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1 17: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体育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CBA人才选拔培养制度浅析与改革发展的思考

姓 名:徐艺龙 学 号:0751222 院 系:管理学院 专 业:体育产业管理 指导教师:赵钢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

CBA人才选拔制度浅析与改革发展的思考

学生姓名:徐艺龙 指导教师:赵钢

摘要:

在经历了16年的篮球联赛过程中,CBA对我国的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出了诸如姚明、易建联等的NBA球员和一大批篮球人才。随着中国体育市场的逐渐成熟,CBA联赛逐步的发展壮大,无论从观众数量还是市场规模上看,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国内品牌体育赛事。市场化和专业化对于体育赛事的需求,CBA开始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制约了联赛的保持健康良性的发展。CBA的人才选拔制度的缺陷严重制约了中国整体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联赛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对比法,CBA联赛人才选拔制度进行简要分析,对比美国NBA的选秀制度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反思CBA人才选拔体系的欠缺,并对CBA联赛新秀选拔的市场化运作以及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CBA 选秀制度 NCAA NBA

CBA talent selection system and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Names of student: Xuyilong Guided teacher:ZhaoGang

Abstract: In the fast-growing sports market, CBA league pha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terms of audience size or the market point of view, has become China's largest domestic brand of sporting events. As the market for sporting events and professional needs, CBA began to reveal many problems, has seriously hampered the league to maintain a healthy positive development. CBA flaws of talent selection system in China has seriously hamper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level of basketball, but also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league.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aw, CBA league brief analysis of personnel selection system, compar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BA's draft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personnel selection system reflect a lack of CBA, and CBA League Rookie selection and the league market operatio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CBA systems NCAA NBA Draft

1. 前言

1.1选题依据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姚明、易建联等优秀篮球运动员,带动了国内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球类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关注度。CBA作为中国篮协的顶级赛事,经过16年的发展和探索,CBA联赛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有实力的外援的加盟,联赛的精彩程度也不断提高,积累了广泛的篮球球迷,与CBA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成反比的确是联赛本土篮球人才的匮乏以及面临中国篮球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而后高校依靠自身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参加世界性篮球比赛也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CBA联赛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摸索如何能够更好的与篮球后备人才的衔接问题,分析探究中国篮球人才培养选拔体系,CBA联赛人才选拔制度,对比美国选秀制度,对于中国篮球联赛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

由于CBA联赛的市场化运作,大量引入外援,在提高联赛观赏性的同时,却忽视了本土球员的选拔和培养,无法为中国篮球和CBA联赛提供新鲜血液。紧靠个俱乐部自身培养的青年队员,无法满足联赛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改革,成为输送篮球竞技人才的一条通道,如何接纳高素质的篮球人才是联赛发展新阶段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联赛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对于中国现有的联赛人才选拔体系进行分析探究,发现出内部存在矛盾,理清人才选拔思路,提出有建设性的可行性意见来完善和发展联赛人才选拔制度,发掘有潜力的篮球人才,全面提高CBA联赛的整体水平,实现体育强国的宏大目标。

1.3 文献综述

国内相关研究

在查阅搜集现有的文献资料,国内对于现有的联赛人才选拔制度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仅仅还处于关注外援的选秀制度。现在国内的研究方向主要探讨CUBA以及大超联赛与CBA联赛的人才衔接,完善培养通道;

张明、张弓、曹常俊在2003年共同发表的论文《对 CUBA 向 CBA 输送高水平篮球人才的可行性研究》中指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体校和优秀运动队 2 线篮球队是向 CBA 输送篮球人才的主渠道。目前,这一渠道已开始萎缩。市场经济条件下,CUBA 开创了球员选拔的新体系,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建立起由小学→中学→大学→CBA 完整的学历教育和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完善这个体系是培养篮球高水平人才的长远目标。

汪正义、吕小津也在《大超模式———谈我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展模式的构建》中说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传统培养模式成材率低,人才浪费也严重,转型不利使球员难以在社会立足、生存,因此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往校园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是体校。然而篮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球员为之奋斗付出,为了更好解决这种矛盾,在我国教育事业日趋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中学———大学”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并展现了其发展的强大爆发力。

