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_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20 20: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_图文

一、选择题

1.如图中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X是SO2,则Z可能是O2

B.若X是H2O,则Z可能是O2

C.若X是O2,则Z可能是CO2

D.若X是CO2,则Z可能是H2CO3

2.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高温充分煅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3.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6.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以下对滤渣A的组成成分判断的五种情况,其中合理的有

①Cu ②Fe、Cu ③Zn、Fe ④Zn、Cu ⑤Zn、Fe

、Cu

A.②⑤ B.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D.浓盐酸敞口放置

8.利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B.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

C.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9.向某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含有Fe

③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④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

Fe(NO3)2和AgNO3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③④

10.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能增加肥效

B.用Ba(NO3)2除去ZnCl2溶液中的ZnSO4杂质

C.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NaCl、NH4NO3、(NH4)2SO4、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D.不用其它试剂无法鉴别Na2CO3、K2SO4、BaCl2、HCl四种无色溶液

1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14.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是不纯净的,为证明该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所用的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A.无水硫酸铜、硝酸银溶液、石灰水B.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

C.硝酸银溶液、石灰水、无水硫酸铜D.氯化钙、石蕊试液、水

15.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Fe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⑴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⑵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SO4、BaCl2 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FeSO4

C.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KNO3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H2O油污活性炭振荡、搅拌

B空气甲醛过量焦炭通过焦炭净化器

C CO水蒸气足量生石灰通过生石灰的干燥管

D NaNO3溶液Na2CO3适量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

C.引淡水浸泡盐碱地 D.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8.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图(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A中的溶质有2种 B.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C.溶液A的质量大于溶液B D.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

19.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B.50 ℃时,将40 g该物质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溶液中该固体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20 ℃和30 ℃时的两份该物质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20.除去下列各物质(其中A、B、C为溶液)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编号物质(或溶液)杂质除杂试剂操作方法

A NaCl CaCl2

过量Na2CO3溶

过滤

B KNO3NaCl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再过滤

C FeSO4CuSO4过量铝粉过滤

D CO2CO点燃

A.A B.B C.C D.D

21.如图示中的“﹣”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甲乙丙丁戊

A Fe H2SO4NaOH CuCl2Fe2O3

B H2CuO HCl O2CO

C H2SO4Fe2O3HCl Zn CuCl2

D Na2CO3Ca(OH)2NaOH HCl CO2

A.A B.B C.C D.D

22.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小冰用一氧化碳还原12g该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完成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9.3g,假设矿石中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请你推算,该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A.85% B.80% C.75% D.70%

2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uSO4

B.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检验CO32-的存在

D.测溶液pH

24

.实验室有一包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固体,为提纯硝酸钾,设计如下图所示操作,

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操作Ⅰ~Ⅲ分别是加热浓缩、蒸发结晶、过滤

B.操作Ⅰ是过滤,将氯化钠固体从溶液中分离除去

C.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D.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

物质杂质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u 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u(OH)2固体CuCl2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C HNO3溶液H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 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A.A B.B C.C D.D

二、流程题

26.为了除去粗盐中CaC12、MgCl 2、Na 2SO 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

(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2)操作①、③、⑤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仪器在操作⑤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③所得溶液中含有NaOH 。(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

27.电子工业常用 30%的 FeCl 3溶液腐蚀覆盖有一薄层铜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电路板。人们为了从废腐蚀液(含有 CuCl 2、FeCl

2 和 FeCl 3)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 FeCl 3溶液,设计如图实验流程。已知:322FeCl Fe 3FeCl +=

(1)操作②、④的名称是 __;

(2)滤渣中所含物质是 ___;

(3)在工业生产中,步骤⑥的通常做法是向 B 中通入氯气,而在实验室向 B 中滴加适量过

氧化氢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工业完成步骤⑥的反应属于 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实验室完成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8.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已知CuCl 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CuCl 的制备流程如下:

(1)“滤液1”中除了Na +、SO 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 2+Na 2SO 3=2CuCl↓+2NaCl+SO 3,产生的SO 3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_________。(写化学式)

