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假日经济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31 03: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云南假日经济分析

准考证号:010013324035 姓名: 吴 迪

指导教师姓名 李云 职称 考生单位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邮 编 674100 电话 18988044118 专业名称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13.10.20 论文答辩日期 2013.10.26 主考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2013年 10 月20 日

目录

摘要 ……………………………………………………………… 1 绪论 ……………………………………………………………… 1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 …………………………………………… 2 二、假日经济的成因分析 ……………………………………… 3 三、假日经济的特点 …………………………………………… 5 四、假日经济的现状 …………………………………………… 5 五、云南发展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的独特资源 …………… 7 六、云南省假日经济面临的问题 ……………………………… 8 七、采取的措施 ………………………………………………… 12 参考文献 ………………………………………………………… 15

云南假日经济分析

姓名:吴 迪

摘要:假日经济是近几年出现并引起普遍关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的经济现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假日旅游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1],但是云南省在假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服务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生态和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带薪休假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区接待能力、丰富消费项目,创新消费产品,疏导假日消费、加强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等措施能有效的保证假日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促进云南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绪论:假日经济是近年来全国迅速兴起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已成为云南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2010年为例,从云南省旅游局财务统计处得到数据,2010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1006.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24%。数据显示,2010年云南省共接待海外入境游客662.81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4.7%.其中海外旅游者(过夜)329.15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5.7%;口岸入境一日游游客333.66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2.24%;旅游外汇收入合计13.24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2.92%。显而易见,旅游经济已在云南假日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拉动假日交通运输、餐饮、文化、娱乐、商业、金融、电信、

1

制造业和农业等相关产业的龙头。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云南的假日经济就很难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虽然云南省在今年来在假日经济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假目旅游消费自发性,爆发性强,尤其是假日旅游过于集中的“井喷式消费”,造成旅游企业严重超负荷运营,出现了,诸如服务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息以及生态和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等问题,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云南的假日经济就很难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假日经济 假日旅游 云南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

“假日经济”表现在假日旅游、娱乐、购物的空前火爆以及由此带动的各种消费的活跃现象。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角,假日旅游对假日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假日经济不等于旅游经济。假日经济是由各种需求、供给和资源配置所引起的经济行为,其消费条件是既要有钱,又要有闲暇,还要有文化。消费层次越高,其文化特征越浓;文化含量越大,其消费外延越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将会使内需进一步扩大,更大程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需求看,假日消费包括4个层次。第一是如食物、衣服等方面的满足生理需要;第二是如体育、旅游、个人爱好等方面的满足健康

2

娱乐层次的消费;第三是如图书、技能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发展需要层次的消费;第四是如公益活动、赠送礼品等情感领域方面满足精神需要层次的消费。从假日消费的4个层次看,第一个层次与平时消费内容是相同的。只是消费时间上相对集中而已,后3个层次是假日经济中较为集中的需求。

从供给看,假日经济主要是与闲暇产业有关。所谓闲暇产业是指与旅游、体育、娱乐、闲暇教育、兴趣爱好相关的产业。 二、假日经济的成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假日经济在我国出现自然有其社会经济背景和广泛的心理基础。

1、假日经济的出现是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反映和体现。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从1998年开始起,中央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以拉动内需。两年来,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首先,国家几次大规模国债的发行,保证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国内的投资需求;其次,中央银行七次对利率的调整,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尤其是社会居民的现金需求,从而为刺激消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1999年,国家又花大力气努力提高职工工资,尤其是提高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对改善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刺激即期消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消费示范效应”为假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使人们基本上

3

解决了吃穿用等问题。与八十年代之前相比较,人们有了向更高消费水平迈进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有了普遍的了解和认识,在这种所谓“消费示范效应”的引导下,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如超市购物、出门旅游、信用消费……这些舶来品近几年来已为老百姓所接受,并且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假日经济也就不足为怪了。 3、假日经济是人们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之余,崇尚自然,享受休闲的必然结果。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即使已经就业的在岗职工也有了越来越强的危机感。这就使得人们的生活,尤其是都市居民的生活出现了快节奏化,部分居民甚至经常加夜班,有时候周末也不能休息。在这种紧张的生活节奏下,渴求休闲,追求大自然自由轻松的精神享受便成为时尚。基于此,一旦有集中休假的情况出现,则必然导致这种集中购物、集中休闲的假日经济。 4、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为假日经济奠定了心理基础。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但每逢节日,便又当别论了。在古代,富殷的家庭都要在春节、中秋节等一年之中几个重要的节日前添置衣物和新器具,祭祖拜天更是传统节日的支出大项。现今,人们的温饱基本得到满足,但是在节日前集中购物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如此说来,假日经济在我国其实由来已久,只是现在表现得特别突出而已。

