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教学实验指导书(有参考源程序)

更新时间:2024-05-20 20: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操作系统教程

实验指导书

1

目录

实验一 WINDOWS进程初识 ....................................................................................................... 4

1、 实验目的 ....................................................................................................................... 4 2、 实验内容和步骤 ........................................................................................................... 4 3、 实验结论 ....................................................................................................................... 5 4、 程序清单 ....................................................................................................................... 5 实验二 进程管理 .......................................................................................................................... 9

背景知识 ................................................................................................................................... 9 1、实验目的........................................................................................................................... 12 2、实验内容和步骤............................................................................................................... 12 3、 实验结论 ..................................................................................................................... 14 4、 程序清单 ..................................................................................................................... 14 实验三 进程同步的经典算法....................................................................................................... 19

背景知识 ................................................................................................................................. 19 1、实验目的........................................................................................................................... 20 2、实验内容和步骤............................................................................................................... 20 3、 实验结论 ..................................................................................................................... 21 4、 程序清单 ..................................................................................................................... 22 实验四 存储管理 .......................................................................................................................... 26

背景知识 ................................................................................................................................. 26 1、 实验目的 ..................................................................................................................... 30 2、 实验内容和步骤 ......................................................................................................... 30 3、 实验结论 ..................................................................................................................... 36 4、 程序清单 ..................................................................................................................... 36 实验五 文件和设备管理............................................................................................................... 41

背景知识 ................................................................................................................................. 41 1、实验目的........................................................................................................................... 43 2、实验内容与步骤............................................................................................................... 43 3、实验结论........................................................................................................................... 46 试验六 文件系统设计试验........................................................................................................... 47

1、试验目的........................................................................................................................... 47 2、实验内容与步骤............................................................................................................... 47 3、实验结论........................................................................................................................... 47 4、对试验的改进以及效果 ................................................................................................... 48 附录A:参考程序.................................................................................................................. 50 附录B:文件系统模拟程序.................................................................................................. 53

2

53

3

实验一 WINDOWS进程初识

1、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 掌握WINDOWS API的使用方法。

(3) 编写测试程序,理解用户态运行和核心态运行

2、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启动VC++ 6.0。

步骤2: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Win32 Consol Application”,然后在“Project name”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 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Files”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 然后在“File” 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hello.exe

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进程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步骤1:按照(1)中的步骤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将清单1-2中的程序拷贝过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 在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程序的参考程序如清单1-3所示,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执行。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测试步骤2中可执行文件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2\\debug>time TEST.exe

步骤4: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分别屏蔽While循环中的两个for循环,或调整两个for循环的次数,写出运行结果。

屏蔽i循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屏蔽j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循环变量i的循环次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循环变量j的循环次数:

3、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程序清单

清单1-1 一个简单的Windows控制台应用程序

5

// hello项目

# include void main() {

std::cout << “Hello,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 std :: endl ; }

清单1-2 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时间比计算 // proclist项目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当在用户模式机内核模式下都提供所耗时间时,在内核模式下进行所耗时间的64位计算的帮助方法

DWORD GetKernelModePercentage(const FILETIME& ftKernel, const FILETIME& ftUser) {

// 将FILETIME结构转化为64位整数

ULONGLONG qwKernel=(((ULONGLONG)ftKernel.dwHighDateTime) <<32)+ftKernel.dwLowDateTime;

ULONGLONG qwUser=(((ULONGLONG)ftUser.dwHighDateTime) <<32)+ftUser.dwLowDateTime;

// 将消耗时间相加,然后计算消耗在内核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ULONGLONG qwTotal=qwKernel+qwUser;

DWORD dwPct=(DWORD)(((ULONGLONG)100*qwKernel)/qwTotal); return(dwPct); }

// 以下是将当前运行过程名和消耗在内核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数都显示出来的应用程序 void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f(argc<2) { cout<<\请给出你要查询的程序名\ exit(0); } // 对当前系统中运行的过程拍取“快照” HANDLE hSnapshot=::CreateToolhelp32Snapshot( TH32CS_SNAPPROCESS, // 提取当前过程 0); // 如果是当前过程,就将其忽略

// 初始化过程入口 PROCESSENTRY32 pe;

6

::ZeroMemory(&pe,sizeof(pe)); pe.dwSize=sizeof(pe); BOOL bMore=::Process32First(hSnapshot,&pe); BOOL found = FALSE; while(bMore) {

// 打开用于读取的过程 if(!strcmp(pe.szExeFile,argv[1])) { found = TRUE; HANDLE hProcess=::OpenProcess( PROCESS_QUERY_INFORMATION, // 指明要得到信息 FALSE, // 不必继承这一句柄 pe.th32ProcessID); // 要打开的进程 if (hProcess!=NULL) { // 找出进程的时间 FILETIME ftCreation,ftKernelMode,ftUserMode,ftExit; ::GetProcessTimes( hProcess, // 所感兴趣的进程 &ftCreation, // 进程的启动时间 &ftExit, // 结束时间 (如果有的话) &ftKernelMode, // 在内核模式下消耗的时间 &ftUserMode); // 在用户模式下消耗的时间 // 计算内核模式消耗的时间百分比 DWORD dwPctKernel=::GetKernelModePercentage( ftKernelMode, // 在内核模式上消耗的时间 ftUserMode); // 在用户模式下消耗的时间

// 向用户显示进程的某些信息 cout<< \ << \ << \

// 消除句柄 ::CloseHandle(hProcess); } }

// 转向下一个进程 bMore=::Process32Next(hSnapshot,&pe); } if(found==FALSE)

7

{ cout<<\当前系统没有这个可执行程序正在运行\ exit(0); } }

清单1-3 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时间测试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i,j;

while(1){

for(i=0;i<1000;i++);

for(j=1;j<1000;j++) printf(“enter kernel mode running.”); } }

8

实验二 进程管理

背景知识

Windows所创建的每个进程都从调用CreateProcess() API函数开始,该函数的任务是在对象管理器子系统内初始化进程对象。每一进程都以调用ExitProcess() 或TerminateProcess() API函数终止。通常应用程序的框架负责调用 ExitProcess() 函数。对于C++ 运行库来说,这一调用发生在应用程序的main() 函数返回之后。 1. 创建进程

