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心理学总复习(1)

更新时间:2024-02-27 07: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5小题,共15分)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的科学。

体育参与的诱因: 敌意性攻击: 随意后注意:

生物性动机:以个体的生物性需要为基础,受先天遗传影响为较大的体育学习动机。 念动动作:

归因:是指个体最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动作技能:

间接动机:指学生的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滞后、间接的结果。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对人的大脑进行的训练,是使个体学习和掌握身心活动的调控方法、提高调控效果的训练过程。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即对咨询对象给予帮助、指导的过程。

任课教师: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第 1 页 共 19 页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到达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运动焦虑 :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 自我效能:

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形成上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体验。

二、填空题:(本大题10小题,共20分)

1.按照游戏主要是得到智力还是体力上的满足,可把游戏划分:智力游戏和体育游戏_。

2.________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是人的一种需要和本能。

3.学校班级课堂里的竞争包括群体内的竞争与群体间的竞争两大类。

3.运动员赛前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 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盲目自信状态;战斗准备状态(最佳竞技状态)。 4.儿童自我意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我中心期,开始于出生后八个月;第二阶段为客观化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第三阶段是主观化时期,指由青春期开始到成年这个阶段,进

第 2 页 共 19 页

入自我意识成熟时期。

5.非言语交往的特点是信息的多渠道传输、交流具有连续性和真实可靠性。

6.竞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共同的争夺目标、竞争的双方必须争夺同一对象和结果必使一方获胜。

7.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疏导启发原则、促进成长原则。

8.非言语交往的作用有:(1)补充说明作用;(2) 象征性作用;(3) 调节性作用;(4)表露感情作用。

9.初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为:逆反心理、蔑视纪律和规范、反社会人格、人际关系困难和早恋。

10.本我代表着人最原始的一面,只受“___________”的支配;自我是与真实的外界相接触的部分,它受“__________”的支配;超我是人格中道德或正义的部分。 11.目标具有方向和强度两个特性。

13.体育比赛能培养_________、_________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14.运动技能迁移的种类可分为:运动—运动迁移、语言—运动迁移、两侧性迁移。

16.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

第 3 页 共 19 页

17.按照游戏主要是得到智力还是体力上的满足,可把游戏划分:智力游戏和体育游戏。

19.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著名神经病学家弗洛伊德。弗氏把人的整个精神状态视为一个系统,即人格,它由本我(伊特)、______和______三部分构成。

20.学校班级课堂里的竞争包括群体内的竞争与群体间的竞争两大类。

21.体育游戏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2.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著名神经病学家__________。

23.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有1、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2、自卑与补偿;3、自尊心受挫。

24.影响发展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团队因素。

25.技能的灵活性是长期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结果。 26.青年期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心理生物性紊乱、神经病、希死心理与自杀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27.___________是基于学生个人能力之上设臵的目标,是学生要达到的某一具体的行为标准,而___________是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得到的比较性结果。

第 4 页 共 19 页

15.______________又称局部练习,是指在练习时,把某种技能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某些个别的、局部的动作,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局部的动作,逐渐达到学习整个技能的目的。 28.______________是一种病态人格,有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两种类型。

29.多重目标可设为三级:最理想的目标、最现实的目标和最基本的目标。

30.运动感觉是指大脑对肌肉收缩程度和_________、_________位臵变化的反映。

31.______________又称局部练习,是指在练习时,把某种技能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某些个别的、局部的动作,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局部的动作,逐渐达到学习整个技能的目的。 32.嫉妒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发现自己不及他人而生发出来的___________、憎恨、___________等复杂情感。

12.练习包括_________与_________,两者都是技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3._____________是指大脑对当前运动的物体或自身动作的空间位移和位移速度的反映。

34.念动动作的出现,标志着___________的明确。 35._____________是指大脑对当前运动的物体或自身动作的空

第 5 页 共 19 页

间位移和位移速度的反映。

36.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为矫正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的____________原理和班杜拉的____________理论。

37.学校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是:发展性心理辅导、预防性心理辅导和治疗性心理辅导。

38.根据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可分为现实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___________________。

39.动作概念是以___________为基础,经过思维加工,并以___________的形式反映出来的。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共15分)

1._________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 )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2.不属于智力游戏的是__________。 ( )

