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名人荟萃

更新时间:2023-09-10 12: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名人荟萃

长塘代有人杰,史不绝书,名流荟萃,歆动中外。一千多年来,这块古老而充满灵气的土地孕育了大批英杰,长塘历史因此而流光溢彩。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尚谈《广陵散》,留下了一个叫广陵的村庄;文状元罗万化,正直不媚权;操江罗元宾公正处事,刚直耿介;武状元罗淇,武艺高超,屡平藏乱。近代中国,更是后贤踵接,人才辈出。科学报国的先驱杜亚泉,创办我国最早的科学期刊《亚泉杂志》,主编《植物学大词典》,被时人称为“科学界空前之巨著”。中国书法界之泰斗马一浮,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素有“一代宗师”、“国学大师”之称。另外还有郑墨田、杜芝庭、朱春第、罗大冈等等,不断为长塘增添光彩。新中国建立后,又有杜子熊、郑大钟、胡镐川、杜自弘、罗萍、金德珍、王永华、杜冰蟾等在经济、教育、戏曲、建筑、科技等领域各领风骚,成就非凡,光辉业绩,彪炳史册。

魏晋风骨——嵇康

嵇康(223 - 262),字叔夜,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上虞人。本姓奚,为避怨迁谯国铚县(今安徽铚县西南),定居嵇山边,遂以山为姓。少有奇才,工诗文,精乐理。身材魁梧,风度翩翩,却“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称“龙章风姿,天质自然”。《世说新语》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曾任郎中、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有相当一段时期隐居山阳,和同时隐居山阳的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凌、阮咸等

人常作竹林之游,谈玄说理,饮酒赋诗,谈筝抚琴,无拘无束,人们称之为“竹林七贤”。嵇康和他们一样,高蹈遁世,性静寡欲,崇拜老庄,并且都有一些旷放的行为,菲汤武而薄周孔,以表示对礼俗的鄙视和对现实的不满。弹瑟咏诗,自足于怀,才高识远,一时有卧龙之称。

嵇康身处曹魏中后期,经过二十余年的争斗,司马氏集团已将曹氏集团玩弄于股掌之中。嵇康既为曹操的孙子沛王曹纬的女婿,势必成为司马氏集团怀疑和打击的对象。而他虽然崇尚老庄,常言养生服食之事,但富于正义感和反抗性,反对虚伪的礼教和礼法之士,对当时政治的黑暗深为不满,敢于公开发表离经叛道的言论。这就势必触犯正在利用礼教图谋篡夺的司马氏集团,因此当时就有人认为嵇康必将罹祸。司马昭曾因嵇康的名声之盛而拟征他为官,嵇康却避至河东。后来,嵇康的好友山涛(字巨源)在受到司马昭的重用之后,曾推荐他任尚书吏部郎。不料嵇康不仅断然拒绝他的好意,还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这篇文章,实际上却成了嵇康坚持不与司马氏集团合作的政治宣言,由此引起了司马昭极大的震怒和忌恨。又遭钟会构陷.司马昭就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的罪名杀了嵇康。他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临刑前,泰然援琴一曲,并叹息着说:“我死之后,这支曲子就没有人会弹了。”这个典故,历史上叫做“广陵绝响”。详细记载见之于《晋书·嵇康传》: 康将刑东市(注:洛阳城东建春门外的马市刑场上),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临刑自若,索琴弹之,曰:“昔

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乎洛西,暮宿华阳亭,援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弹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而学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乃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据传,嵇康虽然以为《广陵散》至他而止,但实际上袁孝尼早已偷偷地在静夜中听学了其中的三十三拍,而且后来续完全曲。因此,《广陵散》仍见于后世朱权所编的《神气秘谱》书中,终究未成绝响。 嵇康的世界观是“心声二物”的二元论,但有许多唯物主义的积极因素。哲学上主张元气自然论,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禀承阴阳二气的陶冶而产生的,“浩浩太素,阳曜阴凝,二仪陶化人伦肇兴”(《太师箴》)。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构成宇宙万物,叫做“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声无哀乐论》)。主张通过食药延年益寿,并承认神仙的存在。在“明”(认识)和“胆”(实践)的关系上,他认为“明胆异气,不能相生”,强调“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承认聪明和愚笨是天生的,“至人”(圣人)客观存在,因此“轻目见”,“重较论”(《明胆论》),即轻视感性认识,重视理性认识,最终陷入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在政治上也往往自相矛盾:一方面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不为名教所拘,求得精神上的自由,以反对司马氏集团,对动摇儒家及其名教的地位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人生论上,却倡导“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同上),主张对是非不予以关心,对外物不表示好恶,以知足守

