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南海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对策

更新时间:2023-05-30 09: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现代南海开发与当前南海问题之我见

目录:

一、南海的近代开发

(一)、 我国南海资源的主要特点

(二)、 我国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

(三)、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二、南海问题

(一)、南海问题的产生

(二)、南海问题的缘由和发展

(三)、南海问题的现状

(四)、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

(五)、解决方法

摘要:

南海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和保障因素,具有海域面积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应从强化“寸海寸金”的海洋国土意识出发,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海上统一执法队伍,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重点区域开发战略,全面提升南海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益。然而随着各国的崛起对外联系加强和海洋资源交通地位的日趋重要,南海问题凸显出来。南海问题,是资源问题,更是战略问题。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关键词:南海、开发 、方略、争端、由来、立场和政策、个人见解

一、近代南海开发

南海地处热带、亚热带,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我国可管辖的面积达200万km ,占我国海域面积的2/3,这片辽阔的海洋国土不仅蕴藏有丰富的生物、油气、矿产等资源,且目前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争议最多。因此,

南海不仅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因素,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国际环境和国家安危的重要条件。分析研究我国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探讨其开发方略,对于加速南海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我国南海资源的主要特点

1、海域面积大,可开发利用空间广阔

南海,国外称“南中国海”,南北长1 800 km,东西长900 km,面积约是渤

海、黄海和东海三海面积之和的2.8倍;南海平均水深1 212 m,约为渤海的67倍;海底地貌似呈环状分布,中央为海盆,盆底水深4 000 m,最深处达5 559 m,海盆外围是台阶状或陡峭的大陆坡,大陆坡外围则是大陆架,大于500 m2的岛屿共有1 827个,大陆架渔场面积18 210 km2,大陆岸线5 792 km,其海域面积、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均居四海之首

2、 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南海位于太平洋北面,除具有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资源和生物等特色资

源外,还具有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海洋能源、港址资源、滨海砂矿和旅游资源等,是我国沿边四海中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尤其是油气、热能、滨海生物资源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油气资源:南海是世界上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据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地质储量介于20~150亿t之间,约占全国总资源量(海陆)的1/3,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是国家级重要战略资源。

生物资源:南海大陆架目前有记录的鱼类1 004种,隶属于173科,499属,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达200多种,虾类135种,头足类73种,甲壳类有230多种,还有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环节动物、特产品种全国最多。滨海旅游资源: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地区气候宜人,拥有景色秀美的海湾、碧水细砂环抱的岛屿、葱翠挺秀的群山以及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等,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海运资源:南海岸线曲折,海湾众多,有港湾210处,可建5—10万t泊位的大港址占全国的41% ,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占全国的48% ,有深水航道12条。滨海矿砂资源:调查表明,海南岛、广东和广西滨海地区是我国滨海砂矿的主要分布地

区,其中广东沿岸集中了全国滨海砂矿总量的90%以上,非金属砂矿的80%以上,有用矿物达几十种,其中形成工业矿床的有独居石、锆英石、磷矿石、钛铁矿、金江石、锡石、铌钽铁矿等。

3、区位优势明显,开放程度高

南海海域连接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香港、澳门等省区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是中国的南大门,全国6个经济特区中的4个,2个政治特区在南海,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友谊之海。

4、资源开发程度低.未来开发潜力巨大

南海相对于我国其他海区而言,开发程度低、相关研究较薄弱。据全国海洋

开发规划课题组的测算,5种可比海洋资源的开发系数,广东为0.30,海南为O.20,广西为0.16,福建为0.14,在l1个沿海省份中位次居后。如国家战略物资的石油,1997年南海东部、西部石油公司总产量只有l 400万t。

(二)、 我国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

1、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总体水平不高、生产水平相对低下。

目前南海海洋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世界领先的、具自主知识

产权的技术还少,与其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海洋资源开发前期基础工作不足,过去的海洋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存在着区域不连续、精度低、内容和项目少等问题,使得该海域海洋资源本底不清,并缺乏对其资源与环境的综合评价,已不能满足区内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需要;其次,传统资源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如海洋渔业捕捞技术仍是传统的渔具渔法,助鱼导航、探鱼和通信设备比较落后,使渔业生产多以传统的近海渔业为主;再次,新兴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际上着重开发的海洋卫星遥感技术、深潜技术、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农牧技术、海洋空间利用技术、海洋化工和海洋药物开发技术等正逐步投入使用,而国内这些技术极为缺乏。总之,我国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分散粗放和开发

深度不够等问题,许多海洋资源的开发还只停在简单开采和粗加工的水平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率和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广西、海南的海洋产值仅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1.8%和0.22%,与其拥有的海洋资源极不相称。

