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同步测

更新时间:2024-03-20 11: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单项选择题

1.高尔斯华绥说:“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厦,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庇护着我们大家”说明( ) A.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 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C. 法律对犯罪分子毫不留情 D. 法律惩罚违法犯罪行为

2.对于酒后驾车这种行为,仅仅靠社会舆论力量的谴责是难以有效制止的。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止这种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该法实施后,酒后驾车的现象大为减少。这表明( )

A. 社会生活的行为规则主要靠法律的力量来实现 B. 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力度更大 C. 法律可以代替社会舆论,强制人们做一切事情 D. 有法可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3.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行动。截至5月19日,检察机关已对涉嫌非法经营疫苗犯罪的125人批准逮捕。这说明(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B. 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公民的自觉遵守 C. 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D.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以下选项不符合题意的是( )

A.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B. 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人进行加倍的报复 C. 树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 D. 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5.亚里士多德说过:“法律即秩序,良好的法律就是良好的秩序。”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良好秩序,离不开法律的确认和维护

B. 社会生活是公共的,不是单个人的行为,总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 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会破坏社会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 D. 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主要靠人们自觉守法来维护 6.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 B. 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C.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D. 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开会时,不要高声交谈喧哗;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这表明( )

A. 过多的规则会让我们无所适从 B. 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C. 纪律约束我们的自由 D.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8.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对我们而言应该( ) ①是自我约束②是被迫行为③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下列对法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人类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B.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 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D.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10.小全说:“我一点都不喜欢法律,它对我们有太多约束了。”听了这句话后,你会告诉他( ) A. 是啊,法律约束力太强了,我也不喜欢 B. 法律是冷酷无情的,谁都不喜欢 C.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D. 你不喜欢法律可以不理它呗 11.有些同学拿别人的东西,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没有足够的证据乱污蔑别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正当防卫过当等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惩罚,这说明( ) A.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 法律惩罚犯错误的行为 C. 只要不违法,法律就离我们很远 D. 法律离不开生活

12.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规则是秩序的前提和基础员 B. 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的准则 C. 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D. 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13.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靠社会舆论来维护 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辨析:小王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12:37的《今日说法》,看后深受启发。比如,有这么一个事例: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出生于农村的女大学毕业生在母亲及家人、亲戚的干预下,在长达十几年

的时间里,其个人工作、尤其是婚姻历尽坎坷,充满了不幸。小王认为,其母亲的行为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因此,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

15.小强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所以进入初中刚读完一学期,他的父亲就坚决让他停学,令他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而当老师家访做小强父亲的工作,说到“阻止子女上学是违反法律的”时,小强的父亲十分恼怒地说:“什么法律不法律,在我的家里,我的话就是法律!小强听我的话就是遵守法律!” 请问:小强父亲的话是法律吗?为什么?

16.材料一: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载入宪法。材料二:我国的其他法律在开头特别写明“以宪法为依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我国1982年宪法是1980年9月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负责拟定的。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进行表决,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上述材料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17.七年级学生王某,平日不守纪律,经常逃课上网,也不接受教育,常常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钱物,稍有不从,就大打出手。辍学后竟发展到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等严重违法行为。在一次持刀抢劫过程中他被公安机关抓获,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处王某有期徒刑6年。根据材料请你回答: (1)王某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2)王某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3)请你谈谈从这则案例中得到的警示。

18.情境分析:

情景一:李卉家在公共楼梯口随便堆放物品,妨碍了邻居的正常行走,受到了居委会批评。

情景二:放学路上,小明和小张两位同学在追逐嬉闹,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行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遭到许多人的批评。

情景三:图书馆里,华宇和卢明边看书边大声议论。一会儿,华宇又大声接电话,旁边的人忍无可忍,纷纷谴责他们。

(1)上面情景中的主人翁分别违背了什么秩序? (2)我们为什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3)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B D B B D D C A C A D B 二、非选择题

14.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该案例中,女大学毕业生母亲的行为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但并不能由此推出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事实上,法律和道德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如:道德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信念、思想、习惯中,法律则存在于条文中;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维持,法律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比法律更为广泛等。

15. 小强父亲的话不是法律。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6. (1)共同说明了维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7. (1)王某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殴打同学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王某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等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说明他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所以是犯罪行为。

(3)谁都不能违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犯罪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8. (1)他们分别违背了社会生活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要从小事做起,要自觉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和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还要勇于和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5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