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讲义》本课黑体
更新时间:2024-01-25 13: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菩萨破戒了该怎么办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梵 罔 经 菩 萨 戒 本 课 前 参 考
O一一年夏安居? 平寺
二 兴
梵罔经菩萨戒本课前参考
一、 从诸经论中看菩萨戒
根据日本学者,大野法道所著《大乘戒经の研究》,条列出经録所选与大乘戒经相关的经典共86部,《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地持经》、《阿含经》、《涅槃经》、《梵网经》、《大集经》等。
《清净毘尼方广经》:“毘尼毘尼者,调伏烦恼,为知烦恼,故名毘尼。” 《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是故比丘,无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
中国禅宗,初期依《般若经》。在《六祖坛经》的忏悔品中,说到关戒的说法:“??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百丈怀海,创丛林制度,以清规取代大小乘戒律:“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範,务其宜也。”(《景德传灯录》卷六怀海条。大正藏51.251页上)
《入中论》(月称大师):论说菩萨的十地行果,于第二离垢地,介绍持戒、护戒、犯戒,仅说十善业道而未及其它戒相条文,尤其著重破除我执及二边见。其中说:“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如是十种善业道,此地增胜最清净。”“若彼净戒执有我,则彼尸罗不清净,故彼恒于三轮中,二边心行皆远离。”
寂天(七世纪末)著《入菩萨行》,讲到三聚净戒,未及条文。“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己心,安稳如理行。”“吾意正生贪,或欲瞋恨时,言行应暂止,如树安稳住。”
对于护戒及开遮的训示:
“危难喜庆时,心散亦应安,经说行施时,可捨微细戒。” 《菩提道灯难处释》,阿底峡(1042年从印度到西藏弘法)著,全书共10章,有五、六二章讨论戒律——别解脱律仪,菩萨律仪。他主张:
“恒具余七种,别解脱律仪,乃有菩萨戒,善根非有余。”
宗喀巴,十五世纪初叶,堪称西藏佛教史上大改革家。西藏(佛教)僧侣道德生活入底谷时,大师为中兴者。疏释月称《入中论》于其主张:“非但不犯根本及性罪,即一切违越佛制之轻罪亦皆远离也。”“且依十善所制之戒为例,当知即是总说一切戒律。”
他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几乎处处提奖七众律仪,而且要求得极其恳切。将律仪分三等:
1、最胜别解脱律仪;2、菩萨律仪;3、金刚乘律仪。 他说:“自须先生清净戒力。”并谓:“护尸罗非唯为自怖畏恶趣,及唯希望人天盛事,当为安立一切有情于妙尸罗。”又说:“若执别解脱律是声闻律,弃捨此律开遮等制,说另学余菩萨学处,是未了知菩萨戒学所有扼要。”并强调律仪戒是后二戒(菩萨戒,金刚乘戒)所依根本及依处也。
二、 菩萨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是指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华严经》实叉难陀译的八十卷,或佛陀跋陀罗译的六十卷,说到“三种净戒”,“具足三种戒法”,“安住如来三种净戒”。
三聚净戒较为具体的是竺佛念(姚秦)译《璎珞经》卷下因果品:“戒有三缘:
二O一一年夏安居 ? 平兴寺
- 1 -
梵罔经菩萨戒本课前参考
一自性戒,二受善法戒,三利益众生戒。”大众受学品中:“摄善法戒,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摄众生戒,所谓慈悲喜捨,化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摄律仪戒,所谓十波罗夷。”
《瑜伽论》卷四十,《地持经》卷五:
“此事起菩萨戒,佛于处处修多罗中说,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菩萨律仪戒摄。此是菩萨藏摩得勒伽(论)和合说。”
《善戒经》三聚净戒是:戒、善戒、利益众生戒。此经在授戒时问答中有另外的名称:
戒师问:汝今真是菩萨否?真实发于菩提心否?汝今具足三种戒否?能捨内外所有物否?惜身财否?受者一一答。又问:汝能从我受一切菩萨戒,摄持一切菩提道戒,利益一切诸众生戒,是戒如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戒,汝能持否?
