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1 17: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杨浦区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夯实新一轮产业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杨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规划纲要》等规划,结合杨浦区实际,制定《杨浦区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界定的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杨浦区总体发展目标和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投入产出效益好,能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具有地域特色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结合杨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商务服务业主要是通过商务办公设施为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产业,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专业服务业等为核心;基础性服务业主要是通过商业设施为消费活动提供服务的产业,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为核心。(鉴于教育服务业及旅游业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本规划不予涉及。) 一、“十一五”杨浦区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十一五”期间,杨浦围绕“知识杨浦”的发展定位,按照“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核心理念,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影响,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不断壮大并占据主导地位,竞争能力逐步增强。

1、基础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杨浦区积极扩大内需,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基础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迈入了新阶段。2010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达96.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84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3.2%(未扣除物价因素)。2010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占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6.1%,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2010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完成区级地方税收7.2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0.7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9%。2010年杨浦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9.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79.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4%,年均增速位列全市中心城区(浦东新区除外)第二。另外,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对全区基础性服务业带动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2010年五角场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4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7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46.1%。

图1-1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中心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

速比较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该比较不包括浦东新区。

2、商务服务业亮点凸显

“十一五”期间,全区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2010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72.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26.5%(未扣除物价因素);2010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9.6%,比2005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

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十一五”期间杨浦区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十一五”期间,杨浦区商务楼宇建设加快。至“十一五”末,杨浦区商务楼宇面积已达400.9万平方米,拥有73幢商务楼宇,其中有百联又一城、万达商业广场等示范楼。另

外,杨浦区大力引进国际总部落户杨浦,总部经济渐具雏形户,带动了杨浦创新要素的集聚和产业能级的提升。其中,重要的企业总部有:西门子、德国大陆、EMC、甲骨文等知名跨国企业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销售和营运中心,以及中建、淮南矿业等央企国企的地区总部,文通等民营企业总部。

3、布局特色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杨浦区重点产业区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五大功能区。五角场城市副中心集聚效应明显,商业商务区初显形象,创智天地初具规模。杨浦滨江发展带进入规划开发建设阶段,重大项目全力推进,综合环境有所改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十一五”期间的总产出始终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总产出达150亿元。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建设开端良好,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相继落户。新江湾城国际社区高起点开发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到位。

表1-1 “十一五”重点地区功能载体建成情况

“十一五”末面积比期间建成“十五”末重 点 载 体 “十一五” 重点地区 (万平方米) 五角场城市副中79.6 心 杨浦滨江发展带 环同济知识经济39.5 圈 39.5 增长 创智天地一期、万达广场、百联又一5.7倍 城 2.4倍 1.2倍 世博水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同济联合广场 贵人大厦、五环大厦、众合金融大厦、大连路总部研发20.9 集聚区 地区总部 新江湾城国际社7.0 区

4.创新能力加快提升

— 极限运动中心、文化中心 11倍 荣广商务中心、海上海及西门子华东

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集群态势明显,商务服务业与基础性服务业的重点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批发零售业方面,传统业态稳步发展的同时,新型业态异军突起。以东方购物为代表的新型无店铺零售企业,利用媒体平台及电信网络,成为杨浦区批发零售业的一个亮点,2010年实现销售额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62.23%,被评为“上海市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信息服务业方面,“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在杨浦区建立,形成了

能集聚发展,通过商业与商务相集聚,商业与文化、生态等相融合,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地域总体吸纳和辐射能力,促进城市综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发展。

4、坚持繁荣繁华与便民利民原则。注重城区内部的功能分工和合理布局,划分若干等级商业,提供不同范围和服务功能,体现不同土地级差和不同互补功能,形成完善的商业网络,既体现城市繁荣繁华的形象,又体现便民利民的本质,为居民购物和消费提供便利。

