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彩十堰市张湾区柏林小学20130523(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6 18: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光彩十堰市张湾区 柏林镇中心小学

项 目 建 议 书

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三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项目概要 2.1项目名称 2.2项目建设地点 2.3建设规模及内容 2.4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 2.5项目法人简介 2.6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出理由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4.1自然条件 4.2地质条件 4.3基础设施条件 4.4辅助设施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5.1建设规模 5.2建设方案 第六章 环境保护 6.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6.2环境保护措施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八章 资金筹措 第九章 财务分析 第十章 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 2

1 2 2 2 2 2 2 3 3 3 3 4 4 5 6 6 6 7 7 7 9 9 9 9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10 11.1结论 10 11.2建议 10 第十二章 附 件 11

第一章 概 论

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37年9月,两名私塾教师在柏林村“后寺”的破庙里,办起了学堂,招纳学生30多名,后来当地人称“后寺小学”。这便是现在柏林镇中心小学的前身。

1949年,十堰地区全部解放,教育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穷人的孩子普遍能上学接受教育。是年9月,学生猛增到一百余人,四个年级班,乡政府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又补充了四名教师,学校更名为“后寺初级小学”。后因“后寺”里有两棵四人合抱的古柏树,于1956年,有关部门把后寺初级小学更名为“柏林小学”。

1968年春, 地方政府(柏林公社)遵照毛主席关于“小学校附设初中班,使广大学生就近入学”的指示,在政府的领导下学校开始附设初中班,全校学生达到四百二十多人,教师二十一人。1973年9月,学校又开始办高中班全校有小学七个班,初中四个班,高中两个班,共有学生六百余人,教师增至四十八名。1977年9月撤消高中班合并至第九中学。

1979年因市棉纺厂(当时筹建为化肥厂)在柏林小学附近筹建,经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同厂方协商,从学生的健康考虑,把学校迁移距原址一公里的地方,并由厂方出资十一万元重新设计规化盖起了一幢三层十八个教室的教学楼和四幢共五十二间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当时中、小学生共有七百余人,教师五十多名,期间曾称“柏林学校”、“柏林中学”。

1987年11月,张湾区教委要求柏林学校中、小学分设。1988年9月经柏林镇教委提请上级批准把柏林小学正式更名为“柏林镇中心小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已显得滞后,这一点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9年4月,市人大主任陈仲华同志和市政府副市长杨振敏同志多次到我校实地考察,并组织区、镇两级政府和友邻单位研究座谈,解决新增校舍问题,并先后筹集资金三十万元,于1989年7月在原学校后操场处破土动工新建一幢二十四间教室的教学楼(现

3

址,现已是C级危房),1991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

1997年3月,台商捐资15万元,学校筹资二十多万元在学校大门右侧建四层综合楼与原教学大楼连成一体,于1998年2月交付使用。1999年11月,学校着手将原十八中教学楼(原十八中,即柏林中学,因布局调整,于1997年8月同市四职高、西沟乡相公中学合并,在原四职高成立新的第十八中学)进行改造,并于2000年6月完工,原18个教室改造成了18套住宅, 18户教师于2000年7月底全部入住。

2000年10月,学校拆除了原来介于两栋教学楼(中学和小学)之间的两栋平房,垫土扩建操场,修建花坛和200米环形“三合土”跑道。

1999年秋,柏林镇辖区学校布局开始大调整、大撤并。自2001年全镇辖区内太山村小学、阳南沟村小学、秦家坪小学、白马山小学、小堰沟村小学陆续撤并到柏林镇中心小学,全镇辖区各小学和教学点的学生、教师全部到中心小学。2008年1月,50年不遇的大雪造成“三合土”跑道无法使用,同年4月底改建成5公分厚的沥清铺底,彩色颜料喷面的仿真塑胶跑道。2008年“五一”长假后,辖区内最后一所完小--鲍花沟村小学撤并到柏林镇中心小学。

学校现占地1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藏书8000册,在校学生821人,教职员工42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5人。

第二章 项目概要

2.1项目名称

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 2.2项目建设地点

十堰市张湾区西城路145号(见附件1) 2.3建设规模及内容

认真规划,充分利用校园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800平米,占地23亩。总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本项目投资为183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标准化运动场、两栋旧家属楼还建、教学楼建设、校园道路建设、教学辅助用房及教师周转房、食堂和宿舍楼改造、校门围墙等设施建设。

(见附件3)。

2.4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

项目法人: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 法人代表:程胜利

4

2.5项目法人简介

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37年9月,位于张湾区柏林镇。学校以“平安和谐、立志人文”为目标,以“教是为了不教”为教育理念, 以健康、担当、尚德、创新为校训,学校正朝着“办学品牌化,校园生态化,教学特色化,管理人性化”的新方向阔步前进。

2.6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1、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3、《十堰市张湾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4、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出理由

柏林镇中心小学地处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源区第二大水系--堵河源头,是移民安置区域,学校周边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学校服务范围内已新建商品房近14000多套,正在建设和计划建设的商品房将有7000套,再加上移民安置人口,将成为十堰城区人口密集区.

