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01703120802Z-语怪之祖《山海经》对古代志怪小说的影响 - 以狐女形象的演变为例-修改

更新时间:2023-11-23 11: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怪之祖《山海经》对古代志怪小说的影响——以狐女形象

的演变为例

摘要

在我国小说史上,从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就已开始将女性以花妖狐魅的形象来进行描写,至明末,这类作品可以说数不胜数。狐形象的存在由来已久,上古神话“禹娶涂山女”就是一个和狐有关的传说,在《山海经》中关于狐的记载就有好多处。尔后的先秦典籍中,也有很多地方涉及到狐这一形象。由于先民对自身及外界事物认识的局限性,使得狐在很多时候都是作为宗教信仰或民族图腾的形象出现。《聊斋》写于明末清初,成书很晚,声名却远在其上。主要原因是,作者笔下的花妖狐魅,不仅有着\容华绝代\的风姿,更有着对爱情的执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无视以及与社会黑暗抗争的勇气,她们的美丽、善良、坚毅、勇敢,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极其震撼人心,成功地超越了以往同类作品。基于此,本文以狐女形象的演变为例,以语怪之祖《山海经》对古代志怪小说的影响进行课题研究,论述《山海经》对古代志怪小说的影响,研究山海经和古代志怪小说的意义,希望对此方面的研究有所益助。

关键词:《山海经》;古代志怪小说;狐女;演变

一、《山海经》的概况

《山海经》作为一部亦虚亦实、亦形亦幻的中国古代奇书,一直被看做是讲怪力乱神的“虚妄之言”。全书共18卷,三万一千多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记载了约四十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种神怪异兽。包含了地理、历史、民族、神话、宗教等诸多内容,是研究我国上古社会的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书。有图有文的《山海经》保留了洪荒时代的壮观景象,开了中国文化史上以图叙事的先河。现存于世的明清诸家《山海经图》奇橘多姿,其中的异兽奇鸟对于理解这部天下“奇书”认识远古社会及山川信仰,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图文并举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流观山海图”的诗句也从侧面印证了《山海经》这本书附带有图像这一信息[1]。对于《山海经》古图的推测,历代注家和研究者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禹鼎说、地图说、壁画说、和巫图说四种。这四种见解同时都包含了巫信仰的内核,是远古初民企图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幼稚经验的产物。

《山海经》还记有大量狐和狐的活动材料。有狐姑、狐盼、狐相、狐真、狐罗等等。狐是古代原始宗教的领袖人物,也是最早掌握知识的文化人,掌管着祭祀、祝赞、占卜、历数等项工作[2]。《山海经》中的狐,既能通天,上下于灵山、登葆山,向天帝请示汇报,又能将天帝的意旨传达给下民,还能用其不死之药医活被杀死的奥窥之尸,又会以舞蹈来降神娱神,祈求上帝赐福于民,真是法术无边。《山经》的每篇篇末,所记有的祭祀山川神灵的习俗,用玉用鸡用精等的情景,都是和狐的活动分不开的。

二、基于《山海经》的古代志怪小说狐女形象演变的历程

(一)先秦时期的狐狸形象

狐狸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它们外形相似,都属于犬科动物,体重体型相似。后来这两种动物的名字合称成为狐的专用名。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敏捷、聪慧的特点,中国很多成语都与狐狸有关,像狐性多疑,狐假虎威、狐死首丘,都表明狐狸具有狡诈而又善于自保的特点,并且狐狸还是个心怀故土的形象,

1

它死的时候,头总要对着自己生活过的山丘。这些都是狐狸具有智慧的标记。在古代,狐狸除了本身具有智慧这个特点之外,它的美丽皮毛也无形中抬高了它的身价,也成为它们被猎杀的主要原因。先秦时期的狐狸还是祥瑞的象征,见到九尾狐被视作祥瑞,听到狐狸叫也被视作祥瑞,《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就假装狐狸的叫声喊:“陈胜王”。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狐狸

狐狸从祥瑞变成妖怪在东汉时就开始了,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中,狐狸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善于魅惑人的妖怪,最后被有志之士识破,有的被消灭,有的落荒而逃。这个时期的狐狸成精幻化,有的化作老人,有的化作书生,有的化作妇人。化作书生的常常去魅惑人家妻女,使人生病疯癫;化作妇人的,常常在路上诱惑青少年,使好色者病入膏肓;也有狐狸恶作剧,见老人在野外劳作,就化作他家子孙前去作弄人;或者化作家中老人捉弄子孙。《搜神记》中的狐狸化作美女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阿紫”[3]。总之,这个时期的狐狸是和作祟的鬼一样,属于害人精,需要方士前去捉拿惩戒。

(三)唐代的狐狸形象

唐代的狐狸作为真实存在的动物,已经不再像先秦那样具有祥瑞性,《宣室志》中记载,李林甫任宰相时,有一次在大堂看见一只玄狐像牛马一样大,他叫人来射击,结果玄狐跑了,那一年,李林甫籍没,可见这里的玄狐成为不祥之兆。《上官翼》可以说是广记中收录的比较早的有关人狐之恋故事的篇目,本篇出自《广异记》,在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人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首先是上官翼二十岁的儿子在门外看见一个绝色女子而生爱慕之心,女子一开始的时候是坚决推辞的,可见狐狸尽管处于弱势的一方,当并不代表它们没有主见,而后来他们之间的交往也是由于上官翼之子的执着打动了狐狸。事情被上官翼知道后,上官翼百般阻挠,但是“百方禁断,终不能制”[4],上官翼利用狐狸贪吃的弱点,将狐狸毒杀。从故事末尾作者交代的情况可以看出,尽管狐狸与人争食,它死后老狐前去哭丧,这些并没有对人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是这些并没有得到人类的理解了,整个故事中的人类,除了上官翼的儿子能够与狐狸友好相处外,其他人都视狐狸为异类,当然,这种矛盾是由双方的不理解造成,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并无多大关联。