此经要求渐次而受,分四层等级:优婆塞、沙弥、比丘、菩萨。 《善戒经》,受戒时,十方诸佛菩萨作相示,当知得戒。又说:“诸方有凉风起”,知得戒。
《璎珞经》有三种,佛前、师前、像前自誓,未提相好。 《梵网经》有二种,师前、自誓,见好相。 《瑜伽》、《地持》亦二种,师前、自誓,未提相好。
《优婆塞戒经》要求严密,欲受戒,先当供养父母、师长、妻子、善知识、奴婢、沙门、婆罗门等,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财宝所需供品。得到父母、妻子、国王准许,求得一位已出家的发菩提心者,问难遮、授三皈、五戒,规定十五事不应做,五处不应游,四种人不应亲近,四种恶人常远离,财做四份用??经六个月观察四威仪等,请二十人僧,做白羯磨??是戒极为甚难,何以故,是戒能为沙弥十戒,大比丘及菩萨戒,乃至阿耨??而作根本。
此经中说,菩萨有二种,一在家,二出家。出家菩萨持出家戒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在家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可以看到,此戒并非是究竟的菩萨戒,只是出家戒及无上菩提的根基。因其未包含一切戒,也无法含摄众戒的三聚净戒了。却在赞叹出家菩萨胜在家菩萨,同时赞叹出家修梵行。
三、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之共学
别解脱戒:离欲界缠,欲界凡夫,受持戒相七众戒,菩萨律仪。
戒分别有 定 共 戒:离色界缠,住四禅八定,不犯诸恶。
道 共 戒:离三界缚,证学无学之圣道,离烦恼,断生死,无漏
慧现前。
至于菩萨戒很难持守,本着三聚净戒的大体精神,或十善戒颇应时空。 日本天台宗创始祖最澄,设立圆顿戒,“授圆十善戒,为菩萨沙弥。” 《大智度论》卷46:“十善为总相戒,别相有无量戒。”又云:“十善道则摄一切戒。”
《入中论》:“菩萨律仪是十善业道。” 《广论》:“此(十善)为摄尽尸罗本。” 以十善法作为菩萨戒的有: 《大乘十法经》、《未曾有因缘经》、《优婆塞戒经》、《受十善戒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南传有《清净道论》。
二O一一年夏安居 ? 平兴寺
- 2 -
梵罔经菩萨戒本课前参考
汉传有诸论:《舍利弗阿毘坛论》、《阿毘坛毘婆沙论》、《成实论》、《摄大乘论》、《十住毘婆沙论》、《瑜伽论》、《十地经论》、《智度论》??。
藏传有:《入中论》、《广论》??。
十善是身三业:杀、盗、婬;口四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三业:贪、瞋、痴。行善为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道。
十善与五戒具菩萨戒法。五戒是不杀、盗、婬、妄、酒。南传的《天宫事经》,杀、妄、盗、邪行、饮酒为五学处。《譬喻经》:“把握三归,守持五戒,于佛心起信乐,而得灭苦。”
杀、盗、婬是十善中的身三业,妄是口业,细分为四,加意三之作意,酒本身非罪故未入十善。
《杂阿含经》卷37,经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非律,有正律,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非律?谓杀生乃至邪见,是名非律;何等为正律?谓不杀乃至正见,是名正律。”
十善具菩萨戒法,(80卷本)《华严经》卷35,十地品,离垢地,广明十善业道,“我当远离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为法園苑,爱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
《十地经》卷二云:
“唯诸佛子菩萨,住此离垢地时,自性成就十善业道。”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云:
“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
一位初学或新学菩萨依梵网或璎珞的要求很难做到。如梵网十重中第三条婬戒:
“若佛子自婬、教人婬,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婬,婬因、婬缘、婬法、婬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婬??、??波罗夷罪。”
若是在家菩萨更加难持啊! 《璎珞经》,受前忏三业清净,受十戒:
“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婬,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这是要求从严,实践从宽的弊端。授者明知其不能持而又为之授戒,受者亦知持不了做不到,但又要受之!
