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按章整理-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05 06: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起源的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有:(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而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因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 )的概念。 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关于“洞穴中的囚徒”这一思想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在这个比喻中,柏拉图做了如下设想:有一些囚徒从小就被关在洞穴之中,他们的头颈和腿脚都被绑了起来,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看洞穴中的后壁。在他们身后燃烧着火炬,远处还有其他的人。囚徒因为不能转头只能看到投射在墙上的火的影子以及人的影子。他们把影子看做真实的东西。此时,如果有一个囚徒被解除桎梏,可以环视四周,他可以看到事物本身了,但是他却以为自己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到的影响才是真实的。

而柏拉图认为,只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这个囚徒就会明白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庆幸自己在认识上发生的变化。如果他回到洞穴对他的同伴进行解释,他们便不会相信他所说的话。柏拉图把自己比作那位站起来的囚徒,宣扬真理却被世人遗弃。

通过对“洞穴中的囚徒”的比喻,柏拉图阐释了“教育”的概念,通过教育才能学习真理,摆脱愚昧。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说文解字》 B.《论语》 C.《孟子》 D.《四书集注》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孔子在《论语》中阐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孔子承认人的先天差异,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为: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4.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 )

A.培根,夸美纽斯 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C.培根,康德 D.杜威,卢梭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学科产生过程中有关学者的贡献能否做到正确的区分。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英国学者培根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德国学者康德首次把“教育学”列为大学课程,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讲授。 真题练习 5.“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________的教育内容。( )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教育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完备的形式,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1)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2)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3)射:射技教育;(4)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5)书:学字习书的书写教育;(6)数:简单数量计算教育。此题考生除知道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的教育内容,还要知道西周属于奴隶社会。

6.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起源各学说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有:(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以及英国的沛西·能;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是苏联的米丁斯基和凯洛夫。所以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说是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7.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教育著作的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著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另外考生还要掌握两个知识点:(1)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2)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是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人物思想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把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不同的历史形态教育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宋代以后,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A选项中的“六艺”是奴隶社会就出现的教育内容,B选项中的“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学校的七门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后有人将这七艺的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D选项中的《论语》是四书中的一部,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主要内容之一,相比C选项,D不是最佳选项。 10.“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_____时期的教师活动。( ) 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不同的历史形态教育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是指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道统性的特点。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起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西周属于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是从春秋战国后才出现的社会形态。 11.“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学校即社会”是______的基本观点。(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各教育学派的教育观点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及“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等思想,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12. ____________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 A.《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社会教育学》 D.《新教育大纲》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1930年,中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 13.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为( )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徐特立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学者教育思想的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最早是由杜威提出,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学生,把杜威的先进思想带到中国,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了伟大贡献。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汽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广义的教育范畴,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A项“妈妈教孩子洗衣服”、C项“成人学开汽车”、D项“木匠教徒弟手艺”,结果都是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属于教育现象。而B项“初生婴儿吸奶”属于人的生物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具有社会属性。

15.教育系统最基本要素是( )

A.教育媒介 B.教育内容 C.学生和老师 D.过程与活动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要素的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又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所谓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A项“教育媒介”、B项“教育内容”、D项“过程与活动”都属于教育影响的内容,据此可以排除这三个选项。教育系统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即老师和学生。 16.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___的发展。( )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状 D.教育问题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不断推动教育学持续发展,进而揭示教育规律,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而教育问题才是研究的核心,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特征,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不断发展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比如“教师招聘考试非常热”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为什么教师招聘考试这么热”就是教育问题,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探讨才可以揭示出教育规律。A项“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去揭示客观存在的教育规律;B项“教育价值”是教育学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C项“教育现状”跟“教育现象”都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 17.“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 )

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特征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活到老学到老”是对将人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随着现代知识更新的加快,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终身教育必然成为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除此之外,现代教育的特征还包括: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8.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说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起源学说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说是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起源论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的起源,其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开

始就已经出现了。

19.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称为“庠序”。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夏朝和西周都属于我国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 20.西周六艺教育以_______为中心( )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教育形态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21.“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最早见于_____。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一词来源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出题思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教育贡献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1806年,赫尔巴特所著《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23.“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 ) 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概念发展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们多做好事。可以看成对“教育”这个词的字源解释。 24.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 ) 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 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 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质的规定性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

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不管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知识、能力还是人的素质的活动,但形成共识的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也是教育本身的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

25.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 A.鲁迅 B.徐特立 C.陶行知 D.梁启超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学发展历史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中国教育改造》是陶行知先生的著作,他主张“生活教育”,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并身体力行他的教育主张。 2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______相隔离。( )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教育特征的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意思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民,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这反映出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教育轻视体力劳动,重视脑力劳动。强调思想教育统治人民。 27.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发展历史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此外,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8.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西方学者教育思想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其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A项美德是否可教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思想;B项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D项教育即生活是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 29.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历史发展阶段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

