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论文
更新时间:2023-09-26 16: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题目: 试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
作者单位 民族教育学院 作者姓名 杨小婵 专业班级14民硕1班 学号: 14181026
试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
班级:民硕1班 姓名:杨小婵 学号:14181026
摘 要:费孝通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构想,以此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内部族群关系的总体性引导。该理论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整体性宏观研究的典范,是中国话语的具有国际意义和价值的创新之作。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文从多元一体化的历史特征、民族文化等方面对该理论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文化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碰撞、交流、融合而形成的。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以和而不同的方式共同构筑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正确认识这一格局的历史特征,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 就“中华民族”一体的认识
关于中华民族的争论由来已久,民国时期学界就有“中华民族一个”和“中华民族是多个”的激烈辩论。1989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以后,中华民族认同问题再一次成为民族理论学
关注的焦点,核心是民族政策是否应该以建构中华民族认同为目标。
费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对“中华民族”有两个提法:一是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二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这两种说法,一方面肯定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国外的一些学者针对费先生的理论也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中国每个族群(汉族、蒙古族等)就是一个单独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提法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在有关族群的学术研究中没有意义;中国存在着几十个民族,但并不存在一个“中华民族”,只有“多元”而没有“一体”。
国内学者马戎观点的核心是用族群替代民族,用公民平等替代民族平等。在马戎看来,民族兼有政治和文化两种属性,而族群仅有文化属性,作为国家民族的“中华民族”具有政治和文化属性,而56个民族仅有文化属性不具有政治属性,如果把56个民族赋予政治属性,那么“民族”与“族群”两者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通过一定的内、外部条件的影响,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一个国家内部的族群关系是多元和动态的,而不是单一形态和固定不变的。在某些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量变可能产生质变,一些族群确实存在着从现有的国家当中分裂出去的可能性,从‘族群’转变为‘民族’。
以上争论表明,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
的内涵、结构、功能等方面还存有较大分歧,核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到底应不应该成为民族政策关注的视野。 二、 如何理解“多元”与“一体”
民族文化多元并存将长期延续这一观点已经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运用这一结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的族际关系虽成了20世纪末期一种学术研究时尚。费孝通先生将我国的民族文化构成定义为多元一体格局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针对费孝通教授的这些说明,在国内外曾引发了一系列争论,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文化多元本是中国的民族构成事实,至于一体到底指什么,这大有疑问,他们认为,如果一体是指政治的一体,那么文化与政体本身是不同质的概念,无法相提并论,如果是指文化,那么这个“一体”的文化又是什么呢?在他们看来,在客观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统一的中国文化,汉文化并不能代表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因而提“一体”也就失去了事实根据。面对国外学术界的类似诘难,我国注意到长期并存的文化之间在其互动过程中,经常会呈现局部的文化趋同现象,这种社会事实在上个世纪初美国学者博厄斯(Franz Boas) 曾作过深入研究,并十分贴切地将这种文化趋同现象称之为“辐合现象”。
我们认为,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概念中无论是“多元”还是“一体”,都是指文化,否则这一概念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意义。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性难点在于此处所说的“一体”,究竟指代文化的何种具体内容?由于早期的民族学总是把一个个具体的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较少地全面讨论族际关系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致使异种文化之间在长期并
存延续中会派生出哪些新的文化现象,长期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这样的学术氛围内当然很难理解这里所说的“一体”到底是什么。其实,此处所说的“一体”其所指内容十分清楚,他是指异种文化长期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逐步趋同的“辐合事实”,这种跨文化的文化要素共享并非20世纪以后才兴起的社会事实。远在古代这样的社会现象就已客观存在着,只不过长期以来民族学界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去对待而已。
多元一体格局中所说的“一体”只能这样去理解,即“一体”是指并存各异种文化之间通过长期的互动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某些文化要素跨文化共享的事实,这样的事实足以将相关民族稳定地维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延续的民族聚合体。我们在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时指的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聚合体。从这个理解出发,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的民族聚合体必须具有如下这样一些稳定特征:首先,这样的民族聚合体对于构成它的各民族而言具有普遍的包容性,它并不排斥各构成文化特征的延续,因而它与多元是不相矛盾的。事实上,当今世界的多民族国家无一不是如此。其次,这样的民族聚合体,具有长期延续的可能。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已经跨越了数十个世纪,这就足以证明这一特性的存在。事实上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稳定并不只是哪一个民族的愿望,而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心愿。再次是这样的民族聚合体具有主动调适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各民族间需要共享哪些文化要素,如何去共享这些文化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我国的计时制,在辛亥革命后改为公历,以后我国各民族也相继在