四、 菩萨戒本异同
藏经中译成汉文的菩萨戒本或菩萨戒经有如下: 《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二卷,后秦?罗什译。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姚秦?竺佛念译。 《菩萨善戒经》九卷,刘宋?求那跋摩译。
《菩萨善戒经——优婆离问菩萨受戒法》一卷,同上。 《佛说菩萨内戒经》一卷,译者同上。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同上。 《优婆塞戒经》七卷,北凉?昙无谶译。 《菩萨地持经》十卷,同上。 《菩萨戒本》一卷,同上。
《菩萨戒本》一卷,唐?玄奘译。 现有归结起来无非为六本:
1、瑜伽;2、地持;3、善戒经。
二O一一年夏安居 ? 平兴寺
- 3 -
梵罔经菩萨戒本课前参考
前二者同出瑜伽师地论,后者前二书异译重轻戒均略有增加。前二者是四重,四十一或四十三轻;后一者,八重四十六轻。
4、璎珞经: 十重,轻八万四千。
5、梵网: 十重,轻四十八,以上五种通在家出家。 6、优婆塞戒经:六重,二十八轻,为在家戒。 重戒:
梵网经称: 波罗夷;
璎珞经称: 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 瑜伽、地持称: 他胜处法; 善戒经称: 重法;
优婆塞戒经称: 破戒、臭、旃陀罗、垢、结。 轻戒:
梵网经称: 轻垢罪; 瑜伽名: 恶作;
优婆塞戒经: 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善戒经: 犯重非八重,得罪,因烦恼犯; 谶本: 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菩萨戒本 玄奘本: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污犯,若误非故非染
违犯。
菩萨戒不简僧俗,不拒鬼畜,未受不防听闻,阅读、研习,不同声闻戒也。 菩萨戒有受无捨,“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五、 《梵网经》译传
诸家经录,自历代三宝记以下,记载略同。 1、历代三宝记(纪),隋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撰卷八载罗什译经目中有: 梵网经二卷,弘始八年于草堂寺,三千学士最后出此一品,梵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译讫,融影等三百人一时共受菩萨十戒。见经前序,僧肇笔受。(大正藏四十九卷,七十八页)
2、众经目录 (隋) 3、古今译经图记 (唐) 4、众经目录 (唐) 5、大唐内典录 (唐) 6、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唐) 7、开元释教录 (唐) 8、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唐)
隋代有《众律疑惑》中将此经列入疑品,在众律异议,列有“《菩萨戒本》一卷,后秦弘始年,罗什译”。《梵网经》入疑品,但《菩萨戒本》一卷,罗什译,诸家承认。
考诸经录,于罗什译《梵网经》二卷外,更有外国沙门,康孟详亦译有《梵网经》二卷,《历代三宝记》卷四谓:
“梵网经二卷初出见吴录,外国沙门康孟详,当献帝世于洛阳译。此为初出”。从长房录传抄而来。
开元录与贞元录皆于罗什译《梵网经》条下,注有“第二出”句。
二O一一年夏安居 ? 平兴寺
- 4 -
梵罔经菩萨戒本课前参考
下面将僧肇大师的《梵网经》序文和后记列之: 梵网经前刊有序文:——后秦长安释僧肇述 “波罗提木叉后记”,未译作者。有些出入,(序、记)。 序:
“诏天竺法师鸠摩罗什在长安草堂寺及义学沙门三千余僧,手持梵文,口翻解释,五十余部,唯梵网经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明菩萨行地,是时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菩萨戒,人各诵此品以为心首,师徒义合,敬写一品八十一部,流通于世。”
后记:
“天竺鸠摩罗什法师心首持诵,什言:此戒出梵网经中。而什法师少玩大方??于逍遥观中,三千学士与什参学大小乘经五十余部,唯菩萨十戒四十八轻,最后诵出。时融影三百人等一时受行,修菩萨道,岂唯当时之益,乃有累劫之津也。故慧融书三千部,流通于后代,持诵相授,属诸后学。”
有人言此序非僧肇之笔,故疑序更为疑经。
后记,诵出为可信,什师诵出故无需梵本是理中事。 梵本广为120卷61品,什诵戒本,故每十条文后称: “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下六品当广明”。如灭罪品中广明一一戒相,梵坛品当说,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为证明是广律辑录而出。
现行二卷梵网经,存疑未决,但菩萨戒本,为诸经録,罗什、融、影等传记共载,智者、法藏、莲池、藕益、寂光等作注疏。三藏记集诸目录中所载,属可信。
古疏中,有从上卷最后一段起:“尔时卢舍那,为此大众略开百千恒河沙不可说法门中心地,如毛头许”(智者大师义疏从此起),寂光同此,莲池发隐同智者。有从下卷“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华台藏世界东方来入天宫中??。”(藕益注)
有从偈颂(下卷):“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币千华上,復现千释迦。”开始——唐,法藏“戒本疏”。
下卷在颂有前有段“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花藏世界,东方来入天宫中??。”
大正藏则加上卷末后一段:“尔时卢舍那佛为此大众略开百千恒河沙不可说法门??。”
六、 梵网经注释
此经译之较早,注释有中国、新罗、日本,共有二十八家三十三种(不算今人),有陈之慧思,隋之智者,唐之法藏,明之莲池,智旭等大师级人物。
经久不衰的原因,是本经内容有一定的包容性、融会性、民族性、适应性所在。 本经未用“三聚净戒”名相,有止恶、行善、利生之精神所在。 法藏大师的《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中云:
“谓于此十中,一一不犯,律仪戒摄,修彼对治十罪之行,摄善法摄。谓: 1、慈悲行(杀);2、少欲行(盗);3、净梵行(婬);4、谛语行(妄); 5、施明慧行(酒);6、护法行(说四众过);7、息恶推善行(自赞毁他); 8、财法俱施行(悭);9、忍辱行(瞋);10、赞三宝行(谤三宝)。
以此一一戒教他众生,令如自所作,即为摄众生戒,是故十戒,一一皆具三聚,余义可知。”
此经是为“新学菩萨”所设,在家出家,一切人类,贵贱、贫富、梵天、欲天、天子、八部鬼神、金刚神、乃至畜生,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二O一一年夏安居 ? 平兴寺
- 5 -
梵罔经菩萨戒本课前参考
在戒本中,未明何者是出家新学菩萨应学?何者是在家应学,或二者共持? 本经凡是发心受者,重戒必须全受。第三条“不得故婬”,对于在家菩萨又如何做呢?
