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04-26 18: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西省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14?山西)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棉线织布C.酒精燃烧D.干冰升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棉线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014?山西)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量筒C.燃烧匙D.蒸发皿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去做.

解答:解:

A、试管能直接加热,故错误;

B、量筒不能加热,故正确;

C、燃烧匙能直接加热,故错误;

D、蒸发皿能直接加热,故错误;

故答案应选:B.

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量筒根本不能加热.

3.(2014?山西)小华同学身体不舒服,经医生诊断缺少维生素,小华同学应多食用下列食物中的()

A.水果蔬菜B.鸡蛋牛奶C.炸鸡油条D.米饭馒头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

1 / 13

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小华同学身体不舒服,经医生诊断缺少维生素,小华同学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鸡蛋、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炸鸡、油条中富含蛋白质、油脂等,故选项错误.

D、米饭、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014?山西)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Cu B

NaCl C

CO2D

金刚石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Cu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14?山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物理性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空气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形成雾霾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所必须的,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而不是质量分数为78%,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溶解的少量氧气可供给水生生物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2 / 13

3 / 13 D 、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成分、氧气的物理性质、空气的污染与排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4?山西)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 . 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 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D . KMnO4,NaCl ,汽油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考点: 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 A 、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 、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根据净水的原理分析解答:静置可以使不溶于水的物质沉淀下来,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吸附沉淀可以是不溶性的小颗粒杂质沉降,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活性炭吸附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 、了解KMnO4,NaCl 可溶于水,而汽油不溶于水.

解答: 解:

A 、电解水得到H 2和O 2,可知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B 、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过滤不能除去离子,故错误;

C 、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故正确;

D 、KMnO 4,NaCl 可溶于水,而汽油不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熟练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并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项操作分别可以除去哪些物质,从而分析得出结论.

7.(2014?山西)如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不停地运动

C .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解答: 解:A

、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但我们看不到分子的运

动,所以也说明了分子很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紫色石蕊试液烧杯中,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紫色石蕊试液烧杯中使溶液显酸性,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此实验不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上的重要实验,同学们要掌握课本实验的目的,操作,结论等,此题难度不大.

8.(2014?山西)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洗洁精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

B.尿素[CO(NH2)2],HNO3,NH4HCO3中都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

D.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生铁和钢;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A.根据乳化作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D.根据生铁易锈蚀来分析.

解答:解:A.洗洁精中的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可以清除油污,故正确;B.硝酸中虽然含有氮元素,但是它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氮肥,故错误;

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但是若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煤、石油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导致酸雨,故错误;

D.生铁接触到空气和水易发生锈蚀,制造医疗手术器械应该用不锈钢,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并不大.

9.(2014?山西)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CO2→CO B

Fe2O3→FeCl2C

Cu→Cu

(NO3)2

D

Na2CO3→Na

OH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物质的转化,也就是所利用前面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物质只发生一次反应就生成欲转化的物质,本题中则必须与盐酸反应,然后才能考虑能否实现.解答:解:

A、CO2→CO,因为二氧化碳与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正确;

4 / 13

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非氯化亚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B错误;

C、Cu→Cu(NO3)2,因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

2+2Ag,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C正确;

D、Na2CO3→NaOH,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完成此题,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10.(2014?山西)下列实验室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操作或所用试剂

A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NaOH溶液、浓H2SO4

C 鉴别食盐、蔗糖品尝

D 鉴别H2O、KCl溶液AgNO3溶液

A. A B. B C. C D. 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KCl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在实验室中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KCl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可分别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钾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蒸馏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1.(2014?山西)(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氢元素H ;2个氢分子2H2;氢离子H+;碳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2CO3.

5 / 13

(2)“老陈醋”是山西特产,其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也称乙酸,化学式为

CH3COOH,CH3COOH表示的意义有:①醋酸;②CH3CO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0%.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据化学式的意义,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解答.

解答:解:(1)氢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为:H;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氢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可表示为:H2,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

H+;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碳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

价,故可表示为:2CO3;

(2)①据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为CH3COOH表示醋酸;

②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100%,所以醋酸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

故答案为:40%.

故答案为:

(1)H,2H2,H+,2CO3;

(2)醋酸,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2014?山西)周末的生活,丰富多彩.

晨炼时,我们一家人去打了一场篮球,我知道涤纶运动衣、橡胶制的篮球和盛装用品的塑料筐都由合成(有机合成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

上午,我在家看书.了解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发现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从此人们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在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制碱厂,制碱厂应用的是“侯氏联合制碱法”,其原理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1890﹣1974)创造的:

X+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6 / 13

我知道了制碱厂的原料之一“X”是NaCl,产品“碱”是Na2CO3.