(三)“十二五”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目标

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依托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良好契机,结合杨浦区“四地四区”的发展定位,发挥杨浦区独特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发展空间和科技人文等综合优势,坚持搞活流通和扩大消费相结合,坚持提升重点和培育新兴相结合,坚持完善布局和拓展空间相结合,以重大功能性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商务商业设施建设,加快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集聚和引进一批高能级、创新型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总部机构,形成层次分明、主体多元、功能集成、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杨浦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区域经济可持续竞争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在2015年末达到385亿元以上,力争达到400亿元(按2010年168.6亿元计算,含商务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

1、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目标

以实现区域战略目标、提升城区服务功能、提高城区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市场化、现代化、创新性为引领,加快完善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特色商业街区构成的基础性服务业布局体系,加强市场流通功能塑造和贸易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新兴业态、知名品牌、先进理念和技术集聚。更好地服务于城区功能完善和提升,促进城市繁荣繁华;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生活品质提高,保障民生,扩大消费,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在2015年末达到48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500亿元。

2、商务服务业发展目标

围绕形成以科教创新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以五大功能区建设为依托,以“智能、低碳、生态”的新型现代化商务楼宇开发为重点,带动存量商务楼宇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楼宇品质、优化楼宇布局、完善配套服务,按照“两个优先”发展方针,重点引进发展科技金融、信息服务、专业服务及总部经济。到2015年,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10幢左右。

四、“十二五”杨浦区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在“两片、一线、一带”的城区总体空间布局指导下,坚持“聚焦重点、落实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依托区域优势,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提升商务服务业和基础性服务业,规划引导及建设形成“一带拓展、两心辐射、三区并举、多点支撑”的空间发展格局。“一带”是指滨江发展带;“两心”是指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控江路地区商业中心;“三区”是指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新江湾城国际社区;“多点”是指社区商业、特色商业街。

(一)一带拓展——滨江发展带

“十二五”期间,坚持历史保护与功能开发并重,继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沿江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积极探索杨树浦路两侧功能形态协调发展、符合规划定位的开发新机制,打造以创新创意、科技商务、观光休闲、会展论坛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带。特别是要实现滨江核心区和协调区的联动发展。

加快推进复兴岛以西地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以九棉创意经济城等重大项目为代表的黄浦江北岸创新创意产业基地建设,以沿江公共活动带为轴线,利用黄浦江岸线资源和临江便利的交通优势,以渔人码头、杨浦区1街坊地块整体开发为抓手,加快推进复兴岛以西地区的开发建设,使之成为服务经济集聚地和科技、知识、历史和文化的集中展示地。重点推进杨浦大桥近代工业遗址广场建设,建设滨江岸线公共绿地,塑造杨树浦路“近代工业第一街”沿线的整体城市新形象。

探索核心区北延伸段产业升级改造新机制。依托高校的教育研发创新的特色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及产业化,支持军工路沿线具有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转移结合开发,推动滨江北延伸段由传统工业制造区向工业现代设计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转型。

(二)二心辐射——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控江路地区商业中心

1、拓展提升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

“十二五”期间,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将按照上海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级副中心目标,以重大功能性项目为抓手,聚焦资源、提升能级,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休闲娱乐、金融服务、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合理控制商务商业比重,建设成为科教特色明显、商业商务发达、交通配套完善的上海东北部最大的商业商贸中心。

依托核心载体,做厚南部商贸服务。首先,加快推动核心载体建设和提升,加大商业功能调整和品牌引进,进一步扩大主要大型商业网点的集聚和辐射优势。其次,重点发展核心载体周边特色商业街,加快特色商业集聚,培育发展餐饮、鞋帽、电子等特色商业街区,每两年重点改造或打造一条特色商业街,扩大集聚区内圈的辐射力。第三,提升服务功能,充分利用轨交联通契机,发挥其枢纽辐射功能,重点发展配套的专业服务,推进高档酒店、娱乐场所、公共停车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公共绿地等环境。构筑一个商业品牌集聚、配套设施完备、商业功能成熟、生态环境优美、人流充足、商业诚信体系健全的“科教创新服务中心”和“中高档商业消费中心”。