由于我校建设初期设计为12个班,含教辅用房共建20个教室1800多平方米,随着学生的增加,又陆续扩建16个教室1700平方米。仍然无法容纳服务范围内孩子的入学问题,再加上现在的教学楼于2009年全部鉴定为C级危房(见附件2),现在市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正在规划新建教学楼。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办学需求,通过多元化渠道,引入资金,重建校园,将是我校办学史上一次改革方式的重大突破,此举必将开我校教育发展的新天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该项目单位校园新建工程就是基于以上背景提出的。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4.1自然条件

十堰市位于汉江流域的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区的最北部。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温度年际变化不明显,气温年较差小,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1、日照

全市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41.7 %,年均日照时数为 1834.5 小时。 2、气温

我市年平均气温 15.3 度。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为 20.7 度,年平

5

均最低气温 10.9 度,气温年较差 9.8 度,是我国同纬度冬季相对较为暖和的地区。

3、降水

十堰城区 850 毫米。 4.2地质条件

十堰市城区属元古界地层,中部为第四系全新系统地层,主要为纬向构造体系。由于受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较大的地形变迁,沿襄渝铁路形成“公路大断层”(即老河口至白河公路)断层北部是下盘面断层,南部是上盘面。断层线附近形成大小不同的冲积、洪积扇等,地层为砂土、砂砾石等;低山丘陵区为片麻岩,千枚岸等;高山区为碳酸盐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本项目经十堰市建设工程勘察公司勘察后结论如下:

(1)场地土层属第四纪河流冲积成因,层理清晰,层位较稳定、平缓,同层在水平方向均匀。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可不考虑其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2)场地土层属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属Ⅱ类,基本地震强度为5度,属有利建设地段。

(3)建议选择层粘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承力按130Kpa使用,工程设计应适当提高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建筑物整体抗不均匀降能力。

(4)地基内水井经静探测试在距井3米外未形成空洞等不良地层段,建议对井进行密实性填充,井附近基础段加强基础强度处理。

(5)建议在建筑物边角、凸凹处边角、荷载差别较大两侧的基础上,分别设沉降观测点,对建筑物沉降进行系统观测。

(6)其它

报告中高程采用假定标高,场地水泥地坪表面为0.00米,报告中高程为该标高点引测而得。

4.3基础设施条件 4.3.1交通

十堰市投资环境优越。全市已形成公路、铁路、内河航运为主的交通网络。襄渝铁路穿境而过。内河航运直通武汉港。周边有武当山机场,距襄阳机场仅100公里。邮电通讯发达,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4.3.2供电

6

(1)用电负荷

该工程用电总容量约1000千瓦。 (2)电源

本校区已有供电系统,变压器容量可满足本次用电要求。 4.3.3通讯

电话线路由十堰市的电讯线路引入,电话通讯线路预埋管线暗敷到建筑内,每间预留两对电话线。

4.4辅助设施

4.4.1消防及消防用水

(1)根据消防安全规范,确定本项目应为二级消防单位,在设计施工中按标准设计、施工配套与之相适应的消防设施。

本项目所有楼层都应设置消火栓。室外沿主干道每隔120米设地上消火栓一处。建筑间距要留足消防通道,每层楼道要配备泡沫、干粉、二氯化碳灭火器或自动喷淋灭火装置。消防设施的设计和施工都必须经消防管理部门审查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投入使用。

(2)项目场址距十堰市张湾区48厂武警消防支队仅7.5公里,消防支队设备先进,战斗力强,一旦发生火警,9分钟内即可到达现场,完全可以依托其应对大的火警。

4.4.2消防用水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室内设计消防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20L/S,每根消防竖管最小流量为10L/S,可同时使用水枪2支,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为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消防总用水量为40L/S。屋面设水箱,保证消防水源供应。

4.4.3照明

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的照度标准为地面150LX;厕所、楼梯、走道的照度标准为20LX。

灯具以白炽灯、节能荧光灯为主。 4.4.4管线敷设

室外电缆套管直埋敷设,建筑内分支干线采用穿管沿地、墙、或管道井敷设,室内分支线采用沿地、墙、天棚暗敷。

4.4.5防雷接地

本项目属三类防雷,层高超过15m,在屋面采用φ10圆钢作防雷接闪器,屋面防雷网不大于20m×20m,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框架柱或构造

7

柱主筋接地,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

4.4.6给水

日用水量:本项目投入运行后,在校活动学生每天约2000人,日供水标准为50升/日.人,日供水量为100吨/日,考虑消防及绿化用水,日供水量为150吨/日。

水源:本校区已有完整的供水管网,且水源充足,本项目不另新建水井。

4.4.7排水

污水管道沿校区道路敷设,污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粪便污水和含油污水均需经化粪池和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

校区雨水系统尽量利用地形,沿区内道路敷设雨水管道,并在适当位置处设雨水口,将雨水有组织汇集后排入城市规划管网。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5.1建设规模

根据学校教学和后勤服务需要,主要建设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各种建筑物,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800平米,占地23亩。总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本项目投资为1835万元, 5.2建设方案