辱为尚。

嵇康是有抱负的,他曾受过儒学的熏陶,只是因为身处乱世,又看到野心家们利用名教干出种种卑劣的勾当,出于激愤,才以“真”来揭“伪”,以自然来对抗名教。他的性格明显地表现为两方面:一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一面却尚奇任侠,刚肠嫉恶,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因此,在他身上,入世与出世,愤激与超脱,有着深刻的矛盾。

有《嵇中散集》传世,原15卷,至宋仅存10卷,70%以上是辩论诘难的文章。鲁迅、戴明扬先后据明吴宽丛书堂抄本精校各本成《嵇康集》 10卷,在现存版本中,考订最为精审。《晋书》有传。 文状元罗万化

长塘镇长塘村是—个历史渊源深厚的地方,这里文风鼎盛,科举中式者众。长塘村有名的房为罗家、杜家、朱家、马家四家。罗家出了文状元罗万化和其孙子操江罗元宾,据说杜家也出过状元,朱家上代人做过道台,马家做过六部尚书之——工部尚书。

罗万化(1536—1594),字一甫,号康洲,绍兴长塘人,罗望湖公的长子。生得体态魁伟,非同一般。六岁时一天,他正在乡私塾读书,私塾旁一座楼房,突然倒塌,别的学生都跑到屋外去看热闹,惟独他处置泰然,不为所动,仍埋头诵读。二十岁时中了秀才,立即进县学宫当了廪生。当时的督学先后为古城庵及毕松坡,看了罗万化的文章都大加赞赏。当时他在龙会山上的寺庙中读书,山上夜间经常有鸣叫声,人们推测说:这是对罗万化学业前途与科举成名的好兆头。后来

果然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中了举人(解元),接着于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中了进士(一甲榜首)。庭对时,皇帝将罗万化列为第一,钦点文状元,并授予“状元第”的匾额,该匾额仍藏在长塘村一罗姓农民家中。听上代人传说,那时与罗万化同科考取的陶堰人陶千变,文章相仿,后罗万化被钦点文状元,朝臣们就说:“千变不及万化。”以后还流传说,状元陶氏夫人是陶千变的姊妹,嫁来时还特地在状元府后门口开掘了一条新开湖江,“新湖沿头”这个名字留存迄今未改。

罗万化中魁后,授翰林院修撰,上疏饬封他的祖母朱淑人为节妇,在长塘下街赐立节孝牌坊(在文革中被拆毁)。他参与修撰世庙实录,后升侍读、知制诰,担任经筵展书官(就是皇宫内图书馆的管理人),同时参加编修会典。当时因权奸江陵柄国,企图拉拢他入伙,派遣他的门客周大圭,屡次用言语挑拨他。罗万化有意远避,并峻言拒绝他。随后罗万化就向皇帝请假回家,与毛静峰等朋友讲明朝“文成之学”。假满后也不打算马上返京,其父亲望湖公赶着他走。当时正好他的座师李文定写信给他,信中言道:“论思述作的地方,哪可一天没有贤者?你不应该久恋家园.请速返京。”罗万化于是离家回京销假,皇上给他补了侍读,加俸一级,兼任“知起居注”的官(专门替皇宫记录皇上日常私事的职位)。不久被派到南京出典应天邦试并校阅礼闱试卷。江陵为他的儿子懋修开后门向罗万化索取—份未考前的试卷,他不答应。同时江陵的仆人尤七因私建寺庙请托罗万化为他写一篇传记,他愤怒地回答说:“我是天子的侍从官员,难道会给你这样的仆