依托文化资源,做强中央社区休闲服务。发挥大学校区、科技创新园区和公共社区的集聚优势,争取建设成为新兴零售业态集聚地、科技商务拓展地、综合休闲服务地。其中,新兴零售业态集聚地,包括服饰、文化、休闲类品牌旗舰店、专业店群等,高品质社区商业和休闲文化业;科技商务拓展地,包括科技创新产业的中转地,相关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十七2 棉) 3 4 5 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 6 7 8 9 控江路地区商10 业中心 11 12 13 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 14 君欣时代广场 宝地商贸广场 22、23、31街坊项目 昆明路640号总部办公楼项目 (鞋钉厂地块) 紫荆广场 渔人码头 时尚创意类的商办、餐饮、展览 商务、餐饮、旅游交易服务、文化博览 二、三街坊项目 创智天地商办项目 合生国际广场 五角丰达商务广场二期 财富广场二期 旭辉商业广场 商业办公、居住 商务办公 商务办公 商业办公 商业办公 商业 商业办公 商业办公 商业办公 商务办公 商务办公 创意设计类商务办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16 科技园区 17 耐莱斯国际商务办公楼 商务办公 智方总部大楼 商务办公 15 国际设计一场 公、展览 18 新江湾城F区项目(铁狮门) 商业办公、居住 新江湾城国际社区 19 新江湾城国际大学科技园 教育科研 20 21 汉斯(商办)C5 创智天地相关地块 商业办公 商业办公 五、“十二五”杨浦区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规模和质量并举,推动重点基础性服务业协调发展

加大商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创新、融合和开放发展,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业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1、围绕扩大消费,提升发展零售业

贯彻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方针,认真实施国家和上海市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推进惠民消费,积极培育和扩大各类热点消费市场,拓展网上消费、信用消费、循环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以节庆假日为重点,整合资源,开发形式多样的促进消费活动,扩大节庆消费,并加强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保障消费安全。

扩大开放消费市场,积极引进具备独特品牌价值、商业经营实力和先进营运模式的国内外知名品牌零售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将投资中心、创意中心、增值服务中心、总代理商经销商等总部机构设在杨浦。鼓励发展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的无店铺销售、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电话购物、邮购、个人配送业务等新兴业态,鼓励实体店与虚拟店业态组合式发展。适应消费需求个性化、专业化、

精品化、体验化的新趋势,引导零售业态进一步向细分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2、依托交易市场,加快发展批发业

推进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推动传统的交易市场形态向现代专业贸易中心转型,推动单一的商品交易服务向服务平台专业化、服务内容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加快形成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动单纯的有形市场向产业融合、有形无形市场并重转变,推动市域市场向区域市场、国家市场转变。

重点培育两大商品交易市场,一是以大柏树为核心的钢材交易市场,以第一钢市、华东钢市等重点企业为依托,鼓励应用电子交易、电子物流、电子结算等新型交易方式,拓展贸易的种类与模式,开展期货及套期保值业务与交易,增加交易数量,并向其它有色金属品种扩展,使大柏树地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的重要交易地与结算地。二是以国际水产中心为主的冻产品批发市场,在以冻产品为主的同时,逐步拓展综合性食品批发功能,优化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集信息服务、现代流通、加工生产、储藏调节和出口促进为一体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拓展新的产品及技术市场,依托五角场镇原有的汽车4S店群为基础,打造上海浦西东北部地区的重要汽车交易中心与服务中心。

3、积极注重民生,完善发展生活服务业

以便民利民为基本出发点,积极引进知名餐饮品牌企业落户杨浦,注重提供体验环境、文化、历史和更具创造性的服务。充分发挥品牌企业的引领作用,推进餐饮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促进餐饮企业品牌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和中式餐饮的连锁化经营。推进餐饮设施合理布局,提供丰富多样的餐饮场所、形态和设施,提高商务就餐、居民就餐和旅游就餐的便捷、安全程度。