5.2.1总体规划设计 (1)设计依据

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以及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2)工程概述

①工程性质: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工程是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新建后学校将成为一所在当地设施,设备一流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主要建设内容有: 标准化运动场、两栋旧家属楼还建、教学楼建设、校园道路建设、教学辅助用房及教师周转房、食堂和宿舍楼改造、校门围墙等设施建设。

②工程规模:建设规模见前述,项目完成后可达到48个教学班,2000人以上的办学规模。

(3)规划指导思想

①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8

②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发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

③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

④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

⑤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民族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

(4)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 容积率:0.91

建筑覆盖率:8.75% 5.2.2建筑设计

教学区建筑:拆除现有居民用房,保护现有林地,以道路贯通,易于管理.其他绿化不变。

5.2.3结构设计 (1)执行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工程搞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基本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8度 框架抗震等级一级 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建筑物类别丙类

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 (3)结构型式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24厘米承重粘土实心窑砖填充。

5.2.4给排水、消防、供配电、防雷等按国家及地方建筑相关执行规范执行。

第六章 环境保护

6.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9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 3、《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 6.2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但须注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

6.2.1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

①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②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 6.2.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①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各施工阶段噪声限值的要求。

②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如搅拌机(车),临时加工车间,建筑料场等相对集中,并尽可能布置于远离周边声敏感点。

6.2.3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

①施工期间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清运。

②施工现场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或安排简易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遍地横流。

③严禁将施工泥浆排入下水道。

6.2.4施工期间清洁生产与综合污染防治对策:

①用先进的施工技术;②加强施工管理;③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④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⑤采用优质,环保型的工程材料。

6.2.5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校区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区废水、实验废水、校区卫生间废水、运动场馆和其它废水。

运动场馆其它废水污染物浓度值一般不高,均可达到CJ3088-1999《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要求,这部分废水可不作预处理直接排入排污干管。

在运营期,只要加强管理,做到清污分流,污水统一汇入排污干管,经

10

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通过上述措施后,项目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

②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学校建成投入营运后,办公楼及教学楼饮水主要采用电热水器供给,因此,产生的污染气体较少。

③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教学活动噪声。

教学活动噪声主要是由于如会议室、电教室、音乐室使用扩音设备产生,以及学生在运动场馆上体育课时产生。从总平面布置图可见,运动场馆的布置在校园内,与教学及生活区有一定距离且中间有其他建筑相隔,噪声经距离衰减后,可做到界外达标,不会对校内教学及生活区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学校周边地区产生影响。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仅限于白天,且不连续,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④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项目在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办公废弃物以及化粪池污泥等。

生活垃圾同教学办公垃圾可回收其中的废纸、废塑料、废玻璃、金属之后,集中放置于垃圾收集间,定期由受委托运的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场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化粪池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将池底进行清除,由学校委托环卫部门组织专门的运输车辆进行清运,该污泥可作肥料。

采取上述措施后,学校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⑤建设项目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土地的原有功能和土地利用方向,这些被占用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将发生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改变。

建设项目对动植物资源不产生影响。最大限度保护现有林地,同时通过人工绿化,大量种植花卉,树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区域的生态功能.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时间为30个月,建设工期22个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成立学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完成

11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及报批立项;

2、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规划编制,完成可研报告; 3、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批准; 4、2014年7月, 施工招标;

5、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 房屋建筑及配套设施施工; 6, 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工程收尾及竣工验收。

第八章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835万元,需北京市援资建设。

第九章 财务分析

据统计,2012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0879万元,同比增长20.82%,完成年度任务的10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564万元,同比增长20.3%,占年度任务的105.9%。

自2012年,用于教育和民生工程的支出明显增加。特别是十堰市张湾区被纳入湖北省均衡教育发展实验区之后,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大力投入资金兴办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对待,逐步形成了\富促教,教促富\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才能最终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张湾区财政已承诺,将按计划追加投入。本项目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第十章 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

本项目实施单位为事业单位,系义务教育发展建设,建设项目无直接经济效益.

1、学校的办学条件将得到空前改善,现实困难能得到根本解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学校将能按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完成十堰市\十二五\规划指定的招生指标,能极大地缓解十堰市城区义务教育的供需矛盾,较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办学需求,从整体上带动十堰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

1、通过研究表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上个世纪来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使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新学校建设项目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扩大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完善办学规模和教育设

12

施,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2、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地质稳定,外部水、电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3、项目的生源丰富,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4、项目建设规模、规划布局、建设方案、环保措施、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资金筹措方案等是可行的。

5、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当地义务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切实解决当地义务教育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积的作用。

11.2建议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结论,建议上级领导机关和援资单位尽快批准项目实施,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扶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

第十二章 附 件

附件1:柏林镇中心小学现状和卫星图片

(学校现状图片) (校园卫星图片) 附件2:学校C级、D级危房图

13

(教室在“5.12”时发生墙体脱落) (教室外挑梁裂缝)

(教室内墙裂缝) (教辅用房) 附件3:新建学校规划效果图

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三年五月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6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