CreateProcess() 调用的核心参数是可执行文件运行时的文件名及其命令行。表 3-4详细地列出了每个参数的类型和名称。

表3-4 CreateProcess() 函数的参数 参数名称 LPCTSTR lpApplivationName LPCTSTR lpCommandLine LPSECURIITY_ATTRIBUTES lpProcessAttributes LPSECURI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 BOOL bInheritHandle DWORD dwCreationFlage LPVOID lpEnvironment LPCTSTR lpCurrentDirectory STARTUPINFO lpStartupInfo LPPROCESS_INFORMATION lpProcessInformation 使用目的 全部或部分地指明包括可执行代码的EXE文件的文件名 向可执行文件发送的参数 返回进程句柄的安全属性。主要指明这一句柄是否应该由其他子进程所继承 返回进程的主线程的句柄的安全属性 一种标志,告诉系统允许新进程继承创建者进程的句柄 特殊的创建标志 (如CREATE_SUSPENDED) 的位标记 向新进程发送的一套环境变量;如为null值则发送调用者环境 新进程的启动目录 STARTUPINFO结构,包括新进程的输入和输出配置的详情 调用的结果块;发送新应用程序的进程和主线程的句柄和ID

可以指定第一个参数,即应用程序的名称,其中包括相对于当前进程的当前目录的全路径或者利用搜索方法找到的路径;lpCommandLine参数允许调用者向新应用程序发送数据;接下来的三个参数与进程和它的主线程以及返回的指向该对象的句柄的安全性有关。

然后是标志参数,用以在dwCreationFlags参数中指明系统应该给予新进程什么行为。经常使用的标志是CREATE_SUSPNDED,告诉主线程立刻暂停。当准备好时,应该使用ResumeThread() API来启动进程。另一个常用的标志是CREATE_NEW_CONSOLE,告诉新进程启动自己的控制台窗口,而不是利用父窗口。这一参数还允许设置进程的优先级,用以向系统指明,相对于系统中所有其他的活动进程来说,给此进程多少CPU时间。

接着是CreateProcess() 函数调用所需要的三个通常使用缺省值的参数。第一个参数是lpEnvironment参数,指明为新进程提供的环境;第二个参数是lpCurrentDirectory,可用于向主创进程发送与缺省目录不同的新进程使用的特殊的当前目录;第三个参数是STARTUPINFO数据结构所必需的,用于在必要时指明新应用程序的主窗口的外观。

CreateProcess() 的最后一个参数是用于新进程对象及其主线程的句柄和ID的返回值缓

9

冲区。以PROCESS_INFORMATION结构中返回的句柄调用CloseHandle() API函数是重要的,因为如果不将这些句柄关闭的话,有可能危及主创进程终止之前的任何未释放的资源。 2. 正在运行的进程

如果一个进程拥有至少一个执行线程,则为正在系统中运行的进程。通常,这种进程使用主线程来指示它的存在。当主线程结束时,调用ExitProcess() API函数,通知系统终止它所拥有的所有正在运行、准备运行或正在挂起的其他线程。当进程正在运行时,可以查看它的许多特性,其中少数特性也允许加以修改。

首先可查看的进程特性是系统进程标识符 (PID) ,可利用GetCurrentProcessId() API函数来查看,与GetCurrentProcess() 相似,对该函数的调用不能失败,但返回的PID在整个系统中都可使用。其他的可显示当前进程信息的API函数还有GetStartupInfo()和GetProcessShutdownParameters() ,可给出进程存活期内的配置详情。

通常,一个进程需要它的运行期环境的信息。例如API函数GetModuleFileName() 和GetCommandLine() ,可以给出用在CreateProcess() 中的参数以启动应用程序。在创建应用程序时可使用的另一个API函数是IsDebuggerPresent() 。

可利用API函数GetGuiResources() 来查看进程的GUI资源。此函数既可返回指定进程中的打开的GUI对象的数目,也可返回指定进程中打开的USER对象的数目。进程的其他性能信息可通过GetProcessIoCounters()、GetProcessPriorityBoost() 、GetProcessTimes() 和GetProcessWorkingSetSize() API得到。以上这几个API函数都只需要具有PROCESS_QUERY_INFORMATION访问权限的指向所感兴趣进程的句柄。

另一个可用于进程信息查询的API函数是GetProcessVersion() 。此函数只需感兴趣进程的PID (进程标识号) 。本实验程序清单3-6中列出了这一API函数与GetVersionEx() 的共同作用,可确定运行进程的系统的版本号。 3. 终止进程

所有进程都是以调用ExitProcess() 或者TerminateProcess() 函数结束的。但最好使用前者而不要使用后者,因为进程是在完成了它的所有的关闭“职责”之后以正常的终止方式来调用前者的。而外部进程通常调用后者即突然终止进程的进行,由于关闭时的途径不太正常,有可能引起错误的行为。

TerminateProcess() API函数只要打开带有PROCESS_TERMINATE访问权的进程对象,就可以终止进程,并向系统返回指定的代码。这是一种“野蛮”的终止进程的方式,但是有时却是需要的。

如果开发人员确实有机会来设计“谋杀”(终止别的进程的进程) 和“受害”进程 (被终止的进程) 时,应该创建一个进程间通讯的内核对象——如一个互斥程序——这样一来,“受害”进程只在等待或周期性地测试它是否应该终止。 4.进程同步

Windows 2000/XP提供的常用对象可分成三类:核心应用服务、线程同步和线程间通讯。其中,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线程同步对象来协调线程和进程的工作,以使其共享信息并执行任务。此类对象包括互锁数据、临界段、事件、互斥体和信号等。

多线程编程中关键的一步是保护所有的共享资源,工具主要有互锁函数、临界段和互斥体等;另一个实质性部分是协调线程使其完成应用程序的任务,为此,可利用内核中的事件对象和信号。

在进程内或进程间实现线程同步的最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事件对象,这一组内核对象允许一个线程对其受信状态进行直接控制 (见表2-1) 。

而互斥体则是另一个可命名且安全的内核对象,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10

拥有单一访问资源的线程创建互斥体,所有想要访问该资源的线程应该在实际执行操作之前获得互斥体,而在访问结束时立即释放互斥体,以允许下一个等待线程获得互斥体,然后接着进行下去。

与事件对象类似,互斥体容易创建、打开、使用并清除。利用CreateMutex() API可创建互斥体,创建时还可以指定一个初始的拥有权标志,通过使用这个标志,只有当线程完成了资源的所有的初始化工作时,才允许创建线程释放互斥体。

表2-1 用于管理事件对象的API API名称 CreateEvent() OpenEvent() SetEvent() ResetEvent() PulseEvent() 描述 在内核中创建一个新的事件对象。此函数允许有安全性设置、手工还是自动重置的标志以及初始时已接受还是未接受信号状态的标志 创建对已经存在的事件对象的引用。此API函数需要名称、继承标志和所需的访问级别 将手工重置事件转化为已接受信号状态 将手工重置事件转化为非接受信号状态 将自动重置事件对象转化为已接受信号状态。当系统释放所有的等待它的线程时此种转化立即发生