大力推进大众化理发、沐浴、维修、婚庆、洗染、废旧物资回收等安居便民型服务业发展,增强商业生活服务功能。鼓励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化演艺等多元化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服务细分、服务创新和特色经营,满足市民个性化的服务消费需求。结合智慧城区建设要求,推进惠民数字社区建设,鼓励生活服务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品牌化、数字化经营。完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拓展社区家政服务功能,着力发展现代家庭服务业。

4、推动商业创新,增强商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网络销售、商品目录销售、电视媒体销售、通讯销售等无店铺销售发展,大力发展设计展销、特许经营、品牌代理、直接采购或买断产品的自营购销等新兴流通方式。推动商业科技进步,利用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提升商业创新的技术含量,增强商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加强商业管理创新,

提高管理水平,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较强核心竞争力、主业突出的商业企业主体。坚持商业营销创新,适应体验、定制的消费发展趋势,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体验营销、定制营销,为消费者创造体验消费的内容和环境,营造新鲜的、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消费氛围。加强商业联动创新,积极推进农商联动、工商联动、银商联手,深化商业与文化创新、科技研发的融合,实现联动共赢发展。

(二)提升层次和能级,促进重点商务服务业优先发展

创新发展方式、体制机制,推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加速发展,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培育壮大产业新主体,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提升整体竞争力。

1、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以互联网和软件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努力实现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成为国内领先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心。

一是大力发展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学科优势和行业优势,发挥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的作用,推动智能电网、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二是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骨干企业,重点支持新兴媒体、数字化增值服务等新型业态,打造创智天地、复旦软件园等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品牌。

2、加强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

围绕把杨浦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科技金融功能区”的发展目标,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以科技金融创新为主导的城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的模式,支持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拓展针对轻资产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殊服务。二是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发展风险投资资金、股权投资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投贷联动的新模式,建立投贷联盟成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运行机制。三是提高科技金融服务业水平,引进培育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融资,为科技企业提供涵盖信贷、担保、投资、保险、产权交易的“融资超市”式一揽子服务。

3、提升发展专业服务业

加快发展咨询服务、信用服务、会计税务服务、法律与仲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科技评估咨询服务、技术产权交易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围绕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大力引进各类研发服务中介机构,有效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进技术、人才、创业资本、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共享。

一是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杨浦。采取鼓励政策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和投资顾问等商务服务机构进驻杨浦,通过聘请专家、委托培训、资格互认等多种形式,扩大国际合作,吸收创新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手段。二是培育全市、全国知名的专业服务品牌。鼓励专业服务机构以多种形式实施行业内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开展连锁经营和网络化经营。加大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树立品牌意识。三是重点推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加快构建以技术交易、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技术评估、专利服务、法律咨询、风险投资咨询、成果推广和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手段现代化、服务创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为科技研发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抓住重点领域,推进商务服务业和基础性服务业融合发展1、以载体建设为重点,实现产业互动

加快大型商业设施和高端商务楼宇在重点规划的商业中心和商务区内进一步集聚发展。新建载体要源头控制,坚持高品质,实现低碳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积极引导新开发载体以“甲级写字楼”+“时尚商业”的模式进行示范性开发。改造、提升现有载体,盘活存量,改善和提高现有商业建筑和楼宇的品质,逐步完善商务发展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逐步对楼龄较长的商业建筑和商务楼进行整体改造和配套改善。

加快形成以批发、零售、餐饮、休闲娱乐、住宿、生活服务业等基础性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创意设计产业、科技金融服务业及专业服务业等商务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发挥基础性服务业对商务服务业的带动力。大力发展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服务业,加快完善商业配套,优化商务发展环境,促进商务发展;通过时尚商业,吸引中高端商务集聚,进一步扩大商务规模,提升商务能级,加快商务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要发挥商务服务业对基础性服务业的带动力。通过商务发展为基础性服务业带来稳定、优质的消费群体,创造新的消费增量,进一步支撑基础性服务业的发展。