4

5、节日假期的延长使假日经济由可能变为现实。

消费活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消费要真正实现,最起码要使消费者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钱,二要有时间。对于钱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的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有时间是最重要的,平日里的工作、生活比较紧张,只有节假日才可以与家人一起享受休闲。1999年,国家出台了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使全年有“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达五—七天的大节假期,从而为人们外出旅游、购物和休闲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证。 三、假日经济的特点

“假日经济”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大致是指由于假日期间的消费而带来的经济增长现象。这种现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出现,但在我国却是新生事物。其基本特点要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时间集中

假日经济往往集中在几天之内,而且往往伴随着假期,如圣诞节、元旦、国庆日等。 2、消费量大

假日期间的消费量,往往比平日有大幅度上升,有时候会达到几倍,部分商品的销售量甚至是平日销量的十几倍。 3、消费方式休闲化

假日经济表现出的消费热潮往往集中于餐饮、旅游、购物等领域,这实际上是消费者在假期里放松休闲的一种表现方式。 四、假日经济的现状

5

假日经济的现状呈现出以下3个特点: 1、盲目性

假日旅游的盲目性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身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商家身上。也许是人们出游的意愿受压抑太久,所以当客观条件具备时,很多消费者在不了解情况下就跟着他人或商家盲目旅游,更有些人就是为了凑热闹、赶潮流而加入了旅游的队伍,于是在节假日旅游中,路上车船超载、行人拥挤;景点前也是人潮涌动、人山人海。外出旅游不是看景,而成了看人,根本达不到旅游本来的目的,使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另一方的商家,则是自以为是地揣摩市场,一开始没有考虑“旅游井喷”效应,导致供给严重短缺,游客权益受损,接着又盲目乐观,大量增加供给,造成供过于求现象,浪费了人力、物力。 2、集中性

节假日的延长给消费者外出旅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必备条件—闲暇,但同时也造成了旅游在时间上的集中性。另外,由于我国旅游业尚处于大众化旅游的早期阶段,旅游者不够成熟,大多数旅游者对旅游都不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知道旅游除了游览自然风光、参观文物古迹之外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就是往往有一种从众心理,而商家在宣传时也着重考虑的是那些旅游热线,这就造成了旅游在空间上的集中性。这些集中性就导致了旅游接待部门服务质量的下降,使旅游者怨声载道。虽然后来商家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努力做了一些策略上的改进,但收效甚微。 3、无序性

6

就这几次长假旅游情况来看,给人的总体感觉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乱”。由于游客数量猛增,使商家措手不及,旅游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一些鱼目混珠的旅行社趁机以低价吸引游客,然后在旅途中引诱甚至胁迫购物以收取回扣;包括:景点门票、饮食、饮水、纪念品甚至一纸简介都如股市一般,价格一路飙升,朝价夕改,轮番涨价;买车票时更可见一些老弱病残排着长长的队伍,而一些身强力壮者挤在窗前抢票的情景。到处都是人挤人的场面,使本该轻松有趣的旅游变成了花钱买罪受,甚至还发生了贵州缆车坠毁、游客死伤等恶性事件,搅得旅游市场一片混乱。

五、云南发展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的独特资源[2] 1、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云南跨越7个气候带,几乎囊括了全国从南到北的各种气候类型,独特的气候多样化孕育了植物的多样性。云南有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密集、种类最多、时代最早的恐龙动物群化石的“恐龙之乡”(禄丰县);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软体动物化石群地(澄江县);以及世界闻名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猿人化石地(元谋县)。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省先后建起了92个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区,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网络,占全省面积的38%,国家级、省级及地(州)级自然保护区其数量和保护范围居全国第一。 2、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云南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富饶秀丽的边塞风光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仅在国内独树一帜,在国际