人作传记的吗?”这就更激怒了江陵,以致怀恨终身,因此造成了罗万化这位六品京官一直没有升调的机会。

万历壬午十年(1582),权奸江陵病卒,宫廷情势大变。上谕:罗万化兼侍读充任经筵讲官。适逢皇长子降生,按官阶给罗万化升任国子监祭酒,并给他加封两位尊人。他在祭酒任内,做到尊崇行谊,肃清礼度,掌握原则,对皇室子弟不稍宽贷,所有学生无不凛然而畏。不久,迁调罗万化为南京礼部侍郎,期间罗回家给母亲做寿,后留在京都结社讲学。邹南臬公叹说:“他是一位言行合一的君子!”那时传来父亲望湖公去世的讣告,罗万化赤足徒步赶回老家,为先考举哀居丧,一切尽其为人子的孝道。那年乡间适遇大灾,他从家中拿出银两、衣物、食品广给宗族乡党赈济,很多百姓得以生存下来。三年服除,仍返南京复职。不久,皇上下旨,从南京吏部右侍郎任上召回京,改任吏部左侍郎。按照规定,参加考绩,都得到了封赏。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协助太宰五台陆公主持大计,陆公不在,由罗万化全权代理,其时纲纪统—严肃,所有部属都十分忌惮他的威望。接着升任为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教习庶吉士、国史馆副总裁等职。有御史陈登云过去与罗有顾忌,故意找错向皇上讦奏,罗万化向皇帝请求辞职,皇帝慰劳劝谕并切责陈登云,罗万化才回部任职。当时因东宫太子未定,皇上限期缓议二十一年,现已期满。闻有三王并封之议,罗万化认为这样做,朝廷会不太平,天下人心不安,他把意思向元辅大臣太仓王公说了。太仓王公劝阻不要冒昧上奏,可是罗万化还想再上疏谏言,他说我们做臣子的一定要以责任心、正义感对待这件事。太仓王公挽

了熟人去劝说罗万化:你能缄默的话,你将会被赐给高官厚禄。罗万化毅然将圣谕缴还,坚持继续八次上疏,要求皇上收回成命。他还率同助手到朝房向皇帝陈说,言词非常恳切,上疏中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洪武皇帝遗训这几句话。朝臣们也纷纷上奏拥护罗万化的意见,连太仓王公也被感动了,竭力助他完成这一使命。最后,皇上决定送年已长大的皇长子出阁读书,这样立皇长子为东宫太子的重大国策遂成定局。

对宗室藩属开科这件大事,由于与皇室制度规定有碍,一直不能推行。但罗万化极力向皇上建议认为可以施行。经过和藩属多次恳谈,为避免归制干扰国政,罗万化请求皇帝分别封赏,皇帝有旨同意允行。突然寇陷宁夏,罗万化审时察势提出应对策略,奏请皇上暂行停止宗室藩属开科事。接着发生了日本封贡引起的问题,朝廷上下讨论不休,对有人提出的采用封勘并行的办法,罗万化力言不可施行。从这里可以看出罗万化处理事情一丝不苟、力极奉公、不顾私利的高贵品德。第二年正遇到推选阁臣的机会,罗万化在被考虑之列,有人说,可能要花费银两活动一下才有希望。罗万化笑着说:“我是一个寒士,能有今日这样的恩遇,我已心满意足了,还有什么更高的官值得我用钱去买啊?!”此事才作罢论。罗万化想到母亲太夫人年事已高,上疏请求归养,可是皇上没有批准,经多次上疏坚决奏请,仍始终不予同意。刚好有一御史叫王嘉谟,过去对他颇有顾忌,从中反复讽刺,罗万化受了刺激,引起旧病突然复发,去意更坚。又连续上了十次奏疏,皇上才同意传命派人雇船送他回家,并发给更加优厚的黄金赏赐。罗

万化叩辞皇上登舟离去不久,皇帝忽然接到讣告说:罗万化在江苏宝应归途中病卒。皇帝感到十分震惊,停止上朝,并速派专使官员赶赴宝应,设两个祭坛,以皇帝及太子名义分别向罗万化祭奠,封赠太子少保赐谥文懿,并送入乡贤祠崇祀。罗万化生于嘉靖丙申(1536)九月十六日辰时,卒于万历甲午年(1594)十月七日亥时,享年五十九岁。现居住在长塘村的罗姓公民,是罗万化的后裔。现在上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检察官罗炳辉,就是罗万化状元的第十九世孙。(录于罗氏家传)

操江罗元宾

罗元宾(1571—1645),字尚之,号天乐。幼年时,文章写得很好,外祖父何泰宁公说他将来是国家栋梁之材。南台章念清公见到后大感惊奇,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这便是后来的章淑人。刚到弱冠,就中了秀才,和同龄人在章浔阳先生那里读易经。他的文章很受人赏识,可是在浙江参加了几次举人考试,都未得中。那时有人劝他到北方去考,因他的祖父罗万化在京城做官,也许可以承荫补官。看相的术士给他看相说,你不久便会大显(即出仕),还是再等几年吧!罗元宾颔首同意了。第二年,果然在顺天南富(即南京)考中了举人,后来仍被放回到浙江。这时正遇到他的父亲奉政公去世,他悲伤恸哭直至呕血,奔驰回家为先父办理丧事,并亲自为父亲的尸体入殓,直至殡葬事毕,一切尽了为人子的孝道。谁知接着他的元配章淑人也病故,更使他伤心悲痛不已。到了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因家中料理乏人,为他继娶王淑人为续弦。至景宗天启壬戌二年(1622)才于南