不同程度上接纳了公历,而传统的汉族农历则降到了计时制的次要地位,就是一个新鲜的例子。最后,这样的民族聚合体还具有外观上的视在同一性。换句话说,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表现得像一个民族那样做出反应,在谋求共同的利益、抵御外辱时都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民族聚合体表现得很像一个民族那样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和认同感,其实这正好是多民族国家能够稳定延续的文化基石所在。
历史与现实都表明, 民族的充分发育和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结成一个具有一致利益的共同体, 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华民族之所以时至今日仍然被概括为多元一体,这本身就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元的诸民族构成的国族观念。就国际政治而言,中国拥有一个多元一体的国族即中华民族;而在国内政治层面,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内部的诸民族对中华民族及其相对应的中国的认同情况,依然是当代中国内部整合的重要事项之一。 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在中国地域内,先后生息和繁衍过许多民族。各民族之间固然有冲突、对抗乃至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借鉴、吸收和互补是主流,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多元到一体、由自在到自觉。这一发展趋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民族结构由松散到紧密、由可分到不可分。这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多元文化之间的差
异性和多样性并不能抹煞共同性和统一性,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和整合,多元一体的格局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一部中华文明史,实际上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多元一体”的历史。在我们的理念中存在一种超越于单一民族认同的‘家’观念——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个家成为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一种文化认同。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各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多元一体格局中,56 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一体”,不是指汉民族,而是中华民族。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同时,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化系统,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并存及相互作用,将构成一种不是“同化”而是“混一”的发展路径。多元文化在交流中的结果或是融合,或是求同存异,或是互相了解相异之处,做到“并育而不相害”。而倘若以文化优越感的态度看待异质文化,可能会为了某种“保有”而失去“自新”的能力和机制,甚至是诱发冲突引起对抗,最终诉诸暴力和战争。因而,多元共生、和而不同,这是从中华文化发展史中得出的结论。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地位与价值不仅关系着对中华文化多元一
体格局的认识,还会从根本上影响和谐平等的民族关系的现实构建以及我国民族平等政策的贯彻落实。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壮大了各自力量,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当下,对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历史地位的审视和探究,正是试图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加深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认识,重新建构一种开放式的文化观,并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对话关系的再认识或再认同,实现一种从中心-—边缘( 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的话语体系到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范式之时代转换。 四、总结
我们今天在思考中华民族族群关系的“多元一体”格局时,可以参考中国的历史传统和西方国家的体制与处理族群关系的思路,进一步把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多元一体”具体化为“政治一体”和“文化多元”两个层面的结合,在这样一个大框架下来思考中国的族群关系问题。如果接受这样的一个整体性框架,我们的许多观念和做法也就需要进行反思和逐步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思考少数族群的有关问题时,应逐步把它们更看成是“文化群体”而逐步减少它们作为“政治群体”的色彩。
正在阅读: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论文09-26
六年级文化常识题目汇总03-28
我们班的“杜海涛”作文500字06-28
华为运营战略分析06-06
麻界小学成绩分析报告05-10
大学社团报名表自我评价02-24
石墨矿区普查报告正文 - 图文05-05
安徽芜湖市2012年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评分细则及器材清单07-11
2土石方工程04-26
二年级数学上册10月份月月清测试卷10-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中华民族
- 多元
- 一体化
- 格局
- 论文
- 2012年中考 物质的鉴别 除杂 推断 专题
- 博士学位论文书写指南
- 职业卫生学题库
- 2018届浙江省湖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英语试题(含听力)
- “服务质量月”活动总结
- 河南省粮食储备公司名录2018版1055家
- 《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10页)优质版
- 个性化服务
- 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 外语系英语本科2014届毕业论文格式
- 希望杯第10届八年级第2试及答案(郭新运录入)
- 建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方案
- 国内外名人故居开发案例分析
-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
- 综合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研究
- 电镀开关电源及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4.30 - 图文
- 教材分析与导学案模板空 -
- 206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试题及答案(90分)
- 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虚拟货币商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