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
更新时间:2024-06-08 05: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资治通鉴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论述来探讨人类正确对待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方法和态度并总结性地提出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摘要:
1. 对能源、资源和环境作出国家地理和生物环境领域内的定义 2. 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和面临的威胁和问题 3. 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
4.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对策 5. 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法和途径
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资源、能源和环境,都有什么重大用途?
这里涉及的资源主要指的是自然资源。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在此主要狭义上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自然资源的主要范畴有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主要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
能源也是自然资源中的一种,因为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非比寻常,这里单独主要介绍。所谓能源是指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主要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二次能源主要有电力、热力、成品油等。根据使用的重复性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能源、水能、风能等,而非可再生能源则以矿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根据使用规模度分为核心能源和新能源,前者主要以水能、石油、天然气为当今世界三大核心能源,而后者主要是高新技术下的核能、潮汐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为主要代表。按能源性质分,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涉及的环境也指的是自然环境,通俗地说,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形态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面貌。地理学上所指的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融带上。它下起岩石圈的表层,上至大气圈下部的对流层顶,厚约10~20 km,包括了全部的土壤圈,其范围大致与水圈和生物圈相当。概括地说,地理环境是由与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衣、食、住、行的非生物和生物等因子构成的复杂的对立统一体,是具有一定结构的多级自然系统,水、土、气、生物圈都是它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有着各自特定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环境都是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要素,它们与生物种群共同组成生物的生存环境。这里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和来自太阳辐射的外能的交融地带,有着适合人类生存的物理条件、化学条件和生物条件,因而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我们生存的载体。
二,我国相对世界自然资源、能源开发和环境的现状如何?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哪些?面临威胁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自然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它亦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其承载能力反过来会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结构和方式。目前,水、能源、耕地等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在今后的发展中,资源约束将代替资本约束逐步上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转变已刻不容缓。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按人均占有量计,又可称资源小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始终是最基本的矛盾。 我国自然资源、能源和环境现状: 1耕地资源
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量的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但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 2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6.18亿立方米,总量虽然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量的1/6和1/8。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在100位之后。我国森林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居多,其他地区较少。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危害较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46%。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速度却没有因此而减缓。乱砍滥伐、毁林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水土流失、生态恶化,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也濒临灭顶之灾。 3草地资源
我国有草场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42%,但人均草地只有0.33公顷,为世界人均草地0.64公顷的52%。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亿公顷。中国90%的草地正在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90%。 4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我国矿产资源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大;三是民间无序开采现象严重。我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的高速增长。在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不变。 5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27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
第6位。地下水资源量820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量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4。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日趋严重。 6气候资源
我国年降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海南、广东中部和北部湾西北部,超过200毫米;年降雨量最少的地区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少于50毫米。我国西北干旱区严重缺水,除了制约经济发展外,还会加快当地的荒漠化进程,这对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影响。 三,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在认识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2经济盲目扩张与人口膨胀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缺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一般性原则:未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不相统一;对可再生资源没有实行合理规范、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没有实行节约、限制和综合利用。
四,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对策 1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改造,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由能值转换分析率分析可知,作为价值体现的人类智慧型劳动及信息资料的太阳能转换率极高,因此,初级产品的输出,一方面损失了自然界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贡献,另一方面,失去了重要的对产品提高附加值的机会。而我国重要的资源国情恰是人均资源量少,人口多,劳动剩余,因此,在自然资源管理系统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初级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是我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加强资源综合评价,制定科学发展对策。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利用资源信息科学体系加强资源的综合评价。虚拟水交易也是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粮食问题的新途径。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和替代品。科学技术进步既可以或多或少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又可研制新材料和材料使用技术,探寻新的勘探技术,寻找替代产品,这对解决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将起重要作用,同时,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对解决未来的粮食危机也将起着不可忽视地作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基于不断循环利用资源的发展模式,尽量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预防浪费,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开展我国自然资源流动过程研究。所谓资源流动是指资源在人类活动作用下,资源在产业、消费链条或不同区域之间所产生的运动、转移和转化。开展我国自然资源流动研究,有助于把握我国资源合理方向,构建资源高效持续利用模式,挖掘资源潜力以及阐明资源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负面效应产生的环节和机理。增加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转化。我国长期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高技术的产业化更难。必