宫报捷考取了进士。不幸又因其母何太宜人去世,罗元宾不得已匍匐奔回家为先母含悲办理丧事,做到泣血尽礼。三年后服阙,赴京复职,皇上给他补太常博士。

太监魏铛派系的人都讥讽他为何不走魏的门路,罗元宾说:“个人的进退自有定数,如果一旦走错了道路,那就无法自拔了。”怀忠登基后,罗元宾被擢升为河南道监察御史。罗元宾第一次上疏提出“力求破除因门户而积怨相互猜疑”的问题,他认为东林党本来是为了讲学而自立门户,却被—班小人为依附师友借各人的势力造成派别,后来被崔魏这些人利用达到个人私利的目的,遂造成争夺之祸。今日不但应当革除小人的实惠,尤其应先革除君子之名。皇上收到他的奏琉,下诏给予褒奖。不久派他担任督办驻马屯田之事。罗元宾积极踏实工作,不辞劳怨,清理壕沟,规划以二十亩或十亩划分田块,扩大开垦,杜绝别人侵犯或霸占土地,偏僻小块的田地或并或远调,废绝有人耍奸谋施毒计的行为。他不顾寒暑昼夜巡行在阡陌间,结果查得屯田二千多顷(当时每顷为二百亩)。这件任务完成后,奏报朝廷,皇上赏赐有加。当时东厂卫士,蛮横凶暴,所到之处,都侧目相看。罗元宾查到其中最凶横的几人,审讯属实,立即在鞭杖下打死。不论贵族或贫民,无不赞叹说:罗元宾真是包(拯)青天再现了。

崇桢己已二年(1629)发生战事,朝廷兵力微薄,大臣们都人心骇惶。罗元宾巡视朝阳门,穿盔胄,登上城墙,不解甲日夜守望十多天。敌人既退,当事者都下城楼去休息,罗元宾恐惧敌人设饵诱我,再度来犯,继续留在城上,不敢稍懈。午夜二时左右,适皇帝来城上探查,

看到罗元宾仍提高警惕,独自四顾守视毫无倦色,当面问明他如此负责坚守的原因后,对他忠贞不二的爱国热情深为感动,嗟叹不已,遂任命罗元宾为福建巡按。这时福建正有巨盗钟斌,其势十分猖獗,巡抚熊公主张安抚,而罗元宾力主剿捕,并密檄郑帅兄弟把群盗引出外洋,钟斌在水中被击毙。永平寨和黄峰隘被盗匪袭击失守,罗元宾星夜率部赶往增援,天亮后将土匪击退。

罗元宾开始修筑颓废的房屋道路,选良将训练士兵。凡所到视察的地方,官员不准迎送,供应力求简约,并逐步淘汰多余无能的官员,尽量减少民间涉讼案件,免除认为不必要的察访,加强保甲制度,充分做好军粮器械的储蓄及整顿修建烽火瞭望台以利信息传报等几项工作,从此福建全境就高枕无忧了。

后来发生了金汤老帅俞咨皋因忤逆魏趟而被诬陷说他容匪六十万的错案,有些人因避免受嫌不敢直言,而罗元宾调查属实后为他向朝廷报请豁免。

皇帝对他处理公正表示嘉许,晋升两级,又调罗元宾去河东办理盐政。刚到达任所时,正遇大雨倾盆,一昼夜不止。他采用浇晒的方法,共得到盐五十三万九千余担,因超额完成白银二万四千余两,不但帮助军需之用,而且救活灾民二千余人。罗元宾曾逐条上奏盐法便宜事项二十余则,皇上按照他的意见著为命令下达执行。这时安邑承平已久,楼船都已废除,而且守兵大部调去守御他地。贼来侵扰,百姓都思溃逃。罗元宾劝说他们慰留,并向当地戏班借用官兵衣服,交给民众穿戴,分派他们守在城楼上,伪作守御,一面燃放火炮,一面