2

(四)宋明时期的狐狸形象

宋朝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志怪小说不多。朱熹对《诗经·邺风》中“匪赤莫狐”的注解是这样的:“狐,兽名,似犬黄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国将危乱可知。”对《诗经·卫风》中“有狐绥绥,在彼淇梁”的注解中说:“狐者,妖媚之兽”[5]。《诗集传》中对狐的注解无不显示出对狐鄙薄的意味。而宋之前的注书者多以较客观的态度对待狐狸,如王弼、晋韩康伯注:“狐者,隐伏之物”。学者注解经书,应还原本意,不可以当代之意来淦释古意。《诗经》中的时代,狐狸并未出现妖化现象。

(五)清朝小说中的狐狸形象

清朝关于狐狸的小说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两种。这两种小说中的狐狸形象和前朝都不一样,但蒲松龄和纪昀笔下的狐狸也有差异。蒲松龄笔下的狐狸大多是女性,她们美丽善良,并且还具有侠义精神。像《红玉》中的红玉,她和冯相如相爱,遭到冯父的反对。但她还是帮助相如娶了妻子,后来相如的妻子被人抢去后自杀,冯父也气死,相如想报仇却无力。红玉派人帮他报仇,又帮他抚养孩子,最后和相如走到一起。《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嫁给冯生后,一直为家庭付出,后来楚公子觊觎十四娘美色,设计陷害冯生,为了给冯生报仇,十四娘让自己的丫头进京找到皇帝,将楚公子的父亲扳倒才救出冯生。后来十四娘日渐老去,临死前,她为冯生找好续弦妻子,还留下了一大笔钱作为生活费。《聊斋志异》中的狐女都是具有正义感和超常能力的女性形象,她们比人类女性更有智慧,更有能力。这些形象已经将狐狸从“妖”升华到“仙”的境界了[6]。纪昀笔下的狐狸形象还具有象征意义,比如有个狐狸魅惑一个少年,少年日渐孱弱。这时狐女要离开他,少年哭着相留。狐女说,我魅惑你就是为了采精补阳,如今你膏髓已竭,我留下来有何用?这就和你们人类结交人一样,以势相交,势败则离;以财相交,财尽而散。纪昀笔下的狐狸谈到关于求仙之道,他们是“由妖而人而仙”,狐狸成仙先要修炼成人,再修炼成仙,在修炼中必须读书学习。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就像一部狐狸生活史,系统介绍了狐狸世界,看他的书,狐狸不再是异类,简直是人类的一部分。

3

三、《山海经》对古代志怪小说狐女形象的影响

(一)由单一走向多样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几乎每一种都涉及到妖怪故事,尤其是《搜神记》、《异苑》等作品中的妖怪故事尤多,这使得妖怪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呈现出群体性的发展态势。书生型狐妖是魏晋妖群中一道特殊的风景,这类狐妖幻化为人,接触人类,但并无祟人害人之心,似乎只是为了展示他们的学识才华,追乞降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诸如斯类,都是写狐妖淫人妻女的故事。三种类型中,动物之妖数目最多。男狐妖形象可分为淫夫型、书生型两类。如《齐谐记》记一狸妖,掳掠民间女子与之相处之后,能使女子“失性”、“通身生毛”,竟然有使人变狸的趋向[7]。《幽明录》写一狸幻化为某人的弟弟骗奸嫂子的故事。按妖怪原形物种种别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动物之妖、植物之妖和无生物之妖。淫夫型大都是狐狸幻化为男子攫取奸通奸淫人间妇女。其中又以狸、狐为原形的妖怪为多。又如《搜神后记》卷九《古冢老狐》记有一老狐,奸通奸淫人间女子,竟然还用簿书记下“奸人女名”,并把“已经奸者,乃以朱钩头”,所奸妇女竟然“有百数”[8]。如《搜神记》卷十八《张茂先》篇中的狐书生,同书同卷中《胡博士》篇中的皓首书生等,都是书生型狐妖蒲松龄笔下的大多狐女不但是绝世丽人,而且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是美的使者,更是善的化身,展现最夸姣的人性。魏晋狐狸妖怪是一个大家族,有男狐妖、女狐妖,还有狐妖神形象。

(二)逐渐褪去狐性而具人性

狐精故事数量减少,与宋明时期的社会思潮有极大关系。宋明时期,理学发达,讲究存天理灭人欲,社会逐步泛道德化,人人成为捍卫理学的卫道士。人遭狐魅,不仅不被同情,反被认为是不守道德礼法而引起的事端。文人在记录或创作时便谨小慎微,甚至耻谈妖幻之事。正是这样的社会风气,导致宋明时期狐精故事创记录或创作数量锐减。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为改编、综合之作,《小翠》中的小翠因报救母之恩,嫁给王太常的痴子,并想方设法维护他们一家,帮助公公解除烦恼,保全官位。她嫁到王家后,整天带着傻元丰嬉戏玩乐,乃至让元丰穿戴皇上的礼服,玩起了游戏,还让王太常的政敌王给谏拿去了礼服。而这全部看似疯癫的行动背后却藏着莫大的智慧。小翠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这最后一着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9c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