(4)可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____,“醇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160g CuSO 4与足量NaCl 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CuCl 最多是_________g 。

29.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人。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

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高纯硅的制备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

(1)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_____。

(2)物质M是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写出步骤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0.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

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原理如图-2)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

...,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5 kJ的热量,l 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 kJ的热量。

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

依据以上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依据图—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

B 图—2中,A口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C 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2)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__________。

(3)依据测算数据

......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___________。

(4)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①ZnFe2O4在循环制氢体系的总反应中起__________作用,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

②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A、氧气与硫反应可得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水,水电解可得氧气,故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无法转化为一种物质,且能生成氧气,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通过光合作用可得氧气,碳与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得二氧化碳,故正确;

D、碳酸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水,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正确。

2.B

解析: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高温充分煅烧CaCO3,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

B. CaCl2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正确;

D. HCl气体溶于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

浓硫酸干燥,正确。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3.A

解析:A

【解析】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除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时,应降温结晶。B. 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溶液中只有氯化钠;C.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气体只剩氮气;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只有氯化钾,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D

解析:D

【解析】A. 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

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杂质氯化钠;C. 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将二氧化碳反应掉;D. 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钙、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只有氯化钙;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D

解析: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30g+100g)×100%<30%,选D

6.A

解析:A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硫酸铜反应完全反应后,剩余的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铜、铁,可能有锌。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

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C

解析:C

【解析】

A、胃液的pH<7,图像应该从小于7开始逐渐增大,但最后也应该是酸性,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稀盐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错误;

C、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足量同种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在开始的相等时间内,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故选C。

8.C

解析:C

【解析】A、如果生成物和反应物中都有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一般可循环利用;

B、把反应物研成粉末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铵态氮肥与碱供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结合实验目的判断。

解:A、观察上述流程,发现碳酸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因此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故正确;

B、将CaCO3研成粉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C、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M溶液是(NH4)2SO4溶液,因此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错误;

D、为了得到较纯的K2SO4晶体,常洗涤反应所得晶体。故D正确。

9.B

解析:B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银,向某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剩余的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说明硝酸亚铁没反应或者部分反应而有剩余;硝酸银反应的程度无法确定。所以滤渣中一定有生成的银,可能有铁。当有铁生成时,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才有气体生成;有硝酸银剩余时,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沉淀产生;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Fe(NO3)2;选B

点睛: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C

解析:C

【解析】根据氧气是否充足分析解答。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O2充足) ;2C+O2点燃2CO (O2不足)

当 m(C):m(O2)=24

32

=

3

4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

当 m(C):

m(O2)=

12

32

=

3

8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

由题给条件 m(C):m(O2)=

6

12

=

1

2

,介于

3

4

3

8

之间,说明生成物中既有CO也有

CO2。

故本题选C。

11.C

解析:C

【解析】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的溶液呈碱性;氯化铵含铵根属于铵态氮肥;

B. Ba(NO3)2与Zn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锌;

C. NaCl遇Ba(OH)2无明显现象;NH4NO3遇Ba(OH)2加热,只有气体;(NH4)2SO4遇Ba (OH)2加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Na2SO4遇Ba(OH)2只有白色沉淀;

D. 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首先需考虑物质的颜色,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若物质都是没有颜色,则让溶液之间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以鉴别。

解:A.草木灰的水溶液成碱性,和铵态氮肥氯化铵一起用会产生NH3,降低肥效,所以不能混合施用。故错误;

B. Ba(NO3)2与Zn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锌,生成的硝酸锌是新的杂质,故错误;

C. NaCl遇Ba(OH)2无明显现象;NH4NO3遇Ba(OH)2加热,只有气体;(NH4)2SO4遇Ba (OH)2加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Na2SO4遇Ba(OH)2只有白色沉淀;故正确;

D. 氯化钡能与硫酸钾、碳酸钠均产生沉淀,故能与两种物质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钡,不与氯化钡反应的物质为盐酸,向其他两种物质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的为碳酸钠,无现象的为硫酸钾,可以鉴别。故错误。