作,也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对教育的性质和作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学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也对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后来的教育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A项《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著作,也翻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它是教育学萌芽时期的著作;B项《康德论教育》是科学教育学阶段的教育著作。D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是培根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将“讲述与传授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领域提出来,从而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定下来。但该著作并非是专门论述教育学的著作。 30.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教育特征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古代教育特征有如下几点:(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以及执教人员;(2)阶级性、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强调思想教育统治人民;(4)刻板性,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崇尚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6)教学组织形式为个别教学和集体个别教学。封建社会的学制属于双轨制,但是师生关系是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体罚学生,棍棒教育,而不是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3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_______时期。(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教育发展历史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二、多项选择题

1.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掌握。 参考答案:CD

名师点睛: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狄尔泰 B.梅伊曼 C.利特 D.拉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的了解。 参考答案:BD

名师点睛:实验教育学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德国,主张用实验的发展去研究教育学。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了“实验教育学”的思想,而拉伊出版的《实验教育学》一书,首次对实验教育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3.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西方教育发展的了解。 参考答案:BCD

名师点睛:西方的七艺称“自由七艺”,意思是自由人应该具备的全部学识,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据考证,七艺教育最初是由柏拉图提出的。后有人将这七艺的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古希腊的“三艺”就是指七艺中的“三学”,即文法、修饰和逻辑(辩证法)。四书和论语都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内容,通过排除法也可作答。 4.下列哪些特征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 )。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C.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D.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了解。 参考答案:ABCDE

名师点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主要包括: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5.西周时期的教育的典型特征是( )

A.学在官府 B.政教合一 C.以僧为师 D.以吏为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西周时期教育特点的了解。 参考答案:AB 名师点睛:“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学术和教育为官府所控制。普通老百姓无法接触到官学的内容。而学在官府有表现为官师不分和政教合一。官吏从政的同时也担任教学的任务,而且西周的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尚未分离。 6.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具体包括( ) A.教育内容 B.教育手段 C.教育对象 D.教育环境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要素的了解。 参考答案:ABD 名师点睛: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教育环境同样属于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一部分,比如教室的光线、温度等。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对象是和教育影响并行的要素。

三、判断题

1.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 ( )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与学校产生的了解。 参考答案:×

名师点睛:从教育的概念看,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而广义的教育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从广义教育的概念来看,教育是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出现的。而学校的出现是在夏代。 2.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尔》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西方教育思想及著作的了解。 参考答案:×

名师点睛:《爱弥尔》是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作品。《爱弥尔》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卢梭强调强调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感性、直观、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注重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发展的影响,提倡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实施教育。 1.简述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的掌握。 名师点睛:

(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对将人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正所谓 “活到老学到老”。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都要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学记》,“建国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把教育作为统治国家和教化人民的工具,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 A.科学实验 B.社会经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四个选项都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途径,而学校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学校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的途径。 3.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规章制度 B.思想观念 C.优秀师资 D.物资设备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校文化的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可以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以思想观念文化的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具有决定作用。

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思想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人力资本投资可以看成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具有延时性,对人才的培养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同的国家在优先发展经济还是教育先行上会有不同的理念和措施。舒尔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他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5.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技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关系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决定和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生产效率就越低,就需要更多的人投入生产劳动中,无法解放劳动力就会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所以教育事业的发展依托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6.教育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表现之一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_____。

A.历史继承性 B.选择性 C.相对制约性 D.协调性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是相对制约的,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一方面,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并不立即消亡,还会残存一定时期;另外一个方面,当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也会成为促进政治变革的积极因素。教育可能落后,也可能超前于当前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体现出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二 、判断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

名师点睛: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首先,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个性,这一转化过程是不同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它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的规律密切相联的,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会因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的。另外,教育还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是从以往的教育的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同样的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色。

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关系的掌握。 参考答案:√ 名师点睛: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决定和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与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掌握。 参考答案:√

名师点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并由此决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制度;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但同时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忽略了其它因素,比如遗传、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董仲舒、洛克和荀子都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受到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接触的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差异。历史上的“孟母三迁”也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抓关键期 D.扬长避短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意义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

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正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在对各题进行教育时要把握住关键期。比如,儿童口语在2-3岁时发展迅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口语的训练。正如《学记》中所说:“当其可谓之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意义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青少年不仅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5.“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差异 B.阶段差异 C.不平衡差异 D.互补差异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规律,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儿童持续健康成长。 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

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起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选项A、C、D分别指出了遗传素质、环境因素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7.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A.个体本能 B.外在环境 C.基因复制 D.肌体成熟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发展动因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威尔逊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把人的发展归因于遗传的力量。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上述观点都忽略了外在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8.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发展动因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外铄论的基本观念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而内发论的基本观念是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内部因素,自身的需要。多因素论以及综合论的观点是人的发展是有内部

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是内发论的一种观点。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征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和初中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到了辩证思维为主导。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10.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无足轻重的观点的学者是( )。

A.霍尔 B.朱熹 C.高尔顿 D.老子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美国学者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认为先天的遗传已经决定了人的智力和发展水平,后天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11.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区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身心发展规律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意思是: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这反映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

