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与批评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科技大学

潇湘学院外国语系课程学期论文

课程名称:翻译批评与赏析

论文题目:《背影》英译文的批评赏析

姓名: 黄晓玲

班级: 教育五班

学号: 0962010827

学年学期:2012-2013学年 大四第一学期

《背影》英译文的批评赏析

摘要: 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堪称散文界的抒情名篇。而英译《背影》不仅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 更做到了英汉翻译中从中文的主观视角到英文的客观视角的灵活切换。

关键词: 背影; 主客观视角; 切换

Abstract: Zhu Ziqing's 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essays in China. Zhang Peiji's English Version not only keeps loyal to the original contents but also realizes the translation tar-get of the proper change from subjective perspective to objective per-spective.

Key words: 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erspectives; change 关于《背影》:

说起文学作品的翻译, 不免总要谈到中外民族思维上的差异。中国人推崇“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与我”, 表现在中国人的思维之中,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物我合一, 主客观是统一的, 而在人与物的和谐关系中, 人是主导的, 有强烈的主观(subjective)意识。而西方人崇尚理性, 人与物保持距离, 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观察事物, 因此, 语言的表达是从客观视角(objective pe

rspective)出发的。《背影》是我国“ 五四”时期最出色的散文家之一朱自

清的代表作, 堪称散文界的抒情名篇。它以朴实无华、真挚动人的语言描写了为儿子送行时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背影。全文以朴素的笔调叙述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刻的情感。1994年, 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将其译成英文文本, 他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原文精髓, 更以高超的翻译技巧实现了从中文的主观视角到英文的客观视角的灵活切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一分析张先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 在有灵动词(animate verb)作谓语时, 把汉语惯用的表人名词的主语, 切

换成表物名词。

例1: 其实那年我已二十岁, 北京来往过两三次, 是没什么要紧的了。 英译: As a matter of fact, nothing would matter at all becau

se I was then twenty and had already traveled on the Beiji-ng Pukou Railway a couple of times.

中国人认为“ 人为宇宙的主体”, 一切从我出发, 因此经常以人为主语。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认为“人”是作为“罪人”存在的, 只有通过客观的“事”和“物”不断向外探求, 了解和掌握自然, 才能使“罪人”净化。这些探索和了解使得西方哲学发展了完善的知识论, 科学论和逻辑学, 这也是英文客观视角的基础。本句中文很明显是以人为重, 以对人的陈述作的主语。而译文则根据英语思维习惯, 巧妙地把话切换成以物为主语, 而把对人的陈述放到了从句的位子上。 例2: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只是惦记着我, 惦记着我的儿子。

英译: Howev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last two years has made

him more forgiving towards me. He keeps thinking about me and my son.

用物称名词作主语也是英语从客观视角思维的一大表现。这句英译以原来中文中的状语作主语, 不仅忠实地表达了原意, 更符合英文思维和行文习惯。 例3: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英译: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 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此例虽短, 却有三个主语: 祖母、差使、我;没有一个连接词, 若不考虑英语读者的思维和阅读习惯直译, 译文就会逻辑混乱, 使读者感到一片茫然。而张先生打破原句结构, 从客观视角出发进行总述, 然后再分人细述, 显得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

2 从汉语中的省略、泛指和隐含人称主语到英语中主语的不可缺省。

例4: 到徐州见着父亲,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 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

英译: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

ly mess in our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中文的主观视角还体现在省略人称、泛指人称, 隐含人称等结构中。本句中文虽无主语,但根据上下文, 读者会清晰地感受到这个施事者是“我”, 这仍然是中

文主观视角的强烈表现,在英译中I 都得补上。 例5: 行李太多了, 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能过去。

英译: There was quite a bit of luggage and he had to bargain

with the porter over the fee.

汉语中第二种省略句表示的是某人( 主要是第一人称) 提出的警告、建议、劝告、命令。在这样的句子中, 尽管省去了人称, 但仍隐含主体意识, 译文恰当地补出了主语“he”。

3 英语中it 频繁地做主语。

例6: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英译: 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 and

what I can never for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例7: 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

英译: Never mind! It won't do to trust guys like those hot-e

l boys.

英语的客观视角还体现在频繁使用“it”作主语。这样显得冷静而客观。该译本中it 句型很多, 一是作先行主语, 如例7。在例6 中, it 被用来强调时间之久, 显得很客观。it 还能表示自然现象、距离、还有一些不表示具体意义的如:it seems/appears/looks, it is said 等。本句中具有明显主体意识的“我与父亲”被张先生用it结构呈现出来, 非常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

参考文献

[1]Katharina R. 2000.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 St. Jerome Publishing.

[2]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邵志洪.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M].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b6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