因此本题选C。

12.B

解析:B

【解析】

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的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解: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g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中一定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

设产生0.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0.44g

x=1g<1.5g。因此沉淀中还有氢氧化镁。则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A正确;滤液通入CO2产生沉淀,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因此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氯化钡,故B错误,C正确;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可知沉淀a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镁,因此无法确定氯化镁的存在,故D 正确。

点睛: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13.B

解析: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Ca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过量的Na2CO3溶液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A

解析:A

【解析】

A、气体先通入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水存在;再通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氢存在;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存在,正确;

B、浓硫酸可干燥气体,不能证明水的存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无法证明有水、氯化氢,错误;

C、先通硝酸银溶液,会使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无法判断原来有没有水蒸气,错误;

D、氯化钙干燥气体,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通入水蕊试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无法证明有水和氯化氢,错误。故选A。点睛: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取气体中含有水蒸汽,盐酸挥发出氯化氢和制取的二氧化碳,证明水的存在选择无水硫酸铜,证明氯化氢存在选择硝酸银溶液,证明二氧化碳存在选择澄清石灰水。

15.C

解析:C

【解析】⑴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无硫酸亚铁,因为硫酸亚铁溶液为绿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钙或同时有硫酸钠和氯化钡;或三中物质都有;⑵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有碳酸钙、有硫酸钠和氯化钡,碳酸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二氧化碳、水,而有气泡冒出;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硝酸钾不能确定;所以选C

点睛:氯化银、硫酸钡不溶液硝酸。

16.A

解析:A

【解析】

A、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异味,但不能除油污;B通过焦炭净化器能将空气中的甲醛吸附;C 生石灰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钙,因而可用于吸水,而且由于不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一氧化碳;D,适量的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钠,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7.C

解析:C

【解析】A.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质量,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加不加催化剂,最后生成氧气的量相同 B. 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水被吸收,气体质量减少;

C. 引淡水浸泡盐碱地,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

D. 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两种立刻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8.B

解析:B

【解析】A黄铜渣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锌、氧化锌都反应生成硫酸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滤液A中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三种溶质;B. Ⅰ、Ⅱ中的操作目的都是将溶液与固体分离,均包含过滤;C.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参加反应的的硫酸铜的质量小于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D. 溶液C是析出晶体得到的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选B

点睛:同种溶质、同种溶剂、同种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19.C

解析:C

【解析】从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A.由图中给出坐标可知,横坐标为时对应的纵坐标溶解度为40g;

B.由图中给出坐标可知,时,该溶质的溶解度大于40g,因此将40g该物质加入到

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如果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D.若20 ℃和30 ℃时,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而不是说温度高溶解的溶质质量就一定多。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

20.B

解析:B

【解析】

A、Na2CO3溶液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碳酸钠会引入新的杂质,选项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降温时硝酸钾析出,而氯化钠不析出,过滤可得硝酸钾晶体,选项正确;

C、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铝和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能反应,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所以二氧化碳中含少量一氧化碳时不能被点燃,无法用点燃的方法除掉一氧化碳。选B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1.A

解析:A

【解析】

A、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氧气、水作用而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正确;

B、盐酸和氧气不反应,错误;

C、硫酸不能转化成氯化铜,错误;

D、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错误。选A

22.C

解析:C

【解析】在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设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x,则

12g×x×163

160

×100%=12g-9.3g,解得x=75%。故选C。

23.B

解析:B

【解析】A、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B、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即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正确;C、未知物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金属,错误;D、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pH试纸湿润,否则使测量结果不准确,错误。故选B。

24.D

解析:D

【解析】

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溶解,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不同,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离出硝酸钾,则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Ⅲ是过滤、洗涤;A、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溶解,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Ⅲ是过滤、洗涤,错误;B、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溶解,错误;C、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错误;D、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故选D。

25.B

解析:B

【解析】

A、Fe是活泼金属,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亚铁,铜不与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金属铜;