2、近海资源开发过度.污染日趋严重.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南海海域虽然总的生态环境较好。但近年来一方面受科学技术水平等客观

条件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上重近轻远,缺乏科学的规划利用,导致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整体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如在近海捕捞中,长期存在船小、户多,违规作业现象,造成资源衰退。近年来,实施的休渔制度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休渔后往往出现报复性狂捕,1O多天就能把几个月保护的成果葬送掉,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海岸开发中,各行各业争用岸线与滩涂,盲目围海造地修建海岸工程现象十分突出,造成局部海域污染严重,赤潮频发。

3、 海洋执法队伍分散.海洋资源管理泛力

目前对南海海洋资源管理仍基本上是以行业和部门管理为主,虽然有关各行

各业的主管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各部门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办法并建立有相应的管理队伍和机构,但由于各管理部门归属不同、职责不一、力量分散、职能交叉、缺乏协调,难以形成有效管理。

4、 海洋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海洋经济整体素质不高

渔业、交通传统产业在整个广东、广西、海南三省海洋经济中比重仍偏大,新兴产业如海上石油,海水利用和矿产开发等比重还很小。1999年广东海洋一二三产业总值的比例为26/34/40,表面看尚属合理。但透过现象看,二、三产业的高比重主要是靠得益于地理优势的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油气业支撑的(两项合计占总产值的43%),而且统计了一般沿海省份不统计的滨海电业(占18%)。如果剔除这两项来看,以渔业、交通为主的传统产业在整个海洋经济中比重仍偏大,新兴产业如海上石油、海水利用和矿产开采等比重还很小,海洋经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5、基础设施薄弱、海洋自然灾害频繁.损失严重南海是我国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不但种类多,而且灾害影响范围大,损失严重。如台风、风暴潮、海浪、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人为因素诱发的海岸侵蚀等。尤其是远离大陆的南沙,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主权的维护。

6、国土资源流失严重.权益形势严峻

我国南海海洋权益受到侵犯,许多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域划界矛盾

突出。我国与南海周边相邻或相向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矛盾和争议。在资源开发方面,这些国家积极对外招标,与外国大搞共同开发,加速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公司插手南海,每年从南海开采石油5 000多万t,有些是在我国海上版图的续断线以内。据有关专家估计,按照已知储量和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南沙海域的石油还能开采17年,天然气还能开采40年;在军事利用方面,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在侵占我国的南沙岛礁上建立永久性设施,除军事利用外,还进行海洋旅游开发;在海洋权益方面,周边国家不惜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巩固侵占、抢占我岛礁,南沙群岛230个岛、礁、滩、沙洲等,目前我国大陆控制的岛礁l1个,台湾控制1个,周边国家抢占5O多个,1998年越南又新占我2个岛礁,企图造成实际管辖的事实,为今后与我国海上划界制造籍口。近年来,美、日也在加紧插手南海。

(三)、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 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寸海寸金”的海

洋国土意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有着眷恋黄土地的深情,寸土丧失有砍躯之疼。珍宝岛事件,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更是从“老大哥”手里夺回主权;大兴安岭失火,森林资源被焚,新闻媒体天天报到,国人揪心;但海上有100多万km “海洋国土”存在争议和被异国侵占,每天有百余口油井日夜抽吸着母亲体内“黑色血液”,在谈到我国国土时,一些人只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黄色国土”,

而不知道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重陆轻海根深蒂固,海洋意识十分匮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对海洋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国民对海洋国土的忧息意识,树立“寸海寸金”的海洋国土观,加大海洋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促进海洋经济腾飞。

2、统一规划、相对集中、按照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重点区域开发战略南海地域辽阔,在资金、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资源开发不能全面铺开,必须实行相对集中、重点开发的战略。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南海区海洋开发重点应由海岸带和近海转向外海,包括中部海域和南部海域,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作研究与开发,逐步实现对南海海域的有效管理。

3、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益

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自然资源被认为是没有凝聚人类劳动的物品。由于受这种传统资源价值观的影响,长期执行海洋资源无价,无偿使用的政策,使得海洋资源国有产权地位模糊,产权虚置或弱化,各种产权关系缺乏协调,造成了权益纠纷迭起,资源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未能建立起一套与海洋经济特点相适应的制度、机制和方法。因此,在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把管理体制创新作为近期首要任务,按照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数量分布及变化,以及在开发利用中反映出来的经济价值,运用资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进行资源化管理,从计划、财政、金融、税收、技术等政策方面建立起有利于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利于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引进资产投入,有利于有序开发,有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产业经营的运作体系。

4、 建立强有力的海上统一执法队伍.加强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促进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发展现阶段的管理体制往往使海洋管理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力量分散,难以对海洋资源进行综合管理。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和沿海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故在大力开