须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否则知识经济仅会称为学者们的文章和领导的修辞。 2强化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
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机制,强化资源的有效补偿机制。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价格严重扭曲,导致“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不合理现象。在运行机制上,没有引入价值规律进行产业经营,使资源消耗得不到补偿,又不能运用价格杠杆促使资源得到合理、节约利用。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开发和利用,造成了许多严重的后果。完善自然资源核算体系。自然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自然资源,在合理估价的基础上,从实物、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统计、核算和测算其总量和结构变化,并反映其平衡状态的工作。当前国民经济核算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自然资源的价值在国民账户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2)国民经济核算仅仅记录了人造资本的消耗,却忽视自然资本的消耗。(3)对于国民经济活动过程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与退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没有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损失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反倒将环境处理费用加入国民收入。 3强化自然资源开发导向
引导社会形成可持续消费模式。所谓可持续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包括节制消费、替代消费、循环和重复使用以及拒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复杂多变的偏好得到满足,文化消费、信息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内容,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指日可待。因此,我们要树立资源价值观;提倡适度消费;倡导合理消费;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消费教育与导向。
实施开放型自然资源开发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资源全球化成为资源利用的热门话题。我们应充分发挥我国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价位偏低的有利条件,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双向的资源开发战略。 4强化政府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责任
政府的生态责任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它是政府责任的一种延伸。政府的生态责任特别的源自政府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的权力垄断性,政府是唯一能够合法调动和支配全社会的公共资源以应对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组织机构。这就要求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担任更大的责任。 5继续施行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确立和“发展三同步”、“效益三统一”环境保护方针的制订,都是从我国国情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环保之路的重大发展已成为长期指导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要求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环保机构;落实环境保护资金渠道,制订翻两番的规划和计划、经济区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都要明确列出环境保护内容;各地各部门每年要集中力量办几件群众关心的环保实事;提出企业污染治理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要实行“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对工业污染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农村环境保护、乡
镇企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要求工业污染防治要同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改造那些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的陈旧技术和工艺,开展“三废”综合治理,减少“三废”排放;对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的大气污染,要实行正确的能源政策和恰当的技术措施,近期把集中供热、工矿余气利用、城市煤气、低硫煤供应民用等问题解决好,从长期看,还是要在煤的综合利用和热能转化上下工夫,走煤化工和煤气化的路子;城市环境保护要同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结合起来,同改善工业布局和能源结构结合起来,加快工业“三废”和噪声等污染的综合治理;农业环境的保护要同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结合起来,充分注意保护土地、水面、森林、草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必须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限期治理,该调整的就要下决心调整,该停掉就要下决心停掉。 五,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法和途径 1可再生资源:
第一、最优利用。即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最优效益。自然资源的物理与化学属性不同,往往一物可以多用,应根据其各自特征,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优化自然资源的利用。
第二、适度开发。保证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遵循自然规律,维持其再生能力,保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使之得以永续利用。
第三、合理结构,实现整体功能效益。任何自然资源都是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各类自然资源不仅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还有系统整体的功能。这就决定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仅应追求资源种类的合理利用,还应按照资源种类及其数量的合理组合和科学比例,根据资源整体功能安排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的整体功能效益。
第四、营造养殖,增强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按照生态规律治理生态环境,营造森林,养殖培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动植物,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 2非可再生能源:
第一,综合利用。对于共生和伴生的不可再生资源,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采选和冶炼,尽可能全部提取各种资源。
第二,最优利用。利用应充分考虑经济技术条件、资源储量和开采能力,并以充分发挥资源效益为中心,搞好资源种类和等级替代,做到节约利用、有效利用,充分实现资源价值。 第三,回收利用。剩余资源如残余、零散物等及利用后的废料如废渣、废气等必须回收,使资源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延长其为社会服务的年限。
第四、增加开发。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勘探水平和能力。增大技术贡献率,扩大开采能力,提高采选、冶炼技术构成,尽可能延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寿命”。
总之,各类自然资源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综合体,人类活动对其中一种资源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几种资源,如破坏了森林、草地就会影响径流,冲刷土地,影响对气候的调节,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而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
象,归纳为:一是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二是重开发,轻治理(或不治理);三是再生资源流失率高。人口和资源是一对矛盾,只有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01]中国环境报《环境要闻 》(中国环境报),李瑞农,2009-09-08
[02]《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安晓明,2004 [03]《论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赵秉栋,1999年第2期 [04]《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再认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刘冶兰,2002年第5期 [05]《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马传栋,1995年第1期
[06]《资源经济自然资源价值的深入研究》理论探索,谢钰敏、魏晓平、付兴方,2001年第2期
[07]《2010-2015年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2010年7月
[08]《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及面临的严峻问题》决策探索(下半月),潘艳,2009年 04期
[09]《社会纵横》(投稿集萃),2009-11-26,作者:洪保麟 周蕾
[10]《两头冷中间热中国新能源开发面临三大风险》,慧聪工程机械网国内资讯,2009/9/7/10:01
正在阅读:
资源06-08
青岛山财继续教育会计基础课后题10-17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导学案04-08
军地联谊活动方案04-17
云南省计算机一级考试上机操作08-17
2013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山东和江苏含金量有点低09-06
There be句型的用法及综合练习08-06
2017智慧树中国看世界之加拿大篇05-25
尼日利亚火电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09-1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