多设烽火堆,把彩旗缚在周围树枝上,任风吹动。贼人在夜间远望,以为守兵甚众,不敢来犯,遂后退。这就是模仿诸葛武候重演了—次空城计,躲过了贼人的进攻。此后罗元宾修废举堕募兵积粟,认为安邑乃军事重镇,必须加强防卫,克服由承平已久带来的安耽意识。不久,皇上仍派罗元宾职掌河南道工作。当时鸟程当国,参与他们派系的人,曾来招呼拉拢罗元宾,他却淡淡一笑说:“官吏任免,那是六部九卿大人的责任。一般科道小官,只能纠正其中不适当的事情罢了,哪可凭私人的意见来参与其间呢!”他向皇帝上疏,一时传为不刊之典。罗元宾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对官吏举劾不避权贵,个性刚直,先后陈奏凡数十疏,都切中时弊。当时一班流寇,先后纷纷干扰朝廷。罗元宾上疏说:“流贼之敢于劫掠城邑、屠戮生灵的,都因为将官私下软弱失去先机的缘故。或者赏罚不得当,功罪不及时审察,奸民暗中勾结,偷偷做了间谍而不知不觉,做帅臣的隐瞒打败仗,却假作为捷报,朝廷不去追究。那么,守御就不会从严,造成贼人随心所欲、肆意施行毒计了。”

他向皇帝谨奏便宜十五事的条陈如下:一、惩治不务正业,玩弄手段干坏事的人;二、加强防卫,建立障碍物与瞭望敌情土堡;三、扩大胸怀与不同歧见的人搞好合作;四、做好牧放战马耕牛,重视家禽、畜繁殖;五、谨慎人事的任用和罢免;六、扩充军备,改善兵器和工具;七、从各方面做好军事谍报工作;八、清除对国家有损耗与腐蚀的人;九、严肃加强保甲制度;十、重视对军事政治的审核工作,严防虚假;十一、及早收储军粮和积谷,预防灾难;十二、爱抚治疗

伤兵及劳苦群黎;十三、惩诫贪官污吏;十四、平均考虑纳赋服役的群众负担;十五、提倡生聚教训,重视健康保护。洋洋数千字.皇上均采纳照办。

由于皇帝喜爱亲自顾问细小事务,罗元宾又上奏疏,向皇上谈治国的道理,从有本有末剖析分述,认为隆庆圣帝的优点是使用贤才,采纳忠谏,爱护老百姓,这就是治国的基本道理。至于专从簿书、刑名上去钻研,搞些琐屑细微的事情,那就属于治国的本末倒置了。皇帝看到后觉得他在揭自己的短处,提出批评,又说不及隆圣,心里当然不高兴。但鉴于罗元宾一贯忠诚务实,敢于直言不讳,且没有忤逆大典大法,也就原谅他了,但将原疏留中不发。

过了一段时间,罗元宾奏请告假回乡,因身体患病,久不能起。朝廷受战事影响,尤其长江—带形势恶化,阁臣讨论,推举罗元宾出任操江要职,便晋封他为右副都御史。罗元宾因病体弱,辞不到任。由于战事紧急,为保卫京城,皇帝不得已下诏敦促,派专人迎接罗元宾,要他带病回京,扶掖拜命。罗元宾到任后,安排水军,置兵于南京城外采石矶,以拒上游之敌。他整顿江上巡船,指挥若定,严加防范,形势总算渐趋安定了。但他的病未见好转,力不能支,遂上奏皇帝,请求骸骨还乡。回家后病益加重,身不能起,坐卧需人照料。崇祯十七年甲申(1645),崇祯帝自缢身死,明室遂亡。当时,家里的人把这次事变隐瞒下来,不让知道。次年冬天,罗元宾偶然见到家塾课本上有宏光年号,感到惊奇,就大声呼问:“上改元了吗?流寇的情况怎么样?”家里人认为不能隐瞒了,遂告诉了事变的实情。罗元宾

听后痛哭失声,挺跌自掷,引起休克,绝而复苏,不食者三日而死,时在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十一月六日。他生平痛念父母寿短,不能赡养,孺慕终身;弟天宁三岁失怙,罗元宾抚养教诲,不遗余力。家产共有田八百亩,留一百亩为祭田,五百亩分给其弟,自己全家仅留二百亩以作生活费用。祖遗宅屋全部分给其弟,而用俸金余款自己建造住屋。至于排难解纷、推恩救急更是不胜枚举了。罗元宾开始以文章名世,在朝为官,发为奏议,掷地有声,所著《台疏稿》、《天东吟藏》留在家中。倪文正公曾称他的文章似子由,理财似子安,刚介不挠似器之,至于一向廉洁、淡泊宁静又是能人之所不能,传于后世也属难能可贵了。(录于伧塘罗氏谱参看府志及道光会稽志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5qh.html

Top