2

1

2. 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2.1研究对象

2.1.1 CBA联赛人才选拔体系 2.1.2 美国NBA选秀制度

2.2 研究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在新秀以及人才选拔体系与美国NBA选秀制度的差异比较,分析CBA联赛人才选拔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改革想法和发展建议。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鉴别、整理CBA篮球人才选拔体系与美国NBA选秀制度研究的记录和资料,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1

张明、张弓、曹常俊:对 CUBA 向 CBA 输送高水平篮球人才的可行性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6月 2

汪正义、吕小津;大超模式———谈我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展模式的构建[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

3.2 分析比较法

将查阅得来的资料进行整合,并结合专家们的意见和看法,对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对中美高校的篮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比较,找出目前我国高校篮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3.3 逻辑分析法

本文运用了归纳与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对搜集和查阅的资料和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得出本文结论。

4. 背景

篮球,是一项广为人知、参与度高、竞技性强的运动,是世界三大球类项目之一。篮球运动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青年朋友的的喜爱。在中国,篮球成为大众的健身休闲项目,随处可见的篮球场和打球的人群可见国人篮球热情高涨,近几年来,随着以姚明、易建联为代表的中国球星踏上NBA的舞台,以及NBA全球化推广策略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国市场的开发,篮球和NBA在中国的热度迅速上升,篮球市场和群众基础的发展喜人。然而,在中国篮球市场不断发展壮大,CBA作为本土顶级职业联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之时,也暴露出了中国篮球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CBA外援雄霸一方、篮球后备人才不足,中国男篮成绩遭遇瓶颈,中国篮球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而透过这些危机的表象,突出的是现行我国篮球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CBA篮球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各俱乐部青年队,在运动项目的发展上,在人才的选拔上,我们没有最广泛的和公平公开完全透明操作的流程,没有从基层到高端的层层衔接,导致中国篮球人才没有进入到良好的培训成长环境中来,成为联赛本土球员发展的一个瓶颈。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NBA球员及选秀球员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2007年NBA球员76%来自NCAA,2005-2008三年NBA每年新招球员82.9%来NCAA。NCAA是NBA真正的脊梁,起主要的支撑作用。美国高校篮球与职业篮球人才输送链紧密衔接的成功经验有: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制度在制度层面保证了运动员在思想品德、学术水准和竞技水平方面的全面发展,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竞赛制度保证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保证了运动员的有序流动。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 NBA 长盛不衰,球星辈出,秘密在于美国有一个世界上最完整

和合理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当今美国篮球的基石在高校,而代表篮球运动最高水平的 NBA,实际是美国篮球文化的积淀,它的后备人才在 NCAA。美国大学的篮球运动员的人数每年保持在大约 50000 人左右,其中每年有 40—50人有希望通过选秀进入 NBA,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球员。美国的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高校体育课余训练一直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途径,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篮球传统的体校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体育市场化的趋势,没有建立完善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制约了篮球人才的流动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CBA联赛选拔机制能够有效的进行市场多方面调节,为联赛和国际输送新鲜的血液,促进我国CBA联赛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逐步提高中国篮球的竞技和观赏水平。为提高我国篮球人才的竞技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有必要认真分析我国篮球联赛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先进理念来不断改善我国的培养现状。

5. 结果与讨论

5.1 CBA篮球人才选拔培养现状

5.1.1传统人才选拔培养模式

‘举国体制’是国家行政机构高度集中权力,自上而下指挥全国力量推动竞技运动发展的管理体制的简称,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惜代价为政治服务的产物。我国的篮球运动后备队伍的建设是从小学———少年体校———省体校———省专业队———国家队的一条龙的培养形式。CBA联赛的后备篮球人才大多数都是从各俱乐部青年队中挑选和培养,实行的培养体系是从体校到青年队再到俱乐部,无法从广泛的篮球群众基础中挑选拥有潜力的年轻球员。CBA的选秀制度仅仅限于对于外援的引进,把本土年轻球员与外籍球员分离,在一方面背离的市场价值和球队的价值,阻碍了年轻球员的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单一的三级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 这种体制契合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篮球人才, 中国篮球在世界篮坛上也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 传统三级训练体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一度锐减。

