据土地资源的自身特性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各种利用类型进行更加合理的数量安排和空间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后,随着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分析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先后引入了空间经济学、行为分析学和政治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并分别形成和发

[1]

2

展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的研究的经济区位学派、社会区位学派和政治区位学派等理论体系。

2.2国内土地结构和布局的研究动态

例如:姜志德通过研究,提出应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目标引导下,本着以林地为基础,以耕地为中心,以园地为辅助,以草地为依托,以水域为保障的原则进行农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同时还必须通过对农业用地空间布局和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改善土地景观格局,增加环境容量,实现农业土地利用在产业发展和生态重建方面的双重功效[29]。刘伟、李文君、李军在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过程中,提出如何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与土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配置,关系到城市化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30]。吴彦山和廖和平认为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均衡发展,突出重点,城乡挂钩。结合城乡建设用地的预测模型,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建议和对策[31]。王晓峰, 骆凤平从我国城乡用地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比总结,详细介绍了我国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研究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并总结和分析了其特点和创新之处[32]。

3 研究方案

3.1研究对象

总结全文后自己写(不少于80字)

3.2研究内容

在对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及资源环境容量的相关知识,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和“两型社会”对永州市及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当前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层原因,运用灰色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和相关预测方法对永州市建设用地(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及独立工矿用地)、人口等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估算建设用地的潜力,提出永州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进而提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永州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的调控战略决策,为永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为永州

3

“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2.1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

包括???..(总结概括全文得到) 3.2.2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包括???..(总结概括全文得到) 3.2.3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与布局 包括???..(总结概括全文得到)

3.2.4 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的主要措施

3.3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己概括总结4到5点,每个小点都要陈述,例如: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个经济健康和快速发

展、社会稳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构成的目标体系。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研究,合理确定永州市建设用地的结构和布局,为永州市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3.3.1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种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合理的城乡结构和布局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统筹城乡居民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体制改革都与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

3.3.2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是缓解用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战略性选择

国土资源部权威专家指出,面对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行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经济活动,也可以节约、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城镇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耕地保护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应加强通过城乡用地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与结构调整,减少对耕地占用方面的研究,提

4

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用地矛盾。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可以有效的配置各类用地的面积,提高存量土地的经济效益和集约度,减少不必要的侵占耕地,从而缓解耕地需求压力。

3.3.3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是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完善规划控制手段的基本要求

任何工业项目,最终都要落在土地上,这就决定了运用土地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正确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应,是国家宏观调控凸显成效的关键因素所在。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设用地总量。建设用地总量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二是调整土地供应结构,通过对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就需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供地政策,对于禁止性项目,停止供地;对于限制性项目,提高供地标准和条件。三是确定不同区域的供地政策,引导产业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的梯度转移。

由于市场机制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难以使公共资源、公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难以实现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客观上要求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编制和实施土地规划,通过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类型用地的控制数量和区域,可以从宏观上协调区域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控资源供应总量和结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协调、平稳、较快发展。

3.3.4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

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土地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作为人类社会自然界存在的载体,也是巨大的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的支撑构件。工业发展与人口增加给土地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集中表现为土地资源的化,与此同时更加剧了土地资源短缺性。

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尤其是在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保持生态环境可续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空间布局,解决土地

5

2.2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时空变化

2.2.1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变化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永州市城乡用地总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图3.3),。根据永州市1997-2007年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变化情况(表3.4),全市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公顷,平均每年增加×××公顷,增幅为×××%,动态度为×××。其中动态度最高的是×××,为×××%,建设用地净增加×××公顷,平均每年增加×××公顷,增幅为×××%;其次为×××(动态度×××%)、×××(动态度×××%)和×××(动态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而×××、×××、

×××、×××、×××、×××和×××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3.4 1997-2007年永州市各县(区)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变化表 单位:公顷、% Table 3.4 the changing tables of gross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counties (districts) of Yongzhou city from 1997 to 2007

总变

行政区域 1997年 市合计 零陵区 冷水滩区 祁阳县 东安县 双牌县 道 县 江永县 江华县 蓝山县 新田县 宁远县

73673.29 9456.65 8746.07 12448.92 9820.2 2261.53 7241.81 2601.6 5715.39 3755.83 4065.97 7559.32

2007年

化量

年均增减量 ××× ××× ××× ××× ××× ××× ××× ××× ××× ××× ××× ×××

1997-2007变化率 ××× ××× ××× ××× ××× ××× ××× ××× ××× ××× ××× ×××

76324 ××× 9691.85 ××× 9624.5 ××× 12802.17 ××× 9985.4 ××× 2360.59 ××× 7549.75 ××× 2663.5 ××× 5856.55 ××× 3857.65 ××× 4234.65 ××× 7697.39 ×××