四十八轻戒中的第十五条,只许教授大乘经律,而不准教人二乘声闻律经,并将与外道邪见并论。此中与《胜曼》、《瑜伽》、《地持》观点有违,与次第观,整体观,包容性不合。
七、 藕益大师菩萨戒及明末戒律復兴
藕益大师认为,智者大师的《义疏》“文约义广,点示当时之明律者易,开悟今时之昧律者难。”
他对莲池大师的《发隐》亦有看法,“此其救时苦心,诚为不可思议,特以专弘净土,律学稍疎,故于义疏,仍多厥疑之处。”(卍续38,P618上)
《梵网经》智旭注与古有所不同,只有大科,无细目,只有段落的分条,没有重重的分科,非但不支离破碎,是一气呵成。而且《玄义》是用天台五重玄义解释。
明代还有三昧寂光的《梵网经直解》、弘赞的《略疏》、德玉的《顺硃》。
《四分律》唐朝为盛,宋有允堪、元照,明有莲池、藕益、寂光、弘赞、德玉、读体??。
而明末将菩萨戒与声闻戒并重,常用华严、天台、禅宗观点解释戒律思想,亦有用经论,祖师乃至世间典籍解释戒律,甚至用密咒行持。可以看出,彼时的禅、教、律一致,显与密圆融的局面。
《毘尼日用录》、《沙门日用》参与真言密咒之作。见月律师用华严宗的教判写《毘尼止持会集》。
当时一方面学律者希望能过律制生活,另一方面在不违佛教基本精神,又不拘泥于戒律细则,如遵行“百丈清规”的禅宗思想。
明末受戒法,由于见月律师的《传戒正範》出现,其中开异、唱诵、问答、呼喊、跪拜的仪节演礼,将沙弥、比丘、菩萨三个层次的戒法,在为期一个月,或更长或更短时间内次第完成。智旭在《授戒法》中,有所评议:“而后代师匠,多事美观,时久迟延则厌倦必起,文繁则违佛本规。难缘方许三人,岂容多众至百千众。”
反应出当时学戒者少,能依法授戒或具备授戒条件者少,能担任戒师的资格不易得,才出现专门传戒的道场举行传戒法会,而且是众多人聚集的现象,“三戒”同时授受的情形。
八、 随文学习——戒本
现行《梵网经菩萨戒本》种类繁多,金陵刻经处二卷本,下卷《菩萨心地品》之下,“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华藏世界??”。今依弘一大师推崇的古高丽藏本,直从“我今盧舍那,方坐莲花台”偈颂开始。
戒本中的诵戒仪,明弘赞大师有注,(卍续藏收)有些内容取于昙无谶译《菩萨戒本》,一切有部戒,还有《涅槃经》(南本)卷二十中内容。
二O一一年夏安居 ? 平兴寺
- 6 -
正在阅读:
《菩萨戒讲义》本课黑体01-25
社联工作情况反馈调查问卷04-18
2011环评案例分析 讲义03-29
化工原理第二版贾绍义 - 夏清版课后习题答案天津大学04-15
关注糖尿病眼病:“心灵之窗”不可小觑06-23
近代史纲要单选题10-19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全册教案04-21
关于加强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02-23
80 ways to encourage a Child03-19
服务器配置复习题11-0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黑体
- 讲义
- 菩萨
- 程序设计 - 图文
- 东莞市足浴按摩中心名录2018版273家 - 图文
-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经典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明确矿井关闭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
- 南京市城市供水企业2008年(丰,枯季)水质检测督察情况通报(自建设施供水企业第二部分) - 图文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一册
- 纽马克翻译理论简介
- 2011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基础知识权威归纳(中学部分)1
- 基于12864液晶显示单片机音乐播放器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论文
- 离退休人员返聘注意事项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毕业论文
- 《秒杀三角函数》文科大题
- 应用写作病文修改的笔记
- 家庭鱼缸养鱼知识大全
- 销售工作分析表格(表一)—(表五)
- 数控铣理论试题题库-有答案和图形
-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流程
-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 期末复习习题精要及答案
-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