采用少体校——青年队——职业队的固有模式,人才选拔范围的局限性,无法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球员。并且加上青年队伍实战经验缺乏,并不具备“拿来就能用”的能力, 3

3

王晓俊;影响我国高校篮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 2008年

而作为职业俱乐部,他的功能并不是要慢慢的培养你,领着高额工资的职业球员应该是具备打职业联赛能力的队员。在高水平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国长期实行体工队建制,这种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片面强调运动能力的提高而忽视运动员文化素质培养的体制造成了我国篮球人口规模偏小、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专业选手文化素质偏低及退役后就业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生源多来自专业队、体育运动学校、传统体育项目中学三个渠道。

从体工队招进的退役运动员,多是因为没有发展前途、年龄太大、伤病严重而退役。如果我们把希望主要寄托在招录退役运动员上,则很难实现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提出的奋斗目标。招录退役运动员在人力、物力上是一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因为他们最佳运动年龄已过,很难再出好成绩,从中培养不出走向世界的高水平运动员。体校和体育中学学生由于受竞争制度制约,表现为运动训练的短期功利行为,只重视在他们那个级别争名次、拿冠军,不重视选材和系统的训练,致使一些有前途的人才“早熟”,到大学阶段运动成绩不可能再提高,或提高幅度很小。当前,国内的专家一致认为,小学、中学一条龙体系培养的运动人才,是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最佳的人才来源。但由于竞技体育方面由体育局负责,因此,有发展前途的运动苗子大多进入专业队,普通高校招到的是一些二、三流的选手。

5.1.2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应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也开始逐步发生改变,有原来单一的举国体制开始走向体教相结合的道路,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体育竞技人才。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篮球队的工作已经开展二十年了,高校篮球运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我国大学生篮球赛事主要有 CUBA 和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其中 CUBA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面向高校、面向社会,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篮球人才为目标,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大学生专项运动联赛。由于CUBA篮球联赛严格限制篮协注册过的专业运动员参赛,CUBA起步阶段的篮球竞技水平不是很高,但随着CUBA篮球联赛的影响不段扩大,很多身体条件好,成绩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越来越多地选择进入高校,边接收高等教育、培养第二专业,边参加CUBA联赛,而不是进入俱乐部后成为二、三线 45

5

4

陶业涛 刘小莲 刘月晨 周晓杰.中美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招生体制的比较研究[J],2000年 胡肄军.CUBA 与“大超”联赛的比较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 2006.5

后备队员。由于分流了一批条件比较好的篮球苗子,使近几年来CUBA联赛的水平不断提高,受关注的程度也日益增强。十多年来CUBA为CBA职业俱乐部输送的球员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两联赛基本处于脱节状态。

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是中国篮协“北极星计划”中的一部分,直接目标是尽快完成“大超-CBL-CBA”的链条衔接过程,为中国篮球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

虽然CUBA和大超联赛都开展的很好,由于培养体系和经济水平不高的问题,所培养出来的优秀球员相少,一方面是学生球员无法适应CBA联赛的比赛强度、缺乏比赛经验,另一个方面CBA联赛没有相应的过渡性措施和训练来帮助学生球员顺利走入职业联赛。

6

5.2 美国NBA人才选拔培养制度

美国的职业篮球是高水平篮球运动的代名词,它以高超 的竞技水平、精美的包装和夺人耳目的广告宣传吸引着全球 众多篮球运动爱好者的目光。自1946年NBA联盟成立以 来,NBA已走过了近60个春秋。NBA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规则,值得中国篮球借鉴。

5.2.1从小学-大学的系统的篮球培训教育体系

美国有 1400 多所大学和 100 万所中学都有篮球运动队,为 NBA 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高水平“劳动力”,为职业篮球运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国外职业篮球运动员是以学校有偿、无偿培养为主,为学生参加业余性的俱乐部培养方式为主。 美国人口约 2亿,拥有中学和大学篮球运动员约80万,没有数量就无法保证质量。 美国篮球之所以领先世界,之所以能够产生NBA这样的超级职业联赛,成功的根本就是拥有庞大的篮球后备军。美国大学NCAA联赛, 仅男子甲级队就有1000多所大学参加,能够进入最后淘汰赛第一轮的还有 64支,号称64强,而我们目前同龄的男女青年队加起来比64 强男队还少28支。美国的 NCAA 已经发展了67年,其有完善的竞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美国篮球之所以成为世界篮坛霸主,就是因为美国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合理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而该体系中的 NCAA大学生篮球联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5.2.2 NBA选秀制度