为了获得互斥体,首先,想要访问调用的线程可使用OpenMutex() API来获得指向对象的句柄;然后,线程将这个句柄提供给一个等待函数。当内核将互斥体对象发送给等待线程时,就表明该线程获得了互斥体的拥有权。当线程获得拥有权时,线程控制了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必须设法尽快地放弃互斥体。放弃共享资源时需要在该对象上调用ReleaseMute() API。然后系统负责将互斥体拥有权传递给下一个等待着的线程 (由到达时间决定顺序) 。

11

1、实验目的

1) 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Windows进程的“一生”。

2) 通过阅读和分析实验程序,学习创建进程、观察进程、终止进程以及父子进程同步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创建进程

本实验显示了创建子进程的基本框架。该程序只是再一次地启动自身,显示它的系统进程ID和它在进程列表中的位置。

步骤1:创建一个“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拷贝清单2-1中的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运行结果: 范例: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os21 (假设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是os21.ex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下ctrl+alt+del,调用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记录进程相关的行为属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加入参数重新运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运行结果: 范例: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os21 3 (假设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是os21.ex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下ctrl+alt+del,调用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记录进程相关的行为属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修改清单2-1中的程序,将nClone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按程序注释中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编译成可执行文件(执行前请先保存已经完成的工作)。再按步骤2中的方式运行,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一样。运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nClone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位置)对程序的执行结果有影响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父子进程的简单通信及终止进程

步骤1:创建一个“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拷贝清单2-2中的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VC的工具栏单击“Execute Program”(执行程序) 按钮,或者按Ctrl + F5键,或者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运行结果: 范例: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os22 (假设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是os22.ex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按源程序中注释中的提示,修改源程序2-2,编译执行(执行前请先保存已经完成的工作)。运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程序中加入跟踪语句,或调试运行程序,同时参考MSDN中的帮助文件CreateProcess()的使用方法,理解父子进程如何传递参数。给出程序执行过程的大概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填空

CreateProcess() 函数有________个核心参数?本实验程序中设置的各个参数的值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按源程序中注释中的提示,修改源程序2-2,编译执行。运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6:参考MSDN中的帮助文件CreateMutex()、OpenMutex()、ReleaseMutex()和WaitForSingleObject()的使用方法,理解父子进程如何利用互斥体进行同步的。给出父子进程同步过程的一个大概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程序清单

清单2-1 创建子进程 // proccreate项目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创建传递过来的进程的克隆过程并赋于其ID值 void StartClone(int nCloneID) {

// 提取用于当前可执行文件的文件名 TCHAR szFilename[MAX_PATH] ;

GetModuleFileName(NULL, szFilename, MAX_PATH) ;

// 格式化用于子进程的命令行并通知其EXE文件名和克隆ID TCHAR szCmdLine[MAX_PATH]; sprintf(szCmdLine,\ // 用于子进程的STARTUPINFO结构

14

STARTUPINFO si;

ZeroMemory(&si , sizeof(si) ) ; si.cb = sizeof(si) ; // 必须是本结构的大小

// 返回的用于子进程的进程信息 PROCESS_INFORMATION pi;

// 利用同样的可执行文件和命令行创建进程,并赋于其子进程的性质 BOOL bCreateOK=::CreateProcess( szFilename, // 产生这个EXE的应用程序的名称 szCmdLine, // 告诉其行为像一个子进程的标志 NULL, // 缺省的进程安全性 NULL, // 缺省的线程安全性 FALSE, // 不继承句柄 CREATE_NEW_CONSOLE, // 使用新的控制台 NULL, // 新的环境 NULL, // 当前目录 &si, // 启动信息 &pi) ; // 返回的进程信息

// 对子进程释放引用 if (bCreateOK) {

CloseHandle(pi.hProcess) ; CloseHandle(pi.hThread)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确定派生出几个进程,及派生进程在进程列表中的位置 int nClone=0;

//修改语句:int nClone;

//第一次修改:nClone=0; if (argc > 1) {

// 从第二个参数中提取克隆ID :: sscanf(argv[1] , \ }

//第二次修改:nClone=0; // 显示进程位置

std :: cout << \ << \ << std :: endl; // 检查是否有创建子进程的需要 const int c_nCloneMax=5; if (nClone < c_nCloneMax) {

15

// 发送新进程的命令行和克隆号 StartClone(++nClone) ; }

// 等待响应键盘输入结束进程 getchar();

return 0; }

清单2-2 父子进程的简单通信及终止进程的示例程序 // procterm项目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static LPCTSTR g_szMutexName = \

// 创建当前进程的克隆进程的简单方法 void StartClone() {

// 提取当前可执行文件的文件名 TCHAR szFilename[MAX_PATH] ;

GetModuleFileName(NULL, szFilename, MAX_PATH) ;

// 格式化用于子进程的命令行,字符串“child”将作为形参传递给子进程的main函数 TCHAR szCmdLine[MAX_PATH] ;

//实验2-2步骤3:将下句中的字符串child改为别的字符串,重新编译执行,执行前请先保存已经完成的工作

sprintf(szCmdLine, \

// 子进程的启动信息结构 STARTUPINFO si;

ZeroMemory(&si,sizeof(si)) ; si.cb = sizeof(si) ; // 应当是此结构的大小

// 返回的用于子进程的进程信息 PROCESS_INFORMATION pi;

// 用同样的可执行文件名和命令行创建进程,并指明它是一个子进程 BOOL bCreateOK=CreateProcess( szFilename, // 产生的应用程序的名称 (本EXE文件) szCmdLine, // 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子进程的标志 NULL, // 用于进程的缺省的安全性 NULL, // 用于线程的缺省安全性 FALSE, // 不继承句柄 CREATE_NEW_CONSOLE, //创建新窗口 NULL, // 新环境 NULL, // 当前目录 &si, // 启动信息结构 &pi ) ; // 返回的进程信息

// 释放指向子进程的引用 if (bCreateOK) {

16

CloseHandle(pi.hProcess) ; CloseHandle(pi.hThread) ; } }

void Parent() {

// 创建“自杀”互斥程序体

HANDLE hMutexSuicide=CreateMutex( NULL, // 缺省的安全性 TRUE, // 最初拥有的 g_szMutexName) ; // 互斥体名称 if (hMutexSuicide != NULL) {

// 创建子进程

std :: cout << \ StartClone() ;

// 指令子进程“杀”掉自身

std :: cout << \ //等待父进程的键盘响应 getchar() ; //释放互斥体的所有权,这个信号会发送给子进程的WaitForSingleObject过程 ReleaseMutex(hMutexSuicide) ;