重点引进“商业实体”与“商务实体”集成发展的龙头商贸企业和综合流通集团。引进和培育具有供应链高度整合能力,面向内外贸两大市场、批发零售一体化运营、实体和虚拟网络协同发展的龙头商贸企业和综合流通集团,将其总部机构、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等重要商务实体和旗舰店、概念店等商业实体同时集聚于杨浦。

2、以电子商务为重点,拓展产业空间

围绕打造“知识杨浦”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的普及和深化应用,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积极培育和引进新型的电子商务业态,推动新兴电子商务模式以及新增电子商务品牌的发展。拓宽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培育电子商务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新型电子商务企业,并带动实体企业共同发展。以东方购物无店铺零售、第一钢市钢铁电子交易平台为依托,推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品牌培育、品牌创新和品牌发展工作,发展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建立专业的网络平台,展开采购、库存、销售、配送及商品展示等各个环节的网上销售业务。

发挥技术创新在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区域信息服务业发展优势,推动移动支付、物联网、云计算等电子商务技术创新;顺应互联网与物联网结合、传感网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快企业信息化改造。注重技术创新在电子商务行业发挥的溢出效应,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进行有效整合,提升电子商务的服务能级。

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和产业链。鼓励发展支付、物流、信用、安全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在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同时,不断延伸和扩展电子商务产业链,拓展商务服务业发展空间。 六、“十二五”杨浦区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细化规划布局,建立规划落实机制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和规划引领,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布局规划,明晰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将规划落到实处。二是加强投资信息引导。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引导企业做好商业、商务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布局。三是健全推进工作机制。区产业主管部门与各功能区、

街道(镇)在规划推进工作等方面开展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四是适时修订和调整规划。根据杨浦区产业、住宅、交通等发展情况,在不同阶段修订和调整已有布局规划,动态完善和实施规划。

(二)优化政策体系,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细化落实国家、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配套政策,制定和完善全区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逐步形成针对重点发展产业、重点引进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服务机构的扶持政策体系。重点发挥财政、税收等在产业发展中的杠杆作用,将政策扶持与统筹协调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支持重点商业、商务功能区和商业街区的建设,支持具有较大行业带动和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型商业、商务项目建设,支持引进商务服务、基础性服务业知名企业、知名品牌。

(三)扩大对外开放,引领产业发展理念

发挥世博后续效应,关注世界商务服务与商贸服务业的新动态和新进展,支持各类企业扩大对外合作。在引进资本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国内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实现对资本、企业、品牌、经营、人才、网络、管理的全方位引进、学习、消化和创新,提升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的整体层次和竞争能力。重点引进适合杨浦区发展特点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

发中心、国际知名品牌商、商业管理公司、大型贸易企业,以及国外行业协会和各类组织机构。

(四)加强招商引资,提高产业发展能级

围绕商务服务与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和落实带动性强的相关产业项目,提高产业发展能级,促进产业突破性发展。创新招商引资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继续完善与功能定位、产业导向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有效利用中介机构推动招商引资,着力招大引强选优。进一步提高安商、助商的水平,做好面向进驻企业的全方位服务。结合重点功能区域规划建设,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品牌、专业化运营的商务和商业地产开发商、管理运营商,参与项目开发、招商和运营。使杨浦在商务、商业标志性设施建设、企业主体经营丰富度、管理技术先进性等方面有所提升。

(五)引进培育人才,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通过人员培训、人才引进、人才结构调整等多种手段,加快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领域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产业领军人物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发挥高等院校及企业作用,深化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商务服务和基础性服务业领域紧缺人才。加强各类高端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和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吸纳和储备高端人才、优化专业人才队伍

结构的重要作用。加强政策激励,营造创业氛围,鼓励海内外优秀人才到杨浦创业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c0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