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必须进一步理顺海洋资源管理体制,组建一支统一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海上执法队伍,加强海洋资源开发管理和环境的保护力度,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持续发展。在保护海洋资源方面,通过海洋资源的价值核算和评价,实行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价格体系调节海洋资源的供求关系,尽可能保证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控制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强化盐田、海水养殖池废水、石油开采、拆船和海洋运输排废的管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5、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海洋作为一个立体空间,不仅地域广阔,其资源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在资源的开发方面,要根据市场状况及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国内外的环境,确定并优先开发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使产业向高级化发展。海洋油气、热带生物、滨海旅游、海运等资源是南海地区的主要优势资源,国家应优先支持这些优势资源的开发及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海洋油气业,建立以海洋油气为主导,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为支柱,以及其他海洋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开发体系。

二、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南海问题实际上是南海海域内领土资源的

争端。争端方有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西沙争议仅存在于中越两国间。越南所谓的“西沙争议”引入南海问题,是蓄意是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 因此,我们这探讨的南海问题是指南沙争端。

(一)、南海问题的产生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

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然而,

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至今中国仍然在抗争着。

(二)、南海问题的缘由和发展

1、南海地缘政治及重要地位

南海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是东盟各国和东亚各国等众多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此外,南海处于越南金兰湾与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军事基地之间,战略位置极其重要。通过南海的海上航线基本上都要经过南沙群岛,每天都有数百艘货轮穿梭其间。南沙海域西接印度洋、南抵大洋州、北通东亚,组成了四通八达的海上航运线。南沙群岛的地缘政治地位与商业价值重大,是引发争端的主要原因之一。

2、南海资源丰富

引发南海争端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岛屿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丰富的实际和潜在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南海各国本就已经觊觎着南沙海域的矿产资源,潜在的油气资源优势更加刺激了他们想要抢占南海海域资源的心理,使他们蠢蠢欲动。加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更提升了南沙海域资源具有的潜在价值,南沙争端加剧。

3、区域大国介入

美国等区域大国通过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保持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关注和投入,对南海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以多种方式介入南海。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化和白热化。

(三)、南海问题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南海的东沙群岛被台湾控制,西沙和中沙群岛(除黄岩岛被菲律宾占领)属我国管辖,南沙群岛则由多国共同控制,其中岛屿占有量大陆占7个,台湾占1个,菲律宾占7个,马来西亚占29个,越南占5个。虽然中国政府做出让步,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效果仍然不乐观。那里的现

状是:争议并没搁置,各国竞相开发。南海问题走向严重化。

(四)、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

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 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目前,南海地区根本不存在什么危机。渲染南海局势紧张,是与事实相违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五)、解决方法

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这里应是指领海)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还可以在其中较大的岛屿周围划定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其他国家应当尊重我国的这些权利,而不能侵犯。周边国家的管辖海域与我国的

管辖海域发生重叠的争议,需要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

我国早就提出,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根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在内的国际法,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主张在争端解决前,可以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

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通常有三种方法,战争方法,政治方法,法律方法。 在20世纪前,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被认为是合法的手段。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已经禁止使用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更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必须使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只有在自卫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这两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武力。我国一贯实行和平外交政策,所以采取战争手段解决南海问题是不可取的。

政治方法主要是指协商谈判,这是国际社会用来解决争端的基本办法。这也是我国确定的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办法。但从实践看,用这个办法不是很容易。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还没有正式开始南海问题的谈判。

法律方法又分两种。一是国际仲裁。根据1899年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国际上设立了常设的仲裁法院,设在海牙的和平宫,与联合国国际法院在一起。争端当事国可以协议组成一个仲裁法庭。仲裁庭做出的仲裁是有约束力的。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二是通过国际法院的国际司法解决。联合国国际法院是二战后根据《联合国宪章》成立的,有15个法官,是由联合国大会、安理会选定的。从实践来看,有不少国家都将有关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或国际司法解决,并接受其裁决结果,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公平的解决争端的方法。我国至今不主张把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等方面的争端提交第三方裁决解决。随着主客观形势的变化,我个人认为,将来未必不可以考虑,利用法律方法来解决南海争端。

参考文献

童庆平、洪民富,中国南海问题:利益困境及维权路径探析,传承[J]、2009 年第3 期 李国强,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形成及南海问题的由来,求是[J] ,2011年第15期)

环球网社区,南海问题知多少

巩建华,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现实状况和内在特点,理论与改革[J],2010年第2期)

郭文璐、黄硕琳,南海资源与南海渔业区域合作及管理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李金明,中国南海疆域研究的问题及前瞻,南海问题研究[J],2001,0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67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