年递增变化率 (动态度) ××× ××× ××× ××× ××× ××× ××× ××× ××× ××× ××× ×××

2.2.2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类型变化

表3.5 1997-2007年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变化表 单位:公顷、%

Table 3.5 the changing tables of construction land structure in town and country of Yongzhou

city from 1997 to 2007

城乡建设

年份 1997年 2007年 1997-2007净增量 动态度(年递增率)

用地总量

城市用地 面积

比重 3.09 3.96

×××

建制镇用地 面积 5208.97 6373.05

××× ×××

农村居民点 面积 58545 59197

××× ×××

独立工矿 面积 7269 7854

××× ×××

比重 7.11 8.7

×××

比重 79.88 80.77

×××

比重 9.92 10.72

×××

73673.29 2263.9 76324 2900.3

×××

××× ×××

×××

— — — —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变更平衡表数据

画图3.3 1997-2007年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变化图

11

图3.3 1997-2007年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变化图

Figure3.3 the changing tables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counties (districts) of Yongzhou city from

1997 to 2007

根据表3.5可知,1997-2007年永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净增总量中,×××增加最快,年递增率×××,净增量×××公顷,所占城乡用地总量比重从×××上升至×××%;×××净增面积最大,为×××公顷,占城乡用地净增总量的×××%,所占比重从×××%上升至×××%,年递增率×××%,递增速度仅次于×××;×

××用地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净增×××公顷,所占比重从×××%上升至了×××%,年递增率×××;农村居民点用地净增×××公顷,所占比重从×××%上

升至×××%,年递增率×××%。由此看来,全市城市和建制镇用地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表现在城镇用地外延的扩张,城镇周围的耕地被大量占用;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所占比重最大,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但是由于新农村建设及撤村并点工作的逐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总面积在一定阶段仍然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

由于永州市内各区域地理条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差异,导致了各县(区)城乡用地数量结构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表3.6中各类用地比重变化情况来看,×××城市用地比重增加幅度最大,达到×

××%,而×××仅

0.16%。建制镇用地比重增加幅度最大的是×××,达到了×

××%;其次是×××(×××%)和×××(×××%);江永县建制镇用地增加幅

度最小,仅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

××下降幅度最大,达到×××%,其次是×××(×××%)和×××(×××%)。

独立工矿用地比重除×××和×××有所下降外,其它各县(区)均有所上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达到了×××%,剩余8县(区)上升幅度均在1%以下。从结构变化总体情况来看,全市11个县(区)中仅有3个县(区)的结构变化指数在市内平均水平以上,分别是×××、×××和×××。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结构变化指数为×××%,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次是×××,结构变化指数为×××,主要是由于各地类变化幅度均比较大;第三是×××,结构变化指数为×××%。用地结构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结构变化指数仅为×××%;其次是×××,结构变化指数为×××%,不到3%的还有×××(2.19%)、×××(2.39%)、×××(2.48%)、×××(2.98%)。

表3-6 永州市各县(区)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情况表 单位:%

Table 3-6 the changing tables of construction land structure in counties (districts) of Yongzhou

city

12

行政单位 市合计 零陵区 冷水滩区 祁阳县 东安县 双牌县 道 县 江永县 江华县 蓝山县 新田县 宁远县

城市用地 0.71 0.16 5.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建制镇地 0.87 0.84 1.11 0.98 0.66 1.40 0.69 0.01 0.11 0.69 2.75 0.84

农村居民点用地 -2.42 -1.00 -6.11 -2.35 -1.63 -3.63 -1.75 -0.17 -1.48 -1.27 -2.92 -2.16

独立工矿用地

0.32 -0.18 -0.05 0.28 0.69 1.43 0.04 0.06 0.51 0.42 0.44 0.41

结构变化指数

4.31 2.19 12.18 3.61 2.98 6.46 2.48 0.24 2.10 2.39 6.11 3.41

根据表3.7中各县(区)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增减情况可知,×××城乡建设用地增量总规模最大,远大于其它县(区),净增量为×××公顷,占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净增总量的×

××%。其次是×××,净增×××公顷,占全市净增总量的×××%。城市用地中冷水滩区的

增长幅度也较之零陵区大,增长率约为零陵区的17倍。建制镇用地增量规模中×××最大,而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为57.59%,×××建制镇用地增量最小,仅12.48公顷,幅度增长也仅有2.52%,江华县、蓝山县的增长量也较小。农村居民点用地中,除冷水滩区稍有减少外(净减13.04公顷),其余县(区)都处于增加状态,其中增量最大的是道县(181.08公顷)。

