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14 11: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模 拟 选 择 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

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不懂得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2.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是( )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可知论观点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

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都认为( )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6.空间是指(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7.规律是指( )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 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1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1.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因果联系是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发生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13.“假象是客观的,是本质的表现”,它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 )

14.下列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比赛

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源”和“流”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8.有人认为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死搬书本知识。认识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9.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

2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21.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 )

A.需要和欲望的日益增长 B. 认识器官的不断发达

C.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D.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22.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

A.实事求是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23.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24.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增长慢

C.人口不增也不减 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2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社会关系 B.社会意识

C.生产劳动 D.地理环境

26.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2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9.上层建筑包括( )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

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

3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2.制约科学的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

33.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序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

34.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35.自由是指人们( )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6.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

37.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38.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

39.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E.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40.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41.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理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活动 D.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

42.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是有( )

A.工人在工厂织布 B.法官在法庭审案

C.医生在医院诊病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E.实验员在实验室做试验

43.下列哲学派别中,属于可知论的有(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C.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E.不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4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5.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E.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46.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

A.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为“主观真理” B.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为“客观真理”

C.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为“绝对真理” D.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为“相对真理” E.真理具有终极性,因而称为“终极真理”

47.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状况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4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是( )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9.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正确反映二者区别的有( )

A.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

B.前者有鲜明的阶级性,后者阶级性不明显

C.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

D.前者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后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

E.前者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后者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50.属于社会发展动力的有(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 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E.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51.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有( )

A.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B.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E.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状况

5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它们是( )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E.囊括了人类社会一切矛盾

53.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

A.前进的、上升的过程 B.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C.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 D.一帆风顺、平稳进化的过程 E.时进时退、时快时慢的过程

54.体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有(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E.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55.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表现有( )

A.人们不再受自然界盲目力量的支配 B.人们不再受社会的盲目力量的奴役

C.人们脱离必然性而独立 D.人们获得了绝对的自由

E.人们掌握了自然和社会规律,为人类服务

模 拟 选 择 题(二)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e6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