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训课程改革体系

更新时间:2024-03-20 1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高职实训课程改革体系 1.高职实训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 1.1高职实训存在的不足

实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技术,核心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对企业需求调研不够,对技能实训的特点研究不够;对技能实训课程应该“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与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实训课程体系。技能实训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实训内容和设备的技术含量较低、实训力度和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上,重复性单项训练多、体现工作实际的综合训练少,严重地制约了对学生现代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到企业后上手慢、适应期长,不能很快地达到企业的技术要求。

1.2当前高职课程改革需关注的若干问题 ①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②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规格变化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③高职生的多元生涯发展目标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④高职的内涵发展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⑤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成因分析 ⑥供求的总体不平衡

⑦结构性就业困难---专业设置不合理

⑧不能零距离上岗---知识陈旧,软技能与硬技能都不行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有问题

⑨有业不就、主动失业---学生择业观有问题

---职业指导课没开好

⑩无业就消极等待---创业教育开展的不够

上述就业困难中,有4个与实训课程有关。如果这些实训课程问题不解决,我们不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而是制造大量的新失业者

1.3课程改革的意义

上述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带有普遍性,对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有重大影响,因此,进行高职实训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也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创新课

题。若能成功地完成该项课题,不但可以解决长期困扰高职实训教学的若干难题,也可为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高职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2.1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实训为构架,形成有技能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训课程体系改革,涉及实训课程内容的整合、重组,教材的编写和实训教学方法的变革,其目的是与市场人才要求接轨,与就业结合。 2.2项目教学组织方式与实训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确定以项目任务为主线,构建项目技能模块,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实训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并指出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2.3实训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认证相一致的策略。

建立与岗位或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证服务的课程,体现专业技能与证书的一致性,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高职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3.1什么是“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

---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目前,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之间,相同专业培养目标出现层次上的严重混乱。这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不仅严重的影响到课程开发,而且严重影响到毕业生就业。培养目标是我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这是我们在进行实训课改时必须要明确的!

3.2实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

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注意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 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知识记忆。

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理论下,课程按任务引领型模式来建构。

3.3实训项目课程改革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紧迫心情,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实需要,促使许多院校、教师开始经验性地探索高职实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而在这些改革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项目课程。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发表了不少关于这一主题的论文,进行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探索,并形成了项目课程的不同实施模式。有的院校采取的是叠加式项目课程,即在学习了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几个完整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有的院校采取的是用与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这比前者明显进了一步。有的院校采取的则是完全打破学科课程体系,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组专业知识,这又进了一步。

项目课程应当成为当前高职实训课程改革的方向,因为它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针对项目课程的这一发展趋势,以及实训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我国已有学者在对项目课程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以期促进项目课程改革实践更为顺利地进行。

3.4实训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即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换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知识和专业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有别于建立在学科课程基础之上的附属式项目课程。

3.5实训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要开发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就必须培训自己的实训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另外,教师只有参与实训课程开发过程,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

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应当是,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如寒暑假、周末)承担实训课程开发主体任务。但要注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实训课程改革尚存在不少机制上的障碍,比如对其工作量核算不足,成果不能用于评职称等等。这必然影响教师参与实训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3.6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训教学反馈机制

为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训教学反馈机制。我们将领导听课、督导听课、教师相互观摩、教学研讨和师生交流会等活动制度化,多渠道听取教学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7建立实训教学保障体系

在实课程改革的探索中,课题组提出了实训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实训教学保障体系由实习教师、实习设施、教学文件、教学反馈和管理制度五大要素有机构成的观点。在实训教学保障体系中,教师、设施、教学文件、教学反馈和管理制度五大要素是相互补充、循环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每一项要素的改进和提高,都可带动其他要素的同步提高,从而带动实训教学保障体系的整体提高。这些都为实践教学研究提出了新观点,新思路。这个观点成功地用于数控车床实训车间的建设实践中,使实训室自觉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文件体系;开发和装备了技术含量高的实训设施;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和管理手段;锻炼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最终形成了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实训保障体系。

90年代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学习西方模式,而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在本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90年代的课程改革是从上往下的,而这次课程改革是从下往上的。 只要我们沿着这条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把实训课程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专家引领、全员参与的实训课程改革机制,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一定能够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实训课程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8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