2.2.3 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变化

2.2.3.1城乡建设用地增量及速度空间分布差异分析

表3.7 1997-2007年永州市各县(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情况表 单位:公顷、% Table 3.7 The changing tables of construction land structure in counties (districts) of

Yongzhou city from 1997 to 2007

行政 单位 市合计 零陵区 冷水滩区 祁阳县 东安县 双牌县 道 县 江永县 江华县 蓝山县 新田县 宁远县

城乡用地合计 变化量 2650.71 235.20 878.43 353.25 165.20 99.06 307.94 61.90 141.16 101.82 168.68 138.07

城市用地

建制镇用地 变化量 1164.08 90.41 127.88 171.78 76.04 40.70 89.61 12.48 25.43 37.76 131.26 78.93

变化率 2.23 22.68 57.59 14.68 15.29 28.16 12.73 2.52 4.53 9.85 34.26 15.05

农村居民点用地 变化量 变化率 651.58 34.62 -13.04 98.46 7.90 11.75 181.08 36.24 63.71 43.87 15.20 4.54

1.10 0.58 -0.22 0.94 0.09 0.63 3.00 2.04 1.37 1.40 0.43 0.07

独立工矿用地 变化量 584.94 27.65 135.55 66.42 81.26 46.33 29.38 9.96 46.26 22.91 23.31 46.50

变化率 8.00 1.38 9.36 8.58 12.79 19.12 5.88 2.99 9.48 10.00 19.29 8.59

变化率 变化量 变化率 3.60 636.38 2.50 2.84 1.68 4.38 4.25 2.38 2.47 2.71 4.15 1.83

40.4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8.10 3.67 51.0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04 592.00

13

由于受区域自然条件、区位交通、历史发展沿革、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和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各县(区)城乡建设用地类型结构变化程度、变化速度均有所差别。在此根据数据的特性和市域的特点分析,依据表4中各类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率进行研究,将永州市11个县(区)的各类城乡建设用地变化速度进行分段,比较得出其变化的快慢程度。

①城市用地

快速发展区:×××; 慢速发展区:××× ②建制镇用地 快速发展区:×××;

较快发展区×××、×××、×××;

一般发展区:×××、×××、×××、×××; 慢速发展区:×××、×××、×××。 ③农村居民点用地 快速发展区:×××;

较快发展区:×××、×××、×××; 一般发展区:×××、×××、×××、×××; 较慢发展区:×××、×××、×××。 ④独立工矿用地

快速发展区:×××、×××;

较快发展区:×××、×××、×××、×××; 一般发展区:×××、×××、×××; 慢速发展区:×××、×××

2.2.3.2永州市南北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差异分析

在永州市城镇发展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以永州市区(×××和×××)为中心极核,以道县、祁阳县、宁远县等市域二级中心城市为支柱,其它县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众多县域重点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总框架。在空间布局上,基本形成以永州市区为中心,以东西交通干线(湘桂铁路、322国道、衡昆高速公路)和南北交通干线(洛湛铁路、207国道、永连公路)为发展主轴,同时以阳明山为界将市域城镇分为南北两片,北部主要包括冷水滩区、零陵区、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等5个县(区),南部主要包括宁远县、新田县、道县、江永县、江华县、蓝山县等6个县,从而构成中心极核的外围圈层的“一心两片两主轴”的大十字构架,其发展差异比较明显。分析永州市南北城乡建设用地的差异,对于今后城乡用地的合理布局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图3.4可知,永州市南北之间在城乡用地结构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从全

14

市的地理位置看,永州市区地处永州市的北部,是全市的交通中心,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整体来说,北部区域城乡用地中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最大,其后依次是独立工矿用地、建制镇用地和城市用地;南部依次是农村居民点、建制镇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没有城市用地。更进一步分析可得北部独立工矿用地比重远大于南部,高出了4.79个百分点,而南部的农村居民点和建制镇用地比重却比北部分别高7.18、4.14个百分点。1997-2007年之间,北部城乡用地增加了1654.19公顷,南部只增加了996.42公顷。

城市独立工矿用地,12.29%建制镇6.62%6.53%独立工矿用地7.50%城市 0%建制镇10.76%农村居民北部城乡用地结构图点74.56%南部城乡用地结构图农村居民点81.74% 图3.4 2007年永州市南北城乡用地结构图

Figure 3.4 The Chart of land-use structure in north-south town and country of Yongzhou city in 2007

单位4.5:C.532.521.761.510.50城乡用地0.550.420城市用地0.06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0.191.1512.98北部南部3.99图3.5 1997-2007年永州市南北部城乡用地年变化率

Figure 3.5 the land-use changing rate of year in northern-southern of urban and rural Yongzhou

city from1997 to 2007

从各用地增长速度上看(图3.5),北部除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的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e6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