1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格赛尔关于人身心发展观念的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单卵孪生儿爬楼梯实验说明人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该实验让双胞胎哥哥在48周开始接受爬楼梯的训练,而让弟弟在52周才开始训练,虽然训练时间早晚不同,但哥哥和弟弟都在54周能够顺利通过爬楼梯的测验。格赛尔认为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会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成熟 E.人的能动性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掌握。 参考答案:ABCE

名师点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遗传,后天因

素包括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D项“成熟”属于遗传因素中的内容,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发展上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 ( ) A.有效控制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B.加速个体发展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E. 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的掌握。 参考答案:BCDE

名师点睛: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发展上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四个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普遍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可以加速个体发展。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可以接受更加系统和专业的学习,更快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学生在学校不仅可以学习到系统的科学知识,对学生的人格影响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4)学校教育还能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培养个体的个性。

3.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掌握。 参考答案:ABCDE

名师点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顺序性,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2)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表现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4)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4.下列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 A.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B.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C.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D.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环境对个体发展作用的掌握。 参考答案:CDE

名师点睛:A选项“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陷入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人的发展除了受环境的影响,还受到遗传、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而B项“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则走向了另一种极端,遗传决定论者否认外界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同样也是错误的;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促进人身心的发展;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的是消极的,有的是积极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两面;而且个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而可以主动选择能积极影响自身发展的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个体对环境的选择性。 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洛克 B.高尔顿 C.董仲舒 D.霍尔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的了解。 参考答案:BCD

名师点睛:高尔顿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董仲舒认为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性,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性。高尔顿、霍尔和董仲舒都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洛克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等待后天的对人的刻画。忽视了遗传对人的影响。 三 、判断题

1.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掌握。 参考答案:√ 名师点睛: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凌节而施;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2.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上,荀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了解。 参考答案:×

名师点睛:在个体的发展动因上,有“外铄论”、“内发论”和“实践主体论”三种观点,外铄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内发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实践主体论认为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荀子是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要使人向善就必须依靠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所以,荀子是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3.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 )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发展动因学说代表人物的掌握。 参考答案:×

名师点睛:提出“白板说”的是英国教育家洛克。他认为人生下来就犹如一张白板,需要后天的环境对人加以刻画,强调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是环境决定论(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四、简答题 1.“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影响人发展的哪一种因素?这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掌握。 名师点睛:“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人的机体和环境是在同周围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内部矛盾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脱离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发展便失去了实现的土壤。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就存在差异。环境越丰富,人的视野就越开阔,人的社会化进程就越快。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掌握。 名师点睛: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

(1)遗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但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3.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的掌握。 名师点睛:(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和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作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的以教育目的和目标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有成效。维果茨基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长远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学校教师和领导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从他人身上吸收闪光点。但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或高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能动作用;又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年龄阶段去任意的决定人的发展。所以在坚信教育作用和力量的同时,坚决反对“教育万能论”。

五 、案例分析题 1.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你认为这些人的观点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出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了考生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做出判断后给出依据,并阐述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作用即可。 名师点睛:

(1)上述观点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念。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

(2)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如: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听觉,成为音乐家。但是,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性,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必要的遗传素质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因素。

2.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以及人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掌握。 名师点睛:

(1)这位家长的做法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面,教育作用的发挥又受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要使教育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必须根据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去进行。

(2)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又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该家长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没有考虑到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孩子的学习基础,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必然会适得其反。

(3)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案例中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这正是家长的强迫性的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造成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真正的发展是需要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对孩子有所要求和尊重孩子意见之间取得平衡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运用所学原理,解释下述材料所体现的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桑代克: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机会。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掌握。 名师点睛:(1)墨子的儿童发展观属于环境决定论。墨子认为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是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决定影响。

(2)霍尔和桑代克的儿童发展观属于遗传决定论。霍尔和桑代克的观念都夸大了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忽略或者弱化了环境、教育的力量。

(3)我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的影响,其中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会像霍尔和桑代克所认为的占有主导地位;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其中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现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人的身心发展是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相互割裂。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 )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良好习惯和自主意识 C.良好个性和品德 D.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方针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以分数为取向的弊端,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________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概念的辨析。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3.反映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 A.《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纲要》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出处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的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提高社会生产;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生产劳动不断生成的教育内容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5.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洛克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最容易作为考点的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取向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取向。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取向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代表人物是中国的孔子,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以及赫尔巴特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取向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6.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作用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所以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确定教育目的,使教育活动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进行。

7.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属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受教育者 D.教育手段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功能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育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者能在何种程度上明确地想象到自己活动的目的。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目的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8.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不是社会需要,而是个人需要;一个人应为他自己受教育,而不是为社会需要受教育;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决定个人。

9.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 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理念上克服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导向,以选拔为目的的弊端。为现代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10.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理论基础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等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才能。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11.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 )。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受教育者在德智、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对教育的要求有所不同,因而对教育目的的基本表述、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和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 1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目的制定依据的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教育目的的确立的客观依据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其次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需求;最后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A、B、C选项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方面。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9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