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

更新时间:2023-10-24 15: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新闻传播史

1. 中国报纸的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的各项消息及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

官报的雏形。

3. 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

一文。

4. 现存的两份“敦煌进奏院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5. 唐代进奏院状特点(了解):①没有报头,开端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②发

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长官 ③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 6. 到了宋代,有了重大改变,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

“邸报”。

7.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宋代的小报。 8. 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

9. 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三个环节:通政司 六科 提塘 10. 明代邸报:抄本《万历邸钞》《天变邸抄》 原件(最早)《急选报》 11. 清代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 12. 清代地方所出的非官方报纸:《辕门抄》

13. 定本制度:是宋代的报纸审查制度,指的是进奏官们进行发报必须根据官方审定的邸报

样本,而不是超出范围,定本制度起始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

14.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于

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报刊开始的标志。 15. 1822年9月12日,巴波沙创办葡文周报《蜜蜂华报》,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

报纸,澳门是中国最先有近代报纸的地方。

16. 1827年11月8日,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记录与行情报》创办,后改名为

《广州记录歌》 17. 1833年8月1日,《东西洋每月统计传》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

士立。

18. 1853年8月1日,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遐迩贯珍》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英国传

教士麦都思。

19. 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是北华捷报馆于1861年11月19日创办的《上海新报》

20. 我国商业性报纸的成功典范:①《申报》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由英国商人安娜

斯托.美查创办 ②是第一家外国人所办报刊中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③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 ④最早发布号外 ⑤报纸言论工作的加强,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⑥经营出版事业,期刊《瀛寰琐记》《点石斋画报》;书籍等 ⑦发行,广告等报业经营业务上的经验。

21. 《申报》主要特点:把赢利作为办报的首要目的。

1、 在经营管理方面,

⑴尽量降低成本;

⑵努力搞好发行,设代销点、上门送报、沿街叫卖,买报人可先取报,月底缴款,剩余报纸退回;

⑶大力招登广告,对华人实行优惠价,付给外埠代招广告者回扣; ⑷经营其他文化事业。

一是出版发行各类期刊。1872年11月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

每期销数达2000册。1877年6月,出版发行我国第一种以图画为主的刊物《瀛寰画报》;

二是兼营书籍出版业务。1872年,公开发售本馆刊印的《王洪绪先生外科证治全生集》,后创立点石斋石印局。 2、 在编采业务方面,

⑴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都尽量中国化。

⑵重视言论,每天头版均有一篇言论,政治倾向保守。

⑶重视新闻,为吸引读者,大量刊登猎奇性、趣味性的社会新闻。 ⑷重视刊载文艺作品,使之成为经常性内容。

22. 《申报》的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23.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字林沪报》《新闻报》创刊,形成了“申”“新”“沪”三报鼎立的

格局,上海商业性报纸出现大发展的局面。

24. 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⑴外人在华办报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⑵在华外

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⑶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华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5. 林则徐组织译编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林则徐提出“采访夷情,知

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

26. 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正式出版,成为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导的介绍世界各国

情况的巨著。

27. 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

28. 郑观应,1893年刊行著作《盛世危言》

29. 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多数认为是1873年8月8日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

报》,创办人艾晓小梅。

30. 康有为,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

一份报刊,强学会成立后成为该会的机关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1896年1月12日,上海《强学报》创刊。

31. 《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康

有为策划,维新派报刊中创办最早,出版时间最长 32. 唐才常,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湘报》

33. 《国闻报》是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

1897年创办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34.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总撰述, 35. 时务文体:(名词解释)

维新运动中,《时务报》上发表的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论说文的文风,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戊戌变法时初步形成,梁启超办《新民丛报》时臻于成熟,风靡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这种新文体成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的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36. 时务文体特征:

①“纵笔所至,略不检束”,即灵活自由,不拘一格。 ②“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即浅显流畅,内容,词汇新颖生动。

③“笔锋常带感情”,即感情充沛,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不足:轻率粗浅,铺陈冗长。 37.《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报刊——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后改名为《新民丛报》,梁启超主编。

38. 《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 39. 1905年11月26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办报

宗旨。 40. 郑贯公:《世界公益报》 《广东日报》 《有所谓报》 41.《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由天主教徒英华,柴天宠,主教樊国梁,

发过公使鲍渥等集资创办。

42. 《时报》是戊戌政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04

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 43.《苏报》三阶段:

①1896年由胡璋创于上海,文字低劣 ②1899年,由陈范买下。倾向变法改革。

③1902年与革命性学校爱国学社合作,由学社师生每日为《苏报》撰写论说。开辟“学界

风潮”,成了革命党人的言论机关,后聘章士钊为主笔,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有为办报方针。 44. 竖三民:(名词解释)

于右任于1909,1910年先后在上海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

“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相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了很大贡献。 45. 《大清报律》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出版法。

46.中国最早的报业同业组织,1906年7月1日成立的天津报馆俱乐部。近代中国第一个全

国性的报业组织——中国报界俱进会 47. 癸丑报灾:(名词解释)

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他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

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的500家少了三分之一,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这段历史被称为“癸丑报灾”。 48. 《民权报》与“同盟会—国民党”系统的《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一起,被人们称