// 消除句柄

CloseHandle(hMutexSuicide) ; } }

void Child() {

// 打开“自杀”互斥体

HANDLE hMutexSuicide = OpenMutex( SYNCHRONIZE, // 打开用于同步 FALSE, // 不需要向下传递 g_szMutexName) ; // 名称 if (hMutexSuicide != NULL) {

// 报告我们正在等待指令

std :: cout <<\ //子进程进入阻塞状态,等待父进程通过互斥体发来的信号 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Suicide, INFINITE) ;

//实验2-2步骤5:将上句改为WaitForSingleObject(hMutexSuicide, 0) ,重新编译执行

// 准备好终止,清除句柄

std :: cout << \ CloseHandle(hMutexSuicide)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17

// 决定其行为是父进程还是子进程

if (argc>1 && :: strcmp(argv[1] , \ {

Child() ; } else {

Parent() ; }

return 0; }

18

实验三 进程同步的经典算法

背景知识

Windows 2000提供的常用对象可分成三类:核心应用服务、线程同步和线程间通讯。其中,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线程同步对象来协调线程和进程的工作,以使其共享信息并执行任务。此类对象包括互锁数据、临界段、事件、互斥体和信号等。

多线程编程中关键的一步是保护所有的共享资源,工具主要有互锁函数、临界段和互斥体等;另一个实质性部分是协调线程使其完成应用程序的任务,为此,可利用内核中的事件对象和信号。

在进程内或进程间实现线程同步的最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事件对象,这一组内核对象允许一个线程对其受信状态进行直接控制 (见表3-1) 。

而互斥体则是另一个可命名且安全的内核对象,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拥有单一访问资源的线程创建互斥体,所有想要访问该资源的线程应该在实际执行操作之前获得互斥体,而在访问结束时立即释放互斥体,以允许下一个等待线程获得互斥体,然后接着进行下去。

与事件对象类似,互斥体容易创建、打开、使用并清除。利用CreateMutex() API可创建互斥体,创建时还可以指定一个初始的拥有权标志,通过使用这个标志,只有当线程完成了资源的所有的初始化工作时,才允许创建线程释放互斥体。

表3-1 用于管理事件对象的API API名称 CreateEvent() OpenEvent() SetEvent() ResetEvent() PulseEvent() 描述 在内核中创建一个新的事件对象。此函数允许有安全性设置、手工还是自动重置的标志以及初始时已接受还是未接受信号状态的标志 创建对已经存在的事件对象的引用。此API函数需要名称、继承标志和所需的访问级别 将手工重置事件转化为已接受信号状态 将手工重置事件转化为非接受信号状态 将自动重置事件对象转化为已接受信号状态。当系统释放所有的等待它的线程时此种转化立即发生

为了获得互斥体,首先,想要访问调用的线程可使用OpenMutex() API来获得指向对象的句柄;然后,线程将这个句柄提供给一个等待函数。当内核将互斥体对象发送给等待线程时,就表明该线程获得了互斥体的拥有权。当线程获得拥有权时,线程控制了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必须设法尽快地放弃互斥体。放弃共享资源时需要在该对象上调用ReleaseMute() API。然后系统负责将互斥体拥有权传递给下一个等待着的线程 (由到达时间决定顺序) 。

19

1、实验目的

1) 回顾系统进程、线程的有关概念,加深对Windows 2000线程的理解。

2) 了解互斥体对象,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等进程间同步与互斥经典算法的实现,加深对P、V原语以及利用P、V原语进行进程间同步与互斥操作的理解。

2、实验内容和步骤

(1).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步骤1:创建一个“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拷贝清单3-1中的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运行结果: 范例: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os31 (假设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是os31.ex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仔细阅读源程序,找出创建线程的WINDOWS API函数,回答下列问题:线程的第一个执行函数是什么(从哪里开始执行)?它位于创建线程的API函数的第几个参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修改清单3-1中的程序,调整生产者线程和消费者线程的个数,使得消费者数目大与生产者,看看结果有何不同。运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修改清单3-1中的程序,按程序注释中的说明修改信号量EmptySemaphore的初始化方法,看看结果有何不同。运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6:根据步骤4的结果,并查看MSDN,回答下列问题 1)CreateMutex中有几个参数,各代表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reateSemaphore中有几个参数,各代表什么含义,信号量的初值在第几个参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程序中P、V原语所对应的实际Windows API函数是什么,写出这几条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reateMutex能用CreateSemaphore替代吗?尝试修改程序3-1,将信号量Mutex完全用CreateSemaphore及相关函数实现。写出要修改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者写者问题

根据实验(1)中所熟悉的P、V原语对应的实际Windows API函数,并参考教材中读者、写者问题的算法原理,尝试利用Windows API函数实现第一类读者写者问题(读者优先)。

3、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4、 程序清单

清单3-1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include #include

const unsigned short SIZE_OF_BUFFER = 2; //缓冲区长度 unsigned short ProductID = 0; //产品号

unsigned short ConsumeID = 0; //将被消耗的产品号

unsigned short in = 0; //产品进缓冲区时的缓冲区下标 unsigned short out = 0; //产品出缓冲区时的缓冲区下标

int buffer[SIZE_OF_BUFFER]; //缓冲区是个循环队列 bool p_ccontinue = true; //控制程序结束 HANDLE Mutex; //用于线程间的互斥

HANDLE FullSemaphore; //当缓冲区满时迫使生产者等待 HANDLE EmptySemaphore; //当缓冲区空时迫使消费者等待

DWORD WINAPI Producer(LPVOID); //生产者线程 DWORD WINAPI Consumer(LPVOID); //消费者线程

int main() {

//创建各个互斥信号

//注意,互斥信号量和同步信号量的定义方法不同,互斥信号量调用的是CreateMutex函数,同步信号量

//调用的是CreateSemaphore函数,函数的返回值都是句柄。 Mutex = CreateMutex(NULL,FALSE,NULL);

EmptySemaphore = CreateSemaphore(NULL,SIZE_OF_BUFFER,SIZE_OF_BUFFER,NULL); //将上句做如下修改,看看结果会怎样

//EmptySemaphore = CreateSemaphore(NULL,0,SIZE_OF_BUFFER-1,NULL); FullSemaphore = CreateSemaphore(NULL,0,SIZE_OF_BUFFER,NULL);

//调整下面的数值,可以发现,当生产者个数多于消费者个数时, //生产速度快,生产者经常等待消费者;反之,消费者经常等待 const unsigned short PRODUCERS_COUNT = 3; //生产者的个数 const unsigned short CONSUMERS_COUNT = 1; //消费者的个数

//总的线程数

const unsigned short THREADS_COUNT = PRODUCERS_COUNT+CONSUMERS_COUNT;