晚上,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科考人员野外考察时要经过一小段沼泽地,为顺利通

过,有人提议向沼泽地上铺一层生石灰,沼泽地将会变硬,人们能顺利通过,同时铺撒和

通过时应小心“烫伤”.这是真的吗?我要继续看下去.

我知道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或Ca(OH)

2+CO2=CaCO3↓+H2O],并且能从化学角度说明“烫伤”的原因是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

(或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的熟石灰是碱,有腐蚀性).

学习了化学,我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根据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的关系来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X的化学式;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此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

解答:解: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由化学方程式

X+NH3+CO2+H2O═NaHCO3↓+NH4Cl可知:

反应前反应后

N 1 1

H 5 5

Na 0 1

C 1 1

O 3 3

Cl 0 1

由此可见,反应前还应该有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X前面的系数为1,则X的化学式

为:NaCl;

生石灰也就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过程重要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能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故答案为:合成(有机合成或合成有机高分子);质子数;NaCl;CaO+H2O=Ca(OH)

2[或Ca(OH)2+CO2=CaCO3↓+H2O];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或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的熟

石灰是碱,有腐蚀性).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3.(2014?山西)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

(2)20℃时,称取31.6g 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

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

接下来的操作是继续加KNO3固体至天平平衡.

7 / 13

8 / 13 (3)当KNO 3中混有少量NaCl 时,提纯KNO 3所采用的方法为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

(4)将等质量KNO 3的饱和溶液和NaC1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 ,C .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剂质量:KNO 3>NaCl

C 、溶液质量:KNO 3<NaCl .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称量器-托盘天平;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表格即可查出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确定硝酸钾能否全部溶解,再计算其溶液的质量;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溶解度判断其温度范围;根据图示结合具体的数据判断溶液的状态,据此解答.

解答: 解:

(1)根据表格即可查出4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6g ,

(2)根据表格即可查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故称取31.6gKNO 3固体加入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称取31.6gKNO 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说明KNO 3偏少,故接下来的操作是继续加KNO 3固体至天平平衡;

(3)当KNO 3的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提纯KNO 3所采用的方法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60℃时,NaCl 和KNO 3的溶解的分别是37.3g 和110g ,因此等质量的饱和溶液,KNO 3溶液中的溶剂质量较小,将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都是饱和溶液,由图表格中的数据判知,析出晶体的质量KNO 3>NaCl ,而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KNO 3<NaCl ;故选AC .

故答案为:

(1)36.6g ;

(2)饱和;继续加KNO 3固体至天平平衡;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A ,C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解度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进行.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4.(2014?山西)如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H 2O 22H 2O+O 2↑ .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写一条)都是氧化反应(或都放出热量).

(3)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正:CH4燃烧,提供能量反:铁生锈,浪费金属资源.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制取氧气的方法写出其中一个反应方程式;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反应的特点分析解答;

(3)举例氧气的利与弊.

解答:解:(1)三种方案都能够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中较简单环保的方法是过氧化

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物质的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或都放出热量);

(3)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正:CH4燃烧,提供能量反:铁生锈,浪费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2H2O22H2O+O2↑(合理即可);

(2)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都是氧化反应(或都放出热量);

(3)正:CH4燃烧,提供能量反:铁生锈,浪费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取、性质,熟练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正确描述反应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5.(2014?山西)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C的水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D的化学式Fe2O3(或Fe2O3?xH2O).

(2)C→E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说明该反应能够发生的理由反应物碱和盐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方程式

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其微观实质是铁原子和铜离子转变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转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转变为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9 / 13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C的水溶液呈蓝色,因此C是铜盐;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因此D是氧化铁,则B是铁;A能够和铁反应,且能够转化为铜盐,因此A是酸,C和E可以相互转化,且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若C是硫酸铜,则硫酸铜能够和可溶性的碱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解:C的水溶液呈蓝色,因此C是铜盐;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因此D是氧化铁,则B是铁;A能够和铁反应,且能够转化为铜盐,因此A是酸,C和E可以相互转化,且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若C是硫酸铜,则硫酸铜能够和可溶性的碱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因此:

(1)D是铁锈的成分,化学式为:Fe2O3(或Fe2O3?xH2O);

(2)C→E的反应可以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由于反应物碱和盐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因此该反应能够发生;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方程式可以是

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其微观实质是铁原子和铜离子转变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转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转变为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故答案为:(1)Fe2O3(或Fe2O3?xH2O);

(2)CuSO4+2NaOH═Cu(OH)2↓+N a2SO4;反应物碱和盐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铁原子和铜离子转变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转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转变为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点评: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四、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6.(2014?山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

【制取与性质】

如图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把导管末端放入水中,手握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然后加入药品,固定装置,制取CO2,有关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如图B,现象为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说明CO2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由此推知,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交流】

(1)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10 /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b8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