A婴儿摇动拨浪鼓 B 积木搭房子 C玩军棋 D 接力跑

3.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 )

第 6 页 共 19 页

A 选择信息 B 加工信息 C 激活 D 唤醒 4.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以______的方式在学生大脑中保留下来。( )

A 动作记忆 B 情绪记忆 C 语词逻辑记忆 D 形象记忆

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 )

A 皮亚杰 B 布鲁纳 C 桑代克 D 奥苏贝尔 6.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__________功能。 (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7.运动技能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 ( )

A 智力过程和心理过程 B 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

C 心理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 D 智力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

8.ABC理论认为人出生时________思想。( )

A 只具有理性 B 只具有非理性 C 兼具理性与非理性 D 以上三者都不是

9.为强化动觉形成运动表象,______是强化动觉的主要手段。

第 7 页 共 19 页

( )

A练习 B休息 C观摩 D听讲

10.下列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__________。 ( )

A 修理自行车 B 逻辑推理 C 想象 D 回忆

11.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__________功能造成的。 (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12.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_________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 )

A智力或能力 D性格或气质 C 性格或能力 D智力或气质

13.目标定向和目标设臵理论属于________ 理论。 ( )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14.运动感知是由运动感觉和__________构成的。( )

A 运动知觉 B 运动理解 C运动运用 D 运动巩固

第 8 页 共 19 页

1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_________ 的需要。( )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体育实践工作 C 体育科学研究 D运动训练

16.在中国,_________ 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 )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 肖国忠 D 马启伟 17.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模型中,A代表的是_________。 ( )

A 诱发性事件 B 信念 C 情绪反应 D 行为反应

18.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____。 (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 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19.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__________功能造成的。 (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20.学会了武术,再学习体操时会由于两者脚尖用力等的不同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在心理学上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称为

第 9 页 共 19 页

______。( )

A 顺向正迁移 B 顺向负迁移 C 逆向正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21.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______________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多种

22.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__________功能。 (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23.________不属于维纳归因理论中的一个维度。( ) A 动机 B 稳定性 c 内外源 D 可控制 24.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能力的目标定向是属于________。 ( )

A 成绩目标定向 B 学习目标定向 C 自我目标定向 D 结果目标定向

25.下列技能属于精细技能的是__________。 ( )

A 排球大力扣球 B 网球发球 C游泳 D 射箭 26.“目标设臵理论”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________ 于l 967年率先提出了的一种激励理论。 ( )

第 10 页 共 19 页

A 温伯克 B 洛克 c 拉瑟姆 D 马腾斯 2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________。( ) A 指向 B 集中 C 意志努力 D 指向和集中 2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 ( )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22.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_________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 ) A 相对高 B 非常低 C 相对低 D 非常高 29.以下哪一规律不属于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__________。 ( )

A 先慢后快 B 一蹶不振 C 高原现象 D 起伏现象

30.表象训练理论中_________认为可以从神经肌肉与认知两个方面提高练习者的技术动作操作。 ( ) A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B 符导学习理论

C 唤醒一注意理论 D 以上三者都不是

31.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称之为________。 ( ) A 认知状态焦虑 B 躯体状态焦虑

第 11 页 共 19 页

C 心理准备状态 D 状态自信心

32.生物反馈训练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包括直接作用和_________。 ( )

A 系统作用 B 理论作用 C 间接作用 D 集中作用

33.为强化动觉形成运动表象,______是强化动觉的主要手段。( )

A练习 B休息 C观摩 D听讲

34.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其行为的过程称为______。( )

A暗示训练 B放松训练 C表象训练 D模拟训练 35.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________ 。( )

A 随意后注意 B 随意注意 C 不随意注意 D 外部注意

36.下列技能不属于连续技能的是__________。 ( )

A 跑步 B 划船 C 滑冰 D 推铅球

37.______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不明确 。(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 有趣 D 直接兴趣

第 12 页 共 19 页

四、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共15分)

1.个体道德评价能力与其认知发展关系极其密切。 ( ) 2.特质焦虑是指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 )

3.道德行为是衡量体育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 4.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体育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

5.活动任务的特点、难度和意义决定着注意选择的标准。( )