7

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云南是亚洲几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以形态多样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自立,兼容汉、藏、巴蜀、荆楚、南亚、东南亚文化的精华,形成异彩纷呈的多元民族文化。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云南共有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2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景观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典型、最为集中的,这也是云南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3、旅游产业体系渐成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在食、住、行、游、购、娱等结构上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其综合接待能力位于全国的中上等水平。在旅游产品方面,丰富绚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多姿溢彩的旅游产品,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民族民俗风情旅游、生态旅游、会议节庆旅游、雪域旅游、探险旅游、漂流旅游等旅游产品,被广泛分布在全省六大旅游区,并分别连在11条国家级精品旅游专线中。经过近20年的努力,以及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和昆明世博会的拉动下,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已经颇具知名度。 六、当前云南省假日经济面临的问题 1、服务质量不高

服务质量低是制约服务性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由于旅游主体的增多,旅游对象供不应求,旅游媒体就以降低服务质量来扩大服务范围。这样,在假日旅游中,相对旅游消费在短期内的集中,供给呈现

8

缺乏弹性的状态,使得旅游者的需求得不到高质量的满足。首先,员工的素质低,责任心不强。如有些旅游服务人员缺乏旅游文化修养,不熟悉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生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此游客很不满意。其次,由于假日劳动强度大,使得服务质量大大降低。再次,有一些经营者存在狠赚一笔的心理,以质次价高的商品和服务欺骗消费者,即服务“缩水”。比如象“黑”导游,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动摇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使很多旅游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2、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安全因素是人们外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但目前火爆的假日经济却存在太多安全隐患,制约着假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比如,运输工具、游乐设施超载严重;某些景点旅游设施不完善,不符合国家标准,未履行报批手续。另外,操作司机和管理人员未经专业技术培训,无证上岗,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由于人群过于拥挤,造成人们精神压力过大,易诱发急性病。旅客物品被窃等现象也屡见不鲜,极大地威胁了消费者的安全。如2010年发生在丽江的导游手持板砖殴打游客的事件和2011年10月8日发生在丽江的导游欲强奸女游客被刑拘事件,都对本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3、过分集中消费引起生态与文物资源的破坏

假日期间人们大量消费,集体外出,对于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年代久远的文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首先,客流量过大带来的污染与破坏。其次,消费者的恶意破坏。消费者环保意识、文物保护意识淡

9

薄,乱扔、乱刻现象严重,甚至还存在少数消费者盗窃景区物品的现象。再次,景区盲目开发带来的破坏。有些旅游开发者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不仅破坏了资源的整体价值,而且造成旅游资源的生态破坏。如云南大理古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路撤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石城的特色;石林外围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 4、以“假日经济” 为表现形式的旅游消费需求集中,导致了旅游产品供给的短缺

旅游产品在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供不应求现象、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假日经济”的出现而造成的。但是,探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会发现,旅游业实际上长期以来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假日旅游的集中消费促使这一矛盾公开化。旅游产业供给的不足主要源于生产的主体和产品本身的性质。西方经济学认为:产品按其性质可划分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介乎二者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典型特征是“我对产品的消费不能影响到你的福利” 或“你对产品的消费不能影响到我的福利”,即消费中没有排他性。从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旅游产品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围。由于这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和机会主义倾向,因而私人不愿意出资生产,投资主体只能是政府。而政府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是多样的,既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通过抑制通货膨胀率和降低失业率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投资不足限制了旅游产品的数量和质

10

量。由于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处于潜在状态,一旦人们收人水平提高并拥有了充裕的闲暇,这种潜在的需求就会立刻转化为实际的需求,这时供需矛盾就因旅游产品的严重短缺而暴露出来。 5、 消费项目缺乏文化内涵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精神、自我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就日益重要。但目前,云南省的许多假日消费项目无特色、无品位,缺乏文化内涵,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获得愉快、放松身心的要求。热闹非凡的假期过后,我们回头冷静地思考,不难发现,我们假日中的商品销售和消费,缺少了商品文化的宣传意识和手段,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促销活动!日本商人曾经面对积压的巧克力,编造爱情神话,给它灌输情人节的文化内涵,终于使巧克力与玫瑰花成为情人节的联袂礼品,于是其销量大增,而且成了一种恒定的消费。如果不能很好地挖掘蕴含在商品中的文化内涵,市场销售除了打折削价,买此赠彼之外,似乎也不会有其他的出路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的假日经济仍处于一个极低的层面,要想更加有效地启动消费,从而形成真正的假日经济,在节日文化方面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6、借势造势,盲目的旅游开发现象严重