NBA选秀是一年一度的NBA盛会,在选秀大会上,30支NBA球队都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新球员,这些球员通常都是来自美国国内的各所大学,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球员和高中 6

王建国,刘玉林;NBA选秀制度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05年

毕业生参加了选秀。使NBA比赛的各队水平不致太悬殊,增加比赛的精彩和激烈。参加“选秀”的新人一般是全美 各大学的学生,均为NCAA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上的佼佼者。最近几年来,受金钱的诱惑,很多 参加“选秀”的大学生都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甚至1996年的“选秀大会”上出现了5名高中生。NBA根据他们在大学期间(高中阶段)的比赛表现打分排名。然后,NBA各球队按照本年 度在常规赛中的胜率排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挑选,每一队每一轮只能选一个新人,一般共进行2-3轮。为了公平起见,NBA从前两年开始,在选秀前,先分发1000个乒乓球,上面注明挑选的顺序号,列常规赛成绩最差的球队可挑250个,他们中首选权的机率是25%;以下依次类 推。上个赛季未进入季后赛的11支球队中,成绩最好的机率最小。NBA还规定,以抽签方式决 定挑选权,只适用于“新人选秀”的第一轮。

NBA球员(2007年) 76%来自NCAA, NBA2005 -2008年间每年新招球员中82·9%来NCAA, NCAA是NBA真正的脊梁,起主要的支撑作用,每年稳定地为其输送相当数量的新鲜血液,是其人才储备库和孵化园。

7

5.3 CBA与NBA篮球人才选拔培养的比较浅析 5.3.1体育与教育完美结合

5.3.1.1从上到下的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

NBA为什么能长盛不衰,球星辈出,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教授罗伯特*麦特卡夫先生道出了它的真谛,那就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篮球人口和一个最完整和合理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其篮球人才结构如同一个金字塔,塔基(三线队伍),包括中小学篮球运动员200多万人;塔身(二线队伍),包括大学生运动员5万人;塔顶(一线队伍)由NBA职业运动员450人左右组成;从NBA队伍中选出的“梦之队”I2人,可以说是镶嵌在塔尖上的钻石明珠。现役职业选手与大学篮球运动员的比例为1: 144;大学与中小学篮球运动员比例为1: 40[1]。

美国的竞技体育以学校为中心。美国大学体育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即是优秀运动员培养的高级阶段,又是美国职业体育人才资源的基地。关于篮球人才的培养,美国是有一个 十分完善的培养系统的,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在体育课上接受最初步的篮球知识,当年级教高时,会接受到更深的篮球课,上了中学了,多年的培养成果开始在孩子身上体现,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篮球认知,学校每年都有比赛,洲内的中学比赛,甚至全美国的中学篮球赛,上了大学,会有水平相当高的NCAA,这是美国NBA的人才储备库,美国正是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 7

王建国,刘玉林.NBA选秀制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

培养制度,站立在世界篮球前端.各级中学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摇篮,大学则是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 青少年从幼儿园到大学均有良好的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每个小孩从幼儿时期开始就接触了体育运动并培养了浓厚的体育兴趣,并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真正实现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完整的篮球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其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美国许多院校都设立了优厚的奖学金,以吸引有篮球运动天赋的中学生。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最多可同时收到50所学院和大学的招募。我过现阶段缺少的正是从小学到中学的联赛竞技体系。‘

5.3.1.2较高的篮球竞技水平

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都有各自的训练和联赛,每一级别的联赛按照年龄特征和运动能力所处的阶段都制定了不同的竞赛规则和竞赛办法,自成体系,各级之间相互衔接。既注重系统训练,又有频繁的实战磨练。所以NCAA的竞技水平非常之高,完全达到各职业联盟的要求,NCAA成为各职业联盟主要的人才储备库和孵化园,两者之间通过一年一度的选秀形成了非常自然而紧密的衔接关系。