6.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适用于一般的任务情境。 ( ) 7.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呈倒U型,即中等水平的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不利于操作,只有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有助于操作。 ( )

8.通常,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增加。( ) 9.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看,人们能够学会攻击性行为,但要学会减少攻击性行为则很难。 ( )

10.近些年来,“心理训练”这一概念使用越来越频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心理技能训练”。 ( )

11.心理技能训练是用于旨在促进运动表现的各种赛前技术与

第 13 页 共 19 页

方法。( )

12.简单的技能通过观察就能发现动作的结构和特征,经过头脑中的演练可形成一定的技能。( )

13.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是相互抑制、相互促进的。 ( ) 14.运动兴趣是对某体育运动的表面关注和简单参与。 ( ) 15.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 ) 16.心理技能训练不以运动员某些技能受到损害为代价,而是使运动员终生受益。 ( )

17.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处于发展时期。 ( )

18.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 ) 19.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发生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学生概括能力的获得,是以对技能之间各环节、各部分的分析和比较为基础的。 ( )

20.观众人数的多少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没有影响。 ( )

21.训练年限不对运动员的归因产生影响,而比赛结果则对运动员的归因产生影响。 ( )

第 14 页 共 19 页

22.对于同一个运动项目而言,不同年龄的运动员所需要的运动心理技能有一定的差异。( )

23.根据倒U型假说的观点,射击运动在低唤醒条件下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 )

24.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适用于一般的任务情境。 ( )

26.根据倒U型假说的观点,拳击运动在高唤醒条件下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

27.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

28.个体道德评价能力与其认知发展关系极其密切。 ( ) 29.激发是培养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 ( )

30.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无限的认知资源。 ( ) 31.在进行目标设臵时,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在班级排名情况掌握是设臵成功目标的重要依据。( )

32.追求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 )

33.运动员由于球传得不准而把球踢到了对方队员的背上不属于攻击性行为。( )

第 15 页 共 19 页

34.两侧性迁移是指由身体一侧器官进行的技能学习向身体另一侧器官的迁移。 ( )

35.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 ( ) 36.抑郁的特点是对一般的活动失去兴趣,情绪低落、悲观、缺乏热情和活力等。 ( )

37.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喜欢选择成功概率50%的任务。 ( )

38.按发展身体素质可分为奔跑的游戏、跳跃的游戏、投掷的游戏等。( )

39.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 )

40.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有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 )

41.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期望的驱使。 ( )

42.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较大努力才能达到的。 ( ) 43.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喜欢选择成功概率50%的任务。 ( )

第 16 页 共 19 页

44.由于只有体验到焦虑状态的本人才能直接描述焦虑的特点和强度,因此,一般只能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评估焦虑状态。 ( )

45.“共同要素说”理论是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的。他们认为,两种技能学习情境中在刺激物与反应方面含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就会有迁移现象的发生。 ( )

46、心理技能和心理方法是同义词,然而他们的意思不同。 ( )

47、维持并集中注意力、唤醒水平的控制等心理技能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和练习的过程。 ( )

48、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就是心理技能训练。 ( )

五、简答题:(本大题5小题,共25分) 1.体育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的作用是什么?

(1)补充说明作用;(2)象征性作用;(3)调节性作用;(4)表露感情作用

2.体育教学中的反馈形式有哪些?

3.如何保证竞争对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产生积极作用? 4.目标设臵的原则有哪些?

第 17 页 共 19 页

5.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的多渠道传输;(2)交流具有连续性;(3)真实可靠性

6.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 (2)游戏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

(3)游戏要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科学成就。 (4)游戏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5)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 (6)游戏要具有代表性。 7.如何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

8.对于所有的体育参加者来说,他们对体育运动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在学生运动表象的建立和明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0.简述设臵团队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 11.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作用有哪些? (1)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2)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自我观念。 (3)有助于学生恰当的表达感情。 (4)保持良好的师生交往。

第 18 页 共 19 页

1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有哪些? 13.攻击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1)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是以一种外显的行为为标志。 (2)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是有意识的、故意的,是受动机支配的,具有伤害对方的意向。

(3)学生的攻击性行为的结果,是直接造成对他人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

14.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对体育行为的功能有哪些? 15. 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是什么?它对团队有何影响? 16.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第 19 页 共 1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al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