假日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刺激了各级地方政府大打“旅游牌”的信心和决心。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开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加强和高度重视,但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极大“热情”,往往干扰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例如,坚持市场“一元化”的倾向,忽视旅游地资源评价,致使旅游地缺乏正确定位和鲜明

11

形象以及地方文化内涵;忽视旅游市场结构分析和缺乏经济可行性论证,致使旅游规划项目贪多、贪大、贪高,旅游项目雷同、重复性建设频频出现,造成旅游地接待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和巨额投资的浪费。

7、信息不对称问题 七、采取的措施[3]

1、发展假日经济,必须把市场竞争的主流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 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并调整老一套的假日经济各环节的产品、价格、 服务,使之贴近大众。企业要依靠提供信得过的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几次长假期竞争下来,信用好的企业赢得居民的货币选票,信用不好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这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2、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减轻市场容量压力

假日经济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短期集中性,但这会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供给严重短缺,不但让消费者不满,使商家坐失良机,还加大了对服务质量低劣、安全隐患大以及生态与文物破坏严重等问题的解决难度。因此,有必要考虑实施度假分散化政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3、加快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接待能力

财政部门要加大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力度,给假日市场加温;银行业要支持与假日经济休戚相关的市政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产业的发展。当前,尤其要配套进行陆游景点周边停车场地、商品部、餐饮部、公厕、洁净水供应设施及临时医疗卫生站的建设。同时,要将歌舞厅、洗浴、休闲、酒吧、影剧院、录像放映厅、赛场等与休

12

闲有关的设施进行适当集中,加强税收管理,运用税收政策鼓励或限制其发展。此外,在住宅小区建设公民馆,在社区内开辟图书馆、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

4、丰富消费项目,创新消费产品,疏导假日消费

当前,许多厂家虽然意识到假日经济的潜力,但在新的消费项目开发上显得束手无策,让赚钱机会从身边溜走。厂家必须加强对消费需求、消费者心理研究,把视点聚集到大众消费上来。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多种防范措施,保证假日安全;合理开发,文明消费,保护生态和文物;规范市场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完善预约消费和预约信用制度、信用预告制度。调控客流量等。总之,假日活动范围十分广泛。商家要在丰富活动文化内涵,提高消费品位的同时,不断创新,根据不同消费层次需求,推出新项目、新产品。创新是灵魂,特色是生命力,只要定位准确,富有特色,假日经济定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5、建立各级旅游假日协调组织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46号文件提出的“因势利导、主动适应、加强协调、整体提高”的方针,为解决假日旅游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政府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把各方面力量组织和动员起来,加大协调力度,增强应急、应变能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是假日旅游市场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假日旅游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6、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系统建设。并制订旅游预告制度

13

由于云南省旅游集团没有形成集团规模,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旅游企业所获得的市场信息也是局部的和不确定的,而市场又缺乏代表公共利益的实体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所以在假日期间,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可承载量及饱和率的了解不充分,从而导致出游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中性。形成假日旅游热点景区人满为患的情况。目的地的政府必须担负起旅游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工作。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减少旅游者出行的盲目性有重要意义,对分流热点地区旅游者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大力加强旅游信息预报系统的建设,以期能为游客提供真正权威实用的旅游信息。 云南省正处于对“假日经济”进行调整适应的磨合阶段,仍需要政府部门时刻关注并及时调控。在磨合当中,只有把根本出发点放在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完善服务上,以人为本,维护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才经济”逐步走上繁荣稳定的轨道,驶进一个崭新的阶段。

14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旅游局财务统计处。百度,2013年9月20日。

[2]赵荣光,中国旅游文化[M],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2月第一版。 [3]仇保兴,简论旅游资源开发[J],风景名胜,2000年第三期。 [4]黄大成,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特区探索,1998年第五期。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az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