由于我国缺乏各阶段系统性的篮球联赛,使青年球员缺乏足够的临场经验,无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导致由高校培养出来的篮球人才无法适应真正的职业联赛,造成高校培养体系与职业联赛之间的脱节现象。

8

5.3.2选秀制度是连接职业体育与高校体育的重要纽带

高校篮球人才通过选秀制度顺利的进入职业联赛发展。NBA选秀制度是NBA联盟这部大机器的发动机,是NBA联盟运行的起点,同时,还是保障NBA人力资源新阵代谢畅通的调和剂。NNBA一年一度的选秀是NBA每年招募新球员的途径,而在每次选秀活动中,无论是从报名参选者还是最终被选中者, NCAA球员都是绝对的主角。

相对于美国,中国CBA联赛的选秀制度仅仅只是对外援开放,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本土球员的选秀。现阶段各俱乐部的新秀选拔都是从俱乐部青年队中选择,使得体教结合的篮球培养体系成了独角戏,无法得到联赛各俱乐部的认同,制约了高校体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8

李晓红,刘 云,张志辉,赖晓珍;美国高校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人才输送链衔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年

5.4 CBA联赛人才选拔培养的建议及思考

5.4.1 健全篮球培养体系

通过各级体育部门加强基础篮球培训制度的建设,

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优秀的篮球人才,例如设立奖学金等,以保证生源。高校应建立先进的选材科学体系,由教练员、科研人员和领导人员共同制定选材标准及其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矛盾,是高校竞技体育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选材中,不应只重视其运动成绩,还应对他们的文化素质有严格的要求。因为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只有用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

5.4.2 坚持体教结合的篮球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体工队建制仍然存在的历史背景下,CUBA 联赛暂时还无法取代青年队,成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主渠道,但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篮球职业化改革以及教体结合进程的加快,在不久的将来,CUBA 和大超将在整个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枢纽作用。

5.4.3 建立相应的本土球员选秀体系

随着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成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基地。在高校篮球取得一定成绩的的时候,CBA联赛并没有建立相对应的措施来实现高校篮球人才向职业联赛过渡的措施,导致了大部分篮球人才的流失。众所周知的NBA选秀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参加,而CBA的选秀只是针对外援,对于年轻的国内球员却无人问津。

在选秀期间举办选秀集训营等配套的措施,符合条件的球员都可以过来报名参加实训,增加俱乐部之间与球员的互动,然后由俱乐部考察感兴趣的球员进行洽谈,从而使球员能够顺利的进入职业蓝篮球联赛发展。建立起系列的篮球人才培养输送体系,保证优秀的篮球人才能够到职业联赛中继续深造。

6.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篮球市场的逐步成熟,与之相配套的篮球人才体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计划经济下的少体校——青年队——职业队的固有模式已经无法适应CBA联赛的发展需

求,体教结合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是未来大势所趋。对比NBA人才培养选拔体系,有以学校体育为基础的篮球基础教育以及完备的大学人才培养通道,坚持体教结合的篮球人才大学培养模式,从低年级起建立相对完善的篮球培训机制,针对我国本土球员开辟新的选秀机制,使大学培养模式能够得到很好的衔接,不断提高竞技水平。

8.致谢

感谢老师对我这篇论文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感谢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指点迷津,更借此机会向大学四年来所有帮助我、关爱我的师长、同学、朋友表示发自内心最诚挚的感恩。

9.主要参考文献

[1] 卢亮球;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 张宏成;从世界职业篮球的发展看中国职业篮球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6期 2) 葛耀;李可可;施鲜丽;;世界男子篮球竞技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

报;2006年03期

3) 廖开放;宏远职业篮球俱乐部成功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4) 舒刚民;中美职业篮球俱乐部发展比较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5) 贾志强,祁红;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

6) 杨铁黎;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

育大学;2001年

7) 宫士君;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王建国;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方明;关于中国职业篮球法规体系构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cf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