为“横三民”。

49. 1916年8月,邵飘萍创办新闻编译社:1921年胡政之在上海创办国闻通讯社。 50. 《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陈独秀主撰阶段(1914年9月至1917年12月)

②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年1月至1920年5月)

③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年9月至1922年7月)

51. 《新青年》一创刊,就高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起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并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始终是主要阵地。

52. 《新青年》宣传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发起文学革命运动 53. 五四时期进步学生报刊:《湘江评论》,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湖南学生来联合会机关报,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小型周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主编。

54. 1920年,《新青年》的改组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55. 中俄通讯社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社长杨明斋。 56. 五四时期四大副刊:《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民国时报》的《党悟》副刊,《晨报》的《晨报副镌》,《京报》的《京报副刊》。

57.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开端,1918年10月4日成立,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 58. 徐宝璜的《新闻学》,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

59. 《向导》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一创刊就集中宣传二大制定的民生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60. 《向导》后,中共中央又创办了《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前锋》在上海创刊,主编瞿秋白。

61. 最著名的工人报刊:上海《劳动周刊》 北京《工人周刊》

62. 五卅惨案后为及时报道形势,中共中央创办《热血日报》瞿秋白主编。 63. 诚言事变:(名词解释)

五卅运动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专门成立 “出版处”,编印出版《诚言》,出过3期,共散发和张贴110万份。 《诚言》宣传的目的是为帝国主义辩护,颠倒是非,恶意攻击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诚言》蒙骗不了中国群众,群众把宣传品上的“诚言”涂改为“谣言”、“贼言”等。而上海《申报》和《新闻报》竟刊登了《诚言》第1期,这引起上海人民的极大愤慨。在爱国力量的舆论压力和说服下,《申报》刊登向全国人民道歉的启事。 64.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民间报刊:

①北京的成舍我和他的世界报系:《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 ②天津新记《大公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驾马车“ ③上海《申报》《新闻报》发行量突破10万大关。 (上海四大金刚:《申报》《新报》《时事新报》《时报》 65. 1923年初,美国人奥斯邦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外国人在 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66. 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这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67. 1927年5月15日,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同年9月1日,北京广播无线电台也开始广播。

68. 国闻通讯社于1921年9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

69. 新闻学著作: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70. “四一二”和“七一五”后,形成了全国的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以《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为核心。

71. 《中央日报》系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6年在广州筹办。 72.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

73. 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在南京播音,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74.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创《布尔塞维克》 75.为了加强革命文化队伍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全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76.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新华社前身。

77. 《红色中华》报,于1931年12月11日瑞金创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与红中社,两块牌子,一个机构。 78. 史量才,报业巨子,申报的主人。

79. 邹韬奋,1925年10月11日创办《生活》周刊 80. 1934年2月10日,《新生》报刊在上海创刊,杜重远主编。 81.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82. 韬奋精神:()名词解释 83.革命派与保皇派大论战: 时间:1906——1907

实质: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斗争 双方主将:《民报》汪精卫,章太炎,孙中山 《新民丛报》梁启超 论战内容:

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 第二,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列强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结果: 以改良派的失败和《民报》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失败原因: 第一、《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第二、《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新民丛报》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 第三、《民报》一方论战力量雄厚,参与论战的有二十余人;而《新民丛报》则势单力薄,只有梁启超一人孤军奋战。 意义:

a 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使三民主义逐步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b 为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改良派的支持者转变立场加入同盟会。 c 促进了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84.王韬的论述主要问题:

(1)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2)报纸的功能和作用:①使“民隐得以上达”②使“君惠得以下逮”③“达内事于外” ④“通外请于内”

(3)新闻自由,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赦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4)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知识广博的“通材”,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85.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戊戌变法时期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去塞求通。提出四条要求: “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2.1899-1911 两功能; 四原则

一是宗旨定而高(报纸不能以“牟利”、“媚权贵”为宗旨,而要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宗旨);

二是思想新而正(报纸要选取别国的新思想来贡献给本国国民);

三是材料富而当(要做到知识丰富、全面,而且又要对材料严格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定之益”);

四是报事确而速(要准确而且迅速的报道时事,要重视时事报道) 提出“党报”概念;

“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以一人或一公司之利益为目的者,一人之报也;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以国家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国之报也;以全世界人类之利益为目的者,世界之报也。”

舆论观,舆论之敌、舆论之母、舆论之仆;健全舆论须备“五本”; 报刊宣传方法:“浸润”和“煽动”

新闻业务主张:论说四原则;采写五要求。

在言论自由方面,热情礼赞“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认为具有这三大自由的报刊具有无穷的力量 评价: a.积极性: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对推动当时报界反封建斗争和提高报界自身素质有一定积极意义。

b.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片面夸大舆论的作用和报纸的力量,吹嘘单凭报纸舆论就能改变社会制度。把群众视为愚氓,主张在“向导国民”中使用“骇”、“过两级”的方法,更不足取。 86.韬奋精神:(名词解释)

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包括此后的《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他既担任主编,又是主要作者,还管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还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他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经验有着鲜明的特色,被称为“韬奋精神。” 什么是“韬奋精神”,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1、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2、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3、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形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 4、文风要“明显畅快”;

5、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6、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傻子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6c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