HANDLE hThreads[THREADS_COUNT]; //各线程的handle

DWORD producerID[PRODUCERS_COUNT]; //生产者线程的标识符 DWORD consumerID[CONSUMERS_COUNT]; //消费者线程的标识符

22

//创建生产者线程

for (int i=0;i

hThreads[i]=CreateThread(NULL,0,Producer,NULL,0,&producerID[i]); if (hThreads[i]==NULL) return -1; }

//创建消费者线程

for (i=0;i

hThreads[PRODUCERS_COUNT+i]=CreateThread(NULL,0,Consumer,NULL,0,&consumerID[i]);

if (hThreads[i]==NULL) return -1; }

while(p_ccontinue){

if(getchar()){ //按回车后终止程序运行 p_ccontinue = false; } }

return 0; }

//生产一个产品。简单模拟了一下,仅输出新产品的ID号 void Produce() {

std::cout << std::endl<< \ std::cout << \}

//把新生产的产品放入缓冲区 void Append() {

std::cerr << \ buffer[in] = ProductID; in = (in+1)%SIZE_OF_BUFFER;

std::cerr << \

//输出缓冲区当前的状态

for (int i=0;i

23

} }

//从缓冲区中取出一个产品 void Take() {

std::cerr << \ ConsumeID = buffer[out]; buffer[out] = 0;

out = (out+1)%SIZE_OF_BUFFER;

std::cerr << \

//输出缓冲区当前的状态

for (int i=0;i

//消耗一个产品 void Consume() {

std::cout << \ std::cout << \}

//生产者

DWORD WINAPI Producer(LPVOID lpPara) {

while(p_ccontinue){

WaitForSingleObject(EmptySemaphore,INFINITE); //p(empty); WaitForSingleObject(Mutex,INFINITE); //p(mutex); Produce(); Append(); Sleep(1500);

ReleaseMutex(Mutex); //V(mutex);

ReleaseSemaphore(FullSemaphore,1,NULL); //V(full); }

return 0; }

//消费者

24

DWORD WINAPI Consumer(LPVOID lpPara) {

while(p_ccontinue){

WaitForSingleObject(FullSemaphore,INFINITE); //P(full); WaitForSingleObject(Mutex,INFINITE); //P(mutex); Take(); Consume(); Sleep(1500);

ReleaseMutex(Mutex); //V(mutex);

ReleaseSemaphore(EmptySemaphore,1,NULL); }

return 0; }

//V(empty); 25

实验四 存储管理

背景知识

耗尽内存是Windows 2000/XP系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当系统耗尽内存时,所有进程对内存的总需求超出了系统的物理内存总量。随后,Windows 2000/XP必须借助它的虚拟内存来维持系统和进程的运行。虚拟内存机制是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速度比物理内存慢得多,因此,应该尽量避免耗尽物理内存资源,以免导致性能下降。

解决内存不足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添加更多的内存。但是,一旦提供了更多的内存,Windows 2000/XP很可以会立即“吞食”。而事实上,添加更多的内存并非总是可行的,也可能只是推迟了实际问题的发生。因此,应该相信,优化所拥有的内存是非常关键的。

1. 分页过程

当Windows 2000/XP求助于硬盘以获得虚拟内存时,这个过程被称为分页 (paging) 。分页就是将信息从主内存移动到磁盘进行临时存储的过程。应用程序将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甚至不知道Windows 2000/XP使用了两种内存方案,而认为系统拥有比实际内存更多的内存。例如,系统的内存数量可能只有16MB,但每一个应用程序仍然认为有4GB内存可供使用。

使用分页方案带来了很多好处,不过这是有代价的。当进程需要已经交换到硬盘上的代码或数据时,系统要将数据送回物理内存,并在必要时将其他信息传输到硬盘上,而硬盘与物理内存在性能上的差异极大。例如,硬盘的访问时间通常大约为4-10毫秒,而物理内存的访问时间为60 us,甚至更快。

2. 内存共享

应用程序经常需要彼此通信和共享信息。为了提供这种能力,Windows 2000/XP必须允许访问某些内存空间而不危及它和其他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从性能的角度来看,共享内存的能力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使用的内存数量。运行一个应用程序的多个副本时,每一个实例都可以使用相同的代码和数据,这意味着不必维护所加载应用程序代码的单独副本并使用相同的内存资源。无论正在运行多少个应用程序实例,充分支持应用程序代码所需求的内存数量都相对保持不变。

3. 未分页合并内存与分页合并内存

Windows 2000/XP决定了系统内存组件哪些可以以及哪些不可以交换到磁盘上。显然,不应该将某些代码 (例如内核) 交换出主内存。因此,Windows 2000/XP将系统使用的内存进一步划分为未分页合并内存和分页合并内存。

分页合并内存是存储迟早需要的可分页代码或数据的内存部分。虽然可以将分页合并内存中的任何系统进程交换到磁盘上,但是它临时存储在主内存的这一部分,以防系统立刻需要它。在将系统进程交换到磁盘上之前,Windows 2000/XP会交换其他进程。

未分页合并内存包含必须驻留在内存中的占用代码或数据。这种结构类似于早期的MS-DOS程序使用的结构,在MS-DOS中,相对较小的终止并驻留程序 (Terminate and Stay Resident,TSR) 在启动时加载到内存中。这些程序在系统重新启动或关闭之前一直驻留在内存的特定部分中。例如,防病毒程序将加载为TSR程序,以预防可能的病毒袭击。

未分页合并内存中包含的进程保留在主内存中,并且不能交换到磁盘上。物理内存的这

26

个部分用于内核模式操作(例如,驱动程序)和必须保留在主内存中才能有效工作的其他进程。没有主内存的这个部分,内核组件就将是可分页的,系统本身就有变得不稳定的危险。

分配到未分页内存池的主内存数量取决于服务器拥有的物理内存数量以及进程对系统上的内存地空间的需求。不过,Windows 2000/XP将未分页合并内存限制为256MB (在Windows NT 4中的限制为128MB) 。根据系统中的物理内存数量,复杂的算法在启动时动态确定Windows 2000/XP系统上的未分页合并内存的最大数量。Windows 2000/XP内部的这一自我调节机制可以根据当前的内存配置自动调整大小。例如,如果增加或减少系统中的内存数量,那么Windows2000将自动调整未分页合并内存的大小,以反映这一更改。

4. 提高分页性能

只有一个物理硬盘驱动器的系统限制了优化分页性能的能力。驱动器必须处理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请求以及对分页文件的访问。虽然物理驱动器可能有多个分区,但是将分页文件分布到多个分区的分页文件并不能提高硬盘驱动器的能力。只有当一个分区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包含整个分页文件时,才将分页文件放在同一个硬盘的多个分区上。