B、Cu(OH)2固体,加入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铜会被反应生成易溶的氯化铜;

C、HCl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过滤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

D、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然后将气体干燥,得纯净的一氧化碳。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流程题

26.复分解反应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或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取③所得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液中含有NaOH

【解析】

【分析】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详解】

(1)操作中发生的反应有:氯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盐酸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这些反应均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故操作中所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2)操作①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操作③需要玻璃棒引流,操作⑤需要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故操作①、③、⑤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它的名称是:玻璃棒。操作⑤是蒸发,玻璃棒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或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碳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不能和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碳酸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故证明操作③所得溶液中含有NaOH的实验步骤和现象是:取③所得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或过量)的BaCl2(或

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液中含有NaOH。

27.过滤 铁和铜 化合反应 222322FeCl +H O +2HCl=2FeCl +2H O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流程图可知,通过操作②和操作④可得到滤渣和固体A ,使混和液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故操作②和操作④的名称都是过滤;

(2)从废腐蚀液(含有 CuCl 2、FeCl 2 和 FeCl 3)中回收铜,故加入的过量X 是铁,铁可以置换CuCl 2的铜,同时生成氯化亚铁,滤渣中含有生成铜和过量的铁;

(3)在工业生产中,步骤⑥的通常做法是向 B 中通入氯气,氯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氯化铁,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在实验室向 B 中滴加适量过氧化氢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实验室完成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322FeCl +H O +2HCl=2FeCl +2H O 。

28.Cl - Cu 2+ 3224SO +H O =H SO 过滤 NaCl CuCl 难溶于水,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保留CuCl 快速去除CuCl 表面的水、防止其氧化 99.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将氯化钠、硫酸铜溶解,过滤掉硫酸钠,“滤液1”中除了Na +、SO 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Cl -、Cu 2+;

(2)三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4SO +H O =H SO ; (3)操作a 实现了固液分离,故操作a 是过滤;

因为该过程中所用原料是CuSO 4、NaCl 、H 2O ,“反应”中有NaCl 生成,故NaCl 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4)CuCl 难溶于水,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保留CuCl ,故可用水洗;

CuCl 从NaCl 溶液中分离出来,表面沾有氯化钠溶液。因为CuCl 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醇洗”能迅速除去CuCl 表面的水,防止其变质;

(5)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设可生成的CuCl 质量最多是x

4CuSO CuCl

160

99.5160g x

160160g =99.5x

x =99.5g 29.32

1084SiHCl H Si 3HCl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步骤1有新物质粗硅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步骤2有新物质SiHCl 3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步骤3只是用蒸馏的方法提纯SiHCl 3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步骤4有新物质高纯硅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3;

(2)由图可知,SiHCl 3与氢气在1084℃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物质M ,且物质M 可以循环利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Si 、H 、Cl 、生成物中含Si ,故生成物中还应含H 、Cl ,故M 是HCl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1084SiHCl H Si 3HCl ++℃;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0.AC 能量密度大 热值高 催化 +3 22223H +2Mg Cu

3MgH +MgCu 一定条件 【解析】

【分析】

【详解】

(1)A 、依据图1可知,铝空电池能量密度最大,提供相同能量,体积应该最小,故正确;B 、电解水时,连接电源正极的一侧产生的是氧气,连接电源负极的一侧产生的是氢气,图2中,A 口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故错误;

C 、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杆大量提取,因此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故正确。

故选:AC ;

(2)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能量密度大;

(3)据测算,1 kg 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 × 104 kJ 的热量,1 kg 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

4.6× 104 kJ 的热量。可见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热值高;

(4)①根据流程图可知,ZnFe 2O 4在循环制氢体系的总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ZnFe 2O 4中,氧元素显-2,锌元素显+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②反应3中的反应物是H 2、Mg 2Cu ,反应条件是一定条件,生成物是MgH 2、MgCu 2,化学方程式为:22223H +2Mg Cu 3MgH +MgCu 一定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cl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