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教养的芬芳”写作指导

更新时间:2023-12-29 10: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命题作文“教养的芬芳”写作指导

一、作文题目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二、情况分析 1.作文命题分析 “教养的芬芳”这一题目切合社会的实际,材料是具体而明确的。提示语共有两句话,其一是:“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这句话运用一个比喻句明确指出了“教养”的特点——“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作为一个肯定判断句,命题者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其二是:“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这句话,命题尽可能列举了“高尚的教养”的具体表现,鉴于引用材料的原文限制,这些具体表现的层次性不太明显,但不影响考生的答题。 这两句提示语,不只是为了引出命题“教养的芬芳”,还在于通过对“教养”特点的阐释,对“高尚的教养”表现的列举,表达了命题者

或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养的认识,从而为考生的写作打开思路,特别是对新升入高三的学生来说,有这样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 题目的指向限定得十分明确,避免了模糊与宽泛,体现了“开放性与限制性相结合”的原则;题目本身“教养的芬芳”暗示了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写,核心是“芬芳”,限定是“教养”,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社会、关注人的生活与精神是极为实际的,也便于学生有话可说。这与我省高考作文“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是一致的。 对材料的理解,组织材料完成作文的过程能较合理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但不能拉开不同语文水平学生之间的分数差距,应该说,区分度不大。 2.典型问题 (1)审题不明 作文题目“教养的芬芳”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芬芳”,定语是“教养”。“芬芳”本义是指“气味香”,这里运用了它的比喻义。花朵的芬芳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而“教养的芬芳”是什么、怎么样,正是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但在本次作文中,学生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就是对题目把握的偏差,很多考生只提“教养”,不提“芬芳”。审题上的不足暴露出学生在应试时思维的粗放。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忽略了题目的要求,没有“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 很多考生只谈“教养”忽略了题目中另一个核心元素“芬芳”,把题目缩减为“教

养”,人为地把题目拓展,是审题不准的又一种表现。 (2)点题不够 “芬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写作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芬芳”的突出不够。学生在写作中往往缺乏整体感和全局观,写作中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抒情,学生最后往往会忽视要表现的主题。自以为在委婉含蓄的表现话题,实际上远没有达到言近旨远的效果,使阅卷者不知所云。 (3)内容杂乱,意蕴不深 对“芬芳”概念做机械式概念式的理解是这次作文中出现的另一个明显的现象,程式化地把老掉牙的材料套进去,结果,项羽、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又潇洒了一回。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只是对所给材料加以拓展,文章没有核心内容;很多学生不能做到用语准确精练,语言表现上生涩枯燥,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更有甚者,胡乱地抄搬《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的内容来充数,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少,应引起重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字数不足,其原因是思路不活,无话可说,面对题目,缺乏表现与再现生活的能力,仅仅只是简单罗列现象,凑足字数,不知结合自身实际展开。 (4)其他问题 没有良好的作文规范,诸如错别字、病句泛滥,标点不规范等;文风不实,出现了一些貌似新颖实质荒唐的“另类文章”;文章没有章法,为作文字数而作文,议论文没有明确的观点,记叙文没有中心,只是记流水帐,抒情文字没有依托,不是

有感而发,总之文章零碎杂乱,缺乏有机的整体感。 三、作文复习建议 写真实自我 我手写我心 就高考的目的而言,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就作文训练而言,也是要帮助学生确立思维、思辨意识。所谓作文取胜的“法宝”,不能成为制约学生思想的瓶颈和束缚学生思维的桎梏,这种做法不是高考的初衷,也绝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作文应该写出真实的自我,我手写我心。在文章中彰显个性,彰显每个学生对生活的真实看法和情感。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把眼光从书本引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学生的作文既要看出平时的训练,也要体现学生心智的成熟。这需要教师在平时做长期、扎实的指导。 直接写身边的风土人情 老师要引导学生写自己身边的风土人情。每天上学、放学经过了多少次却视而不见的人、事、物,其实既有的可写,又有思考价值。 关注真实感人的新闻故事 要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首先要勤于积累,勤于思考。如做上海试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时,老师可提醒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真实感人的新闻故事,比如握住李继东的手,李继东是西南边陲一家水泥厂厂长,他帮助了几百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这个素材来自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握住杜丽的手,因为奥运会中,她从失败走向了胜利;握住翟志刚的手……为什么我们握住的手只有父母、李白、杜甫、司马迁,就没有更多的对象呢?学生

们所接触的社会生活、感人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 作文就是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相信的话。当教师打通了学生思考的路径后,就带来了鲜明的思想,新鲜的论据和丰富的情感,再加上写作技巧的训练,高考作文是能写好的。 四、例文 教养芬芳 高尚的教养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沁人心脾。 教养的芬芳使人温暖,犹如寒冷的冬天传来暖春的气息,犹如无垠的雪地上绽放的骄人的梅花,犹如小木屋里温暖跳跃的火焰。 那个资助贫困生上学的朴素老人。整日不知疲倦地蹬着破旧的三轮车,炎炎夏日里,豆大的汗珠浸湿了他的衣裳,强烈的光线晒伤了他的皮肤。寒冷的冬日里,凛冽的寒风阻拦他的前路,龟裂枯燥的手紧紧地抓着车把,没有什么可以阻断他前进的道路,这位衣着简朴,没有什么文化的老人却表现出了他高尚的教养,那就是一颗无私的爱心。他将自己的辛苦所得全部用来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却说:“孩子上学才能有出息啊!”他或许不知道,他的举动让那些贫困生找到了出路,他或许不知道,他的举动表现出了高尚的教养。 教养的芬芳使人肃穆。犹如笔挺的青松,犹如怒吼的波涛,犹如巍峨的高山。 当日本提出了无理的“二十一条”,当袁世凯卖国求荣,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时候,热血沸腾的青年学生,工人再也按捺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aq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