拥有多个物理驱动器的服务器可以使用多个分页文件来提高分页性能。关键是将分页请求的负载分布到多个物理硬盘上。实际上,使用独立物理驱动器上的分页文件,系统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分页请求。各个物理驱动器可以同时访问它自己的分页文件并写入信息,这将增加可以传输的信息量。多个分页文件的最佳配置是将各个分页文件放在拥有自己的控制器的独立驱动器上。不过,由于额外的费用并且系统上的可用中断很有限,因此对于大多数基于服务器的配置来说,这可能是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

分页文件最重要的配置参数是大小。无论系统中有多少个分页文件,如果它们的大小不合适,那么系统就可能遇到性能问题。

如果初始值太小,那么系统可能必须扩大分页文件,以补偿额外的分页活动。当系统临时增加分页文件时,它必须在处理分页请求的同时创建新的空间。这时,系统将出现大量的页面错误,甚至可能出现系统失效。当系统必须在进程的工作区外部 (在物理内存或分页文件中的其他位置) 查找信息时,就会出现页面错误。当系统缺乏存储资源 (物理内存及虚拟内存) 来满足使用需求,从而遇到过多的分页时,就会出现系统失效。系统将花更多的时间来分页而不是执行应用程序。当系统失效时,Memory:Pages/see计数器将持续高于每秒100页。系统失效严重降低了系统的性能。此外,动态扩展分页文件将导致碎片化。分页文件将散布在整个磁盘上而不是在启动时的连续空间中创建,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开销,并导致系统性能降低。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系统增加分页文件的大小。

提示: 1) WINDOWS中采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方案是请求页式存储管理,分页文件就是我们原理课中所说的交换/对换文件,存放的内容是暂时被交换到外存中的进程页面。UNIX使用的是交换分区,WINDOWS使用的是交换文件。 2)在NTFS驱动器上,总是至少保留25%的空闲驱动器空间,以确保可以在连续的空间中创建分页文件。 3) Windows 2000使用内存数量的1.5倍作为分页文件的最小容量,这个最小容量的两倍作为最大容量。它减少了系统因为错误配置的分页文件而崩溃的可能性。系统在崩溃之后能够将内存转储写入磁盘,所以系统分区必须有一个至少等于物理内存数量加上1的分页文件。 5. Windows虚拟内存

Windows 2000是32位的操作系统,它使计算机CPU可以用32位地址对32位内存块进行操作。内存中的每一个字节都可以用一个32位的指针来寻址。这样,最大的存储空间就是232字节或4000兆字节 (4GB) 。这样,在Windows下运行的每一个应用程序都认为能

27

独占可能的4GB大小的空间。

而另一方面,实际上没有几台机器的RAM能达到4GB,更不必说让每个进程都独享4GB内存了。Windows在幕后将虚拟内存 (virtual memory,VM) 地址映射到了各进程的物理内存地址上。而所谓物理内存是指计算机的RAM和由Windows分配到用户驱动器根目录上的换页文件。物理内存完全由系统管理。

在Windows 2000环境下,4GB的虚拟地址空间被划分成两个部分:低端2GB提供给进程使用,高端2GB提供给系统使用。这意味着用户的应用程序代码,包括DLL以及进程使用的各种数据等,都装在用户进程地址空间内 (低端2GB) 。用户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也被分成三部分:

1) 虚拟内存的已调配区 (committed) :具有备用的物理内存,根据该区域设定的访问权限,用户可以进行写、读或在其中执行程序等操作。

2) 虚拟内存的保留区 (reserved) :没有备用的物理内存,但有一定的访问权限。 3) 虚拟内存的自由区 (free) :不限定其用途,有相应的PAGE_NOACCESS权限。 与虚拟内存区相关的访问权限告知系统进程可在内存中进行何种类型的操作。例如,用户不能在只有PAGE_READONLY权限的区域上进行写操作或执行程序;也不能在只有PAGE_EXECUTE权限的区域里进行读、写操作。而具有PAGE_ NOACCESS权限的特殊区域,则意味着不允许进程对其地址进行任何操作。

在进程装入之前,整个虚拟内存的地址空间都被设置为只有PAGE_NOACCESS权限的自由区域。当系统装入进程代码和数据后,才将内存地址的空间标记为已调配区或保留区,并将诸如EXECUTE、READWRITE和READONLY的权限与这些区域相关联。

程序清单4-1还显示了如何理解Virtual QueryEX() API填充的MEMORY_BASIC_ INFORMATION结构,如表4-l所示。此数据描述了进程虚拟内存空间中一组虚拟内存页面的当前状态。其中State项表明这些区域是否为自由区、已调配区或保留区;Protect项则包含了Windows系统为这些区域添加了何种访问保护;Type项则表明这些区域是可执行图像、内存映射文件还是简单的私有内存。VirtualQueryEX() API能让用户在指定的进程中,对虚拟内存地址的大小和属性进行检测。

表4-1 MEMORY_BASIC_INFORMATION结构的成员 成员名称 PVOID BaseAddress PVOID AllocationBase 虚拟内存区域开始处的指针 如果这个特定的区域为子分配区的话,则为虚拟内存外面区域的指针;否则此值与BaseAddress相同 虚拟内存最初分配区域的保护属性。其可能值包括: DWORD AllocationProtect PAGE_NOACCESS,PAGE_READONLY,PAGE_READWRITE和PAGE _EXECUTE_READ DWORD RegionSize DWORD State DWORD Protect DWORD Type 虚拟内存区域的字节数 区域的当前分配状态。其可能值为MEM_COMMIT,MEM_FREE和MEM_RESERVE 虚拟内存当前区域的保护属性。可能值与AllocationProtect成员的相同 虚拟内存区域中出现的页面类型。可能值为MEM_IMAGE, MEM_MAPPED和MEM_PRIVATE 目的

Windows还提供了一整套能使用户精确控制应用程序的虚拟地址空间的虚拟内存API。

一些用于虚拟内存操作及检测的API见表4-2所示。

提供虚拟内存分配功能的是VirtualAlloc() API。该API支持用户向系统要求新的虚拟内存或改变已分配内存的当前状态。用户若想通过VirtualAlloc() 函数使用虚拟内存,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通知系统:

28

1) 简单地将内存内容保存在地址空间内;

2) 请求系统返回带有物理存储区 (RAM的空间或换页文件) 的部分地址空间。

用户可以用flAllocation Type参数 (commit和reserve) 来定义这些方式,用户可以通知Windows按只读、读写、不可读写、执行或特殊方式来处理新的虚拟内存。

与VirtualAlloc() 函数对应的是VirtualFree() 函数,其作用是释放虚拟内存中的已调配页或保留页。用户可利用dwFree Type参数将已调配页修改成保留页属性。

