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人教新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7-10 13: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部编人教新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创新教学设计

1

1、古诗二首

(一)《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CAI课件、春天美景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21教育网

2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21cnjy.com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21·cn·jy·com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www.21-cn-jy.com

(从 “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3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2·1·c·n·j·y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21·世纪*教育网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4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www-2-1-cnjy-com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2-1-c-n-j-y

板书设计: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景美)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乐)

(二)《咏柳》

一、教学目标

5

1、 认识2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插图,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掌握7个字的音、形、义。 2、 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3、 结合插图,体会诗中的趣味,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识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6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7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8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布置作业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板书设计:

9

2、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探”,“躲”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CAI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随机板书 :春天。

10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 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和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 感知课文,自学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 在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的方法。 3、 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E、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相机指导书写: 探 、躲 再读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三、 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师:春天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

1、 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11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读懂这一句,体会到什么?理解“害羞”。体会课题的“找”字。

(2)4—7自然段

A、 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 ),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B、 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C、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 引读、表演读等 (3)第8自然段

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

朗读第3句。“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说几句春天的诗出来吗?

感受了诗情画意,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12

四、读文想象,回答问题

全体朗读,说说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听到了春天的什么,闻到春天的什么,触到春天的什么?

五、课外拓展。

课外去收集,找找春天还有什么,你新的发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识字,会写“脱”等7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感受春天的充满生机的美,体验到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愿意去观察春天,发现春天。 教学重点: 写字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溪”的正确书写,热爱春天,愿意去感受春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汇报课外收集到的春天的新发现。 二、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多媒体画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百鸟争鸣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自由根据画面背诵有关段落。

三、指导写字

13

1、出示生字,提示学生认真观察。 2、重点指导

溪:右半边部件多,要写紧凑。 冻:偏旁是两点水。 野:右边不能多一瞥撇。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 走进校园,寻找春天

春天来了,让我们到校园里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触摸春天的脚步吧。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五、 课外拓展,迁移运用

出示朱自清《春》中有关段落,让学生阅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师: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美景啊,只要大家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2、找春天

14

3、开满鲜花的小路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会写九个重点个字,认识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讲童话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通过课文学习,体会童话故事中的美好,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图片导入:

在这幅画里面,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啊? 一、初读课文,进入文本。 1、老师提出小问题,引起阅读的兴趣。

2、学生根据拼音大声朗读课文,注意不认识的汉字。

15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讲述阅读后了解的故事内容,老师鼓励其他孩子仔细倾听。 2、指明学生读课文,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3、教师范读课文。 4、生字词学习。

邮递 包裹 破 漏 懊丧 刺猬 正巧 绚丽 礼物

三、三读课文,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阅读重点。

1、小路上是鲜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为什么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2、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鲜花的美丽?说一说,读一读。 3、为什么小路上会开满了鲜花? 4、学生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这么美好的鲜花。

2、学习了课文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课文应重点掌握的生字词。

板书设计:

3、开满鲜花的小路 五颜六色 花朵簇簇

美好的礼物

16

4、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分别出示邓小平画像和植树图。提问:

(1)这位爷爷谁认识?(他叫邓小平,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再看着张图,邓小平爷爷在干什么?(植树)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想知道邓爷爷是怎样种树的吗?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出示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二、合作学习完成预习

1.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段,其他同学在听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互帮互学。向同组同学请教,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3.小组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17

(1)爷爷植树时多大年龄了?

(2)树栽好了邓爷爷满意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在画上记号。

三、反馈、质疑、自悟

1.全班器读课文

2.说说通过自己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朗读、感悟、体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做动作。

3.讨论交流:邓爷爷那么大年龄了,工作又非常忙还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我们同学该怎么样做?

五、学习积累词语

1.课文有很多用得非常好的词语,学着找一找,画出来,再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各自画出的词语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课文应重点掌握的生字词。

板书设计:

4、邓小平爷爷植树

挖 挑选 移入 填 仔细看看 扶正 (美丽的风景)

18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图片导入。出示雷锋画像:你们认识他吗?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雷锋生平的资料。

2、教师利用百度mp3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并让学生学习。 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叔”二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9

2、小组内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重点强调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同桌检查读────开火车读──男女接力读 3、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评议。 三、细读课文、指导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3、多种形式读文: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

教师:同学们,除了诗中给我们展现的几件好事之外,雷锋叔叔还做了许多好事。请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查一查,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教师或学生讲述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等故事。

4、齐读最后小节,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1)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2)组织交流

1、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让学生讲讲互联网上查到的雷锋的故事,。 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举例说说班级的同学都做过哪些好事。

20

句式练习:雷锋叔叔就在我们班级里,你看,我们班的____就是小雷锋 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现在社会上有没有像雷锋叔叔一样无私奉献的人呢?在互联网上查一查。

4、想一想:你今后想怎么做?(可以写倡议书,可以成立“雷锋小组”……) (3)背诵

小组内朗诵全诗──分节配乐朗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哪节就站起来背诵──竞赛背诵

积累:

除了有雷锋的故事,还有许多有关雷锋的名言,小组里在互联网上找一找。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实践:现在我们利用互联网观看雷锋的故事。

6、千人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21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10 千人糕 2、 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 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 试读课文

(1) 试读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 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2

(2) 试读第二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 试读第三自然段。

A 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 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 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读准边音\劳\。 B 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 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23

锅 重 吗 厂( ) ( ) ( ) ( ) 制 劳 碾( ) ( ) ( )

二、 精读课文

1、 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 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 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 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 指名试读,齐读。 2、 精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2、3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 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B 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 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24

D 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 小结第2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 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 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 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 小结第三自然段。

3、 精读第四自然段。

(1) 默读第四自然段。 (2) 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万人劳动的成果呀! A 比较词语:普通 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B 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5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