VirtualProtect() 是VirtualAlloc() 的一个辅助函数,利用它可以改变虚拟内存区的保护规范。

表4-2 虚拟内存的API API名称 VirtualQueryEx() VirtualAlloc() VirtualFree() VirtualProtect() VirtualLock() VirtualUnlock() 描述 通过填充MEMORY_BASIC_INFORMATION结构检测进程内虚拟内存的区域 保留或调配进程的部分虚拟内存,设置分配和保护标志 释放或收回应用程序使用的部分虚拟地址 改变虚拟内存区域保护规范 防止系统将虚拟内存区域通过系统交换到页面文件中 释放虚拟内存的锁定区域,必要时,允许系统将其交换到页面文件中

29

1、 实验目的

(1) 通过对Windows 2000“任务管理器”、“计算机管理”、“我的电脑”属性、“系统信

息”、“系统监视器”等程序的应用,学习如何察看和调整Windows的内存性能,加深对操作系统存储管理、虚拟存储管理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 了解Windows 2000的内存结构和虚拟内存的管理,理解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和物理

内存的映射关系。

2、 实验内容和步骤

(1)观察和调整Windows 2000/XP的内存性能。

步骤1:阅读“背景知识”,请回答: 1) 什么是“分页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什么是“内存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什么是“未分页合并内存”和“分页合并内存”? Windows 2000中,未分页合并内存的最大限制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indows 2000分页文件默认设置的最小容量和最大容量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登录进入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步骤3:查看包含多个实例的应用程序的内存需求。 1) 启动想要监视的应用程序,例如Word。 2) 右键单击任务栏以启动“任务管理器”。

3) 在“Windows任务管理器”对话框中选定“进程”选项卡。 4) 向下滚动在系统上运行的进程列表,查找想要监视的应用程序。 请在表4-3中记录:

表4-3 实验记录 映像名称 PID CPU CPU时间 内存使用

30

“内存使用”列显示了该应用程序的一个实例正在使用的内存数量。 5) 启动应用程序的另一个实例并观察它的内存需求。

请描述使用第二个实例占用的内存与使用第一个实例时的内存对比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未分页合并内存。

估算未分页合并内存大小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任务管理器”。未分页合并内存的估计值显示在“任务管理器”的“性能”选项卡的“核心内存”部分。

总数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页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分页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一个独立进程正在使用的未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分页合并内存数量。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Windows任务管理器”的“进程”选项卡,然后从“查看”菜单中选择“选择列”命令,显示“进程”选项卡的可查看选项。

2) 在“选择列”对话框中,选定“页面缓冲池”选项和“非页面缓冲池”选项旁边的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返回Windows 2000“任务管理器”的“进程”选项卡时,将看到其中增加显示了各个进程占用的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未分页合并内存数量。

仍以刚才打开观察的应用程序 (例如Word) 为例,请在表4-4中记录:

表4-4 实验记录 映像名称 PID 内存使用 页面缓冲池 非页面缓冲池

从性能的角度来看,未分页合并内存越多,可以加载到这个空间的数据就越多。拥有的物理内存越多,未分页合并内存就越多。但未分页合并内存被限制为256MB,因此添加超出这个限制的内存对未分页合并内存没有影响。

步骤5:提高分页性能。

在Windows 2000的安装过程中,将使用连续的磁盘空间自动创建分页文件(pagefile.sys) 。用户可以事先监视变化的内存需求并正确配置分页文件,使得当系统必须借助于分页时的性能达到最高。

虽然分页文件一般都放在系统分区的根目录下面,但这并不总是该文件的最佳位置。要想从分页获得最佳性能,应该首先检查系统的磁盘子系统的配置,以了解它是否有多个物理硬盘驱动器。

1) 在“开始”菜单中单击“设置” – “控制面板”命令,双击“管理工具”图标,再双击“计算机管理”图标。

2) 在“计算机管理”窗口的左格选择“磁盘管理”管理单元来查看系统的磁盘配置。 如果系统只有一个硬盘,那么建议应该尽可能为系统配置额外的驱动器。这是因为:Windows 2000最多可以支持在多个驱动器上分布的16个独立的分页文件。为系统配置多个分页文件可以实现对不同磁盘I/O请求的并行处理,这将大大提高I/O请求的分页文件性能。

31

请在表4-5中记录:

表4-5 实验记录 卷 布局 类型 文件系统 容量 状态

步骤6:计算分页文件的大小。

要想更改分页文件的位置或大小配置参数,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右键单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并选定“属性”。 2) 在“高级”选项卡上单击“性能选项”按钮。

3) 单击对话框中的“虚拟内存”区域中的“更改”按钮。 请记录:

所选驱动器 (C: ) 的页面文件大小:

驱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B 初始大小 (M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值 (M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选驱动器 (D: ) 的页面文件大小:(如果有的话) 驱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B 初始大小 (M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值 (M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驱动器页面文件大小的总数:

允许的最小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B 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B 当前已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B

4) 要想将另一个分页文件添加到现有配置,在“虚拟内存”对话框中选定一个还没有分页文件的驱动器,然后指定分页文件的初始值和最大值 (以兆字节表示) ,单击“设置”,然后单击“确定”。

5) 要想更改现有分页文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选定分页文件所在的驱动器。然后指定分页文件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单击“设置”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6) 在“性能选项”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7) 单击“确定”按钮以关闭“系统特性”对话框。 步骤7:使用任务管理器。

可以使用“任务管理器”来简单地检查分页文件是否配置了正确容量。这样可以实时提供系统正在使用分页文件的方式以及其他重要系统信息的准确描述。

通过右键单击任务栏运行“任务管理器”,选定“性能”选项卡查看实时的系统统计数据。与分页文件大小最有关的信息位于“认可用量”区域。这一区域显示了认可“峰值”是否达到或超过了认可“限制”,以及它是否超过了系统上的物理内存数量。认可“峰值”是指系统迄今为止向进程分配的最大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数量。

请记录:

32

物理内存 (K)

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缓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可用量 (K) 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系统遇到分页活动增加的情况时,提交的内存数量 (“认可总数”) 就会增加。一旦它达到了“认可限制”值,系统就需要扩展分页文件。“认可限制”值指出在不必扩展分页文件的情况下可以向内存提交的虚拟内存数量。因为目标是避免扩展分页文件,所以必须保持“认可总数”和“认可限制”值相差较大。如果这两个值接近了,那么系统必须动态增加分页文件的大小。

“任务管理器”的“认可用量”区域显示的信息还说明了系统的主内存是否足以满足系统执行的任务。如果认可“总数”值经常超过系统中的内存数量,那么系统的物理内存可能不足。

(2)了解和检测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

步骤1:创建一个“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拷贝清单4-1中的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VC的工具栏单击“Execute Program”(执行程序) 按钮,或者按Ctrl + F5键,或者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 范例: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os41 (假设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是os41.exe)

步骤3:根据运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虚拟内存每页容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应用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应用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可供应用程序使用的内存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计算机的实际内存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上每个Windows应用程序可以独占的最大存储空间是:_____________ 提示:可供应用程序使用的内存空间实际上已经减去了开头与结尾两个64KB的保护区。虚拟内存空间中的64KB保护区是防止编程错误的一种Windows方式。任何对内存中这一区域的访问 (读、写、执行) 都将引发一个错误陷阱,从而导致错误并终止程序的执行。 按committed、reserved、free等三种虚拟地址空间分别记录实验数据。其中“描述”是指对该组数据的简单描述,例如,对下列一组数据:

00010000 – 00012000 <8.00KB> Committed, READWRITE, Private 可描述为:具有READWRITE权限的已调配私有内存区。

将系统当前的自由区 (free) 虚拟地址空间填入表4-6中。

33

表4-6 实验记录 地址 大小 虚拟地址 空间类型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free 访问权限 描述

提示: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活动中是必要的,但想想是否可以简化记录的办法?

将系统当前的已调配区 (committed) 虚拟地址空间填入表4-7中。

表4-7 实验记录 地址

大小 虚拟地址 空间类型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访问权限 34

描述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committed

将系统当前的保留区 (reserved) 虚拟地址空间填入表4-8中。

表4-8 实验记录 地址 大小 虚拟地址 空间类型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访问权限 描述 35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reserved

3、 实验结论

简单描述windows进程的虚拟内存管理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程序清单

清单4-1 了解和检测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 // 工程vmwalker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

// 以可读方式对用户显示保护的辅助方法。

// 保护标记表示允许应用程序对内存进行访问的类型 // 以及操作系统强制访问的类型

inline bool TestSet(DWORD dwTarget, DWORD dwMask) {

return ((dwTarget &dwMask) == dwMask) ; }

36

# define SHOWMASK(dwTarget, type) \\ if (TestSet(dwTarget, PAGE_##type) ) \\ {std :: cout << \

void ShowProtection(DWORD dwTarget) {

SHOWMASK(dwTarget, READONLY) ; SHOWMASK(dwTarget, GUARD) ; SHOWMASK(dwTarget, NOCACHE) ; SHOWMASK(dwTarget, READWRITE) ; SHOWMASK(dwTarget, WRITECOPY) ; SHOWMASK(dwTarget, EXECUTE) ;

SHOWMASK(dwTarget, EXECUTE_READ) ;

SHOWMASK(dwTarget, EXECUTE_READWRITE) ; SHOWMASK(dwTarget, EXECUTE_WRITECOPY) ; SHOWMASK(dwTarget, NOACCESS) ; }

// 遍历整个虚拟内存并对用户显示其属性的工作程序的方法 void WalkVM(HANDLE hProcess) {

// 首先,获得系统信息 SYSTEM_INFO si;

:: ZeroMemory(&si, sizeof(si) ) ; :: GetSystemInfo(&si) ;

// 分配要存放信息的缓冲区 MEMORY_BASIC_INFORMATION mbi;

:: ZeroMemory(&mbi, sizeof(mbi) ) ;

// 循环整个应用程序地址空间

LPCVOID pBlock = (LPVOID) si.lpMinimumApplicationAddress; while (pBlock < si.lpMaximumApplicationAddress) {

// 获得下一个虚拟内存块的信息 if (:: VirtualQueryEx(

hProcess, // 相关的进程 pBlock, // 开始位置 &mbi, // 缓冲区 sizeof(mbi))==sizeof(mbi) ) // 大小的确认 {

// 计算块的结尾及其大小

LPCVOID pEnd = (PBYTE) pBlock + mbi.RegionSize; TCHAR szSize[MAX_PATH];

37

:: StrFormatByteSize(mbi.RegionSize, szSize, MAX_PATH) ;

// 显示块地址和大小

std :: cout.fill ('0') ; std :: cout

<< std :: hex << std :: setw(8) << (DWORD) pBlock << \

<< std :: hex << std :: setw(8) << (DWORD) pEnd << (:: strlen(szSize)==7? \ << \

// 显示块的状态 switch(mbi.State) {

case MEM_COMMIT :

std :: cout << \ break;

case MEM_FREE :

std :: cout << \ break;

case MEM_RESERVE :

std :: cout << \ break; }

// 显示保护

if(mbi.Protect==0 && mbi.State!=MEM_FREE) {

mbi.Protect=PAGE_READONLY; }

ShowProtection(mbi.Protect);

// 显示类型

switch(mbi.Type){ case MEM_IMAGE :

std :: cout << \ break;

case MEM_MAPPED:

std :: cout << \ break;

case MEM_PRIVATE :

std :: cout << \ break; }

38

// 检验可执行的影像

TCHAR szFilename [MAX_PATH] ; if (:: GetModuleFileName (

(HMODULE) pBlock, // 实际虚拟内存的模块句柄 szFilename, //完全指定的文件名称 MAX_PATH)>0) //实际使用的缓冲区大小 {

// 除去路径并显示

:: PathStripPath(szFilename) ;

std :: cout << \ }

std :: cout << std :: endl; // 移动块指针以获得下一下个块 pBlock = pEnd; } } }

void ShowVirtualMemory() {

// 首先,让我们获得系统信息 SYSTEM_INFO si;

:: ZeroMemory(&si, sizeof(si) ) ; :: GetSystemInfo(&si) ;

// 使用外壳辅助程序对一些尺寸进行格式化 TCHAR szPageSize[MAX_PATH];

::StrFormatByteSize(si.dwPageSize, szPageSize, MAX_PATH) ;

DWORD dwMemSize = (DWORD)si.lpMaximumApplicationAddress - (DWORD) si.lpMinimumApplicationAddress; TCHAR szMemSize [MAX_PATH] ;

:: StrFormatByteSize(dwMemSize, szMemSize, MAX_PATH) ;

// 将内存信息显示出来

std :: cout << \

std :: cout.fill ('0') ;

std :: cout << \ << std :: hex << std :: setw(8)

<< (DWORD) si.lpMinimumApplicationAddress << std :: endl;

39

std :: cout << \ << std :: hex << std :: setw(8)

<< (DWORD) si.lpMaximumApplicationAddress << std :: endl;

std :: cout << \ << szMemSize << std :: endl ; }

void main() {

//显示虚拟内存的基本信息 ShowVirtualMemory();

// 遍历当前进程的虚拟内存

::WalkVM(::GetCurrentProcess()); }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7h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